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全球化不符合中德利益
2017-01-24张鑫
本报记者 张鑫
上周五,美国正式进入“特朗普时代”。这位新总统将给欧盟、中德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就此话题采访了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
环球时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赞英国脱欧,并鼓励其他国家离开欧盟。当下欧洲各处民粹主义盛行,德国是否有信心把欧盟凝聚在一起?
柯慕贤:对此我持乐观态度。尽管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欧盟部分国家有崛起之势,但目前还没有任何负责任的欧盟领导人抱有退出的想法。明智的人不会想要放弃内部市场带来的福利和其他共同事业。如果你看一看英国退欧之后的民调,你会发现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对欧盟成员国地位的支持上升了。我的乐观还来自德国本身。德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很稳定。我们2016年的经济增长率是1.9%,联邦预算连续3年获得盈余。这为我们把欧盟凝聚在一起提供了较好条件。而最近从美国传递出的信号将会加强欧盟内部的凝聚力。
环球时报:特朗普的政策威胁着几大国对自由贸易的推动。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是否会通过帮助中国在欧盟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以及在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中采取更谨慎的态度,来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柯慕贤:中国和欧盟都需要自由贸易。在全球保护主义崛起的势头下,我们准备与任何愿意推动自由贸易的伙伴合作。我的感觉是,目前中国和欧盟,尤其是德国,有更强的意愿去加速双边投资协议的商谈。这也包括市场准入方面的真实进展。关于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已经满足中国很多愿望。尽管布鲁塞尔和北京方面仍有一些分歧,但我不认为这些分歧会升级为贸易战。我相信我们会找到非常友好的解决方案。
环球时报:中德两国都是全球化的坚定拥护者。您认为两国应如何保持全球化的势头、对抗保护主义?
柯慕贤:我相信7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20国峰会将是两国联手继续塑造全球化、抵御保护主义的一次良机。“去全球化”不符合中国和德国的利益。这些共识将是我们在20国框架内加强合作的共同基础。中德两国应当是全球化的坚定拥护者,因为我们从中受益最大。然而,反对保护主义应该从自身做起。这就是德国会向中国投资持续开放的原因,同时德国也希望中国能更多地实践互惠原则。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上提出要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这让人感到欢欣鼓舞。
环球时报:特朗普批评德国的移民政策,也在诸多有关中国的问题上做出挑衅。您认为来自特朗普的压力会给中德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柯慕贤:美国新政府需要一些时间来调整,我们对未来的具体政策拭目以待。现在说它将如何重塑中德关系为时尚早,但很明确的是,中德拥有许多共同利益,这一点不会改变。对于中国,我们将继续做一个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因为我们不会突然改变确保伙伴关系成功的要素。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默克尔总理最近被问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时候,她说:德国的立场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