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热点、难点问题
2017-01-24◎张晨
◎张 晨
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热点、难点问题
◎张 晨
政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应积极借鉴各地区治理探索的新经验,吸收符合实际的治理发展策略,解决当下我国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难题。建设互联网平台政府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平衡城乡分治的现有格局,在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城乡实现治理成果的共享。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绩效管理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政府发挥出主导性作用。日前,由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治理创新论坛暨政府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会议分四个专题:“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建设”“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技术创新与治理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的社会基础”。现结合与会专家学者发言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一
与会学者认为,30年来国际兴起的公共部门改革的焦点是绩效改革。绩效管理的层次与深度,受到整体环境脉络与背景的影响,应该从多重角度进行系统性检核各种脉络与背景因素。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公共绩效管理就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面临新的挑战。绩效治理有四种要素:组织内外关系、公民参与、国家与各部门整体策略与绩效的整合、垂直的府际策略等,应从这四个方面建立完善政府体制、积极回应民意。
绩效治理应把国家整体的策略与绩效,逐步朝向国家的整体目标,以及政治、社会与经济等面向的政策结果。国家或部门次领域绩效,未必对整体政策系统的绩效有贡献,某个政策领域的绩效,可能是另一个政策领域的反功能,造成另一个领域的问题或危机。绩效治理除了整合国家与中央政府层次的绩效衡量与信息之外,更要注意政策策略与指标的整合。府际之间伙伴关系的最高价值,应是双方的施政重点与优先性结合,使得双方都愿意投注资源协力执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公共政策都是地方事件,中央如果要确保政策的执行效果,就必须在政策过程当中,持续与地方政府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关注地方政策发生的举动及传来的回馈讯息。弥补信任裂缝,最重要的是中央对地方扩大开放的管道,引导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
与会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公共资源投向重城轻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显著,这种显著差异表现为: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上最薄弱、最短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在短期内以简政放权为契机,调整政府间事权以及与事权相适应的支出责任,以便公共资源向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倾斜,变城乡分治为城乡共治,走城乡发展一体化之路,最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接轨、标准统一)。
三
互联网环境中充当调解和监管角色的政府治理范式将发生深刻变革,必然引发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重新界定。与会学者认为,提高政府机构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解决官员不作为、乱作为和基层居民对个别干部不满意等问题,要在互联网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互动机制,探索建设网络政府、平台政府和“政府—公众朋友圈”,必须改善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刻改革。眼下全球信息化正朝着高端方向发展,主要特征是数字化和网络化基础上的智能化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等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有可能会颠覆社会生活内涵、政府治理方式等。传统的宣传手段,正被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取代,政府必须依赖大数据支持,打破现有的数据分割体制,构建共享平台,实现政府流程的再造。
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预见到了“网络企业”的出现对就业、工作方式的影响,“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政府”,通过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来创新治理模式和服务供给方式。政府将主动公开信息和市场社会分享信息,激发企业和居民的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开放和分享型政府”。
与会专家学者提出,平台政府建设有三个基本任务。一是平台政府的建设,使人性善的方面得以更好地体现。在网络平台上,把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与国家解决问题的能力统一起来,使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迈出一大步。政府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起“协同治理”模式,提升服务效率。二是明确政府平台的类型。政府平台可分为社交型、推广型和分享型。政府通过平台委托企业、社会组织,实现需求对接,为世界提供政府变革和创新的中国方案。三是创建平台政府的治理模式。在平台政府监管方面确保公众的安全、平台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在公共服务方面满足人们的基本要求,分享发展成果;通过政府网络,管理政府官员。
四
与会学者指出,作为政府在网络空间的代表,政府新媒体在网络治理中应发挥关键性作用。推动政府开放、提升政府回应性和引导网络舆论中,政府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多元,价值观宣传逐渐上升,更加便民服务。对网民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日益发挥着深刻影响,激发着网民对公共事务的兴趣。由于受到经济社会环境、自身传播行为和网民特征的限制,其未来发展要努力扩大受众覆盖面、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信息质量。
五
与会专家强调,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创新过程中,制度绩效的空间有限,这是影响制度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危机所在。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性调整方可缓解制度压力。非正式制度的惰性局限了技术创新的功能,导致部分技术创新高成本低产出应引起关注。通过对地方政府行动分析发现,责任泛化机制、非规则化机制和赎买机制,生成了政府社会治理尤其维稳难以破解的困局,甚至陷入维稳与维权的双输格局。究其实质在于政府与公民没有建立起良性的、制度化的互动关系。地方政府通过维稳机制的变革,聚焦于维稳与维权的统一和制度化互动,实现政党、政府与社会民众主体之间的互动、调适性治理。虽然互联网及相关的公众互动与政治对话提供了公共空间与技术平台,但其是否可以发挥“正能量”则更多地取决于其使用者,以及其所处的政治环境。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江生亮
D63
A
2095―7270(2017)08―0077―02
国家行政学院2016年国家高端智库研究项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NSAZK(ZB)2016002 );国家行政学院2017年院级青年科研项目《现代国家构建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17ZBQN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