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2017-01-25赵曜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恩格斯资本主义马克思

赵曜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赵曜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经久不衰,因为它是顺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紧密结合的发展着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简言之,就是因为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时代的需要

任何一种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的学说,都有其借以产生的源和流。所谓源,即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这种思想学说的事实依据和实践内容。所谓流,即这种思想学说之前社会上已有的思想材料和思想成就,它是这种思想学说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思想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也有其源和流。

马克思主义的源,是19世纪40年代西欧特别是德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当时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西欧许多国家已经从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跨入大机器工业阶段,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规模的扩大,海陆交通的发达,世界市场的建立,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之有可能对社会发展规律获得科学认识。二是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了,可是生产资料却为少数私人资本家占有。资本主义经济运动所显现的“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必然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1825年,在英国爆发首次经济危机,以后每隔八至十年就周期性地爆发一次。在危机期间,商品生产过剩,企业大量倒闭,失业增加,工资下降,资本家竭力把危机带来的损害转嫁给工人,迫使工人起来进行反对雇佣奴隶制度的坚决斗争。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三是工人运动的兴起。产业革命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社会革命。产业革命之后,出现了现代资产阶级和现代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英、法、德三大工人运动,现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这才有条件使人们认识到无产阶级是彻底革命的阶级,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斗争,迫切要求一个崭新的思想理论的诞生和指导。在成熟的历史条件面前,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的流,是19世纪上半叶德、英、法等西欧国家的最先进的思想材料。这种思想材料,包括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特别是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在自然科学方面,19世纪30~50年代,自然科学实现了巨大飞跃,产生了“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极大地加速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在社会科学方面,19世纪初,人类的思想理论达到了新的境界,出现了以黑格尔、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把上述三大优秀成果都加以吸收和改造,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了他们的新理论。列宁说:“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先进国家中的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同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界定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这是人们关注和必须说明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义法。斯大林先后给马克思主义下了两个定义。第一个是1938年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结束语中说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关于工人运动的科学,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第二个是1950年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写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这两个定义虽然比较精当,但都有宽泛和死板的缺点,不好理解和把握,这是定义的通病。另一种就是界定法。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和他们的继承人列宁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如下科学界定:

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列宁在这里只提马克思,但不等于不包括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都出生于19世纪初的德国莱茵省,青年时期都曾经是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派,在哲学上信奉唯心主义。1842~1844年间,他们二人通过不同途径,实现了世界观的“两大转变”。1844年8月,二人在巴黎会见,在交谈中认识完全一致,从此结下深厚友谊,共同著书立说,立志创造一个崭新理论。马克思在世时,自称为“新理论”或“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逝世后,由于他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极高的威望,欧洲一些著名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将其命名为马克思主义。1886年,当时欧美有一些人提出恩格斯也对这个理论做出重大贡献,为什么不把他的名字也写上时,恩格斯以虚怀若谷、甘当“第二小提琴手”的态度对这个问题做了如下回答和说明:“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之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客观公正地说,恩格斯同马克思一样是天才思想家,用马克思一个人的名字命名,只是说明马克思的贡献更大。

其次,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科学世界观。在阶级社会,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是有阶级性的。马克思、恩格斯是工人阶级的理论家,他们的理论是工人阶级的理论,是工人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主义不过是这种实际冲突在思想上的反映,是它在头脑中、首先是在那个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头脑中的观念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不只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且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因而它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属于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在社会主义社会属于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工人阶级维护阶级统治的思想武器。《共产党宣言》有一句名言:“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社会的思想领域,总是由那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否则,统治阶级在经济、政治领域的统治地位也难以坚持住。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指导思想只能一元化的根本原因。

再次,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工人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它不仅要解放自己而且还要解放全人类。因此,作为工人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维护工人阶级一己私利而离开人类文明大道的狭隘宗派学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把全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包括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一切优秀成果通过检验都吸纳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最后,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在1845年所写的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正确地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一经和实践相结合,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因而肩负改造世界重任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三、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

