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史文化在老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17-01-25龙新民
龙 新 民
·党史文化论坛·
发挥党史文化在老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龙 新 民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历经28年的浴血奋战,先后创建了一大批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局部的红色政权,由此在党的历史上形成了革命老区这一中国独特的政治称谓。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区建设,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老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实施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把老区建设与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老区的明天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毫无疑问,老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离不开老区人民的团结奋斗。同时,从党史工作的角度来审视,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党史文化在老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党史文化是老区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顾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创革命根据地,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伴随着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进程,在各个时期党建立的革命老区的红色大地上,孕育和催生了生生不息的党史文化。
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是党史文化的本质特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用鲜血和生命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培育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精神,也培育和发扬了密切联系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等传统作风。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体现着党的根本宗旨和要求,是党史文化的政治根基和思想源泉。
分布在老区的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地,是党史文化的物化形态。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开展了无数战役战斗,创建了众多的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也因此留下了不可数计的党史重要事件、重要会议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故居、重要战役战斗纪念地、革命烈士陵园和烈士墓等各类革命遗址。这些物质的党史文化遗存,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见证,是党和人民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诞生并流传在革命老区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民间故事、歌谣、标语口号等,是党史文化的非物质遗产。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老区的革命文艺工作者走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道路,创作了一大批鼓舞人民斗志、永载党的史册的革命文艺作品,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小说、诗歌、戏剧、音乐、歌曲、舞蹈、美术等文艺精品;老区人民的群众性、地方性文化活动也十分活跃,创造和发展了各类民间艺术。这些精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奋斗足迹,讴歌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是党史文化的精品力作和艺术瑰宝。
综上所述,在革命老区,党史文化内容十分完整,资源十分丰富,内涵十分深刻。这是今天推动老区建设与发展的巨大精神财富。学习和发扬老区人民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弘扬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新的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必将从中激发起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充分利用好老区的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也必将成为对老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成为推动老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党史文化在老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二、深入挖掘党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老区党史文化整体优势
体现党史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地,遍布全国,在革命老区更是比比皆是。根据近几年来党史部门的普查,全国共普查登记革命遗址近5万处,相关联的其他遗址5000余处。
多年来,各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对党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摸清了各地革命遗址的基本状况,保护了一批濒于损毁的革命遗址,而且在充分利用革命遗址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一大批革命遗址被命名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重要基地。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革命老区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贫困地区,党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一些人对革命遗址、遗迹的政治意义、文化价值缺乏正确认识,管理体制上也存在权责不清、管理不顺的情况,致使不少重要革命遗址破败不堪,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战役战斗遗址、革命烈士墓地成为荒郊野地。这种状况很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在加快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推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把深入挖掘党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老区党史文化优势的重大任务,鲜明地提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提到全社会各部门、各方面的干部群众面前。
首先,要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的党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摸清本地区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的分布状况、实际现状、历史沿革,按照这些遗址、遗迹、纪念地的性质、规模、规格,分门别类地确定保护办法、管理手段和管理层次。属于国家级的按国家文物保护的要求做好保护工作;属于地方政府或部门管理的,也要切实落实地方政府和部门保护管理的责任,把“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当前,特别是要对损毁严重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等,抓紧做好抢救性保护工作。
其次,党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保护,关键是在利用。如果不能发挥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教育作用,不能发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实际作用,这些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等,就会失去社会影响,最终会销声匿迹,成为一个空建筑物,或成为一片荒草地。因此,我们必须在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的挖掘、保护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好老区党史文化的优势。近年来,各地都在探索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党史文化资源的路子和办法,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这方面,山西省武乡县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武乡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长期在这里驻扎,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战斗和生活,组织指挥整个华北地区的抗战。当时这个仅有14万人口的小县,就有9万多人参加各类抗日团体,有2万余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从2008年以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武乡县委、县政府着力深入挖掘、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全县的党史文化资源,打造出闻名全国的八路军文化整体优势。县里既保护好了中共中央北方局王家峪旧址、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武乡柳沟兵工厂旧址等一批著名革命遗址,又建设了全国唯一的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革命历史博物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随后又陆续创建了全国一流的八路军文化主题公园,推出了大型实景剧《太行山》。武乡还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每年举办“八路军文化旅游节”活动,举办“八路军文化研讨会”。这些纪念场馆和纪念活动,紧密结合、相互支撑,静态的革命文化、人文精神和动态的参观考察、文艺演出、学术研讨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武乡的八路军文化享誉国内外,成为人们学习了解八路军的光辉战斗历史,领略感悟伟大太行精神的红色圣地。
