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高校党外干部成长的路径

2017-01-25冯旭霞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政治协商多党合作后备干部

冯旭霞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优化高校党外干部成长的路径

冯旭霞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优化高校党外干部成长路径既是高校统一战线建设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完善国家统一战线架构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高校党外干部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对培养选拔重要性认识不足、培养选拔机制不健全等。为此,高校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充分信任,处理好党员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关系;委以重任、发挥效用、完善机制,更好地实现党外干部自身的价值;结合实际、量化比例、优化配备,有效提升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总体实力;加强监督、合理分工、完善架构,搭建高效、精干的党员干部和党外干部相结合的领导班子。

高校;党外干部;统一战线;选拔机制;成长路径

我们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1〕。在高校,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完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制度是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高校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关键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在分析优化高校党外干部成长路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其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境,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以期进一步发挥党外干部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优化高校党外干部成长路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有利于高校统一战线的巩固和稳定

高校不仅仅是高级人才集中地,同时也是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重要源头和基地。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各地向中央统战部推荐的党外知识分子中30~40%来自高校,省级领导班子中民主党派成员也有近一半来自高校。可见,高校是党外干部健康成长的摇篮。一方面,高校党外干部相对集中,一些党外干部不仅是某些学科方面的佼佼者,而且深谙管理之道,甚至在所在民主党派中发挥着旗帜和标杆作用。对高校党外干部进行培养选拔、完善其成长路径,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相关决策的科学性,激发其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形成党员干部、党外干部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高校是社会的缩影,要给党外干部提供健康成长、创新发展的平台,这样做既可以扩大选人用人的范围,使高校领导班子结构更为合理,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和巩固高校统一战线的稳定大局。

(二)有利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也是我们党处理政党关系的根本制度,还是扩大和夯实统一战线的制度保障。培育高校党外干部成长的土壤不仅是贯彻落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现实需要,而且能够影响党外教师以及大学生对这一制度的价值判断。笔者认为,高校党外干部成长路径单一,不仅会影响我们党统一战线的大局,也可能会产生削弱党的统治基础的严重后果,是必须引以为戒和坚决避免的。我们党要落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外干部队伍,与党亲密合作〔2〕。高校一些党外人士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对于民主政治建设、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学校科学发展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将他们吸纳到干部队伍中,既能够提升我们党的政治影响力,起到稳定党的统治基础的积极作用,也能够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储备人才。

(三)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首先,我们党历来重视民主,人民民主被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不仅要发挥好各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要有效发挥党外干部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高校党外干部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其次,和谐政党关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根本保障,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保证。和谐政党关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所在,同时也是其必然要求,二者相互影响、促进,呈正相关作用〔3〕。因此,优化高校党外干部的成长路径,客观上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有效推进。

二、高校党外干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目前,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初具规模,有许多党外人士担任了校级、处级、科级领导职务,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高校党外干部在成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以下一些困境:

(一)对培养选拔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个别领导干部对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安排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只是一种政治需求,没有硬性规定,安不安排无关紧要。另外,高校领导干部往往以党员居多,党员在教职员工中所占的比例也较高,如笔者所在学院,教职工党员比例高达70%以上,导致一些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思维主张方面存在的共性较多,只要发挥好他们的重要作用,就能够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好,却往往对党外干部能否健康成长、优化培养等问题重视不够,更不会主动考虑领导干部中党派结构问题,从而降低了党外干部在各级领导班子中所占的比例。

(二)培养选拔相关机制不健全

首先,缺乏规划,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随意性较大。一些高校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来落实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问题,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随意性较大,存在“顺其自然”的消极心理,表现在缺乏总体规划、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到位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培养选拔一定比例的党外干部是不利的。其次,未建立部门协调配合机制。高校干部人事任免问题主要归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而统战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之间由于缺乏协调配合,已成为制约党外干部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再次,培养选拔后续机制不完善。当前,高校党外干部总体配备情况良好,但是针对党外干部选拔之后的相关培养机制还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党外干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得他们在高校的特殊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力量薄弱

