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军队的崛起:德国军队的改革创新

2017-01-24张峻玮

中国军转民 2017年3期
关键词:普鲁士二世斯特

■ 张峻玮

大国军队的崛起:德国军队的改革创新

■ 张峻玮

大国的崛起离不开大国军队的崛起,大国军队的崛起离不开改革创新。历史上的德意志民族饱受国家分裂和战乱之苦。德意志的诗人们用诗句探寻民族的未来;德意志的音乐家们用音符抒发抗争的激情;德意志的哲学家们,用理念激发至高无上的国家崇拜。但是,最终支撑民族崛起、完成统一大业的是德国军队三次重大的改革创新与辉煌的铁血胜利!

大国的崛起离不开大国军队的崛起,大国军队的崛起离不开改革创新。历史上的德意志民族饱受国家分裂和战乱之苦。德意志的诗人们用诗句探寻民族的未来;德意志的音乐家们用音符抒发抗争的激情;德意志的哲学家们,用理念激发至高无上的国家崇拜。但是,最终支撑民族崛起、完成统一大业的是德国军队三次重大的改革创新与辉煌的铁血胜利!

一、弗里德里希二世时期德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

弗里德里希二世(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亦称腓特烈大帝、“德意志之父”。他对军队的改革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最好的、最先进的,此后的战争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打破邦国地域限制,不断扩大征兵范围

按道理讲本邦国的兵,应该在本邦国范围内征取。但是这位特立独行的弗里德里希二世却不满足本国,将征兵的范围不断扩大到其他邦国中去。虽然是以招募雇佣的形式,但实质是抢夺强壮劳力。一方面,这使得普鲁士军队员额充足,并且来自各邦国的兵员都有,成为了一支名副其实的德意志民族军队。另一方面,强大的普鲁士军队因此也吸引了德意志邦国中优秀的青年前来服役。其中就包括像沙恩霍斯特这样的一代名将。

(二)培养官兵团队精神,铸就部队铁的纪律

按照当时的规定,军官只能由贵族担任。而士兵则是招募来的以打仗为职业的雇佣兵,绝大部分出身农民,也有不少流氓、地痞和无赖,其中还有不少外邦国的人。官兵之间的对立十分尖锐,士兵们不可能有报效国家和人民等崇高的武德,所以弗里德里希二世特别提倡“团队精神”。而要想把这群乌合之众变为一支强大的军队,光靠提升精神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套强硬的手段——就是严明的军纪。弗里德里希二世继承了自己父亲“棍棒治军”的传统,在他治理下的普鲁士军队以极其严格的军纪而闻名于欧洲列强。

(三)大力发展军备工业,不断更新武器装备

弗里德里希二世继位时,普鲁士只在柏林有一个铸造厂、一个火药厂,在施潘多有一个步枪厂,在库尔马克有几个冶金厂,在埃伯斯瓦尔德有个铜厂。普军当时武器装备不得不从荷兰等国进口。富有远见的弗里德里希二世决定大力发展军备工业。1741年在布雷斯劳建立了第二个大铸造厂,又在波茨坦建立了步枪厂,并不断扩大现有军备工业的生产能力。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以大炮为例,到1786年弗里德里希二世去世时,普军有6224门炮,即1860门野战炮、4113门要塞炮和251门攻城炮。要知道,这样强大的火力在当时可是首屈一指的。

(四)大胆改组骑兵和炮兵,炮兵成为独立兵种

1741年4月10日在莫耳维茨会战中普鲁士重装骑兵被数量和质量均占优势的奥地利骑兵迅速击败。弗里德里希二世立即命令他的骑兵指挥官泽德利茨马上着手改组骑兵。改组后的骑兵包括胸甲骑兵、龙骑兵和轻骑兵。更加突出骑术方面的训练,射击和徒步行走退居次要地位。胸甲骑兵不再配备手枪,龙骑兵也不再配备卡宾枪,骑兵的武器装备大大减轻,提高了前进速度和冲锋的猛烈性。这些改变使得普鲁士骑兵在快速组织冲锋,迅速变换队形,巧妙向翼侧冲锋,冲锋后迅速集合变更部署等方面,是任何骑兵都不能相比的。

弗里德里希二世根据武器重量的不同,把炮兵分成营属炮兵和重炮兵。把3英磅和6英磅炮列为营属炮,利用人力拖拽前进,在作战中伴随步兵。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强炮兵的机动性他还首创了骑炮兵。即让自己的部分炮手乘马作战,大大增强的战场己方火力的灵活机动性和突然打击性。由于他一系列大胆创新使得炮兵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普鲁士的炮兵由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开始时的辅助兵种发展成为与步兵和骑兵并列的三大兵种之一。

