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晗龙:共青团相信这片黑土地

2017-01-24韩春丽

中国共青团 2017年5期
关键词:冰城团市委黑土地

文 | 本刊记者 韩春丽

李晗龙:共青团相信这片黑土地

文 | 本刊记者 韩春丽

青年,请你们相信祖国的力量,请你们相信学习的力量,请你们相信青春的力量,请你们相信信仰的力量

“青年,请你们相信青春的力量,还有什么比青春年华更加珍贵的东西呢?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在消磨中慨叹青春从指尖流逝,还是现在就奋进起来,从点点滴滴做起,做一个十足的‘行动派’‘乐活族’,答案就在你们手中。”

——随手摘录了一句团哈尔滨市委书记李晗龙参加哈尔滨大学生主题团日活动时的即席发言。这篇名为《青年,请相信我们》的发言稿着力于“四个相信”:青年,请你们相信祖国的力量,请你们相信学习的力量,请你们相信青春的力量,请你们相信信仰的力量。

这篇发言当时被团中央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转发,引来十几万人的关注。

与李晗龙接触过的人,都能感觉到,作为已从事共青团工作15年的团干部,他既有“仰望星空”的理想与情怀,又有“脚踏实地”的行动与力量,既善于对共青团工作做深刻的理性思考,又善于把想法变为办法,落到实处,把共青团工作做得张弛有度。

记者在哈尔滨采访的几天里,恰逢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前去做工作调研,在参观过“冰城青创汇”,又听过对“冰城青年汇”与“冰城青益汇”等工作汇报之后,徐晓书记说:这些不光是一个阵地,更是一个组织和资源联动的平台。我们要留住人才,靠什么?靠产业靠市场,留住事业的基础,青年才会留下来。“冰城青创汇”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我心里有一团火

《中国共青团》:这两天走访哈尔滨的共青团工作,看到你们做了不少事。

李晗龙:我想,地市一级的共青团,正处于宏观把握和微观操作的结合点上,简单说就是既要“顶天”又要“立地”。“顶天”就是要吃透群团改革的精神,吃透省委、市委对共青团提出的要求和部署,“立地”就是共青团工作要根植于这片黑土地,根植于哈尔滨263万青年心中,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从去年开始,我就在顶层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地市一级团组织如何用四维工作格局统领我们的全部工作,每一个部门的每一项工作都在四维工作格局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看,基本想清楚了,打通了“任督二脉”,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凝聚青年”是团的根本任务,就是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和新媒体引领;“服务大局”,它要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个大背景紧密相关,就是要围绕哈尔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重点任务开展工作。主要抓好两个载体:共青团创业创新创优推进计划和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当好桥梁”,我理解,不仅要在党和青年中架设思想沟通的桥梁,更重要的是架设服务成长的桥梁,它既是一个虚的桥梁,更应该是一个实的桥梁,所以我想这个桥梁要有实际落地的载体,于是就把团中央要求的“青年之家”按照功能细分了三个单元,就是以建设服务青少年门店为目标的“冰城青年汇”,以服务创业青年和创业项目为目标的“冰城青创汇”和以汇聚青年社会组织和公益力量为目标的“冰城青益汇”,这样打造出三个“汇”,作为三个物理平台,而其他的联系工作我们也在照做不误。“从严治团”,我想要从团市委党组做起,从团市委机关干部做起,从团员中的党员做起,重点在理想信念上“补钙”和在工作作风上“回炉”。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就像秦宜智书记来哈尔滨调研时说过的,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青年,不能隔着玻璃看青年,我对这句话印象很深。

《中国共青团》: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面,团市委是怎么认识的?

李晗龙: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当前黑龙江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黑龙江的两次重要讲话精神,青年应该怎么做?尤其是现在外部环境对东北三省、对黑龙江有很多唱衰的声音,比如“东北不行了”,“黑龙江不行了”,“人才都外流了”,还有人说不敢到黑龙江来投资,说“这块的人太生猛”之类的,我一直都不是特别服气,我心里头是有一团火的。我觉得做好哈尔滨的共青团工作,除了完成群团改革的一系列任务之外,还应该进一步振奋精神、迎头赶上,让黑龙江和哈尔滨的青年对这片黑土地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教育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最终要为黑土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优秀人才来到这里创业生活。我觉得,黑龙江有这么广袤的黑土地,这么丰厚的大森林、大湿地、大冰雪、大矿藏的资源,还有这么多纯朴能干的青年农民和工人以及强大的科技力量,更重要的是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再过一段时间,黑龙江一定会发展得很好,这是一个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现在黑龙江所拥有的就是未来中国最需要的,黑龙江必定会成为中国的一块宝地、一片热土。

团干部要相信信仰的力量

《中国共青团》:我是第一次来哈尔滨,印象不错。

李晗龙:哈尔滨是中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1946年4月28日是这个城市的解放纪念日,我们每年都在这一天搞成人宣誓仪式。哈尔滨有着非常光荣的革命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基因。我和当年的那些老团干部谈心,他们一提到过去那段辉煌的岁月,都会激情澎湃,在他们的身上,我读到了信仰的力量。不忘初心回头来看,我们真是站在了那么多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的肩膀上,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能在这么一座伟大的城市做团的工作,我一直都是满怀敬意甚至是用一种谦卑的心态在工作,惟恐做不好。

《中国共青团》:从你的字里行间听得出你对这片黑土地的热爱,你是在哈尔滨出生的吗?

