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预算评审

2017-01-25

中国财政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财政管理

2016年,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以深化预算管理为核心,以服务预算管理为理念,扎实开展部门项目预算评审,进一步推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加快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继续强化预算评审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推动全国评审工作健康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

一、全面开展预算评审,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

(一)开展项目支出预算评审,强化预算编制管理。在2015年预算评审实现中央部门全覆盖的基础上,2016年进一步扩大了预算评审范围,延伸预算评审内容。全年共承担了457个项目的预算评审任务,涉及财政部内9个司局、96个中央一级预算单位,资金达936.33亿元。其中,出具评审意见的项目资金达839.83亿元,评审建议预算539.86亿元,调减299.97亿元,调减比例35.72%。通过评审,大幅剔除了项目预算申报中的不合理支出,提高了部门项目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2017年度部门项目预算安排提供了依据。

(二)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推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一是配合开展项目绩效目标审核。配合财政部预算司完成153个中央部门2024个一级项目和93个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的集中会审工作。通过审核,提高了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的编报质量。二是开展中央本级项目绩效评价。完成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等9个中央本级项目绩效评价,评价项目涵盖国防、教育、科技等领域,涉及2015年中央财政资金35.30亿元,其中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绩效评价报告作为参阅资料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是探索性开展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绩效评价。完成农机购置补贴、水土保持补助、就业补助等4个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绩效评价,项目涉及2015年度中央财政资金698.73亿元;完成“储备肉、储备糖”收储政策绩效评估。通过评价,一方面摸清了项目和有关政策的执行情况,为改进项目管理、优化调整支出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为财政部相关司局科学安排以后年度专项资金提供了重要参考。四是开展TCC6子项目“中国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和“我国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研究”工作。完成《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研究报告》《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指南》,阶段性成果获得财政部和世界银行的认可;完成《关于推进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思考》报告,提出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五是完成军工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工作。形成军工项目正面管理要求清单和负面问题清单、5套军工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工作成果,得到部领导肯定。

(三)开展科技重大专项预算评审,规范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组织完成“宽带网”等6个重大专项申请拨付后补助资金和“核高基”等7个重大专项预算调整方案的评审工作,完成4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概算评审工作。涉及具体任务子项或课题596个,资金1555.29亿元,调减资金145.33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概算评审为2016年新增内容。

(四)开展国家重大项目评审,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完成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项目投资估算”评审。该项目是国家“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之一,项目申报主体工程静态投资847.09亿元,经评审,建议主体工程静态投资730.59亿元,调减116.50亿元,调减率13.75%。二是完成某重大国防项目预算评审。项目审减率为35.87%,得到主管部领导的肯定并批示落实。

(五)开展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推进项目标准化管理。一是摸索项目支出标准建设模式。选择信息化建设、陈列展览、重大公益性演出等三类项目,开展支出标准建设工作。截至2016年底工作已基本完成,三类项目标准的基本模式均包括项目方案编制规范和项目预算编制标准两部分内容。二是探索垂管部门专项业务费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按照做实项目库的改革要求,选择税务、质检、海关等垂管部门的专项业务费项目,开展标准化管理的尝试,做好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推进垂管部门的规范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收集国内外标准建设的资料和信息。基本完成翻译工作,整理汇编后供中央部门和地方参考借鉴。四是推进细化反映项目执行结果工作。针对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执行情况不够明细等问题,研究提出细化项目活动管理、明确项目预算执行管理等具体措施建议,对于改进项目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管理,强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推动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在财政部内相关司局制订《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过程中,结合项目评审经验,积极提出建议。

(六)开展增人增支审核,强化部门预算管理。按照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编制内增人增支的改革要求,评审工作延伸到基本支出管理领域,打破有编就能进人的惯例,从政策和管理的角度入手,完成2017年国家信息中心等8家事业单位编制内增人增支审核工作,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人员给予相应审减。同时,完成教育部申请成立“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增人增支审核工作,提出了应统筹使用、整合资源,不应新设机构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对事业单位增人增支的审核,加强了预算控制,推进了预算管理与编制管理的有机结合,优化了财政资源的配置。

