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贯彻落实监管场所治本安全观的几点思考

2017-01-25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所长

中国司法 2017年9期
关键词:治本服刑人员安全观

雍 舰(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所长)

关于贯彻落实监管场所治本安全观的几点思考

雍 舰(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所长)

2017年5月初,司法部召开党组会议决定将监狱体制改革纳入司法行政改革任务,要求“从底线安全观向治本安全观转变,切实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要在改造罪犯成为守法公民上加大监管机制改革的工作力度”。这是司法部首次提出“治本安全观”这一概念。治本安全观是基于当前监狱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出的科学决策,是新形势下监管改造工作的理念引领、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

一、对治本安全观的认识和理解

要贯彻落实好治本安全观,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治本安全观,什么是底线安全观。根据多年来从事基层监管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所谓底线安全观,是长久以来,监管场所形成的稳定压倒一切,通过调动一切资源,以实现场所“六无”(无脱逃、无非正常死亡、无所内案件、无生产安全事故、无重大疫情、无毒品流入 )为目标的安全本位的监所安全观。注重发挥民警在安全稳定中的主体作用,通过防、控,实现矫治对象的安全稳定。而治本安全观是以改造为本位的新的监狱安全观,即在确保底线安全的基础上,稳中求进,将民警和矫治对象都作为维护场所安全的主体,坚持和贯彻《监狱法》“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全面加强罪犯思想、文化、职业技能、心理健康和出入监等教育,强调通过提高教育矫治质量,激发矫治对象的内在改造积极性,实现矫治对象从不敢跑到不愿跑、不敢违纪到自觉遵守监规纪律的转变;实现“要我改造”到“我要改造”的转变,将服刑人员“刑期”变“学期”,突出监管场所的矫正功能和矫治对象的顺利回归。

二、筑牢底线安全是实现治本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自2014年职能转型承担女性轻刑犯的收押、刑罚执行和教育改造以来,在确保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工作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逐步形成了“牢固树立六个安全理念”“夯实三项安全基础工作”“常态运行四项所管安全长效机制”的“六三四”安全管理工作模式,连续实现所管安全“六无”目标,为教育矫治所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一)牢固树立六个安全理念

1.树立安全稳定理念是硬指标,是首要任务,稳定压倒一切。实现场所持续安全稳定,是监管场所永恒的主题,是监管、执法、教育、生活卫生、队伍等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安全稳定的大环境,其他各项工作无从谈起,以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为目标的治本安全观也难以实现。

2.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确保场所安全稳定是考核一个单位的基础性指标,丧失了安全底线,我们各项工作均将陷入极大的被动,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将黯然失色,“一失万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树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警钟长鸣理念。古诗云:“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意思是说,水流湍急时,过河人谨慎小心,能够平稳度过,而在水流平缓处,由于麻痹大意,反而翻船落水。就监管场所来说,监管与被监管是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分析近年来监管场所发生的服刑人员脱逃、非正常死亡案件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我们民警放松了警惕,出现了松懈麻痹思想,盲目乐观,忧患意识淡漠。

4.树立对服刑人员严格执法和以人为本相结合的执法理念。回顾以往发生的由于民警随意执法甚至打骂体罚侵犯服刑人员合法权益或者过度依赖服刑人员积极力量而引发安全问题,使我们个别民警干部受到党纪政纪甚至刑事处罚的案例告诉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既要严格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管理服刑人员,保障服刑人员合法权益,又要严禁与服刑人员界限不清,杜绝“拐棍思维”,避免利用服刑人员代行民警职权的问题发生。

5.树立今天的隐患就是明天的事故以及“发现隐患敢叫真、消除隐患不过夜”的危机理念。事故是累积出来的,任何事故都是以往各种不安全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坚持善于发现和消除日常的细小隐患,把小隐患当成大事故,把消除隐患当成安全管理的头等大事,在消除隐患上养成穷追不舍的精神,坚决执行到极致。

6.树立所管安全是可以实现的自信理念。分析事故发生的规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一切事故皆可预防,这是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初始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损害构成,这就是安全学上的“事故链原理”。我们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当事民警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当时怎么怎么样,就不会这样……”如果假设成立事故就不会发生。由此可见,只要及时发现和消除各个环节上的隐患,事故不仅可以预防,而且可以避免。只有树立这样的自信,我们才能够实现所追求的安全目标。

(二)夯实三项所管安全基础

抓安全稳定,基础工作很重要。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转型以来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党委在场所安全基础工作上狠抓、常抓、实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抓服刑人员遵规守纪意识和行为规范养成水平。遵规守纪意识与行为规范养成,是良好改造秩序得以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是正常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保障,是检验一个单位改造效果的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必须将抓遵规守纪意识和行为规范养成水平贯穿整个教育矫治期。二是抓民警三大现场直接管理。直接管理工作是基层民警的基本功之一,直接管理就是做到现场带值班警力符合“警囚”比例标准,民警在岗在位、在位尽责,实时掌握现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善于发现和及时纠正现场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确保服刑人员始终在民警的管控范围之内,确保24小时不脱管失控。三是抓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安全制度是工作经验的结晶,也是多年来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后血的教训的总结,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要确保安全必须消除安全制度落实上的隐患和死角,在每一项执法行为、每一个执法环节上,都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才能为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三)运行四项安全长效机制