武乡的成功经验表明,老区以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为标志的党史文化,如果仅仅停留在保护一些革命旧址,闭门谢客,不开放利用,或只孤立地搞点对外开放参观,就难以形成大的影响,难以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只有充分利用这些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精心打造党史文化的集合体、产业链,形成党史文化在宣传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合力,才能有效发挥党史文化的整体优势。
三、推动党史文化和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发挥党史文化在老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求党史文化自身要整合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整体优势,同时也要求党史文化必须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样,党史文化才有旺盛的生机活力,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老区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等党史文化物质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有巨大的政治意义、文化价值、社会影响,但它本身难以形成经济效益。现在,绝大多数这类纪念场馆、纪念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保护和修缮这些设施,更需要大量的经费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党史文化必须立足于、着眼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将保护利用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
近年来,各地在充分利用党史文化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江西省井冈山市在这方面就创造了成功的经验。
井冈山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从此开创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的斗争,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成为中国党史文化的摇篮。在井冈山革命纪念地,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黄洋界红军哨口、八角楼毛泽东旧居、井冈山会师广场、龙江书院、大井毛泽东旧居等一大批革命遗址和纪念地,成为党史文化的标志性物质遗存。井冈山时期诞生的“革命歌谣”“诗词楹联”等红色文化,也成为党史文化非物质遗存的杰出代表。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多年来,井冈山市委、市政府根据本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绿色生态风光绚丽的鲜明特色,确立了“弘扬红色文化,做足绿色文章”的发展战略,把政治优势同生态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双管齐下,两轮齐驱,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在弘扬红色文化方面,巍巍五百里井冈,100多处革命旧址遗迹分布其间,展陈内容不断修改更新,配套活动丰富多彩,每天来这里参观学习的各地干部群众络绎不绝,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坚定信念的生动课堂,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家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还精心编辑出版了《井冈山红色文化集锦》一书,共荟萃了86首诗词,38首歌谣,30幅楹联,74幅绘画和雕塑作品,141件墨宝碑刻,30首歌曲;此外还有一批革命遗址、文物文献、标语遗存、纪念建筑等方面的照片和资料。该书在井冈山博物馆、纪念馆和各个旅游景点销售,为到井冈山的游客和广大读者了解井冈山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井冈山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教材,使井冈山红色文化进一步扬名海内外。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井冈山群山叠翠、林茂花香、艳丽多姿、环境优美,市委、市政府发挥这一绿色生态优势,着力发展绿色产业,精心打造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卫生城、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并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井冈山的红色、绿色两张名片,大大拓展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内涵,升华了全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全市直接从事红色旅游接待、旅游餐饮、旅游服务的人员近4万人,占总人口的32%,人均年收入达25000元。至2014年,各地来井冈山的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旅游收入近90亿元,占到全市GDP总量的一半以上。2015年,接待游客更超过13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08亿元。
不仅江西井冈山如此,在湖南韶山,福建古田,广西百色,贵州遵义,四川广安,陕西延安……许多地区将革命老区的党史文化资源作为发展经济撬动脱贫攻坚的有力支点,紧紧围绕老区党史文化资源做文章,通过生动精彩的老区红色故事,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激发当地人民群众主动作为、担当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内在动力。同时,融合红色、绿色资源和地方特色,将革命老区独特的红色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与绿色生态景观和绿色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分散的党史文化资源串“珠”连“线”,扩“面”成“网”,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为老区建设开拓出一条实现红色传承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崭新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同时他特别强调:“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决不能忘记。要在统筹推进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中,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军号角,作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决策,既有时间表,又有路线图,充分表达了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过上幸福生活的坚定决心,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革命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
在这种形势下,加快老区的建设和发展,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成为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成为老区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殷切期盼。党史文化始终以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旗帜,始终以党的目标任务为引领,始终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红色沃土上,始终扎根在亿万人民的火热生活中。抓住当前的这一有利时机,更大力度地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党史文化资源,更加有效地发挥党史文化在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紧密地融党史文化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老区人民一定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新的伟大实践,老区的面貌一定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本文作者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北京 100080)
(责任编辑 薛 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