学习和研究任何一门思想理论,最重要的是从总体上把握它的科学体系,以及在这个科学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各个原理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避免片面理解和误解,防止某些人实用主义的“各取所需”,把个别论断加以绝对化、神圣化,割裂和曲解马克思主义。1876年5月,恩格斯为了消除在德国党内颇有影响的杜林主义,在马克思的支持下,用了两年多时间写作《反杜林论》。恩格斯说:“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这部著作,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最终形成。列宁以《反杜林论》为依据,在1913年《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就学说的性质来说是当时反对资本主义的无数社会主义思潮和学说的一种,是唯一科学阐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就学说的体系结构来说,它与空想社会主义或其他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的显著区别,就是它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学科的体系结构。在这个体系结构中,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出发点和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落脚点、实质与核心。马克思、恩格斯都是从研究哲学开始的,尔后研究政治经济学,最后落脚到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曾指出:“现代的唯物主义,它和过去相比,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其理论终结的。”这里说的“现代的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过去相比”就是和旧哲学相比,其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为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哲学如此,政治经济学也不例外。在这个多学科的体系结构中,以社会主义为核心,把社会主义同哲学、政治经济学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因而它能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以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为依据,从而得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就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可以称为大社会主义学。正因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核心,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止一次地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列宁就曾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又说:“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狭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科学理论体系有如下三个不同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理论基石。任何学说都有它的理论支柱,科学社会主义也有支撑其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这就是恩格斯多次指出的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揭开了人类“历史之谜”,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动因,既不是所谓的杰出个人,也不是通常说的政治斗争和政治变革,而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和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由于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第二个层次是核心内容。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一样,科学社会主义是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若干基本理论的。恩格斯在1885年《反杜林论》的序言中说:本书第三编第二章《理论》,“这里所涉及的仅仅是我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的表述。”这个“核心”包括双重含义:一是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二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这个论断,说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主义核心的核心。这个核心也可以称之为主题,整个科学社会主义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论证这个“主题”的。科学社会主义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它令人信服地揭示和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第三个层次是基本理论。基本理论是围绕核心内容而展开的。包括: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论;无产阶级政党论;无产阶级革命论;无产阶级专政论;过渡时期论;共产主义发展阶段和最高价值目标论等。

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理论功能

马克思主义具有什么特质和特征,与其他学说有哪些不同之处,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一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紧密结合。马克思说,我们的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它不仅无情地批判资本主义,批判一切腐朽丑恶现象,批判各种错误思潮,而且公开宣告要推翻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压迫制度。马克思主义不但是革命的,而且是科学的,它的每一个重要论断都不是凭空设想的,而是从分析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规律中得出的。这与马克思、恩格斯集革命家与思想家于一身有密切关系。列宁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二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的产物和精华,它不是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征途中,有的是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有的是在潜心研究中,有的是在吸收人类精神文明成果中,也有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三是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复告诫人们,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所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和让人们背诵的教义,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能。马克思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巨大功能,这是其他任何学说所不具备的。其一是总结功能。这是针对历史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在探索中既会取得成绩,又会发生失误。这就需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例如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总结欧洲1848年革命的经验,写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著作,提出了“不断革命”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等新论断,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再如,马克思通过总结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写出《法兰西内战》这篇光辉著作,提出了著名的巴黎公社原则。其二是指导功能。这是针对现实而言的。理论来自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指导,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其三是预测功能。这是针对未来而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对未来作出预测。例如,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时,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提出代替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将划分为第一和高级两个发展阶段,并对第一阶段的特征作出预测。其四是统领功能。这是针对战略策略、路线方针政策而言的。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既要有理论指导,还需要有对敌斗争的正确战略策略以及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其中,理论带有根本性,统领方方面面。其五是鉴别功能。这是针对社会思潮而言的。任何时期都有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社会思潮,其中有进步的,也有保守和反动的。鉴别各种社会思潮的性质,关键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例如,在19世纪4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虽然还处在上升时期,但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资本主义已失去吸引力,社会主义成为一种时髦,各阶级都打起了“社会主义”的招牌。为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各种冒牌社会主义的界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三章,以维护何种生产关系为标准,确定其阶级属性,将其区分为封建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并以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为准绳,将其归类为反动的社会主义或保守的社会主义。其六是改造功能。这是最根本的功能。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世界是前提,改造世界是目的。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和经济政治思想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已被打破,社会主义破土而出并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世界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五、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哲人虽然离开人世已一个多世纪,但他们的思想仍然活在人们心中,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是战无不胜的伟大旗帜。