加强场所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建设,对于推进安全稳定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建设,维护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在安全长效机制的建设上,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党委建立健全并常态抓实“四项安全长效机制”。

一是所、大队两级所情研判机制。坚持所每月、大队每半月召开所情分析研判,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对场所安全危险源的分析,提高把握所情的能力,对获取的重大所情信息,通过现场会、专题会形式加强研判,防患于未然。

二是重点人员集体攻坚转化机制。重点人员历来是引发所管安全问题的主要群体,特别是对摸排出的精神异常、邪教类、涉法涉诉类、严重违纪类等有危险倾向及其他破坏行为的重点人,坚持大队日分析、所周研判,集中管理、教育、心理等职能部门,发挥群体智慧,集体研究制定并逐一落实防控措施,牢牢掌握防范主动权。

三是所、科室、大队三级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排查整治是有效发现并消除日常不安全行为和隐患的主要手段之一。一直以来天堂河所高度重视排查整治工作,不仅要求基层民警深入“三大现场”对服刑人员面对面直接管理,而且要求所领导、职能部门领导每日要深入现场督导,检查民警三大现场直接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服刑人员遵规守纪情况,检查各类警管设施和生活设施运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形成了所领导与大队纵向互动、科室与大队横向互动的三级隐患排查整治机制。

四是应急处突演练备战机制。根据矫治对象的特点和安全形势需要,制定完善防止骚乱、脱逃、非正常死亡、公共卫生、严重违纪处理等各种应急预案,成立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应急处突小分队,坚持日校波、周集结、月演练制度,确保5分钟内携带必要处突装备到达所内任意报警点,使民警熟悉处置程序和操作规范,提高快速有效处置能力。

三、提高矫治质量是治本安全观的价值体现

确保底线安全是实现治本安全的前提基础,是新形势下我们工作的又一新的起点,正如司法部长、党组书记张军在山东济南、淄博调研时提出:“教育改造罪犯是监狱的本职,要把‘不跑人’的底线安全观深化为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的治本安全观”。

输出合格“产品”即提高教育矫治质量,使罪犯在刑期内有所学、有所获,最大限度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自职能转型以来,提出并坚持践行了从三个层面构建矫治模式的矫治思路,矫治质量不断提升。

第一个层面:坚持管理、教育、劳动三大法定矫治手段各自强化并协调运转,共促矫治质量提升。

强化管理手段。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为理念、以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服刑人员一日生活制度》为抓手,以落实计分考核、奖励惩处、晋级处遇等规章制度为助推剂,以提高服刑人员遵规守纪意识和行为规范养成水平为目的。对服刑人员起床、洗漱、如厕、做操、就餐、学习、集体活动、就寝等各个环节,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将规范养成抓在日常、抓在经常,切实发挥管理功能。

强化教育手段。制定并落实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通知》,建立“四个教育日制度”,即坚持周六传统文化集中教育日,定期邀请社会专家学者或由专职教师对服刑人员开展《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论语》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孝道、如何尊重长辈,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坚持个别教育日,管班民警深入班组开展个别谈话、主题班会、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多样个别教育,加强与服刑人员的沟通交流,摸清服刑人员的个体矫治需求,实施个性化教育矫治;坚持常规教育日,以课堂教学为主,专职民警教师授课,对服刑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法律、心理常识等内容的集中教育,有效增强服刑人员知法守法意识、培养道德情操,提升心理素质;坚持民警心理矫治沙龙日,通过矫治沙龙这个平台,管班民警定期将教育矫治中的心得体会、难点困惑相互分享、共同出谋划策,不断充实自身教育矫治能力。同时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以“尚法崇德笃行”为矫治理念,加强矫治文化建设,借助所内“一网、一站、一台、一报、一刊”、宣传墙、文化柱等宣传载体,打造积极向上的所区文化,营造了既有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又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引领的矫治氛围,发挥了教育手段攻心治本的作用。

强化劳动矫治手段。结合所内资源和女性特点,逐步形成了以服装缝纫、蔬菜种植、果树管理为主,其他手加工项目为辅的劳动矫治模式,并通过与团河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合作,外聘教师技术人员的形式,加强对服刑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为有劳动能力的服刑人员提供了劳动实践岗位。不同的劳动岗位,为不同服刑人员提供了养成劳动习惯、学习实践就业技能的平台,较好发挥了劳动矫治手段的功能。

