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废旧塑料物理改性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2017-01-22孟正华

中国塑料 2017年8期
关键词:废旧塑料力学性能改性

孟正华,许 欢,郭 巍,王 辉,华 林

(1.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0;2.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塑料与环境

汽车废旧塑料物理改性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孟正华1,2,许 欢1,2,郭 巍1,2,王 辉1,2,华 林1,2

(1.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0;2.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综述了聚丙烯(PP)、聚乙烯(PE)、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ABS)、聚氯乙烯(PVC)、聚酰胺(PA)等几种汽车常用塑料在物理改性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再生技术在汽车废旧塑料回收上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汽车废旧塑料改性再生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汽车塑料;物理改性再生;高价值回收

0 前言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全年累计生产汽车2811.9万辆,同比增长14.5 %,销售汽车2802.8万辆,同比增长13.7 %[1]。截止至2015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7228万辆,2015年全年回收拆解报废汽车260万辆[2]。随着汽车轻量化和车用塑料零部件外观、性能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塑料在仪表板、副仪表板、座椅、门装饰板、立柱饰板、顶衬、杂物箱、保险杠蒙皮、进气格栅、照明灯等零部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所用材料主要包括PP、PE、ABS、PVC、PA等[3]。据统计,车用塑料用量在过去的30年间增长了近3倍[4],每辆汽车的塑料用量达200 kg,预计到2020年,汽车平均塑料用量将可能达到500千克/辆以上,约占整车质量的1/3以上。随着报废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车用塑料将面临回收问题。由于车用塑料均采用品质上乘、性能优良的材料加工而成,具有较高的再生利用价值,废旧塑料如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5-6]。因此,实现汽车废旧塑料的高价值回收利用很有必要。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将回收方法分为4类:一级回收、二级回收、三级回收(化学回收或裂解)和四级回收(焚烧)[7]。一级回收和二级回收可以合称为物理回收,一级回收又称为同级回收或改性再生利用,是指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形态对废旧塑料进行改性再生,使材料的性能达到原料的性能要求;二级回收可称为降级回收或熔融再生,是指将废旧塑料熔融后直接塑化而加以利用的过程,但得到的再生料的性质不稳定,不适合用来生产高性能要求的产品;三级回收又称为化学回收,是将废旧塑料热分解成单体、燃油、化工原料,回收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四级回收可称为能量回收,是将废旧塑料作为燃料进行焚烧回收其热能,对环境污染较大[8-9]。针对汽车废旧塑料性能优异、具有较高的再生利用价值的特点,一级回收即改性再生方法是其最合适的回收方法。

针对目前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循环利用现状,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在废旧塑料物理改性再生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及再生技术在汽车废旧塑料回收上的应用情况,并对目前塑料改性再生利用技术进行了分析评述。

1 废旧塑料物理改性再生

物理改性再生是指在再生料中添加合适的无机物或聚合物等组分形成优良的共混体系,使再生料的性能达到使用要求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填充改性、增强改性、增韧改性和共混改性[10-11]。

1.1 废旧PP物理改性再生

PP以其密度低、力学性能好、价格低廉、成型性能好、易于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中。汽车用PP塑料通常由PP粉料或PP粒料、无机填料增强剂、增韧剂、抗氧化剂、抗老化剂等共混挤出制备而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光、氧、水等作用,PP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特别是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下降明显,因此目前同级回收改性主要以提高材料力学性能为主。

Sengupta等[12]以糠醇棕榈酸酯(FP)包覆粉煤灰(FA)填充改性回收聚丙烯(R-PP)制得RFPRA复合材料。结果表明,FP包覆FA填充R-PP可有效提高材料的性能、降低材料成本。他[13]还以硬脂酸(SA)改性FA填充R-PP制得R-PP/FA(50/50)复合材料,当SA含量为1 %时,材料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等都得到了较大提升。Hung等[14]采用时间 - 温度叠加原理(TTSP)研究了乙酰化木粉填充R-PP复合材料(WRPCS)的力学性能和蠕变强度。结果表明,WRPCS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随着乙酰化木粉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乙酰化木粉含量为13 %时,复合材料的抗蠕变性最好。Mariam等[15]利用枣椰树木粉(DPWF)/玻璃纤维(GF)改性增强R-PP,研究了2种增强材料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PWE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GF可有效提高R-PP/DPW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和硬度。刘晶等[16]分别以废胶粉和乙烯 - 辛烯共聚物(POE)为增韧剂,对R-PP进行增韧改性,对R-PP/废胶粉和R-PP/POE 2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废胶粉和POE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R-PP的冲击强度,但会降低其弯曲强度、硬度以及维卡软化温度;同时,废胶粉对材料的耐热性、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小于POE,可以提高材料的假塑性。Bertin等[17]分别用新料和回收料制备了低密度聚乙烯(PE-LD)/PP混合物,并添加相容剂[乙烯丙烯共聚物(EPM)、三元乙丙橡胶(EPDM)]对混合物进行增容。结果表明,添加EPM、EPDM等相容剂后,混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得到了提高,当EPDM含量为5 %,混合回收料的断裂伸长率的提高超过了14 %,但拉伸模量和拉伸强度下降了11 %。