首先,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既创造繁荣又导致萧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将自我毁灭。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的一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未间断过,其中最严重的有两次。一次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另一次就是本世纪初,2008年爆发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又是美国闯的祸,很快波及世界,各国都跟着遭殃。这次危机的实质是新自由主义导向下的系统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这次危机的直接后果是:欧盟各国长期严重衰退,美国霸权主义从顶峰上跌落。在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发达国家正面临严重倒退。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再适合世界”。这次危机中出现的亮点是,美国纽约群众走上街头,发起“占领华尔街运动”,示威者高呼“大富翁,你们的末日到了”等口号,矛头直接对准金融寡头和高管阶层,其实质是99%对1%,反对分配不公的资本主义制度,击中美国要害。“占领”运动迅速蔓延到80几个国家和900多座城市。它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新觉醒。在这次危机中,西方许多人士都在思考危机的原因和出路。他们从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中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于是就把目光转向准确指出当今资本主义弊端和科学预见资本主义命运的马克思著作,掀起一波又一波“马克思热”,《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成为畅销书。其实,在西方国家,垄断资产阶级憎恨马克思,但广大群众始终热爱马克思。例如,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于1999年末推出千年伟人和千年风云人物的评选活动,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用几周时间进行的网上民意测验中,马克思高居榜首,得票率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三、四位的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马克思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最崇高的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英、美、法、德等国家同时发动并同时胜利。为什么这种情况没有发生,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上层建筑的作用,垄断资产阶级更富有统治经验,采取了许多维护统治的重大举措所致。一是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即实行凯恩斯主义。这一条不能治本,但能治标,增强自我调解能力,减轻经济危机的危害。二是推行社会福利政策。这是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政策。其实质就是政府从资本家的高额利润中,从财政税收中,从市民交纳的社会保险中,拿出一部分,用以改善和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以缓解劳资之间的矛盾,为资产阶级顺利进行剥削和统治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这一条很有成效,尤其在北欧各国。三是绝不允许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拥有武装。20世纪欧洲曾出现两次武装斗争风暴。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从1917年至1923年发生苏维埃运动,芬兰、德国、匈牙利一度曾建立全国的或地方的苏维埃政权,最后均被反动政权所扼杀和窒息。另一次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共和意共等在反法西斯斗争中,都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战后,在反动势力的压迫和诱惑下,以参加政府和担任要职为代价,放弃了武装。四是妖魔化社会主义。西方反动势力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的失误,丑化共产党的领导,妖魔化社会主义,致使一些群众长期困惑不解。上述举措,在历史长河中,能够推迟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但无力阻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大趋势。

其次,马克思主义与东方发展中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论述,注意力和着眼点始终是针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未把他们的理论置于一端,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和俄国革命家查苏里奇的频繁通信来往,特别是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的深入了解与思考,他们逐渐把视线从西往东移,并进而在马克思《给查苏里奇的复信》和恩格斯《〈论俄国社会问题〉跋》中提出了革命运动方兴未艾的俄国等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跨越这个“峡谷”有前提条件:一是保留和利用土地公有的农村公社;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引发和推动;三是吸收资本主义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正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引下,俄国先于发达国家进行了十月革命并取得胜利。之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又发生了中国革命并取得胜利。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二战后的40、5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在共产党领导下,欧洲、亚洲、拉丁美洲三大洲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可以同资本主义抗衡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但是,历史的发展既是前进的,又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个世纪末发生的苏东剧变,是一场政治大地震,使社会主义遭致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陷入低潮,但资本主义也并未成为赢家,剧变后不到20年就发生了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在走下坡路,社会主义逐步回升。苏东剧变后的20年,世界上发生最大变化和最引人注目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崛起,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不亚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19、20世纪美国的起飞和崛起。中国的和平崛起,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取得的。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崛起的意义,正如邓小平在1987年所指出的,一个是给第三世界国家走出了一条路,一个是证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我们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论者,坚持才能发展,发展才能坚持住。要永远牢记邓小平的教导:“老祖宗不能丢,但要讲新话”。对这句话不要误解,“老祖宗”是特指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后继者列宁,也就是写进党章中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孔夫子;“讲新话”是指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的新话,而不是肆意否定老祖宗基本观点的所谓“新话”。

[注释]

责任编辑:梁一群

B0-0

A

1008-4479(2017)01-0019-07

2015-10-29

赵曜(1932-),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教授。

猜你喜欢

恩格斯资本主义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