高校党外干部相比党员干部,在数量、结构层次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这个劣势不仅仅体现在在职干部队伍上,同时也体现在后备干部队伍上。首先,高校党外干部大多是教龄较长的老教师,新入职的教师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党外干部后备队伍存在人数不足、年龄梯度分布不够合理等问题〔4〕。其次,一些高校对包括党外干部在内的党外教师没有制定完善的培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直接表现为队伍不稳定、结构层次不尽合理等。高校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力量薄弱,对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是非常不利的。

三、优化高校党外干部成长的路径

(一)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充分信任,处理好党员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关系

优化高校党外干部成长路径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首先,高校要从思想上对党外干部的发展状况给予高度重视,处理好党员干部和党外干部之间的关系。党员干部是高校干部队伍的主体,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党外干部不是“绿叶”,也是高校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二者的关系是对等的。高校领导不仅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充分信任党外干部,而且要坚持任人唯贤,给党外干部提供同样的发展平台和进步的空间,不能因为党派问题而“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故意放大因党派不同造成的对立,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妥的。另外,高校党外领导干部以“60后”、“70后”居多,是成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代,对于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还存在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这些都是对其进行培养时应该予以重视的,要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前提下,提高党外干部爱党爱国爱校的思想觉悟,以期进一步处理好党员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关系。

(二)委以重任、发挥效用、完善机制,更好地实现党外干部自身的价值

首先,高校党外干部思想觉悟、知识层次、学术专业水平往往都比较高,能够关心国家改革和学校的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外干部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如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等,既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同时也愿意主动接受一些新奇事物。其次,党外干部往往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事业心,不仅关心国家大事、关注高校改革发展,而且对于参与学校事务的渴望度较高,希望能够在学校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高校既要对党外干部委以重任,而且要完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以改变目前党外干部培养选拔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和前瞻性等现状〔5〕。笔者认为,高校党委要牵头,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不仅要形成党员干部、党外干部发展上一视同仁的局面,同时党委统战部门还要牵头制定党外干部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机制、长期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并和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三)结合实际、量化比例、优化配备,有效提升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总体实力

首先,高校要结合实际,在充分考虑党员干部数量的基础上,确定党外干部在领导班子中的比例。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个比例不是绝对的,不能出现为了完成任务凑数的情况,而应作为重要参考来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其次,高校要针对党外干部后备队伍实力不强等问题,不仅要优化配备党外的同志作为后备干部,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一定数量的优秀党外教师作为党外干部〔6〕,以有效提升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总体实力。再次,高校对党外干部的年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等都要综合考量,要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精明强干、素质过硬的党外干部队伍。最后,高校有些党外干部政治党派虽然不一样,但是都必须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做到爱党爱国爱校。另外,高校不仅要对党外干部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而且要搭建党员干部和党外干部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创造机会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四)加强监督、合理分工、完善架构,搭建高效、精干的党员干部和党外干部相结合的领导班子

首先,高校要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对党外干部加强监督考察。高校在监督考察党外干部时,不仅要考察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这是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前提和基础,而且要考查党外干部的业务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考查与关怀相结合,既要为党外干部创造发展机会,又要为其搭建发展平台〔7〕。其次,高校要注意党外干部和党员干部的分工是否合理,既不能为了面子工程,让党外干部“坐冷板凳”,打击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党员干部和党外干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党外干部的年龄、党派、工作经验等都要进行全面的考量。笔者认为,在高校各级领导干部的配备中要有适当比例的党外干部,既要做到合理分工,又要完善架构,以搭建高效、精干的党员干部和党外干部相结合的领导班子,进而促进高校统一战线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屈文燕.对加强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4):18-20.

〔2〕杨 光,冯振业,齐 民.高校党外干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38-41.

〔3〕范丽蓉.略论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8):33-36.

〔4〕朱坤道.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12-116.

〔5〕吴卫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背景下高校党外干部成长规律与路径优化探寻〔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7(1):23-25.

〔6〕殷贤华.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的思考〔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7(1):58-60.

〔7〕谭 平.健全党外干部工作的科学运行机制〔J〕.中国统一战线,2013(2):20.

责任编辑 芳 晔

G641

A

1009-1203(2017)03-0044-03

2017-04-10

广东海洋大学统战理论研究项目(Gdoutz201607)。

冯旭霞(1989-),女,山西阳泉人,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协商多党合作后备干部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后备干部培养与管理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制度70年的基本历程研究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加强盐业企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新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浅谈如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寿阳县:稳步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