填充无机非金属粉、木粉、纤维等材料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还降低了材料成本。但填充材料与基体树脂之间存在界面不相容的现象,因此需要对填料表面进行改性。增韧改性提高了R-PP的冲击韧性,可实现废旧PP的同级再生利用。

1.2 废旧PE物理改性再生

PE依聚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高低、链结构不同,可分为高密度聚乙烯(PE-HD)、PE-LD及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汽车用PE一般为PE-HD,其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耐油性、耐蒸汽渗透性、抗环境应力开裂性、电绝缘性、抗冲击性及耐寒性能。PE材料在聚合、加工过程中,结构上可形成少量的氢过氧化物及某些含羰基的杂质,而易发生老化,对PE材料性能影响较大,力学性能下降明显。

王丰[18]采用无机纳米填料和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末对废旧PE进行增强改性。结果表明,埃洛石纳米管和白炭黑并用相比于单一填料增强效果更好,且通过对无机填料进行表面改性,复合材料的性能更优异。Rupinder等[19]利用铁粉增强回收聚乙烯(R-PE),研究了不同比例的铁粉对复合材料流动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田口试验方法对挤出造粒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铁粉可有效提高回收高密度聚乙烯(R-PE-HD)和回收低密度聚乙烯(R-PE-LD)的性能。纯R-PE-LD材料的孔隙率最低,断裂伸长率最好,而利用铁粉增强R-PE-LD可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硬度。Almaadeed等[20]采用海枣木粉填充回收线形低密度聚乙烯(R-PE-LLD)制备了R-PE-LLD/海枣木粉复合材料,并使用交联剂进行交联改性。结果表明,随着海枣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弹性模量显著提高;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加入有助于复合体系强度的提高。Elzubair等[21]利用硅烷和NaOH改性的棕榈纤维对R-PE-HD进行了增强改性。结果表明,棕榈纤维的加入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棕榈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体系拉伸性能、弯曲性能显著提高;使用硅烷偶联剂和NaOH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也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这主要是由于表面改性提高了纤维和树脂基体间的附着力。翟松涛等[22]采用乙烯 - 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对PE-HD基木塑复合材料(WPC)进行了增韧改性。结果表明,POE-g-MAH的加入可显著提高WPC的无缺口冲击强度,而随着POE-g-MAH含量的升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硬度先上升后下降。Madi[23]采用熔融共混和注射成型法制备了30 % R-PE-HD/等规聚丙烯(PP-V)共混物。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P-V不均匀的分散在R-PE-HD基体中;R-PE-HD/PP-V共混体系的熔化热和结晶度随着PP-V的增加而下降,共混物的拉伸行为和热性能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以上研究表明,对废旧PE进行增强、增韧改性可以显著提高其力学性能;而填料经过表面处理后,复合体系的相容性更好,材料性能更优。

1.3 废旧ABS物理改性再生

汽车用ABS根据不同的性能可分为低气味级、耐热级、消光级以及耐候级ABS,应用于汽车内外饰的多个零部件中。但是ABS在储存、成型、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易发生结构变化,出现力学性能下降的现象,因此在ABS回收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再生。

