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

2017-01-21黄誉婷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培养高校

黄誉婷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的各级党团和学生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学生的特点以及高校在学生干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

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在接受新华网的采访时,曾用 “牵羊”与“赶羊”的比喻很好地描述了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的重要引导作用。那么一名优秀的的学生干部,究竟要具备哪些素质,又该如何培养这些素质呢?

1 优秀的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1.1 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干部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1],其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等。学生干部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功能的核心力量[2],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1.2 道德品质素质

高校是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模范,在自我道德修养方面也应走在前列。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包括多个方面: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及诚信友善等。只有具备了道德素养的学生干部,才能更好地领导带头。

1.3 专业文化素质

学生干部第一身份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是本职。学生干部在处理学生工作的同时,应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争取成为学习方面的“领头羊”。

1.4 心理健康素质

心理素质是衡量学生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社会、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脆弱、思想包袱重是当代学生中较为普遍的问题 。学生干部同时肩负了学习与工作的双重压力,遇到问题轻则暂时影响心情及正常的学习生活,重则意志消沉,丧失信心,抱怨体制。

1.5 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即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通过各方面来展现的,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同时适当的工作方法也能让学生工作事半功倍,张驰有度。

2 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制度有待完善

1.选拔制度。为处理新生入学期间的诸多事宜,学生干部的选拔往往放在开学初,且这批学生干部将成长日后干部队伍中的中坚力量。这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时间太短,不足以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不够民主,学生未经过其他同学的检验。

2.培养制度。目前对学生干部“重使用 轻培养”的现象在各高校中较为普遍[3]。学生干部对于工作方法、工作技巧的获得,大多来自处理事务时的自我摸索与自我总结。这种分散式、不成系统的培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干部各方面能力提高不显著,工作的积极性易受到打击。

3.考核制度。考核制度是对学生干部进行激励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当前高校的学生干部考核机制存在流于形式等问题,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总结与反馈,学生干部流动基本停滞。

2.2 干部素质有待加强

1.缺乏全局意识。受阅历与年龄的限制,学生干部的思维方式与思考角度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从学生角度,或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考虑暂时的得失利益,缺乏全局意识,忽略团队合作与共赢。

2.缺乏服务意识。受大环境影响,部分学生竞选学干的初衷不是服务同学、锻炼自身,而是希望在奖学金评定、推优入党等方面获取便利。这部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则会消极怠工,从而影响各个学生干部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3 培养学生干部的举措与措施

3.1 完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整合资源,从选拔聘任、培训培养、激励考核等各个方面全面完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

1.全角度多方位考察选拔学生干部。在选拔方法上,避免单一的“任命制”,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采取自荐、考察、谈话、民主推举等一种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延长考察期,选出德才兼备,受同学拥护的学生干部。

2.选拔是基础,培养最关键。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学生干部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减少“一言堂”式的讲座培训,多采取分部门的针对性培训。另外,可通过素质拓展、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趣味性较强的方式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不定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纵向考核与横向考核相结合。在传统的老师考核、部门考核基础上,加入同学测评的环节,多方面考察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专业学习、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对于考核成绩突出的干部,应予以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以保持其积极性。

3.2 提高学生干部的个人素养,全方位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以及业务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在干部的选拔中,优先考虑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在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等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给予优先入党等鼓励措施,形成良性循环。

2.道德品质素质。着力培养学生干部的全局意识与服务意识,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其奉献精神。引导广大学生干部把握自身定位,剔除“官僚主义”的错误思想,引导其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3.专业文化素质。加强对于学生干部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培训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干部平衡学习与工作,掌握工作方法与技巧,不可偏废其一。

4.心理健康素质。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改变“重使用 轻培养”的管理模式,给予学生干部应充分的人关怀。在工作中不吝啬表扬,不忌讳批评,在生活中及时了解其所想所需,给予及时的帮助与关心。

5.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即工作能力与工作方法,对其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工作开展前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开展时给予充分的信任与支持,结束后及时帮助其总结得失。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与教育切实加强学干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决策能力等,促进其全面发展。

4 结语

高校学生干部占据了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自我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及时分析时代特征及学生特点,探索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有效模式,积极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队伍,为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的“四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瞿彦剑,张清政.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J].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0);

[2]沈雯婷.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浅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5,7

[3]谢秀俤.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理性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10,22(1);

[4]郝鹏飞.目标激励措施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运用[J].新西部,2015,20

[5]毕奎奎.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探析[J].淄博师专学报,2011,4

[6]汲广运. 谈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J]. 教书育人,2001,11

[7]陈家庆,李元卿,冼凯棠,郑大睿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培养途径浅探[J].高教高职研究,2009,3

[8]扈瑜.学生干部培养、培训的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9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培养高校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学生干部成长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