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方式探讨
2017-01-24何颖王生武边可单福磊
何颖 王生武 边可 单福磊
摘要: 我国教育伴随社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极度需求,进入新模式探索的进程中,新建应用型高校在这期间不免会有诸多困惑。本文经过研究调查,总结目前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为了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应用型人才,经过实践提出基于个人与小组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方式。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senior applied talents in the society, China's is exploring new model of education. The newly built application 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ring this period will inevitably have a lot of confusion. This paper, through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drawbacks of the examination method of the current theory-practice integrated course. To train applied talents meeting social needs, individual and group cooperation theory-practice integrated course examina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practice.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改革;应用型人才
Key words: theory-practice integrated course;curriculum reform;applied talent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168-02
0 引言
理实一体化课程,是理论课与实践实验课相结合的课程。一般理论课程知识点繁多,逻辑性不强。实验课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课程考核方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在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讨其调整和改革首当其冲。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才能综合、科学、规范地考核和评价学生,以其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中,课程考核存在的诸多缺陷和不足
1.1考核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课程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对教师课上所讲的内容,甚至是教材语句的重复和再现。从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与综合运用的能力。频频出现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优秀,但是在后续课程和毕业设计对知识的运用上摸棱两可。当然在以后的工作中称不上是应用型人才。这显然与提出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相违背。
1.2 考核形式粗略缺乏创新
而目前不少高校的课程考核很陈旧,仍采用考试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试题中客观题占的比重很大,综合性的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很少或占的比例较低。笔者经过询问、调查几所高校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任课教师,发现大多数高校对于实验课没有建立规范的教学考核办法,对实验课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课教学要求严格。这种粗略、单一的考核方式,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和个性化的发展。
1.3 忽视课程考核情况的分析与反馈
课程考核真正的意义应该在于发现教师教学过程的问题,以及学生自己对学习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及时反思,为了后续课程甚至是在工作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够更加充分得当,有更多的创新产生,提高生产力。但是,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核的评价科学性和全面性都较欠缺。在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生考核结果是否及格,及格率是该课程教育教学的最终体现,既没有教师的及时反馈,也没有促进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这显然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原则。
1.4 教学管理固化
①考核制度制定的盲目性。很多高校制订了详细的考核制度,规定了期中、期末和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及统计方式,规范了考核管理,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但却忽视了因为学科、专业、课程的不同造成的差异性,缺乏灵活性,同时也使埋没了教师教育教学和考核成绩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②考核管理制度指定的片面性。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还没有大力推进课程考核改革规划政策,也没有对任课教师参与实施课程考核改革的相关鼓励措施。考核都由任课教师自己设计,随意性比较大,难以评定其实施的价值型,考核结果也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契合。
2 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改革
2.1 科学的课程考核命题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教师可以将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具有前沿性的书籍和文献的研究内容,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内容。并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拓宽学生视野,将这部分内容适当的纳入考试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知识的能力。
其次,适当调整课程成绩构成结构及比例。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的题型增加案例讨论、病例讨论等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减少客观题的比重,增加主观题的比重,以主观题为主,比重不少于60%。
2.2 全面合理的考核方式
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此,加大了实验环节何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实验环节的考核分数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平时成绩占40%,期终考试成绩占40%,具体见图1。弱化一卷定终身的弊端,可以减轻学生在期末的考试压力,同时也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考试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下面介绍具体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
2.2.1 实验环节
课前预习考核:教师将实验仪器的操作制作成微课,学生需自己提前观看,学习试验仪器的操作使用,并预习实验内容。课上教师随机提问,评价学生回答情况,给出分数。
实验操作考核:在实验课前预先选定1-2个小组并通知学生,课上时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根据现场小组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给出分数。
实验报告考核:除了关注传统项目如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心得外,另外考核对实验分析与实验前沿性的学习。
2.2.2 平时成绩
考勤:考勤采用扣分制,满分100分。旷课一次扣20分,旷课3次以上或旷课超过实际课时1/3取消考试资格;迟到扣5分。
课后作业:任课教师根据本节课和下一次课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讨论式、综合性试题,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讨论后进行作答。得分制,满分100分,根据学生具体的作答情况和课前回答问题情况综合给出分数。
小组报告考核: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课题,考核时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去答辩,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评分。小组学习,将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形成了组内人员合作、教学讨论组间竞争的新局面,使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达标,由此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课堂表现考核: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为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满分50分,另一部分为个人回答问题加分满分30分,以及课堂纪律满分20分。
2.2.3 期末考试
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带教材、参考书和记录有自己认为前沿发展内容的手写纸张,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以主观题、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为主。主观题无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3 重视课程考核质量的分析与反馈
首先,教师应向学生及时反馈平时考核的成绩,并进行考核情况分析、点评。同样,学生可以向任课教师反馈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4 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全面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有的课程管理规定、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出卷管理规定、考试管理制度、成绩评定及管理制度等。根据理实一体化课程情况,在考试的规范上灵活,冲破模式化。组成专家小组,加强对考核内容的评估。对课程考核改革及相关试点改革立项项目管理给予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等。
3 讨论
本文存在一些局限,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首先由于条件的制约,笔者认为对于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及类似的课程的考核方法,研究的深度不够。另外,需进一步与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不断的革新,应用新思维、新方式、新理念去进一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周建平.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09(2).
[2]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啦罗教授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03(6).
[4]张鸣放.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现代教育科学,2009(3).
[5]王军,曹永晟.推进考试改革,提高培养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