Nguyen等[24]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回收ABS(R-ABS)/丁腈橡胶(NBR)/纳米蒙脱土(N15)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形貌。结果表明,NBR和N15均匀分散在R-ABS基体中,复合体系的熔体黏度上升;当在R-ABS/NBR复合体系中加入1份N15时,复合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NBR和N15的加入也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戴伟民[25]以高胶粉(HRP)、苯乙烯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SBS)、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增韧剂对R-ABS进行了增韧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用量下,HRP的增韧效果最好,SBS其次,TPU最差;而在保持R-ABS的拉伸性能以及弯曲性能方面,TPU和HRP具有更好的效果,且对增韧后ABS的表面硬度影响也较小;同时,TPU相比于HRP和SBS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流动性。郭锐标等[26]分别以苯乙烯 - 马来酸酐共聚物(SMA-700)、苯乙烯 - 丙烯腈 - 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SMA-800)以及马来酸酐接枝ABS(ABS-g-MAH)为相容剂,制备了回收聚碳酸酯(R-PC)/R-ABS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降低加工温度可减少材料的热分解,同时可有效促进R-ABS相在R-PC基体中的细化分散,大幅度提升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和拉伸强度;适当用量的相容剂能有效提高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增强界面黏结力。Liu等[27]对R-ABS与PA的共混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F增强PA后与R-ABS进行共混制成的合金冲击强度减小,这主要是由于GF与PA相容性差,两者不能很好的相互黏结,从而影响了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但如果利用热塑性橡胶增韧PA后与R-ABS共混制成合金,此时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较高。

上述研究表明,废旧ABS的共混改性可融合多种不同材料的优点,有效地实现了废旧ABS的增强、增韧改性,达到废旧ABS改性回收的目的。

1.4 废旧PVC物理改性再生

PVC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材料中,特别是用于生产汽车座椅、汽车门内嵌饰板、汽车顶棚及遮阳板。PVC在受到阳光照射后,其中的有机颜料发色基团被破坏,表面出现变色、褪色、脆化等现象。

汪东清[28]利用ABS通过共混改性法对回收聚氯乙烯(R-PVC)进行了改性。结果表明,加入碳酸钙(CaCO3)、蒙脱土(MMT)、高岭土(HG)、硅灰石(CaSiO3)后可以明显改善R-PVC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性能,但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偶联剂改性无机填料可进一步提高复合体系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性能,且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显著提高;随着R-PVC含量的增加,ABS/R-PVC共混合金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不断下降,但断裂伸长率有所上升。Rozik等[29]研究表明,采用NBR作为增韧剂改性R-PVC,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但NBR和R-PVC的相容性较差;加入MAH后可以克服二者不相容的现象,显著提高R-PVC/NBR的性能;而加入CaCO3可以提高复合体系的绝缘性能。肖欢等[30]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了PVC/TPU复合材料,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改性HG、有机锡热稳定剂等,发现回收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以上研究表明,以物理改性的方法回收PVC具有可行性、有效性。无机填料填充改性废旧PVC可提高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增韧剂可明显提高材料的韧性。

1.5 废旧PA物理改性再生

PA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稳定性、耐腐蚀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具有一定阻燃性,可用多种工艺成型加工,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PA在汽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发动机、电气、车身和驱动控制器几大部分,用量较多的是发动机部件。由于PA在使用过程中要承受40~140 ℃的环境温度以及高温下水蒸气的作用,材料易发生热氧化过程,使得性能有所下降。

Medeiros等[31]以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填充改性回收聚酰胺11(R-PA11),研究了R-PA11/Nano-TiO2复合体系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分散在R-PA11基体中的纳米粒子影响了复合体系的性能,当Nano-TiO2的含量为1 %和5 %时,复合体系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好。郑佳星等[32]以废弃印刷电路板(WPCB)非金属粉为增强材料制备了聚酰胺6(PA6)/WPCB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60的使用可以很好地提高WPCB非金属粉和PA6基体的相容性,且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得到了大幅提高。杨永兵等[33]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GF阻燃增强回收PA6复合材料,研究了红磷母粒、氢氧化镁[Mg(OH)2]、三聚氰胺尿酸盐(MCA)、硼酸锌(ZnBO3)、增韧剂POE-g-MAH对阻燃增强回收PA6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红磷和MCA可显著提高材料的热性能;加入增韧剂POE-g-MAH后,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周松等[34]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A6/PP复合材料和PA6/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 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适量加入PP或PP-g-MAH可提高PA6的冲击性能,且有利于PA6 α - 晶型的生长;与不相容PA6/PP共混物相比,PP-g-MAH和PA6存在较强界面黏附力,使PA6/PP-g-MAH的冲击强度提高,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拉伸、弯曲和压缩性能。

