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初探
2017-01-22罗治江
罗治江
(乌鲁木齐市污染控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初探
罗治江
(乌鲁木齐市污染控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问题近两年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对各族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们需要摸清大气污染具体成因,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燃煤污染;机动车污染;雾霾
引言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问题历来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而乌鲁木齐市冬季空气质量具有PM2.5浓度显著升高、综合指数大幅上升、重污染天数急剧增加等特点,找准其具体成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是破解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难题的关键。
1 乌鲁木齐市冬季空气质量状况
本文按照惯例将乌鲁木齐的冬季简单定义为采暖季(每年10月10日-次年4月10日),而夏季简单定义为非采暖季(每年4月11日~10月9日),所用空气质量数据来源于环保部官方网站和国家空气质量联网监测管理平台。
16~17年冬季(共183天),乌鲁木齐市优良天数仅为57天,相比15~16年冬季减少15天,相比14~15年冬季减少26天;优良率为31.1%,相比16年夏季下降67.8个百分点;首要污染物PM2.5平均浓度128 ug/ m3,相比15~16年冬季增加7.6%,相比14~15年冬季增加20.8%;相比16年夏季增加392.3%。
2 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成因分析
从前述数据可见,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冬季相比夏季显著下降,呈现冬夏“两重天”现象,且相比前两年冬季空气质量亦呈现一定程度的下滑,首要污染物PM2.5显著升高,雾霾天气频发。究其原因,跟乌鲁木齐市气象条件、以燃煤和机动车尾气为主要来源的污染排放和周边区域输入等因素不无关系。
2.1 扩散条件不利
入冬以来,受特殊地形条件限制,空气湿度大,环境容量小,加之冷空气不活跃,容易形成大范围静稳、高湿及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成为PM2.5浓度大幅升高的重要气象因素。以2017年一季度为例,乌鲁木齐市雨雪天气仅有12天,较去年同期减少4天;静风天气为69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3天。
2.2 燃煤污染影响较大
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仍以重工业为主,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仍占60%以上,2016年煤炭消耗总量约1827万吨。同时,乌鲁木齐市目前仍有约4万台燃煤自采暖小锅炉采暖季期间一直使用,加之部分工业燃煤锅炉以及市场商贩小煤炉等,造成采暖季燃煤污染影响空气质量,特别是城乡结合部低矮面源集中排放,加剧了局部区域重污染程度。
2.3 移动源污染贡献明显增大
乌鲁木齐市现阶段机动车尾气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近10万辆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到96.5万辆,加上过境车辆突破100万辆,其中柴油大货车就达7万多辆,机动车污染排放成为我市复合型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2.4 周边区域持续输入
随着周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乌鲁木齐周边阜康、五家渠和昌吉三座城市先后引进一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煤炭消耗量大幅增长。2015年乌鲁木齐市煤耗量虽然同比下降10%,但其他区域煤耗同比增加了20%,对乌鲁木齐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形成新的压力。
3 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建议
乌鲁木齐市“治理雾霾”目前正处在第二个阶段,冬季空气质量虽然受自然边界影响,但只要从自身短板问题入手,坚持问题导向,冬季空气质量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笔者从成因入手,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3.1 持续削减燃煤消耗
对燃煤电厂逐步实施关停,未关停前应严格控制机组发电负荷。综合运用“煤改气”、“煤改电”方式,加快城乡结合部燃煤设施和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拆改。
3.2 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
加强机动车总量和年增长量控制,划定机动车保有量红线。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工作,对达到强制报废条件的机动车予以注销,同时要严格控制外埠车辆准入。
3.3 加强重点区域同防同治
坚持“乌-昌-石”区域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严格统一实施“节能减排、污染排放、产业准入”等举措,形成区域统筹、区域联动的联防联控机制,促使周边区域和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共同改善。
3.4 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和响应
完善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和预警启动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迅速落实应急举措。强化重点工业企业限产停产措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对空气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
结语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不仅需要行业管理部门严格监管,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监督。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还需深入探索成因,并不断制定和落实针对性措施,空气质量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1]赵克明,李霞,卢新玉,等.峡口城市乌鲁木齐冬季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J].干旱区地理,2014,37(6)
[2]高彩艳,连素琴,牛书文,等.中国西部三城市工业能源消费与大气污染现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2)
[3]赵洪宇,阮海卫,史晨雪,等.北京市PM2.5理化特性及燃煤对大气污染的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5,(12)
[4]杜安奎,罗佳,李慧.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大气污染环境的影响与控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0)
罗治江(1988.03-),男,硕士研究生,四川巴中人,初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大气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