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场羊链球菌病的防治研究
2017-01-24
(青州市畜牧局山东潍坊262500)
规模化养殖场羊链球菌病的防治研究
王丽萍
(青州市畜牧局山东潍坊262500)
羊链球菌病是C群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下颌淋巴结和咽喉肿胀,各脏器充血,大叶性肺炎,胆囊肿大,病羊短时间内死亡,对养羊业造成较大危害。本文对该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诊断和治疗方法。
羊链球菌病;诊断;防治
羊链球菌病是1910年由Gartner等首次发现和描述,之前我国西部牧区也有发生,但是近年来随着羊群流动的频繁,该病有向内陆省份扩散的趋势,及时预防本病防止其引起更大范围的传播,预防小反刍兽疫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非常有必要。
1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中绵羊最易感,其次为山羊。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为冬春流行,尤其以2-3月间最为严重。病羊及带菌羊为主要传染来源,病菌多存在于鼻液、鼻腔、气管和肺部,通过分泌物排出体外造成传染。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其次是经皮肤损伤感染,也可通过羊虱蝇传播。当天气寒冷、空气干燥、草质不良、羊群拥挤和羊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生本病,初次发生常成流行性,老疫区多散发。
2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2.1 主要症状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10 d,最急性的病程在24 h内死亡,急性的病程多为2~3 d,很少有延长5 d以上的。自然病例感染的潜伏期为2~7 d,少数可长达10 d。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呼吸急促而困难,呼吸50~60次/min,心率110~160次/min,有的舌肿大。粪便松软,有时带有乳液和血液。妊娠山羊多发生流产。有些病羊眼睑、唇、颊和乳房呈现肿胀,临死前磨牙,呻吟,且有抽搐现象。临床上根据疾病经过,将本病分为四种类型。
1)最急性型病羊发病初期不易被发现,常于24 h内死亡,或在清晨检查圈舍时发现死于圈内。
2)急性型病羊病初体温升高到41℃,精神委顿,乖头、弓背、呆立、不愿走动。饮食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眼结膜充血,流泪,随后出现浆液性分泌物。鼻腔流出浆液性脓性鼻汁。咽喉肿胀,咽喉和下颌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流涎、咳嗽。粪便有时带有黏液或血液。孕羊阴门红肿,多发生流产。最后衰竭倒地,多数窒息死亡,病程2~3 d[1]。
3)亚急性型病羊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流黏液性透明鼻液,咳嗽,呼吸困难。粪便稀软带有黏液或血液。嗜睡,不愿走动,走时步态不稳,病程1~2周。
4)慢性型一般轻度发热,消瘦、食欲不振、腹围缩小、步态僵硬。有的羊咳嗽,有的出现关节炎。病程1个月左右,转归死亡。
2.2 病理变化
尸僵变化常不显著,最突出的病变是各脏器的广泛出血,淋巴结肿大。鼻腔、咽喉、气管黏膜出血,肺有水肿、气肿和出血。肝肿大,胆囊肿大2~4倍,胆汁外渗。靠近胆囊部分组织的表面,十二指肠多呈黄色。胸膜及心包腔积液。脾脏肿大,有小出血点。肾脏质地变白、变软、有贫血性梗死区、有的肿胀被膜不易剥离。第三胃的内容物干如石灰,第四胃的内容物稀薄,黏膜充血出血。肠道积满气体。膀胱内膜有出血点。腹腔器宫的浆膜面都附有纤维素,用手触拉呈丝状[2]。
3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的特征,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3.1 细菌学诊断
3.1.1 染色镜检采取病羊心血及脏器组织涂片镜检,可见双球形或带有荚膜3~5个相连的球菌,革兰氏染色阳性。
3.1.2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心血、肝脏、脾脏、淋巴结等病料接种于葡萄糖胱氨酸鲜血琼脂进行分离培养。培养物涂片镜检,可观察到目的病原体。
3.2 鉴别诊断
3.2.1 炭疽病程急速,夏季多发,多在唇舌两颊,眼睑及乳房处有肿胀,天然孔出血,血液呈煤焦油状,血液凝固不全。血液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呈刀切竹节状的大杆菌。
3.2.2 绵羊快疫病程短,死亡快,尸体很快腐败,腹部膨胀严重。皮下有带血的胶样浸润,胸腔内积有大量的深红色混浊液,消化道内产生大量气体。第四胃与肠道有出血性炎症,肝与心脏如煮熟样,肝脏涂片镜检有长丝状或长链状杆菌。
3.2.3 羊肠毒血症尸体腐败较慢,皮下很少有带血的胶样浸润,肾脏软化呈现泥状,大肠出血严重,是由D型魏氏梭菌起的疾病。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
加强羊群饲养管理,提供优质饲草,供给充足干净饮水,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做好羊场内外环境的消毒,提高羊群机体免疫力。杜绝从疫区调进羊只、购入羊肉及皮毛产品。发生本病时,应做好封锁、隔离、消毒等工作。被污染的羊圈用3%来苏儿、1%福尔马林溶液消毒,粪便堆积发酵。在最后一只病羊痊愈或死亡后一个月,经彻底消毒后才能解除封锁。在流行地区每只健康羊肌肉分点注射抗羊链球菌血清10 mL,可有效预防发病。
4.2 免疫预防
在疫区每年按免疫计划实施接种。绵羊、山羊可用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预防注射,皮下注射3 ml。三月龄以下羔羊,在第一次注射后2~3周再注射一次,免疫期可达6个月以上。
4.3 治疗
发病初期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青霉素80~100万IU肌内注射,2次/d,连用2~3 d[1]。磺胺嘧啶钠5~10 ml,肌内注射,2次/d,或磺胺嘧啶5~6 g,碳酸氢钠l~2 g,内服,2次/d,连用3~4次。以上用量小羊减半。■
[1]牟旭芳.羊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5,36 (05):18-19.
[2]韩涛,陈世军,沈辰峰,等.羊链球菌病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15(20):238-239.
10.3969/j.issn.1008-4754.2017.0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