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车间”的创新通用航空器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01-21张柳薛建海龚煜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张柳+薛建海+龚煜

摘 要: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针对如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要求,满足通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基于“课堂+车间”的通用航空器维修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改革和探索,助力通航维修人才培养。

关键词:通用航空器维修;课堂车间;人才培养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探索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努力的方向,并且在众多成熟专业中较好的实现了这一模式,对于具有鲜明行业特色,成立时间较短,国内缺少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同类专业可供参考的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如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要求,满足通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课堂”+“车间”的通航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革和探索,结合现有资源探索出符合行业标准,我国通航现状,高职教育基本规律的创新通航维修人才培养模式。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依据行业标准的专业技能培养

通用航空的行业标准即为中国民用航空的相关规章,具体涉及四部法规CCAR-91部《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CCAR-135部《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定》; CCAR-43部《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和CCAR-145部《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以行业标准为指导原则,结合调研的通航单位实际情况,得出通用航空人才培养的岗位任务分析表,确定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职业岗位。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考取CCAR66部执照的需要,依据行业标准CCAR66部ME-PH,ME-TH,ME-PA三种基础执照考试大纲要求,结合部分企业员工培训大纲及实际工作要求,分析通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素质要求,确定9个教学模块,实践性教学内容不低于50%,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职业素质和岗位职业能力得以提高,掌握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航空机械(ME-PH,ME-TH,ME-PA)方向的必要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适应通用航空生产一线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2、面向通航企业的差异性培养

通用航空企业机型种类多,针对当前国内民用直升机的快速发展,在满足行业标准的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下,重点面向通航企业核心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选取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中、小型直升机型和小型固定翼飞机开设机型维护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就业方向、企业性质选取针对性课程实现定向培养。

3、注重行业基本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

借鉴国外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基本技能,核心能力,顶岗实习三个环节中采用循序渐进、更新巩固、熟能生巧三步曲的方式,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课堂车间教学环境,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来设计专业实训项目,进行课程教学,在完成所有教学环节后,满足企业提出的良好的专业基本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文沟通的需求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理论与实操的无缝对接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提出模块化教学,在合理利用和改造学校原有的教学设备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购买设备,布置实训场地,合理设置实训项目。开展“课堂+车间”人才培养需具备进行硬件及课堂车间建设,开发配套教材,设计符合真实生产过程的教学情境。

1、课堂车间的建设

课堂车间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为便于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专业教室建于实训机库内,并对专业教室进行改造,以尽量贴近企业一线工作场景为出发点,又兼顾理论教学的需求,将专业教室环境设计为理论教学区、实训操作区、工具保管区、资料查询区、分组讨论区。多功能区域实现多功能多模式的融合教学。

2、课堂车间培养模式实践

选取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特色的三门专业课程《R44直升机技术》《技术手册的使用》,《通用航空器结构修理》,聘请企业专家为校外客座教师,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创新“课堂”+“车间”,“教师”+“专家”的合作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团队,充分利用学校专业老师的教学经验和企业技术人员的生产经验,按生产实际过程编写实训项目。在培养方式上尝试创新“课堂”+“车间”的教学模式,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由教师理论授课,企业专家实训操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按照生产的要求和职业实践的过程来创设学习情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贴近企业人才需求。在实训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完全按通航公司的维护方式来完成工卡,请通航工程师在生产现场直接指导学生。将企业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直接传授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真正做到 “学以致用”。

在课程实施安排计划中,将相关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排在同一学期,实现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效衔接。课堂教学包括了课程内容的选取,授课教材的整理,选取不仅适应通航公司工作需要,也满足通航业发展的专业课程,自编教材,在教材的每个章节增加相应的实训项目,并按照通航公司的维修工作模式编制成相应工卡。车间教学包括了能够体现课程基本技能和生产技能的实训项目的设置,实训项目的实施化过程,项目工单化和质量评定具体化。期望在课堂中解决技能需求的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实训工单的完成强化岗位需求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达到知识掌握和技能熟练的程度。“课堂”+“车间”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不仅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结构,并能较快地转化为生产能力。通过模拟生产单位的项目操作,熟悉维修过程,培养了按工单操作,自主查找手册,独立解决问题的专业的工作能力。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1、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五个一致

通过充分调研企业各类需求,并引入企业专家、骨干一起设置课程、编写教材、制定实训方案等,并因为外部资源的广泛性、可持续挖掘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在持续不断的得到更新、补充、提升。这种协同各方力量来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模式使得我们的课程体系实现五个一致,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的一致性,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

2、实现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

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沟通,根据企业的需求在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现了学生既重视理论知识又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得学生的培养方向与企业的需要紧密衔接,相互匹配。在“课堂”既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做”的过程,也可以完成理论方面“教与学”的过程;在“车间”既可以完成“做”的工作,也可以完成教师从旁指导的“教与学”的过程。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又可以灵活的转换“车间”与“课堂”的概念,实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过程。

3、满足企业综合型人才需求

我国通用航空人才紧缺的现状,我国通用航空企业中存在不少维修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即部分维修人员在完成一线维护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生产控制、维修质量管理、技术资料管理、培训等工作。课堂+车间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维修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维修管理能力,满足通航企业综合性人才需求。

4 结束语

我国通航业起步晚、发展慢,目前存在公司多、机型杂、人员少等诸多问题,要解决通航发展瓶颈,缩短维修人才培养周期,规范培养通航维修人才标准,需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中国通航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万敏.行业标准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5.

[2]李海东.黄文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广东教育:职教,2016.1.

[3]董馨.吴薇.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7.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