(五)完善战略启蒙战役,发明斜形线式战术

战略上:一是作战思想方面,善于组织军队高速敏捷的运动。在迟钝的敌人来不及作出有效反应之前,在关键性的阵地和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并且力求速战速决。二是在军事指挥体制改革方面,弗里德里希二世设立了侍官总署。成为后来德军总参谋部的基础。三是在战争动员方面,结合普鲁士的军事立国的传统,真正确立了全民皆兵的战争动员体系。法国政治家米拉波曾这样描述普鲁士: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国家拥有一个军队;对普鲁士而言,则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

战役上:当时欧洲在战略和战术之间是断层的,中间没有战役学这个重要环节。而弗里德里希二世就是德国人口中的“大战术”的创始人,也就是现代军事科学中的战役学的创始人。他所确立的会战作战原则,例如“保护你的侧翼和后方、迂回敌人的侧翼和后方”、“我们注意力的目标应该是敌人的军队”等等,直接从战役的高度指导了后世。

战术上:弗里德里希二世可以说是近代欧洲第一战术家。他将技术革新与战术改革相配套,在提高滑膛枪射击速度的同时,对步兵作战编队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根据古希腊的楔形阵,结合自己军队的火器性能,他发明和实践了斜形线式战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主要作战思想是集中优势力量先消灭一翼,这样就从根本上毁灭了敌人作战力量和总体阵型的完整性,再扩大战果锁定胜局。斜形线式战术是弗里德里希二世多次取胜的战术上的原因。

(六)修建交通运输体系,改变后勤补给方式

独立与多国交战的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丰富的战争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交通运输对部队机动和后勤保障的重大意义。他在军事改革中创建了十分有效的运输体系,还在柏林、施潘多、布雷斯劳等地建立了仓库,通过交通网将部队和兵站连结起来。这样就打破了单纯依赖兵站进行物质补给的陈规。比当时其他国家军队的补给方式灵活高效了许多。

二、沙恩霍斯特时期德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

格尔哈德•约翰•达维德•冯•沙恩霍斯特(1755年11月12日—1813年6月28日)普鲁士将军,伯爵,军事改革家。德国军队总参谋部的缔造者。他对德国军队改革力度之大、功夫之深、思想之新和内容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他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高瞻远瞩,改革军事指挥制度

沙恩霍斯特是一代学者名将。他认真研究了拿破仑战争失败的教训后得出结论: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体系统才使普军不能很好的发挥本来的战斗力。他提出要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中央军事机关,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普鲁士军队令出多门和指挥系统繁杂混乱的问题。1808年11月24日,普鲁士宣布成立军事部。下设军事局和军事经济局。军事局由沙恩霍斯特任局长,主要负责军队指挥,军事经济局主要负责军队管理。由于规定军事局局长兼总参谋长,所以沙恩霍斯特的地位就高出很多,实际上控制了军事部。为了确保最高指挥层意见的一致,他还制定了总参谋长参与统帅决策的共同负责制度,提高军事决策的权威性,加强了指挥领导。沙恩霍斯特坚持从普鲁士全军选拔最优秀的军官进入总参谋部。他还建立了一整套军官轮换制度,保持总参谋部拥有新鲜的血液和生机勃勃的朝气。

(二)深谋远虑,改革兵役制度

沙恩霍斯特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普遍义务兵役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普鲁士的国情,建立后备军和民兵组织。1813年2月9日开始,普鲁士开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这样改革的好处有三点:一是保证了部队兵员数量充足。一个国家时刻都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那个时代生存的根本基础。二是提升了部队兵员的质量。队伍中吸收了许多知识分子、学生以及社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三是改变了普鲁士军队的组成成分。普鲁士军队不再由贵族、雇佣兵和破产的农民组成。而是变成了一支由贵族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农民和其他各阶级所组成的新军队。

(三)公平选拔,改革军官晋升制度

沙恩霍斯特坚持向所有人开放一个专业的、受过教育的军官阶层,而不考虑他们是否出身贵族或者资历如何。具体措施有:一是颁布法律保证军官制度改革顺利实行。1808年,普鲁士颁布新的法律:“就整个国家而言,所有具备这些能力的个人均可在军队编制中得到最高荣誉的军衔。迄今而存的所有社会优先权在军队编制中将依此终止。每个人不论他的背景如何,都有同样的义务和权利”。这在当时封建思想统治下的德国是一个壮举。二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军官团队。1806年耶拿之战时,普鲁士军官集团老迈无能,根本不是拿破仑军队中充满生气的年轻军官的对手。为此,沙恩霍斯特主持进行了军官团队大规模改革。到1808年9月改革工作完成时,1806年任职的142名将军中被撤职17名,解职86名,留任22名。885名参谋军官撤职55名,解职584名,留任185名。下级军官,撤职141名,解职3924名,留任1584名。三是颁布条例改革军官选拔晋升制度。1808年8月6日普鲁士军队颁布了《高级军官选拔条例》规定:平时只有受过教育的有知识的人,战时只有表现出非凡的勇敢、主动性和预见性的人,才能晋升为军官。同年11月,又宣布提升军官须经过考试,内容包括军事和文化两方面。还规定候补军官不再以下士身分而是以列兵身分受训,目的是为了加强训练。这一系列改革创新,使得普鲁士的军官们成为了真正精英的团体。