(七)完成国际金融组织资金管理和世行贷款清收工作,确保外贷资金及时回收和安全使用。按照世行赠款项目支付规定,管理国际财经合作司委托的世行赠款项目6个专用账户,全年审核办理资金支付364万美元,向世行申请回补资金459万美元。继续完成世行贷款清收工作,协调解决光大银行在清收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光大银行按规定按时将2016年世行转贷款清收资金2348万元人民币全部上缴中央国库。

二、加强预算评审综合能力建设,推进评审工作规范化

(一)健全内部评审制度。通过全面梳理项目预算评审流程,制定《预算评审工作底稿管理办法》,规范项目预算评审工作流程,为提高评审质量,推进项目预算评审流程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组织制定《部门项目预算评审内控办法》,推动了中心评审业务内控体系建设和风险防控。下发关于严格执行《现场评审工作人员廉政情况反馈表》的通知,严格实行廉政风险防控,进一步规范评审行为。修订《协作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和加强对协作机构的管理和使用。

(二)做好评审工作总结。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开展深入分析研究,全年共组织编发项目案例类《财政预算评审动态》21期,为决策部门科学配置财政资源、完善财政支出政策、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针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概算评审工作编发的动态和针对2015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编发的动态,都得到了楼继伟部长的批示肯定。

(三)组织开展集中培训。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相关人员精心组织制定培训计划,强化培训学习与评审业务紧密结合,突出类别,力求系统,全年共组织培训7期,培训财政评审干部共703人次,授课老师37位,培训效果明显提升。

(四)强化专家和协作机构使用管理。通过向各省级财政评审机构征集地方专家信息,建立科技专项概预算评审专家库,共有专家7000余人,实行动态更新管理,不断充实专家库。较2015年,专家库涉及的行业和领域更多,使用的频次更高,专家参与项目评审的力度和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通过政府采购程序,组织新一轮的协作机构库招标工作,拓宽了合作机构范围。组织召开协作机构座谈会,探讨和总结改进业务合作的方式和方法,加强沟通交流。

(五)组织重点课题研究。以解决项目预算评审工作中遇到的项目支出标准缺乏等突出问题为导向,充分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组织开展《构建预算评审的基础数据库》《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研究》《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新药审批监管制度及预算绩效评估研究》《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量分析》等5个重点课题,有效推进了预算评审的基础理论工作。

三、组织培训宣传交流,推动全国评审工作健康发展

(一)组织全国财政预算评审业务培训班。与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共同举办两期全国财政预算评审业务培训班,培训人员近240人。培训班围绕预算管理主题,设置相关课程,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组织编印《财政预算评审案例百篇》。牵头组织省级评审机构优选评审典型案例提交中心,经过精心筛选、整理、编辑、修改等,编印完成《全国财政评审典型案例汇编》。较好地促进了各地财政评审工作经验的推广和交流。

(三)组织开展评审工作宣传。利用多种媒介及时通报和宣传有关评审工作成效。编辑印发29期《财政预算评审动态》。建立财政评审省级主任和全国财政评审业务微信交流群,建立项目标准体系联络员制度,加强全国财政评审信息交流工作。

(四)组织建设评审人才库。经各级评审机构推荐选拔,初步搭建起全国财政预算评审骨干人才库,已有425名人员入库,为推动全国财政评审系统骨干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五)组织开展全国财政评审数据统计和情况汇总工作。从统计的总体情况来看,2016年全国财政评审工作涉及评审资金总额达57497亿元,比去年增长了22.66%,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预算评审业务量主体地位突出。2016年各级财政评审机构预算(含概算)评审资金总计33345亿元,比2015年增长28.89%,调减资金4341亿元,平均调减比例达13.02%。二是绩效评价业务范围全面拓展。继规范开展项目支出、专项支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后,财政支出政策评价正成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新举措。2016年各级财政评审机构开展绩效评价业务涉及财政资金达6299亿元。三是工程结决算审核业务增长较快。2016年各级财政评审机构决算(含结算)审核资金总计达8563亿元,比2015年增长32.39%,调减不合理资金904亿元,平均调减率达10.56%。四是评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16年底,全国财政评审机构人员编制达14467人,比2015年增加343人,增长2.43%。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财政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