物理改性回收方法是废旧塑料回收的重要手段,实现了废旧塑料的同级再生利用。在增强、增韧改性过程中,无机非金属粉、木粉、纤维等材料的适量加入可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模量等性能,弹性体等增韧剂的加入可提高回收塑料的冲击韧性,但添加改性剂和无机填料的含量过高会影响材料的部分性能并增加成本。相比其他物理改性方法,共混改性可能是最适合废旧塑料回收的办法。对再回收塑料实施熔融共混并选择性加入某种再生塑料以调节塑料合金的性能,不仅提高了回收效率、降低了回收成本,而且可提高其力学性能并发挥其使用价值。

2 汽车废旧塑料物理改性再生应用进展

随着汽车轻量化和车用塑料零部件外观、性能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塑料在汽车零部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介绍了废旧汽车塑料零部件改性再生应用进展情况。

2.1 保险杠、仪表板及门装饰板

目前汽车保险杠、仪表板及门装饰板多用PP复合材料制成,利用共混改性法可对废旧保险杠实现高价值回收利用。张洪申等[35]以共混改性的方法处理了退役乘用车保险杠塑料,实现了同等性能回收再利用,并对再生保险杠的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含30 %再生料保险杠的各项性能均满足生产要求,可实现汽车塑料的同等性能等高附加值再利用。孟正华等[36-37]提出了退役汽车保险杠的回收再生方法,利用共混改性得到的再生料可用于新保险杠的制造,实现了汽车废旧塑料的同级再生利用,充分利用了退役保险杠的使用价值。

2.2 蓄电池外壳

目前蓄电池外壳一般以PP为原料, PE-HD和弹性体[SBS、顺丁橡胶(BR)等]为改性剂制得,欧洲一些汽车制造商已将这种R-PP用于汽车内轮护板的制作,这种回收材料比新的PP料成本降低了约20 %,且使用效果良好[10-11]。王春明等[38]提出了一种汽车、电动车铅蓄电池PP外壳交联改性回收再生的方法,使用交联剂和引发剂共同作用,提高了回收料的相对分子质量以满足再生料的强度要求;同时加入填料提高了再生料的热导率,提高了再生料制备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2.3 散热器栅板

过去的汽车散热器栅板大多由ABS制成,而现在也有由丙烯晴 - 苯乙烯 - 丙烯酸酯共聚物(ASA)制成的散热器栅板。由于ABS和ASA混合物的相容性较好,因此对于回收料来说可混合使用。有研究表明,将30 %的回收料与原料级ABS混合得到的再生料可用于散热器栅板的生产,且零件的性能满足相关要求[11]。

2.4 汽油箱

汽油箱通常由多层材料制成,外层为粘接PE和PA,最外层和最内层为超高密度聚乙烯(PE-UHD)。为了实现多层汽油箱的回收利用,可以“合金化”技术为基础,加入合适的相容剂,制得性能良好的再生料,用于挡泥板、燃料保护罩、导气管和蓄电池壳的生产。

2.5 冷却水箱

冷却水箱一般用聚酰胺66(PA66)加20 % GF制成,长期与乙二醇、水、汽油、灰尘等接触,回收料性能下降明显。利用混合改性的方法,以50 %回收料加上50 %原料级PA66混合制得的冷却水箱性能接近原料级PA66。

2.6 其他

目前,为了不使汽车塑料回收料大材小用,各大汽车公司和树脂公司都在研究如何利用汽车塑料零件的回收,包括车灯罩、冷却水箱、安全带、汽车顶衬等一系列的塑料零件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改性回收再利用。如通用汽车公司正在研究片状模塑料(SMC)回收料代替一半CaCO3用于汽车内表盘的生产,以减轻零件质量,降低材料成本。通用电气公司对废弃保险杠进行改性回收,生产了回收成分不低于50 %的“RE”级产品,用于生产汽车尾灯罩。

3 研究展望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废旧塑料的改性再生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利用物理改性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改性再生,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但目前回收工艺略为复杂,尚无法实现废旧塑料的高效再生利用。因此,为更好地发展轻量化塑料应用,推动汽车轻量化的同时从汽车全生命周期解决环保问题,需针对汽车废旧塑料高效回收技术难题,深入研究汽车塑料的回收再生理论与技术问题,并可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不同复合老化条件下汽车塑料的组织性能变化规律和机理。汽车塑料零件在生命周期内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情况不同,光照、温度和湿度等不同因素带来的光降解、热氧降解与湿热降解对材料的影响机理不尽相同,而不同因素复合条件下的老化行为更为复杂,带来退役报废汽车塑料的老化因素极其复杂。必须研究多因素复合老化条件对汽车塑料的组织结构形态、挤出熔融特性、再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规律和机理。

