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共青团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和定位

2017-01-24王华杰

中国共青团 2017年12期
关键词:青海共青团文明

文 | 王华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工作时提出了“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省委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为指引,研究分析发展形势,结合青海实际,提出“四个转变”,作为中央精神具体化、青海化、实践化的实际举措。其中,省委把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政治责任摆上了全部工作极端重要的位置。“四个转变”上承中央精神,下接省情民意,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直接的载体,是青海坚持和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有效的实现路径。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青海共青团在践行“四个转变”中,引领全省各族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使命光荣,深刻把握价值和定位至关重要。

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构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在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时代里,青海共青团将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中牢固树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这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从人类命运与危机的现实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抉择。10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过十分深刻的论述:“人来自于动物,来自于生物,最终来自于自然。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具有主体的能动性,但同时又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地扩大和深化,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严重污染,水资源短缺,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等生态危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世界性的生态危机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成为当今最紧迫的问题,我们必须要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人类命运。中国梦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发展、绿色和谐的国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共同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

从中央对发展阶段的精准判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从赤贫的基础上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不可否认,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以及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造成了资源和环境的巨大破坏。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阶段,如果依然走老路子,环境的承载将突破极限,反噬的破坏力将是我们无法估量和难以承受的。因此,党的十九大深刻阐明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统筹山水林天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绿色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从对“四个转变”精神内涵的理解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青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省委提出“四个转变”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战略途径、历史选择和现实需要,是我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实践新要求。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我们的生态地位无可替代、生态资源十分丰富,绿色发展的前景无比广阔。这样独特的地位与科学的定位,决定了青海必须承担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历史重任。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决定了青海共青团必须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竭尽全力为青海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从共青团存在本源的价值衡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共青团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必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期待安居、乐业、增收,更期待天蓝、地绿、水净;不仅期待殷实富庶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带领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的重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青海共青团着眼中央和全省工作大局的重要机遇和历史舞台,我们更应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只有理论认识到位了,思想才能统一,实践才能够自觉。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主动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成果和重要决策。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全球视野、深远的使命担当,多次对生态文明作出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生态文明自觉。共青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四个转变”,就是要“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正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不断提高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

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绿色发展理念,省委提出的“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思想,更新了关于生态与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简单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带来的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青海共青团参与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坚持“两山论”和“四个转变”意识相结合,坚持绿色发展,使全省广大青年从根本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自觉致力于实现两者协调共赢。

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民生,也是民意。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各级团组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深刻把握参与的核心就是动员全省各界青年自觉投身生态保护实践,让青年在良好生态环境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省委提出了“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对于青海自然生态要素的空间系统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时间系统性的实际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性极强。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按照其内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从小事做起、点滴做起、自己做起、身边做起,力所能及,竭尽所能。

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全面参与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要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在青海,青年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对这两句话的最好诠释。为此,青海共青团必须把中央、省委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布局和安排在青年中贯彻好落实好。

工作重心进一步调整。共青团的全部价值追求在于围绕、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致力于党的中心任务的完成。在全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共青团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明确职责定位、展现自身价值,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找准党政关注、青年需要、共青团能为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调整工作重心,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上来,把党交给的任务落实好。

工作载体进一步创新。共青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创新是顺应时代新发展、党的新要求、青年新需求,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能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团省委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为遵循,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保护母亲河”“碧水蓝天”“家园美化”行动,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但是,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在带领广大青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和载体还不够丰富,内容和形式还不够创新,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实践。共青团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进一步结合自身实际,在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打造特色品牌、组织生态环保主题实践活动等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实践载体,为青年及青年群体、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搭建平台,充分发挥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努力使工作出特色、出亮点、出成效,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到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

始终坚持推动基层工作形成合力。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斗堡垒,共青团要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好作用,需要全团一盘棋,自上而下、由内而外、上下联动形成合力。自上而下就是加大力度争取环保等单位的支持与指导,力争形成青海省青少年环保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省级部门的联合设计。由内而外就是要建立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季报制度。按照全省青少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际,通过建立季报制度,加强对团省委各部门、省直机关团工委、各市州团委、高校、企业团委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督导,动态掌握各级团组织生态环保组织扶持情况、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引领情况、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等信息,及时做好对全省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共享与借鉴沟通。推动成立青海省青少年环保组织公益联盟。上下联动就是对外争取上级团组织和兄弟省份团组织支持,对省内整合公益环保组织,形成集群力量,规模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同时也努力为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青少年参与生态环保,打造一个更为畅通的管道平台。

品牌意识自觉养成与品牌战略升级打造。要使共青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精心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认可度的优势项目和特色品牌,使之成为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共青团“保护母亲河”“碧水蓝天”“家园美化”等品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坚持不换频道、持续加大力度,将共青团生态环保品牌弘扬好,工作落实好。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这些工作品牌新的内涵,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青年需求,不断增强品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更好发挥品牌工作以点带面、辐射引领的积极作用,达到党政满意、社会需要、青年欢迎的效果。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升级,继续以绿色、低碳为主题树立统一品牌、统筹安排活动,提升品牌的认可度,形成共青团品牌体系。在设计项目时注重实务性和实效性,旗帜鲜明地倡导绿色健康生活,努力营造形成浓厚的青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风尚,使各种环保行为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习惯。

坚持持续宣传发动。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共青团要努力提高环保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大力培育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大宣传格局,建立联动机制,组织动员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青年环保社会组织深入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典范与案例,使建设美丽青海的战略举措进一步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发挥共青团宣传优势,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形成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宣传声势。努力挖掘和推广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优秀典型和岗位标兵,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青年学习先进,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比学赶帮超。

更加注重理论探索。青海共青团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要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善于总结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普遍性、规律性经验,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性分析和理性解答。大胆探索符合青海省情实际、反映青海青年意愿的有价值、管长远、可操作的青海路径和青海方法,为全国共青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青海模板,推广青海经验,努力走在全国共青团和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的最前沿。

(作者系团青海省委书记)

猜你喜欢

青海共青团文明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请文明演绎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漫说文明
大美青海
对不文明说“不”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