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研究进展

2017-01-22林海转余翔翔孙肖沨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4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环境评价

林海转 余翔翔 孙肖沨

(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浙江温州325000)

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研究进展

林海转*余翔翔 孙肖沨

(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浙江温州325000)

从环境风险综合评价对象、评价方法、风险管理与预警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趋势,重点开展环境风险作用机制、定量表征方法等研究,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区域环境风险;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体系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现代化、深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长期累积的环境矛盾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各种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带来的环境风险不断加剧,重特大环境事故频频闯入公众视野,对区域环境、公众健康、经济发展等均构成巨大威胁。环境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重点,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将环境风险防范纳入环境保护工作四大战略任务之一,“十三五”期间国家推进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环境风险防控仍将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

1 定义与内涵

区域环境风险是指区域开发活动中,由于人为活动引发,或者由于自然原因引发的人为活动中使用的技术设施的故障,在区域空间尺度上导致的可能会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质量产生危害的突发性的不确定性事件。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风险评价的一个分支,是在区域尺度上描述和评价环境污染、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由于单个环境风险因素难以真实反映区域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人们逐步从单因素环境风险评价转向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1]。区域环境风险具有多源、多途径和多敏感目标的特点,区域环境风险评价重点关注功能布局、产业定位、项目选址等所可能引发的大尺度环境风险。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进展

早在1975年,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完成的《WASH-1400报告》已对区域环境风险给予了相对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有关国际组织及相关政府提出区域环境系统总体风险分析的重要课题。198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倡议在高度工业化区域内进行总体风险评价,并成立了该领域的国际协作机构。James等(1990)[2]探讨了区域环境风险系统研究的框架;Clarkr(1993)[3]将风险分析方法较好地运用在项目规划和选址过程中;Stein(1996)[4]探讨了GIS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了印度尼西亚土壤污染风险分布。在管理实践中,美国国家环保局还建立了可用于区域生态风险分析的数据库。近年来,有研究将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应用于污染土地管理,Zabeo等(2011)[5]通过应用多目标决策分析和空间分析技术评价区域环境风险受体的脆弱性;Chen等(2013)[6]开发了特定受体风险分布地图对污染土地管理进行情景分析;Giubilato等(2014)[7]提出了一种在区域尺度上基于证据权重的环境化学风险源的分级方法,支持管理者识别优先环境污染物和优先管理的区域。

2.2 国内研究进展

在国内,曹希寿(1991)[8]最早提出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的理念,探讨了区域环境风险水平表征方法、风险源识别方法、评价模式以及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从研究对象上,主要关注危险化学品风险源,对于其他污染源关注相对较少[9]。

在风险水平表征和评价模式方法上,常用的有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法、信息扩散法和层次分析法等,通过构建风险指标、计算风险叠加值、构建风险分区图等,进行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毕军(1993)[10]提出要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杨晓松(2000)[11]对综合指数评估法和模糊数学评估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王玉秀等(1999)[12]提出了对主要风险因素评估结果进行综合的方法,对无量纲或同一量纲的数值进行综合,对危险累积或危险分布图进行拟合和叠图,从而得到区域环境风险综合指数,以表征区域风险大小。已有的方法尽管综合考虑风险的空间分异,但存在风险指标不全、量化模型简单、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强等不足。

近年来,环境风险评价模型有了很大的发展。贾倩等(2010)[13]构建了基于危险物质、工艺设备、企业布局等突发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风险评价模型;薛鹏丽等(2011)[14]从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和适应力两方面构建了脆弱性概念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信息相对缺乏、风险因素多、风险叠加难度大等特点,谢元博等(2016)应用信息扩散法对广州南沙地区现有及规划风险源进行综合评价,解决评价信息不足问题[15]。

