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同行
2017-01-23周忠华
周忠华
从2005年到2016年,商界传媒举办商业模式峰会已经12年了。在进入下一个轮回之前,回望那堵无法穿越的时间墙,我们究竟是把一件事情做了12年,还是花了12年的时间去做好一件事情?
如果说过去的12年,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在给中国企业指明发展要素组合的方式,那么下一个12年,我们希望能够与企业和企业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在动态循环的系统里去把握商业模式的真正意义。
过去12年的追踪调研,让我们看到,企业的失败是大概率事件,成功才是偶然。那些让我们活到今天的过去中,一定隐藏着某些决定未来的东西。它们不存在于正确的战略中,因为企业每一个战略都是最合乎当时情况的决定。它们应该存在于时间轴上,是某种能够击穿时间铜壁的思维与逻辑,是某些隐藏在时代背景里被忽视的细节。
过去,我们总是在时间节点上去关注企业,希望在某个固定的时间点上,归纳并总结企业成败的原因。然而企业的发展在每一个时间点上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它是时间轴上的动态模型,脱离时间概念的解读,往往与事实南辕北辙。
有些企业失败之前每一步都正确,最后还是败了;而大部分成功的企业,对自己的成功也难言究竟。
当我们以时间为序,按图索骥寻找成败的节点,也只是缘木求鱼。成败的原因,只会藏在时间的缝隙里,只有长时间、持续地观察,复盘每一个细节,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企业在制定战略时,总是希望站在某个时间节点上,总结过去、看清未来。巴伐利亚浅海上的始祖鸟,永远不知道自己穿越千万年后会进化成怎样的形态。如果没有一条能够穿越时间的逻辑,企业怎样串联起无数个时点上的战略与细节?
张瑞敏在2016年海尔32周年的创业纪念日上说,“一路走来非常艰辛,风雨兼程32年,我们绝对不是要回忆它的艰辛,更不是回忆它曾经的辉煌,但是我们要研究一下我们为什么可以走过来。”
商业模式更像是对未来趋势的具象化,那些践行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是在传递未来的某种征兆与声音,但究竟哪一扇门才通向未来?或者哪一种姿势才能走进未来?企业只能在趋势之下做出符合自身的抉择,然后静待时间的拣选。
成功或失败与企业的战略选择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所谓的因果关系其实是从后往前看,以果为因的倒推。企业的成败更像是时间拣选的结果,只有当结果摆在眼前,我们才能复盘当初的每一步是如何将我们导向最终结果的。
空间的跨越只需轻轻抬腿,时间的穿越却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努力和耐心,才能与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