论城市特色的凝练*
——以黄河上的古都为例
2017-01-25李麦产王凌宇
李麦产 王凌宇
论城市特色的凝练*
——以黄河上的古都为例
李麦产 王凌宇
城市特色不仅体现在外部形态、结构上,而且蕴藏于城市精神、秉性等内在质地。梳理城市特色、建设特色城市,当在兼顾形而上的物质表征、面貌的同时,抓好城市精气神、个性的培育。不同的城市文化符号具有城市甄别的工具性价值、功能。通过对黄河上的十余座古都城市进行剖析,从城市的历史文化角度切入,用典型事件或人物等建立与相应城市的对应关系,亦可达到识别不同城市之目的。这对特色城市的营造具有启发意义。
城市特色;物质外形;城市个性;文化符号;黄河古都
前言
建设特色城市,或者凝练、概括、总结城市特色,从而使城市与众不同,彰显别具一格的魅力,进一步赢得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强城市竞争力,几乎现已成为我国六百余座城市共同的目标与愿望。这种新情况的出现,是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迈进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也是历史性特征及要求。
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城市建设所采取的模式是外延扩张型,即在工业化助力的推动下,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外形与内部结构进行重大变革、调整,以满足更多人口与其他资源、禀赋在城市的集结和聚变。这其实也是一种对历史的反弹。因为出于特定而具有时代合理性的国家战略的考虑,我国城市发展曾受到过有意的抑制:人口等要素被严格控制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甚至还从城市挤压部分人员回流农村。这样虽然保证了城市的优越地位,使城市成为人人向往与羡慕的地方,却与政治追求和道德情怀有违,也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情形,毕竟节奏合理且步幅稳妥的城市化,能带来发展机会、释放外部效应。然而,在当时认识的指导下,我国城市化还是落后于工业化,其结果就是向城市社会迈进的时机被大大宕延。
在改革开放后涌现的强大经济、社会力量作用下,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赢得了机遇期。城市变化日新月异,面貌与规模今昔非比。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原有的外部形态、特征与自有风格却不断丧失,以至于出现了城市特色危机,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城市特色及特色城市的关注、探讨。原因很简单:复制、拷贝,能够在短期内造就一大批新型城市,但这些城市斩断了与城市历史间的渊源关系,带来了彼此间高度的雷同。必要的扭转、调整也就应运而生。由此出现了对城市特色的追求。
如何在城市现代化特征基本具备、城市格局大致定型的条件下,通过必要的修饰、妆扮,使城市千姿百态、精彩纷呈,这已是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所不能做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城市形态特征既与自然环境等因素相关,也与制度、文化等社会因素有联系[1]。这就需要结合城市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沿革、人文传统、当今的社会经济文化诸因素来综合考量,在此基础上汇总、凝练出城市的独特气质与品性,从而得出城市在物质外形之外的那些精彩来。依照这种思路,便有可能把我国大多数城市彼此区分开,使之特征毕现且各有风韵。
1 城市的外部特征与内在规定性
从人们对城市特色评价、解析的层次看,城市特色至少涵盖外部特征表现与内在属性、质地等方面,而在事理逻辑上,城市特色又离不开城市的内在规定性与城市间的比较。只有城市成为其自身,并通过与其他城市在诸多指标层面的差异化对照,方能显现出城市特色。此即城市间相别的内在规定性与互补的价值外显性之统一[2]。因此,评点、建设特色城市,务必要内外兼修,既重视外部形态特征,又需要加强城市内在规定性、属性、个性、秉性等的促进与提炼。
由于历史悠久、疆域广大,我国历史文化城市数量较多,其中就包括若干王城或都城。延续至今的这些古都城市,每个城市在似曾相识的体型、容貌外,还有着各自的风格、风采、气质、秉性,承载着不一样的人文信息及各种故事。像一群鲜活的个体,他们既共同承载和托举起了华夏文明的内容、格局,又具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鲜明的个性。
仅就当今城市的物质构成而言,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技术标准与要求下,很多城市的建筑、空间格局划分、交通组织乃至城市色彩等,几乎完全一样。虽然人们批评这种强势的技术主义吞噬了手工时代的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特殊性、地方性,指责标准化的脸谱描绘掩盖与屏蔽了城市自身的风骨与特征,但也在最高的效率上实现了现代城市的追赶,让陈旧、暗淡或寒酸的传统城市实现了华丽“变脸”乃至“变身”。在城市的现代性追求与特色保持上,确实存在着复杂性和一定的矛盾。