(2)混合回收料高效改性再生方法的研究。由于报废汽车使用期限和使用环境大不相同,材料老化情况也不一样,即使同一型号车辆不同零件的老化情况也存在差异(如门内饰板和保险杠)。而目前的研究都是关于同一零件、同种老化条件下的回收材料,而对不同老化条件下混合回收料的研究较少,混合老化材料高效再生手段欠缺,致使回收时同种材料混合改性再生的配方复杂、成本偏高。因此,为了加快实现报废汽车塑料零部件高效回收工程化应用,必须开展相关研究,提出行之有效地高效改性方法。

(3)回收料成型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汽车废旧塑料改性再生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再生料的同级再利用,而产品的品质直接影响了回收料的使用范围。对于汽车产品而言,成型工艺与成型性能是影响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而目前对回收料的成型工艺与成型性能的研究较少。因此,回收料成型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加快汽车报废塑料回收技术研究,解决汽车轻量化塑料高效回收再生技术难题,实现退役报废汽车塑料的同级再利用,提升汽车轻量化和塑料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水平,将有助于我国汽车工程和材料工程的发展。

4 结论

(1)汽车废旧塑料回收技术受到了外界地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较快发展,相比于其他改性再生技术,共混改性可能是最适合废旧塑料回收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回收效率、降低了回收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并发挥其使用价值;

(2)废旧塑料回收技术已应用于各类汽车零部件,保险杠、门内装饰板、散热器等零部件均已实现同级再生利用,但同时由于老化环境不同,存在回收工艺复杂等问题,需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1]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16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 2017[2017-02-24]. http://www.miit.gov.cn/n1146312/n1146904/n1648362/n1648363/c5466622/content.html

[2]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6)[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6,9(6): 15-21. Department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Report of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Industry In China(2016)[J].Recyclable Resources and Circular Economy, 2016,9(6): 15-21.

[3] Zhang H S, Chen M. Current Recycling Regulations and Technologies for the Typical Plastic Components of End-of-life Passenger Vehicles: A Meaningful Lesson for China[J]. J Mater Cycles Waste Manage, 2014, 16(2): 187-200.

[4] Duval D, Heather L M. The Role of Product Information in Automotive Plastics Recycling: A Financial and Life Cycle Assessment[J]. J Clean Prod, 2007, 15(11): 1158-1168.

[5] 关 成, 姜子波, 何松元,等.中国塑料回收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J].塑料, 2009, 38(3): 36-38. Guan Cheng, Jiang Zibo, He Songyuan, et al. Industry Status and Prospect of Plastics Recycling in China[J]. Plastics, 2009, 38(3): 36-38.

[6] Meng T, Klepacka A M, Florkowski W J, et al. What Drives an Environmental Horticultural Firm to Start Recycling Plastics? Results of a Georgia survey[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2015, 102:1-8.

[7]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D883-12 Standard Terminology Relating to Plastics[S]. American: ASME,2012.

[8] Hopewell J, Dvorak R, Kosior E. Plastics Recycl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9, 364(1526):2115-2126.

[9] Huang D Y, Zhou S G, Hong W, et 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Phthalate Esters Emitted from Plastic Wastes Recycling Granulation Plants in Xingtan Town, South China[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3, 71(3):327-334.

[10] 刘明华. 废旧高分子材料再生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115-116.

[11] 约翰·沙伊斯. 聚合物回收:科学、技术与应用[M]. 纪奎江, 陈占勋,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285-312.

[12] Sengupta S, Pal K, Ray D, et al. Furfuryl Palmitate Coated Fly Ash Used as Filler in Recycled Polypropylene Matrix Composites[J]. 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 2011, 42(7):1834-1839.

[13] Sengupta S, Maity P, Ray D, et al. Stearic Acid as Coup-ling Agent in Fly Ash Reinforced Recycled Polypropy-lene Matrix Composites: Structural, Mechanical, and Thermal Characteriza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3, 130(3):1996-2004.