第二个层面:坚持教育矫治社会化,打造新生工程建设。

打造“新生工程”是落实《监狱法》所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具体举措,就是要搭建所内与社会互通共建平台,主动引进和运用社会力量帮助罪犯改造。“新生工程”具体由三个矫治项目组成。

一是捐建“新生图书室”。主动联系社会单位,坚持每年为一个押犯大队捐建一个不少于1000册图书的“新生图书室”。大队利用“新生图书室”定期开展“读书悦、读书分享会”等,培养服刑人员读好书、好读书的学习习惯。所每年利用“世界读书日”开展“新生杯”读书演讲比赛,打造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矫治文化品牌。“新生图书室”的建立,为服刑人员刑期变学期提供了求知向善的条件。

二是开展“1+1新生志愿者结对帮教”。每年组织社会志愿者,与在押女犯签约结成不少于10对的“1+1新生志愿者帮教对子”。三年来,来自中央团校、中华女子学院、安桥律师事务所、净慧心灵等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40余名志愿者,与服刑人员结成帮教对子,累计面对面帮教或书信交流500余人次,为服刑人员在书法绘画、职业技术、法律和心理咨询等方面提供了针对性、专业性指导和帮教,让服刑人员切身感受到了来自大墙外的温暖和帮助。

三是设立“新生基金”。通过所内自筹和社会爱心捐赠,筹集11万元专款,设立“新生基金”账户。新生基金启动以来,累计资助180人,资助资金3万余元,用于救助家庭特困的罪犯,资助罪犯的思想、文化、职业技术三大教育,资助改造表现良好的罪犯回归社会再就业。

“新生工程”实现所内教育与所外教育的有效结合,助推了所管安全和教育矫治质量的提升,并受到了社会媒体的关注,《法制日报》、《新京报》、北京电视台、首都综治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个层面:坚持现代科学矫治技术的应用,扎实开展项目矫治。

一是运用循证矫正理念和技术,坚持项目矫治。与中国政法大学签约合作,结合女性轻刑犯特点和矫治需求,先后开展了“冲动型女犯需求面向”“财产型女犯侵占贪财行为矫治”等两个矫治项目的研发。找准矫治靶点,筛选最佳矫治证据,在实践中形成《实操手册》,在大队设立专门矫治功能区,进行推广和应用,将科研成果向民警矫治能力转化,逐步使其成为大队日常矫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追踪回访、评估,项目矫治有效降低了再犯风险和在押风险。服刑人员在回归社会后,能够积极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情绪调控能力变强,也能更快地融入社会。同时,在涉毒型服刑人员中开展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自主研发的“苯丙胺类女性滥用者戒毒动机启动”矫治项目,帮助涉毒型服刑人员识别自动化思维,改变对毒品的错误认知。

二是发挥心理技术在矫治中的作用,充分利用16PF、SCL-90、教育矫治质量评估量表、复吸倾向性量表、防御方式、心理健康测查表等科学评估工具,对服刑人员定期开展心理测试,为风险预测、针对性矫治提供参考依据。在传统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的基础上,将正念冥想、正念防复发、正念减压等正念技术及内视观想技术等引入教育矫治,不断提高教育矫治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四、加强队伍建设为治本安全观提供人才保障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因素。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离不开一支忠诚担当敬业奉献的干职队伍。在队伍建设方面,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党委提出并践行了“规范管理与真情关心相结合”的队建思路。

在规范管理方面,落实“三抓”。一是抓好“日培训”,以部门为单位,每日坚持开展不少于10分钟常态化学习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夯实民警职工应知应会的基本功。二是抓好“日检查”,所领导、科室、大队领导坚持每日深入各类现场对民警落实制度情况、服刑人员遵规守纪情况、各类警管设施、生活设施、消防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抓好“日问责”。对日检查发现的问题分类处置、科学问责,提高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在真情关心方面,秉承“三人”,即:尊重人,牢固树立和践行尊重人的理念,尊重每一名民警职工,以尊重人来团结人。关心人,积极为民警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落实“五访四谈三必到”制度和对困难民警职工帮扶救助,制定计划,结合女性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民警职工文化活动。丰富民警职工文化生活。调动人,从关心民警成长的角度出发,积极营造促进民警成长锻炼的机制和平台。立足于矫治所的科学发展和民警的个人成长,重点开展大队长任职资格、管教民警岗位技能等专项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完善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心理咨询专业人才管理、开发和利用,鼓励心理咨询民警在重点人攻坚、班组建设和个别化教育探索中积极带头,担当重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切实推动教育矫治工作上台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多渠道寻求破解难题的方法,拓宽民警思路,提升专业化水平,使民警队伍在思想认识、能力素质上全面适应治本安全、践行治本安全、推动治本安全。

(责任编辑:张文静)

猜你喜欢

治本服刑人员安全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男性服刑人员再就业职业倾向研究
——以定西市监狱为例
治本安全观视阈下监狱教育改造问题研究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大选登记
供给侧改革:治本之道
“三释课堂”为新入监服刑人员上好“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