那么,这种高效率、速成化造就的城市彼此之间,是否就真的无法进行彼此身份的区分与识别呢?其实,批评千城一面者,不少情况是针对城市的外部特征而言。由于快速的城市现代化缺乏必要的斟酌与沉淀,造成一定时段的城市建设存在较严重的手法“临摹”,即没有结合特定城市的各种资源禀赋条件而具体、灵活地进行,而是生搬硬套一些目标城市、样板城市或模范城市的做法。正是这种蹩脚的抄袭风的作祟,以及认识的滞后等原因,才催生了一大批外形上相差无几的城市容颜。但他们还是像化妆师手下的标准美女,尽管雷同、相似,但在具象的面皮之下,仍然有着根本不同的内在素养、气质、秉性。因为,完整的城市不仅具有一定的外表、体型,更有风骨、精气神。如果说地标性建筑、道路框架、经济总量、人口多少、硬实力强弱等是城市可视与可见的参数外,那么城市的文脉、历史、文化、传统、风韵、故事等则共同铸就城市的个性、禀赋,是其内在规定性。这就像一个人,高矮胖瘦、肤色深浅、体重大小固然能够通过技术性方法修正、补充、包装而实现相互靠近,但洗去粉饰的油彩,彼此之间还是很不一样。
城市的外部特征、物质装扮等可视性表象容易模仿,而城市的内底、精髓以及那些与自然历史进程相伴生的文脉、城市精神等却是浑然天成,无法用任何速成技法“打造”。而每一座具有深远背影的城市,其文化符号、要素构成等皆有较大差异。通过筛选、整理那些不同的城市文化符号,足够把城市相互区别开。
2 城市个性及文化符号
越过繁密的理论辨析、意义阐述,以及美学意蕴所指等,特色城市或城市特色其实是一个如何进行城市区分的简单事情:城市有了显著特征,或者城市特色鲜明,就能脱颖而出、赢得较好评价。
诚如前述,由于可复制、能模仿、易制造的现代化城市建造,仅凭城市外在的某些形象特征或要素,已难甄别不同城市的异同。而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城市又确实需要快速发展,无法简单拒绝工业化的城市“制造”方法,因为这种建设过程与模式无疑是有效率的,也是最经济、符合所谓的规范标准的,故而具有显著的优势,更是传统社会时代下缓慢的城市增长所不能比拟的。就此而言,我国在一定时期所出现的城市建设雷同问题,也便是不能避免、不可回避的。这种城市建设方式,有利于快速实现城镇化,短期内在大地上耸立很多外观和内部构造俱相差不大的现代城市及相关建筑。相对而言,传统社会条件下那种城市格局、风格、建筑、文化等的缓慢形成,像粮食发酵、酿制琼浆,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这种看似是历史宿命的悲哀,其实并不那么可拍。不仅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外观上千城一面的问题,即使放眼全球,基本上也是如此。譬如,大家通常认为世界上几个著名城市(多为发达国家的首都)各有千秋,其实这种理解多是一种主观的美学建构,是在经历长期的主、客体互动后形成的意象提炼。从民航客机上俯瞰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那些鳞次梓比的各类建筑和城市格局,也几乎难分伯仲。
当然,城市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背景[3],借助那些大体量的自然山水形胜等——如海湾、近郊森林,以及一些不同尺度的文化标志物,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进行城市的区分与甄别。如通过“大本钟”“自由女神”等人造物,旅行者可断定出伦敦或纽约。不过,那些与城市一起孕育、成长的城市文化及其符号,更是城市的DNA,尽管微观、具体,甚至视而不见,却能够更精准地标识城市身份。它们内嵌在城市肌体,与城市融为一体,如果释读了这些信息,自是鉴别出纷繁外表妆扮之下的城市内核与本质,能从城市内部的规定性上认知城市的不同。
城市文化具有延续性、稳定性,像人的秉性那样是经年累月所成。无论城市的外在色彩、衣着、体量、装备如何更新或变化,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气质等城市的内在规定性却相对恒常而不易。城市文化又要通过一定的文化符号表达、浸透出来,所以,通过汇总、整理城市文化符号也能够揭示城市的内在规定性,从而在形而下的深度上彰显城市特色,区分不同城市。这可谓是进行城市特色研究的方法突破,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
与城市特色甚为接近的是城市风貌。城市风貌其实是城市的经济、社会、历史、生态、环境等城市构成要素,通过城市的物质空间载体,综合呈现出来的独特性城市标志。作为城市形象,城市风貌既表现在城市景观、面貌等维度上,也表现在城市气质、个性、风采、神态等方面,是自然因素与人类社会活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
总之,讨论城市特色或个性或风貌,离不开城市的内在规定性,期待对城市历史文化、秉性特征的整理与挖掘。
3 黄河文明与黄河流域的古都
黄河文明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的核心,也是这个至今具有强大生命力、预示着美好未来的东方文明的重要源头。很多人以为黄河文明既然在历史上属于一种农耕文明,其文化内核应该主要凝聚在乡村。其实不然。黄河文明最集中汇聚、留存的地方,同样是流域内那些大大小小的城市。城市作为盛纳各文明要素的庞大容器,其战略高地的作用是在任何地方、时代都无法否认和忽视的。研究、探讨黄河文明,主要还要以那些颇有来历的城市为分析对象不可。
黄河流域是我国历史上较早得到开发和发展成熟的区域。这里至今仍在演绎各类精彩故事,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国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事件的舞台,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厚望。黄河流域人口密集,经济社会较发达,城市数量众多。如果能把这里的城市的特征、个性梳理清楚,或者把这里的大多数城市的个体身份标示出来,将有力促进此处的全面发展。通过对黄河流域众多具有厚重背景的城市的重新解读,厘清他们的前世今生,以及辨析出其独到的禀性、气质等,将有助于这些城市当今和未来的建设。
