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严治党到从严治团的内在逻辑

2017-01-25胡献忠

中国共青团 2017年2期
关键词:治团青年团政党

文 | 胡献忠

从严治党到从严治团的内在逻辑

文 | 胡献忠

专家观点

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着群聚形态的多样性变迁:村落—部落—宗族—社群—国家。列宁有句名言:“要为实现工人阶级的理想而进行胜利的斗争,必须组织起来。”其他阶级或阶层大抵如理。政党作为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只有当它从政纲到成员都能赢得社会广泛认可时,才有可能掌控政权,巩固政权。为实现这一目标,当今世界很多政党在完善自身结构的同时,都相当重视青年在当下和未来的作用,建有外围青年组织,如瑞典社会民主党有社会民主青年团、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有青年翼、英国保守党有青年保守党。中国作为硕果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党与其青年组织的密切关系,体现了深邃的内在逻辑。治国先治党,治党必从严,而从严治团又是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独特地位,中国的探索因而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党团梯队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之一

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告诉我们,政党是无产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不仅产生了自己的政党组织,而且产生了自己的工会、青年团和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列宁曾经指出,党和这些群众组织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的国家里,党是整合社会、动员社会的领导核心,包括共青团在内的群众组织的根本职能,就是助力马克思主义政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斯大林认为,共青团和青年对于我们党的发展是有极大意义的,共青团是连接阶级和党的“第三根引带”。笔者理解,在当时的苏联“第一根引带”应该是工会组织,“第二根引带”是苏维埃政府。共青团在形式上是非党组织,但它同时又是一个共产主义组织,以与党同根同源的政治特色和鲜明的青春色彩,成为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纽带。

与以职业类别聚集群众的工会、以性别特征聚集群众的妇女联合会相比,共青团是以年龄界限来聚集群众的,凸显了人类社会新陈代谢和代际更替的自然铁律。任何民族和政党都必须无条件遵从这一“吐故纳新”法则,于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就尤为重要,共青团的梯队作用就更为突出。诚如斯大林所指出的那样,共产主义青年团是由青年农民和青年工人组成的后备军,党就是用它来补充自己队伍的。同时又是党用来影响青年群众的工具。工农年轻一代的千百万优秀代表在青年团的队伍里受到了教育和锻炼,然后进入到我们的党、我们的苏维埃。

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与共青团基本的关系架构和制度设计是合理的、科学的,在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也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各行各业青年在共青团带领下,围绕党制定的规划目标和任务忘我工作,使“共青团员”在社会上成为紧随“共产党员”之后的政治荣誉称号。至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苏东剧变,根本原因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权力掌控者的蜕变以及制度的具体运作方式偏离正常轨道。不论是政党,还是青年团,一旦脱离了基本群众,就必然滑向利益集团的泥潭,最终被群众所抛弃。其实西方政党也一样,其合法性表面上来自于竞争的胜出,其根子仍需扎在民众的土壤之中。

党团如影随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清代晚期以降,帝国体制式微,中华民族的有志之士开始探索民族复兴之路。在各种道路的比较选择中,中国共产党作为组织动员社会的新生力量脱颖而出了。这个一开始以五四青年为主体组成的政治团体,自然十分看重青年的重要作用。1920年酝酿成立中共早期组织时,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即提出依照苏俄党的规制成立青年团,以为“后备军”和“预备学校”。由于最初共产党更多地依托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有的地方曾出现“党团不分”“党团一体”的现象。

在为民族复兴扫除障碍、铺平道路的革命年代,最初中共是不掌握军事力量的,主要工作就是发起群众运动。而青年工人、青年学生、青年农民等较之中老年更敏感于时代变化,更具改变现实的勇气和动力,因此青年团成为党开展工作的重要助手。党明确指出,“党应处处积极指导团的工作,精神物质以与团帮助”,“夺取广大青年群众的唯一条件要注意他们日常的需要与争斗,用部分的要求具体的口号才能将革命的青年群众团结在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周围。”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重建过程中,党要求“青年团不要追求数量,首先要求质量”。

在为民族复兴艰苦奋斗、奠定基业的建设年代,在执政党看来,“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因此,党要求共青团克服自己队伍中任何脱离群众的宗派主义的倾向,努力使自己成为中国全体爱国青年的知心朋友和核心力量。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特别提倡谦虚,反对骄傲自大,就要要求每一个青年团员努力去帮助别人,而不要怕自己吃亏。20世纪50年代,刘少奇曾特别强调:“为了使工会、农会、青年团成为新区社会改革的可以依靠的组织,各级党委必须十分注意加强这些团体的工作,特别是青年团应该成为党的最亲密的最可靠的助手,应该加强它的工作。”

在为民族复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改革年代,党中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支持它按照青年的特点进行工作,使它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真正成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党明确要求共青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当代青年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群体分布等方面呈现的新特点,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自身建设上不断创新,在强化基层基础、稳步推进团内民主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扩大团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执政党向来要求团的干部政治上过硬,作风上扎实,自律上严格。“党建带团建”使党团关系在工作空间上进一步密切,“推优入团”使团组织向党组织输送新生力量成为制度性安排。

党团从严治理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建构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首要能力。在当代中国政治体系中,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党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一方面,执政党的各级委员会掌控着国家和社会事务运行的权力;另一方面,党风、政风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风气。如果没有政党治理的制度化、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治理的制度化、现代化。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形态的多样化、碎片化、流动化和陌生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基层百姓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明确增强,基于一定利益诉求和功能诉求的民间组织蓬勃而起,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和民间力量的双重作用下开始重构。与此同时,互联网加速解构传统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动员方式,云计算使繁芜复杂网络数据的梳理和分析成为可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执政党整合社会的组织力量必然要走向多元,整合方式必然要体现直接路径与间接路径的密切结合。这种社会整合体系的变化,为党适应多样化社会发展,并在多样化社会中保持党应有的社会整合力提供了组织基础和体制条件。

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在于使全党能够更好地应对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防范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使全党能够担负起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责任。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联系着蕴含无尽创造力且代表未来发展的青年群众,向青年传递党的意志,向政党表达青年诉求,影响党政决策,以协调青年各阶层利益关系。问题是共青团的这些功能实现发挥得怎么样?在互联网时代能否发挥出预期的效果?打铁还得自身硬,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从严治团就应运而生了。

从严治团的对象分两个层面,一是团的干部,他们大多数是党员,要纳入从严治党的程序对其进行严格要求和管理;二是团员队伍,要以团章为遵循健全团内纪律制度,强化团员意识。在此基础上,不断增进团组织的先进性,使之能够在政治上更好地与党组织衔接。同时,共青团作为党联系社会的中介性力量,只有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和口碑,才有可能产生较强的公信力。因此,从严治团又是提升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能力(动员能力、服务能力与整合能力)的时代选择。作为党的群团组织中政治性特征最强的一个,共青团自身的从严治理,团的基层组织吸引凝聚功能的重新开发,在某种意义上又可以与从严治党形成互动,甚至可以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启发和借鉴。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常务副馆长)

猜你喜欢

治团青年团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 推动全面从严治团纵深发展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落实全面从严治团 扎实推进改革攻坚
深化共青团改革全面落实从严治团
从严治团:把理想信念挺在前面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