[14] Hung K C, Wu T L, Chen Y L, et al.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Wood Acetylation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xtended Creep Behavior of Wood/Recycled-polypropy-lene Composites[J]. 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 2016, 108:139-145.

[15] Almaadeed M A, Kahraman R, Khanam P N, et al. Date Palm Wood Flour/Glass Fibre Reinforced Hybrid Composites of Recycled Polypropylen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J]. Materials & Design, 2012, 42:289-294.

[16] 刘 晶, 揣成智. 废胶粉与POE改性二次回收聚丙烯的研究[J]. 塑料工业, 2008, 36(11):27-29. Liu Jing, Chuai Chengzhi. Research of Recycled PP Modified by Waste Rubber Powder and Ethylene-octene Copolymer[J].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2008, 36(11):27-29.

[17] Bertin S, Robin J J. Stud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irgin and Recycled LDPE/PP Blends[J].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02, 38(11):2255-2264.

[18] 王 丰. 废旧聚乙烯的填充增强改性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19] Singh R, Singh N, Fabbrocino F, et al. Waste Management by Recycling of Polymers with Reinforcement of Metal Powder[J].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6, 105:23-29.

[20] Almaadeed M A, Nógellová Z, Janigová I, et al.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Composites Filled with Date Palm Wood Powder[J]. Materials & Design, 2014, 58(8):209-216.

[21] Elzubair A, Suarez J C M.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ecycled Polyethylene/Piassava Fiber Composites[J].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12, 557(1):29-35.

[22] 翟松涛, 郭知理, 许俊松,等. POE-g-MAH增韧回收HDPE基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J]. 弹性体, 2016,(4):52-55. Zhai Songtao, Guo Zhili, Xu Junsong, et al. Recycled HDPE/Wood Plastic Composites Toughening by POE-g-MAH[J].China Elastomerics, 2016,(4):52-55.

[23] Madi N K.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jection Molded Recycled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Blends with Virgin Isotactic Polypropylene[J]. Materials & Design, 2013, 46(4):435-441.

[24] Mao N D, Thanh T D, Thuong N T, et al. Enhanced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BS/Nitrile Rubber/Nanofil N15 Nanocomposites[J].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6, 93:280-288.

[25] 戴伟民. 回收ABS增韧研究[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11, 23(5):20-23. Dai Weiming. Study on Toughening of Recycled ABS[J]. Modern Plastic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2011, 23(5):20-23.

[26] 郭锐标, 刘全金, 陈福泉,等. 回收PC/回收ABS共混体系的性能与结构[J]. 塑料, 2013, 42(2):23-26. Guo Ruibiao,Liu Quanjin,Chen Fuquan, et 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Recycled PC/Recycled ABS Blend System[J]. Plastics, 2013, 42(2):23-26.

[27] Liu X, Boldizar A, Rigdahl M, et al. Recycling of Blends of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and Poly-amide[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2,1(86):2535-2543

[28] 汪东清. 废旧PVC电线电缆料的再利用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

[29] Rozik N N, Abd-El-Messieh S L, Cairo D. Physical Studies on NBR/Waste PVC Blends Reinforced with Calcium Carbonate and Carbon Black[J]. KGK Rubberpoint, 2010, 63(4):114-119.

[30] 肖 欢, 李侃社, 丁胜春. PVC/TPU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26(12):144-147. Xiao Huan, Li Kanshe, Ding Shengchun.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s of PVC/TPU Blends[J].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26(12):144-147.

[31] Medeiros D G, Jardim P M, Tatagiba M K V D, et al. Composites of Recycled Nylon 11 and Titanium Based Nanofillers[J]. Polymer Testing, 2015, 42:108-114.

[32] 郑佳星, 李迎春, 郭晓晨. 废弃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 塑料工业, 2013, 41(2):32-36. Zheng Jiaxing, Li Yingchun, Guo Xiaochen.Study on the Property of Polyamide 6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Nonmetals Recycled From Waste Printed Circuit Boards[J].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2013, 41(2):32-36.

[33] 杨永兵, 苗立成, 姚洁璐,等. 高灼热丝阻燃增强回收PA6的制备[J]. 塑料工业, 2011, 39(10):96-98. Yang Yongbing, Miao Licheng, Yao Jielu, et al. Preparation of High Glow-wire Reinforced Flame-retardant Recycling PA6[J].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2011, 39(10):96-98.