黄河流域面积庞大,一共有9省区。这里的历史文明起源早,文化成就辉煌灿烂且厚重,古代城市众多,城市文明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故而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与标志。依照溯河而上的顺序,大约可遴选出十多个古都型城市,以集中梳理、甄别其内在特征和个性。它们是:淄博、曲阜、安阳、邯郸、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咸阳、太原、大同、呼和浩特、银川、兰州和西宁。这些古都城市皆在黄河上或紧徬大河之滨。当然,其中的个别城市在今天看来有点偏离了黄河,但历史上黄河曾在郑州桃花峪以下的不同地点溃决,由之而南北呈扇形摆动,形成了所谓的黄泛区、黄河故道,所以它们还是曾在黄河臂弯或怀抱里。
这些古都与相关城市分布在祖国北方,构成了山东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以及河湟谷地城市带、河套城市带等城市密集区的主体部分[5]。这些古都城市共同在黄河流域孕育、成长、演变,俱有厚重的历史质感,带有一些共同特征。站在当下,回望辉煌而曲折的城市来路,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些城市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发展史中所发挥过的重大作用。而进一步剖析又可知,这些古都城市在携带了具有统一规定性的民族文化基因、镌刻着几乎类似的历史烙印的同时,也分别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同的历史遭际与嬗变故事,因此也就有了各自的城市脸谱,造就和熔铸了不同的城市欢歌。就此而言,黄河流域的这些古都城市又是彼此相异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曾经走过与众不同的道路,其内在质地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冶炼而成,具有手工打造、磨制的鲜明痕迹,不是机器大工业背景下用模具统一压制出来的那种城市。黄河上的古都,既具有共性,又具有文化上的个性。
这样,九曲十八弯的黄河犹如一条金光灿灿的项链,把一个个晶莹剔透、具有高度抛光度的城市之珠贯穿起来。解读、品位、研习这串珠链,其实也是品味黄河文明,乃至中华文明、中国历史。而这串项链上的每一颗珍珠均是那么光彩夺目、与众不同,由此可知中华历史的厚重与璀璨。
4 各具特色的黄河古都城市
城市如人。抛开形而上的外观识别的旧窠,参照对人的鉴别方法,根据城市特征、气质、秉性进行考察,结果不仅发现黄河流域的古都城市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还各自具有风姿卓约的精彩,从而区分、识别这些在黄河文明浇灌下成长起来的厚重城市。
4.1 典型剖析:淄博与曲阜之异
淄博与曲阜是今山东境内两个颇知名的城市。这两个城市的最早历史起源皆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年的大分封那里。前者是齐国的都城(时称临淄),后者是鲁国的都城。山东今称“齐鲁大地”,也与此历史相关。然而,从文化属性上看,淄博与曲阜是大不一样的。这种能够标识城市的差别,乃是作为齐城的临淄与作为鲁城的曲阜在文化、文脉的不同。
齐、鲁的治理策略在立国之初即有很大不同,并由此奠定了二者都城及地域文化的差异。简言之,齐国突出灵活变通、因俗施治,鲁国重视继承规制,移植、照搬西周王朝的礼法制度,对原有民风民俗进行替代。此即所谓的齐之“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鲁之“变其俗,革其礼”[6]。易言之,齐国重实务、讲实效,鲁国重传统、讲传承。
两种不同的治理路线,对两个诸侯国分别产生了不同影响,并在齐、鲁两地产生了属于各自的故事演绎,形成了不同的城市风格与城市精神。淄博与曲阜也就打下了不同的文化烙印,乃至今天成为两座城市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区分的一种依据。
有鉴于淄博与曲阜在历史文化上的这种差异,可依据它们各自的城市故事、文化符号把二者截然分开,使人们知晓淄博作为齐城、曲阜作为鲁城两者在文化根脉上的不同。具体来说,用“田忌赛马”以及孔夫子等故事,分别指代淄博与曲阜,揭示二者在城市秉性和发展取向、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差异,是吻合历史沿革的。
田忌赛马是众所周知的中华经典故事,体现的是经世致用的智慧,在某种意义上恰是当年齐国实用主义的真实写照,而在中国所有古代与现当代城市中,也再没有哪一座城市像曲阜那样与孔圣人有着内在联系。是曲阜这个城市的历史传统、人文氛围,以及孔子本人的特殊经历、天赋秉性等,共同熔铸和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因此,把曲阜与孔子联系起来,乃至用孔子这个人作曲阜的城市标识,是适宜的。
在网络管理方面,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所以在实践中常常出现问题。短视频平台用户量大,所以视频也多,在后台处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因为短视频APP中存在很多接口,监管部门不能全方位的进行监管,所以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尽管人们常用“齐鲁文化”来指称一种地域文化,似乎淄博与曲阜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实际上它们在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上,具有重大差异。这样,通过文化史、城市沿革的梳理,就从城市内里、城市精神等深层次上把当今山东的这两个城市甄别开了。