(四)瞄准实战,改革军事训练方法

总结反抗拿破仑侵略战争的实践经验,沙恩霍斯特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军事训练改革。一是颁布新的部队训练条例。注重散兵战术与线式战术和纵队互相配合的灵活训练方法;注重步兵和炮兵相配合以压倒性优势火力进行攻击的兵种协同训练方法;还注重骑兵配合步兵,而不独立使用的支援作战训练方法。二是对后备力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普鲁士的后备力量主要由后备军和国民军组成。针对不同后备力量的不同任务,进行不同科目的训练。

(五)以人为本,改革军队管理方式

沙恩霍斯特在军队改革中还十分重视整顿军队纪律作风,规范部队管理。1808年沙恩霍斯特主持颁布了《军事惩罚条例》和《军官惩罚条例》。条例规定:取消夹边刑;不再枪毙逃兵,最高只判十年监禁;所有重大犯罪必须交由临时军事法庭判决;特例死刑呈国王批准。这样不但“解放了士兵的脊背”而且极大提高了他们的服役热情,还显著增进了官兵内部关系。普鲁士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老毛奇时期德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时代的生产力,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又造就了不同时代的战争。老毛奇对德国军队的改革创新更注重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结合。他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总参谋部权威,拓展总参谋部职权

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创建应归功于沙恩霍斯特,但是将总参谋部制度发扬光大的人还是老毛奇。1858年8月,老毛奇出任总参谋长的时候,总参谋部并没有调动和指挥军队的权利,也根本不能参与重大军事决策。但是,老毛奇率领总参谋部在对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等三次王朝战争中一鸣惊人的表现成功提升了自身的地位。普奥战争胜利后,总参谋部获得了对军队的指挥权。普法战争时,总参谋部已经具有指挥全权,可以直接以普王的名义发布命令、指挥作战,而不需要得到普王的同意。特别是普法战争的胜利,使得总参谋部获得了至高权威。19至20世纪的世界战争史,充分证明了老毛奇对总参谋部职权改革的贡献是多么的正确和富有远见。这也使得总参谋部作为一种先进的指挥体制被世界各国军队一直沿用至今。

(二)广泛运用新科学新技术,积极探索新战略新战术

老毛奇高度重视科学技术革新对战争的深远影响,开启了德军总参谋部著名的科技时代。这一点是他的恩师克劳塞维茨所不具备的,也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难能可贵的。例如,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问世后引起了老毛奇极大的关注。他发现铁路打破了战争中空间和时间原有的关系,可以提供新的战略机会。因为利用铁路来运输部队,可以比拿破仑时代的行军速度快6倍。他还带领参谋团队深入研究了战略、战术如何适应新式武器装备和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变化;根据新的战略战术又该如何训练管理部队,如何改进战争动员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三)发展创新作战思想,改革军队指挥方法

拿破仑战争以来,欧洲各国军队的作战思想都是先将所有兵力尽可能多的集中在会战地点,再组织队形展开后与敌人进行大规模决战。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当时的基本战法,就连战术大师拿破仑也不得不遵守。但在1815年之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道路情况有了巨大的改变。老毛奇认为可以先把参加会战的兵力分为若干部分,利用不同的道路和运输工具组织分散行军,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予以集中一点。在普奥战争中,老毛奇“分进合击”的战略获得了成功,四年之后他又用相同方法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军。

老毛奇还善于“抓大放小”从战略上组织战争,而不在细节和战术的问题上纠缠。每次战争,他往往只给下级规定任务、目标和期限,至于完成任务的方法、途径由下级自己决定。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挥下级指挥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临机决断。现在西方军队流行的委托式指挥就是源自于老毛奇的指挥艺术。

四、历史上德国军队改革创新的意义

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军队改革,为普鲁士日后不断使用武力,对外扩张领土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普鲁士的迅速崛起。沙恩霍斯特的军队改革为德意志民族的解放打开了胜利之门,为德国统一奠定了基础。老毛奇则领导自己亲手改革创新后的军队用铁和血的胜利完成了统一大业。从此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大国,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德国。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猜你喜欢

普鲁士二世斯特
萨尔贡二世时期信件文书初探
阿尔贝二世亲王:摩纳哥的招牌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越努力越幸福
越努力越幸福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
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
19世纪中期普鲁士的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