为解决评价方法主观性强、准确性差、难以描述较大区域范围风险差异等问题,研究者开始关注风险因子释放规律、风险受体暴露水平及损害程度。兰冬东等(2009)[16]分析了区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机理,总结影响区域环境风险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基于GIS的区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分区技术。邢永健等(2016)[17]针对大尺度空间风险源、风险受体和风险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等问题,首次应用风险场理论分析描述了风险场形成机制和对风险受体的作用机制,并以南京化工园区为例,采用集对分析等方法构建了风险源环境风险场,分析风险场中的环境风险受体,得到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分布,评价结果与园区现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在环境风险评价后阶段,风险管理与预警的研究迅速发展。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反应体系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硬件建设,环境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的可行性和途径[18],有害危险品运输、利用、处理等环节中的风险分析与管理、风险决策、风险最小化[19,20]。

3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目前,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区域环境风险评价还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和实践结合不足,将区域环境风险的控制与宏观层面上政策制定和规划、环境管理和治理等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还较为少见。

(2)由于环境风险复杂性和研究局限性、研究历史短,导致对风险过程中某些现象和机理仍缺乏科学认识,相关信息资料的积累也不足,评价结果不确定性大。

(3)由于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和支撑,目前尚无法为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和应急响应系统的建立提供标准化的技术规范。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现阶区域环境风险发展态势,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区域环境风险定量表征方法,深化区域环境风险发生机理和时空格局研究,为其在实践应用上提供基础,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方法,为环境风险防范发挥更大的作用。

[1]毕军,杨洁,李其亮.区域环境风险分析和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James E D.Risk analysis for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M].Halifax:Atlantic Nova Print,1990.

[3]Clarkr,L A.Risk analysis in project planning:A simple spreadsheet applications using monte carlo techniques[J].Pro-ject Appraisal,1993,8(3):141-146.

[4]Stein A,Sraritsky I,Bouma J,et al.Interactive GI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Geo-mechanics Abstracts,1996,33(7):313.

[5]Zabeo A,Pizzol L,Agostini P,et al.Regional risk assessment for contaminated sites Part 1: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by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11,37(8):1295-1306.

[6]Chen I C,Ng S,Wang G S,et al.Application of receptor-specific risk distribution in the arsenic contaminated l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3,262(15):1080-1090.

[7]Giubilato E,Zabeo A,Critto A,et al.A risk-based methodology for ranking environmental chemical stressors at the regional scale[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4,65:41-53.

[8]曹希寿.区域环境系统的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综述[J].环境科学研究,1991,4(2):55-58.

[9]尹荣尧,杨潇,孙翔,等.江苏沿海化工区环境风险分级及优先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 (7):1225-1232.

[10]毕军.实现环境保护战略目标的风险评价[J].环境保护科学,1993,(4):3-6.

[11]杨晓松,谢波.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J].矿冶,2000,9(3):107-110.

[12]王玉秀,常艳君.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方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9(3):34-39.

[13]贾倩,黄蕾,袁增伟,等.石化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7):1510-1517.

[14]薛鹏丽,曾维华.上海市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受体脆弱性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1):2556-2561.

[15]谢元博,李巍,郝芳华.基于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产业布局规划优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3):560~568.

[16]兰冬东,刘仁志,曾维华.区域环境污染事件风险分区技术及其应用[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9,11(17):82-91.

[17]邢永健,王旭,可欣,等.基于风险场的区域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6,36(4):1268~1274.

[18]孙振世.浅谈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反应体系的建设[J].中国环境管理,2003,22(2):5-7.

[19]Nakanishi.Environmental risk evaluation of chemicals:a-chievements of the project and seeds for futuredevelopment of metrics for evaluating risks[J].Chemosphere,2003,53(4):389-398.

[20]毕军,王华东.有害废物运输环境风险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5,15(4):241-246.

林海转,女,1983年3月,博士,温州苍南人,主要从事环境保护政策研究,浙江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2012B015)资助。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环境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打造无声教材 助力幸福成长
环境
我国区域环境质量发展统计分析——基于某县域范围环境概况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