4.2 用文化探针检视其他黄河古都城市
对于黄河流域的其他古都城市,拨开各种繁复的外部特征和纷杂色彩,直接以具有地域独特性的历史文化故事和相应记忆符号来佐证特定城市的卓尔不群,也能使相关的文化传统、城市沿革、文风文韵以及人物故事等,与特定的城市建立起联系。这就能有效避免仅凭城市具象特征而难以区分城市的不足,从而使具有不同故事、出身、背景的城市鲜活生动起来。那些虽蒙受了金黄色历史灰尘积垢、却在民族复兴进程中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的古都城市烨烨生辉,便因此而具有了可视性、可比性,超越了既往评价的模糊感,让对象城市具有伸手可触的质感。
譬如,能够代表河北邯郸的城市文化符号其实很多,不少汉语成语故事就与之相关,简直就是一个诞生或制造成语的富矿,也说明了这个城市底蕴的丰厚。不过,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这里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改革,可谓影响深远、世人皆知,可作为当今此城的铭牌之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主动汉化、向汉民族学习、接受先进文化的早期范例,也是民族团结、文化统一的象征,而这个事件的起点在大同(时称平城)。即使在当下,山西大同仍然是一座了不起的历史文化名城。通过一个支点而能测算出该城市体量厚重与背影深长的,恐怕还是大同与孝文帝改革之间的关联。
其他黄河流域的古都城市,也各自隐藏或携带着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显著的传说故事等,具备强烈的指代城市的资格与能力。譬如,陕西的咸阳、西安,虽然现在已经实现了城市一体化,共同构成关中城市群的核心,但从历史文化上看它们确是不同的城市:一个是欲以展示宏大抱负的秦都,一个则是汉唐盛世时候的巍峨京城。咸阳作为秦国与秦朝的都城,演绎过悲壮的历史故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记录、描画了此处的宫殿嵯峨与深刻反思。所以,在提到咸阳时,阿房宫的文化符号与这座城市就形成了紧密的彼此呼应。
而对于最可讲述历史故事的西安,由于它处于丝绸之路的核心,长期以来是各方面中外交流的重镇,因此,汉唐雄风及相应气象,无疑是最适合这座城市的形象表达。
洛阳作为古代丝路上另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也像西安那样充满了多样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一种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和人文情怀,也为该城市带来了一些新事物、新变化。例如,汉朝之后,狮子这种大型猛兽就通过朝贡贸易的形式,被从中亚、南亚等地输入中国,并与佛教结合,融入中华文化的宽广海洋,从而使狮子文化这一外来文化因素变成了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以致于很多人觉得它自始就是东土的东西。狮子的进入、狮子文化的西风东渐,与东汉都城洛阳无法隔开。把高大威猛的狮子与天香国色的牡丹,并列为洛阳一动一静、相得益彰的城市LOGO,符合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也具有很大的趣味性、显著的识别性。
青海省的西宁曾经长期偏居在我国版图的西北边陲,但它亦是黄河流域一座有着鲜明个性的古都城市,在特定时期曾是某些政权的王都。新石器文化遗址也多次在这里发掘、发现。尤其是西周初年,穆王(即所谓的穆天子)曾经西巡狩到达此处,并与当时当地还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的某部族的女性首领王母,有过瑶池相会的浪漫[7]。唐宋以后,西宁更是沟通中原与西域、西藏交通联系的关键,对维护民族团结、合作、交流等发挥过重要作用。西宁推进当代城市建设,应当深入挖掘、巧妙利用此历史文化资源。
另外,作为曾大量出土过甲骨文的殷商故地与旧都的安阳、保存着西夏王朝历史文化记忆的银川、浸润着拙中藏巧及义中取利等大智慧的太原、把包公的为民做主的敢于担当传唱得响彻云霄的开封,等等,都应当梳理、接续各自的历史文脉,以及特定而不可转移、拷贝的地域性文化资源,用之于这些城市的当代特色营造。
5 结语
特色城市建设是当今一个被高度关注的重大实践问题。研究特色城市,探索城市特色的培育之路,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与学术话题。而为了进行城市区分,很多城市刻意于特色景观建设——譬如推出别出心裁的标识系统等,其实也不过是“作为城市外部空间环境中的一部分”,对于缺乏直觉观感效果的城市独特内在文化个性[8],往往欠缺深入整理、挖掘和研究、利用。
城市特色作为一种概括性表达或总结,是应当做进一步的要素构成之分析,即城市特色至少表现在形而上的物质特征方面,以及形而下的城市精神、秉性、气质、城市传统与文化等。不同的城市,不仅外观特征、城市格局、标志性建筑、城市色彩、经济总量、城市规模与地位等不同,而且城市个性也大不一样。能够把城市区分开来的依据,不仅有可视、可见的外部特征,还有内在的城市文化、精神、秉性等,而且后者相对而言具有稳定性、更高的信度,不像城市外部特征那样可以快速模仿、复制、拷贝,能够有效避免风格雷同。
