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划引领 打造生态之城

2017-01-24张光册

遵义 2017年4期
关键词:遵义市水源城区

文丨记者 张光册

规划引领 打造生态之城

文丨记者 张光册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和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近年来,遵义市始终坚持“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引领,结合新的形势变化、新的发展要求、新的发展内涵,完善全区城市建设规划发展。以规划为引领,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各项规划中,力求充分发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核心作用,并采取一系列生态环境控制、修复、提升等措施,以期改善城市景观环境、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全面推进遵义市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规划 大势所趋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势、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紧紧围绕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并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现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针对现实的区域发展条件,2012年国发2号文件也提出了针对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瓶颈制约,着力加强交通、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2014年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也提出推动新型城市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自然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切实保护良好水体和饮用水源。

为了实现规划的可实施性,水源地保护地区规划的生态红线应有是有具体法律依据的保护性区域组成,在立法层面我国颁布了多个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其中关于水及水源地保护,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国家法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行政法规,设立条款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进行了相关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联合颁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规定了饮用水地表和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防护、保护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以及奖励和惩罚内容。

水,生命之源,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

近年来,遵义市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从水源入手,通过合理规划,划定重点区域生态保护控制红线,在保持生态良好的同时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遵义市积极推进遵义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并于2014年12月出台了《遵义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地提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举措,旨在有机协调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水源地环境保护、城市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长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了加强对遵义市中心城区城市河流水系、水库、湿地、水源工程等的规划与控制、保护与管理,保障城市供水、防洪排涝安全和水系完整性,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遵义市实际情况遵义市城乡规划局还编制了《遵义市中心城区蓝线控制规划》。从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对中心城区城市蓝线进行划定,明确保护范围与相关建设控制要求,同时这对水体保护、用地管理和生态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态水源 发展之路

遵义市中心城区总人口210万人,水资源量16.1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769m3,为遵义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540m3)的30.3%,为贵州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610m3)的29.5%,为全国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2200m3)的35.0%,为世界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7500m3)的10.3%。按区域内及区域外河流统计,水资源总量23.54亿m3,现状人口约241万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978m3,为遵义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540m3)的38.5%,为贵州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610m3)的37.5%,为全国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2200m3)的44.5%,为世界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7500m3)的13.0%。

遵义市中心城区位于乌江支流湘江、乐民河、岩底河及洛安江的分水岭地带,河流源短流细,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速度远不能满足遵义市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的要求。因此,遵义市中心城区属水资源严重贫乏地区,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极为重要。西部地区包含了遵义市中心城区四大水源保护区中的三个,是遵义市最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和上游生态涵养区。

西部地区范围内的四条主要水系,都为西北-东南向,水系从北至南依次为喇叭河、洛江、乐民河、偏岩河。其中喇叭河、洛江、乐民河三条水系上分布着中心城区最为重要的北郊水库、海龙水库、红岩水库、南郊水库、水泊渡水库五大水库。“十二五”期间,红花岗区、播州区都加大了西部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积极实施饮用水保护区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金鼎、海龙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率达97.1%,区域内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9%。

至2015年,遵义中心城区西部地区集中式引用水源地北郊水库、海龙水库、南郊水库、红岩水库、中桥水库、水泊渡水库水质达标率为100%。但各水库水系流域的污染防治仍刻不容缓。

北东向的大娄山是遵义市域内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其中大娄山南坡与遵义中心城之间的西部地区是遵义市中心城区最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地。西部地区对于维系中心城区生态环境、确保城乡水源供给和可持续发展、彰显山水城市形象至关重要。为了更为有效的指导中心城区西部地区整体的城乡发展,协调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为了推动西部地区与中心城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有机结合,为了确保中心城区西部的生态安全与水源供给,有必要对中心城区西部地区展开整体的规划研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整个地区的发展指引与生态管治。

遵义市城乡规划局综合考虑水源保护地区的生态区划要求和城市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城乡发展和生态保护,结合城镇与乡村居民点的撤并与空间整合,确定西部地区村镇的空间发展框架,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地区发展导引与空间管制内容。在空间协调发展的框架下提出片区城乡发展引导规划。同时以本研究为基础,对片区内的城乡规划编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开发控制与规划管理提出建议。

2016年11月,遵义市城乡规划局出台《遵义市中心城区西部片区空间协调发展规划》,规划以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论,借助于GIS等技术手段对区域内自然要素、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展开量化分析,确定基本的生态适宜度分区,确定片区空间管制框架,划定水源地保护区等生态红线,切实让辖区内生态环境得到应有的保护。

综合考虑生态保护与城乡发展的要求,西部地区将形成“两轴、三区、三廊、多节点、圈层布局”的空间结构。

“两轴”指沿遵崇高速与杭瑞高速分别形成南北向与东西向的城乡发展主轴,应适当集中安排产业与城镇居民点布局;“三区”指北部金鼎山、大板水旅游区,南部以鸭溪、石板镇为主的产业综合发展区,西部以松林、乐民为主特色农业发展区;“三廊”指由喇叭河、洛江河、乐民河三支水系及其周边水源保护与生态涵养地区形成的生态廊道;“多节点”指在现有村镇体系的基础上,集中发展金鼎山、松林、乐民、鸭溪、石板、龙坑等乡镇,并结合重点乡村的建设,形成多节点、紧凑发展的村镇结构;“圈层布局”指依据区域山水景观特征与水源地生态保护区的布局,综合考虑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形成北环线和西环线两个生态保护与功能发展的圈层。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因为水源保护的限制,地区发展导向一直以“控制”为主。虽然区域环境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该地区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日趋突出。《遵义市中心城区西部片区空间协调发展规划》明确了西部地区的功能定位,通过挖掘村镇发展禀赋,借助城乡统筹采取市区联动发展的模式形成合力,着力破解保护与发展的难题,把良好生态条件潜在的禀赋优势转化为保护动力,实现保护和发展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探索出一条生态、生活、生产融合发展的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遵义市中心城区西部片区水源治理及规划仅仅是遵义市绿色规划的一小部分。遵义市旨在农业、工业、旅游等多方联动,全方位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实处。近几年来遵义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河流、水域、景区环境、城市面貌都有了极大改善,城市整体景观品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猜你喜欢

遵义市水源城区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长沙市望城区森林海幼儿园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