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是个“堡垒群”

2017-01-24王伟

特别文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堡垒阶梯盆地

王伟

从地缘角度来说,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日本在中国是否能够立足,关键所在是能否真正控制中国北方。也可以这样说,能否稳固北方是中华民族能不能生存下来的关键所在——中国历史上,只要北方失守,后面跟着的必然是改朝换代。

众所周知,中国的地形由西向东可以分为三个逐级降低的“阶梯”。而能不能稳固北方,其战略核心在于“第二阶梯”,具体而言就是山、陕两地。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陕西相当于是北方战场的“神经中枢”。山西则是位于陕西东部的“堡垒群”。在太行山以东位于“第三阶梯”的华北平原、山东半岛,乃至于华中、华南,则是这片“堡垒群”前面的“开阔地”。

如果拿一张山西省的地形图来看,就很容易理解上面这段话。山西省的地形,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山西省的轮廓近似于一个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这里的绝大部分都属于黄土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到2000米之间。

黄河拐了个大弯,由北向南将山、陕两省分开。抵达山西省最南端之后,黄河变为由西向东流,又将山西省和河南省分开。再往东,王屋山构成了山西东南部的地理屏障。而整个山西的东面则由太行山脉屏护。两座山、一条河,在地理上为山西提供了一个牢固的防御带。

由山西出入中原的战略通道只有两条,一沿大同盆地一路向北走,由河北省或内蒙古出山西。另一个比较便捷的路线就是由太原向东,走井陉关,直达河北石家庄。除了这两条通道之外,其他地区基本上都处于山峦和河流的包围之下。

在并不宽阔的山西大地上,由西向东分布着芦芽山、吕梁山、太岳山、五台山,南部还有中条山。这些山脉把山西隔绝成了零零碎碎的几块盆地,大一点的盆地包括大同盆地、忻定盆地、临汾盆地,以及最南端的运城盆地。从地形图来看,这些盆地基本都是沿着南北方向的河流(汾河、涑水河、三川河)形成的狭长河谷地带。山西的人口密集区基本上都集中于这几块盆地,因此彼此之间便显得相对独立。这样一来,如果不是长期在此经营的外部势力,即便打进来了,也难以真正实现有效控制(关中盆地则恰恰相反,一旦函谷关失守,则后面再无险可守)。

这种易守难攻的特殊地形,在春秋时代造就了可称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晋。而各个盆地间相对独立的特点,也导致了春秋末期三家分晋的局面。民国时代,阎锡山可以关起门来做“山西王”,很大程度上同样是得益于这里“表里山河”式的特质。

1937年,日军在占领河北之后,马上就把目光投向了山西。山西的战略价值一目了然,日本人肯定不愿意让自己一直待在这样一个天然堡垒前面的“开阔地”上。当时日本的目标,一是山西,二是在山西全境被占领之后继续向西占领西安。假如当时这一步战略目标达到,下一步日本就可以经宝鸡、陈仓南下进入四川盆地,届时居于重庆的国民党的中央政府必然将面临灭顶之灾。

(摘自《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1:大国博弈》贵州人民出版社 图/胡晟)

猜你喜欢

堡垒阶梯盆地
开心堡垒2
开心堡垒
开心堡垒
最后的堡垒T-84
二叠盆地Wolfcamp统致密油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爬阶梯
时光阶梯
有趣的阶梯
楚雄盆地扭动构造及其演化
文明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