[34] 周 松, 蒋辰杰, 周永国,等. 聚丙烯及接枝物聚丙烯对尼龙6性能的影响[J]. 塑料, 2014, 43(5):51-53. Zhou Song, Jiang Chenjie, Zhou Yongguo, et al. Effects of Polypropylene and Polypropylene-g-MA on Properties of PA6[J]. Plastics, 2014, 43(5):51-53.

[35] 张洪申. 退役乘用车塑料同等性能再利用关键技术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4.

[36] 孟正华, 华 林, 李 诚. 退役汽车喷漆聚丙烯保险杠回收再制造方法:中国, CN103524889A[P]. 2014-01-22.

[37] 郭 巍, 华 林, 李 诚, 等. 废旧丙烯酸漆聚丙烯保险杠材料回收再利用方法:中国, CN103923387A[P]. 2014-07-16.

[38] 王明春. 一种汽车、电动车铅酸蓄电池聚丙烯外壳回收再生制备方法:中国, CN102827420A[P]. 2012-12-19.

关于召开2017功能性塑料包装创新峰会暨塑料委专家委员会年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

基于业界对如何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提升行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迫切需求,为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了解新产品信息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整合资源,共谋发展,我会决定在2017第二届包装世界(上海)博览会期间,在上海举办“2017功能性塑料包装创新峰会暨中包联塑料委专家委员会年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信息

时间:2017年11月9-11日

地点:上海海洋大学(浦东临港)中国功能性塑料包装研究交流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制品包装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国功能性塑料包装研究交流中心;上海尚微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征集中

会议规模:150~200人

二、论文征集

征集对象:拟参加本次峰会的企业及个人。

征集内容:功能性塑料包装用原、辅材料;功能性塑料包装的生产工艺与设备;功能性塑料包装材料的性能及检测技术;功能性塑料包装的应用。

论文征集日期:2017年8月15日前提交论文题目及摘要,9月25日前提交完整论文。论文经审核后,收录于“2017功能性塑料包装创新峰会暨塑料委专家委员会年会”论文集中。

三、日程安排

1、将邀请多名活跃在研发、生产第一线的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就功能性塑料包装相关议题进行讲演和交流;

2、塑料委专家委员会年会;

3、实地考察中国功能性塑料包装研究交流中心和企业;

四、收费原则

会务费:包含资料费、场地费、演讲讲课费、餐饮费、参观工厂车费等,2000元/人;优惠条款:2017年8月31日前缴费报名的1800元/人;2017年9月30日前缴费报名的1900元/人;相关高校师生,1000元/人;同一企业2人以上5人以下报名的,1600元/人;组团参与的另行优惠。住宿及往返交通费自理;住宿可通过主办方代订。

联系方式: 李 立:15692166715;gnxslbz@163.com 樊 敏:15692166725;mfan@shou.edu.cn

吴尚平:15801966993;wushangping@126.com 陈昌杰:13817940074;ccj000@126.com

安 毅:13801117271;13801117271@163.com

Research Progresses in Physical Recovery Technology of Automotive Waste Plastics

MENG Zhenghua1,2, XU Huan1,2, GUO Wei1,2, WANG Hui1,2, HUA Lin1,2

(1.Hubei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Automotive Components, Wuh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2.Hu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AutomotiveComponents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es in recycling and reusing technologies of commonly used automotive plastics, which included polypropylene, polyethylene, ABS, poly(vinyl chloride) and polyamide. Applications of these technologies in physical recovery of automotive waste plastic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some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and reusing technologies in automotive waste plastics were proposed.

automotive plastic; physical modification and recycling; high residual value recovery

2017-03-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605356, NO.51305318);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175207002);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资助(B17034)

TQ322.2

B

1001-9278(2017)08-0105-07

10.19491/j.issn.1001-9278.2017.08.019

联系人,Meng@whut.edu.cn

猜你喜欢

废旧塑料力学性能改性
反挤压Zn-Mn二元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改性废旧岩棉处理污水的应用研究
改性复合聚乙烯醇食品包装膜研究进展
硫化氢下铈锰改性TiO2的煤气脱汞和再生研究
一种新型铝合金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力学性能分析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废旧塑料利用率算法
新型盾构机刀圈用6Cr5Mo2V钢力学性能研究
采用稀土-B复合变质剂提高ZG30MnSi力学性能
纳米TiO2与SiO2改性PVA基复合涂膜研究
赶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