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视阈下的困境与对策

2017-01-23韩革军

考试周刊 2016年103期
关键词:微时代教育工作者舆情

韩革军

一、“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思想特点

(一)“微时代”特征分析。“微时代”就是网络交流中以微信、微博为主导方式的时代。首先,两者都属于操作简单、入门容易,面向大众,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用户,只要下载微博、微信客户端就可以使用,平民化特点非常强。其次,微信、微博不仅速度快、信息传播量大、不受地域制约,而且互动性强、自由度高,发送内容、方式多样,表达方式更加简捷。大学生热衷于新鲜事物,这决定了他们是微信、微博的主流使用人群。“微”软件都支持手机终端,智能手机业已普及,这为微信、微博的使用提供了更加方便有利的条件。同时,手机即时通信的移动化、零散性和随时在线的特点,完全贴合大学生的需求特点,受到大学生普遍欢迎。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第一,主动性更强。大学生接收信息更广泛,因为他们渴望表达心声,这在以往教育模式下很难实现。“微时代”“人人即媒体”,大学生可以拥有更宽的渠道、更广的接触面了解和接收新的信息。第二,表达欲更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老师的权威不可触犯,学生很难也不敢道出心声。大学生作为知识群体,在心理和思想上已臻成熟,看待事物有独到的看法,传统教育模式显然已阻碍了他们的这种需求,所以他们渴望拥有表达心声的平台。互联网的平等性和共享性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特点。第三,更愿意自我教育。“微时代”特点就是言论、思想、接受、采纳意见自由,大学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不再是单纯聆听和顺从教育者教诲。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的时期,凡事都希望发表自己的见解。“微时代”更具备大学生希望自我教育的特点,他们更愿意接受自我教育。第四,更愿意接受快节奏,现代生活越来越讲求快节奏,“微时代”的特点更切合大学生这一要求。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信息冗杂,舆情难以监控。第一,信息冗杂。“微时代”交流软件更加迅捷、便利,更自由,然而它也存在信息冗杂、信息源芜杂、真假信息难辨的弊端。第二,舆情难监控。舆情监控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健康发展。在舆情监控上存在很多困难,由于缺乏公共的校园网络舆论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实时掌控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阻。在微网络中容易出现少数服从多数,多数服从“真理”的现象,所谓的“真理”就是一些网络达人或推手的观点,很容易使入世不深、戒心不足的大学生误入其中。这些会给舆情监控带来困难。

(二)教育工作者素质不能满足“微时代”的要求。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由于心理还未定型,在这一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微时代”下的沟通交流就是人人即媒体,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此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没有与时俱进,教育工作者对微时代的网络舆情及微时代下大学生了解不足;缺乏对微时代的了解和认知,网络知识匮乏,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从使用微网络的意愿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排斥微网络在教学中的使用,认为它们对思想政治教学弊大于利,不利于教学。

(三)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是“上传下达”或填鸭式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总是有选择地用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封堵负面消息源,以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的言行符合社会要求。然而,微时代的到来使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冲击。微博、微信界面上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这其中难免有的内容与教育工作者所教内容相悖。这就会使大学生产生困惑和思想混乱,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顺时而变,改变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实现传统教育与微时代教育的完美对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谐、健康发展。

三、“微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微网络”平台,增强舆情监控能力。建立和完善校园官方微博、微信,提高校园舆情监控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很难达到理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面对“微时代”,面对传统教育的弊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跟紧“微时代”步伐,建立完善校园官方微博,提高教育工作者掌握微网络的能力,守住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立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可以显著提高校园网络舆情监控能力。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会增强了,而且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思想出现偏差和因此导致的偏激行为。

(二)提高教育工作者网络素质,做好信息疏导。大学生的生活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赶上大学生的脚步,提高网络素质,在“微世界”里教育好学生。要提高教育者的素质,首先要熟练掌握网络技能,掌握微博、微信的各种功能。其次,教育工作者要先提高自身的素质,在自身素质过关的基础上育人。在“微世界”里,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了解和处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于信息的处理坚持“放堵结合,及时沟通”的原则,过滤垃圾信息,加强与起舆论导向作用的微用户的沟通。通过他们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消极反动信息,就及时找到相关学生了解情况,将问题扼杀于萌芽之中。除校园官网外,班级内部也可以建立微用户群,通过群消息辅导员或者班干部就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利用“微网络”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跟信息时代步伐,教学要有吸引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微网络”,将微博、微信与传统思想政治教学融合起来,将“微网络”引入课堂。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的互动功能与学生探讨一些时事政治、热点话题等。这种师生互动会极大提高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微时代教育工作者舆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舆情
舆情
舆情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