李晗龙:我不是哈尔滨本地人,我是从齐齐哈尔的拜泉县考出来的普通大学生,考到了煤城鸡西市的黑龙江矿业学院(现位于哈尔滨的黑龙江科技大学),我本科学的是中国最艰苦的专业之一:采矿工程。上学期间,我下过井,跟工人们一起工作过,我的很多同学现在还在矿里工作,我想这段经历弥足珍贵,培养了我做人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毕业后我留校了,后来成为校团委书记。2010年底,通过公选,任团市委副书记,2015年组织任命我担任了团市委书记。

《中国共青团》:熟悉你的人都评价你是个挺踏实的人,肯学习,肯钻研。

李晗龙:我想人生的路不是设计出来的,是靠一点一滴、踏踏实实积累出来的。当时我考研差一分没有考上,如果没留校的话,我已经做好了到矿里当技术员的一切准备。上班后,我又抽时间读了硕士和博士,在学校时评上了副教授。我觉得我比较踏实,干一行爱一行吧,凡事儿愿意刨根问底,喜欢去思索事物背后的逻辑。我爱看书,在不断的学习中修正和塑造自己。

在扶贫村召开主题团日活动

《中国共青团》:关于共青团改革,哈尔滨有些什么动作?

李晗龙:虽然哈尔滨没有列入共青团的改革试点城市,但我们在工作内容上的改革都在推进了,比如“1+100”、机关开放日,并且我们还独创了“团建联络员”:把所有的机关团干部都派到社区“冰城青年汇”结对了,他们直接作为团建联络员指导社区的团建工作;我们机关还创新了一个“团青学习汇”,同时,请普通青年来参与来设计并评价我们的所有活动,包括团市委内部的表彰,我们自己搞的团课、党课的评选、评优,都有青年来参与评选。

《中国共青团》:作为书记,一年里,你下基层的时间大概有多长?

李晗龙:大概有全年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吧。去年我们搞了一个“学讲话、谋振兴、转作风”的大调研活动,我走访了20几家企业、学校和机关,和普通青年交流座谈,面对面建群。我去年在走了一圈后,大概知道了青年人在想什么,知道应该怎样有的放矢地去做工作。比如青工最直接需求的就是三件事:学习提高的困惑,归属感的模糊和找对象的困难,我们共青团就得知道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人家才愿意跟团走。我们一直强调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就是要设身处地想方设法去为青年服务。

《中国共青团》:你们是怎么解决实际问题的?

李晗龙:我想,当前的共青团工作单靠搞活动、造声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青年多元化、深层次的需要,必须要勇于和市场结合,把事情做得更实。比如我们搞的“冰城青创汇”,是和红博商业总经理王丽梅女士合作的,她是哈尔滨首屈一指的企业家,有远见、有担当、有魄力。本来是要做一次简单的青年创业宣传方面的活动,但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她觉得我们开展青年创业工作“很专业”、很有想法也很务实,对共青团组织越来越信任,越来越支持。在寸土寸金的哈大高铁起点、哈西商业综合体中,给我们提供了1.8万多平米的物理平台,打造“冰城青创汇”。我们和她的团队一起研究、一起工作,甚至一起计算“成本”,真心想为哈尔滨的创业青年做点实事。

还有助力扶贫的例子。我们对国家级贫困县延寿县桃山村的帮扶是有实效的、可圈可点的。我们选派了团市委常委、青工部长做桃山村的兼职第一书记;我们帮村里建了一个猪舍,并且给他们包猪包销;桃山村共有12家泥草危房,我们整合青年企业家协会的资源,在市委机关中第一个完成泥草危房改造任务,把他们原来的房都扒了重盖的新房。

完成危改项目那一天,借着老百姓的乔迁之喜,我们在桃山村举办了一次特殊的主题团日活动,这很有意义。因为我想,共青团不仅是简单的助力脱贫攻坚,我们还要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聚焦主业,着力夯实团的组织基础,干到哪儿把组织建到哪儿,干到哪儿把团的干部培养到哪儿。后来我们又在木兰县认领了另一个贫困村:满天村。组织青联委员抢救注册了即将绝迹的珍稀玉米品种“牛尾巴黄”商标,还给他们投了1千万建了一个养牛场,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把团支部建起来了,把“冰城青年汇”开在了最基层的村子里,真正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成为广大青年在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身边团组织”。

猜你喜欢

冰城团市委黑土地
法博士之一块黑土地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冰城“方舱”开建!
如何开一家蜜雪冰城店?
弥勒市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腊月暖冬行动
No.1 “血洗”B站的蜜雪冰城BGM
黑土地上稻花香
“创文巩卫”,我们在行动
摘取黑土地上黄金珠的人
新世纪、新青年系列活动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