城市是复杂的自然、人造物,具有综合性特征。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任何城市的孕育、形成、建设都脱离不开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各种地形、地势、海湾、山川河流、广原平畴、森林植被等基地因素都会影响到城市的格局形成与特征。同时,由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有差异,城市建筑、色彩也具有较明显的可选择性,城市的外部物质性特征具有易变性,尽管能够在一定统计分析、综合筛选的基础上,依靠这些特征要素而甄别不同城市,但其有效性却不像城市个性、历史传统、文脉等那样值得信赖。如果城市的外部形态是一个人的体格、肤色等外形指标,那么城市个性、秉性、文化传统则是城市的基因编码,在确定城市身份上或许更准确。
总之,城市特征既表现在外部物质特征方面,又表现在凭借文化分析、理性综合而可以概括出的城市文化上。因此,在进行特色城市培育时,就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外观这样的层次上,而是应当一并进行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与传统的凝练,从而在有形与无形两个方面建设与众不同的城市特色。
(注:本文在对黄河上的古都作案例分析时,深受程遂营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所作《黄河上的古都》讲座的影响,直接借鉴了相关概括、论述。在此,特予说明并致谢!)
[1]陈旭.重庆地方城市形态的比较研究(1646-1840)[D].西南大学,2015.
[2]邱霈恩.城市化应首先实现城市特色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8-18(8).
[3]殷健.沈阳城市形态演进研究[D].东北大学,2008.
[4]魏红卫.庆阳建筑风貌规划特色与方法[J].城乡建设,2013(9):32-34.
[5]苗长虹.沿黄三城市群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28,248,268.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1480,1524.
[7]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7,52.
[8]李晶.西安标识体系特色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责任编辑:高永青
The city characteristic not only exists in the aspects of extern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but also lies in the city spirit,disposition,and other internal domain or material.To clear up 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 city with characteristics,it is necessary to do well in both the physical manifestations forging and the city vitality or cultivation making.City's culture symbol has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screening and distinguishing different cities.Through discussing some ancient capital cit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we fi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es and their culture is a good tool in how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cities by using the means of city individualities and cultural symbols.
city characteristic;physical appearance;city individuality;cultural symbol;ancient cities in Yellow River basin
K928.5
:A
1674-4144(2017)-05-25(6)
李麦产,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王凌宇,《中国名城》杂志副主编,高级记者,苏州大学城市·建筑·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遗址与河洛三代都城文明研究”(编号:13ZD100);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沿黄黄金旅游带构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12JJD79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