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微课”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2017-01-21黄小玲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微课

摘 要:如今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微课”这种新的学习资源的出现,无疑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以视频为载体,以网络为介质传播的“微课”,承载对象主要是单一的课程教学内容。这是在传统教育过渡到信息化教育的一大助力,也是教育模式的一大突破,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微课;创新发展;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时代来临了,科技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通过网络传播各种信息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微电影、微小说、微视频的发展带动了“微时代”的到来。在教育领域之中,教育信息化也变成了必然之路——“微课”就是信息时代影响下的产物。

1 “微课”的提出与发展趋势

“微课”的出现,对国内外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第一次提及“微课”这一概念的是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传统教学背景下,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而展开的与各种资源相结合的教育新形式。

国内学者将“微课”含义总结为:(1)“微课”是一个种以视频为载体,网络为传播介质的信息资源。(2)“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3)“微课”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它是一种灵活型的教学模式。

自从2011年第一次出现“微课”定义后,“微课”得到了飞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微课”教学领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突破,教学内容涉及方面也越来越全面,更多人跻身而入到“微课”的研究发展之中。

下表是在中国知网中查询到的从2011到2016年9月底,有关“微课”的所有相关论文数量以及以“微课”为关键词的相关论文数量的数据:

数据表明“微课”作为新兴事物,近几年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微课”的出现与引发的热潮,无疑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 用“微课”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可行性

(1)信息化的时代背景。

移动设备以及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化的环境背景,带动了教育信息化体制的变革,而“微课”就是教育与信息化的产物。网络的普及,促进了资源利用,学习者通过资源平台方便快捷地找到相关的课程,达到学习目标。

(2)“微课”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微课”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管理模式,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微课”教学不需要安排课程表及授课教室等,通过网络平台找到需要的课程资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进行学习,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一次性”学习的问题,不懂得地方可以通过重复学习进行记忆和理解。

(3)推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教学依靠于课本、教材及板书等,学生依赖于老师,丧失了自主学习及思考的能力。而“微课”教学,通过PPT课件、动画演示等信息材料传播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印象,并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为学生们课下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材料。

(4)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发展促成了“微课”的诞生,“微课”教学需要教师以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内容创新能力为主,视频制作能力为辅。这是对教师职业本身的一个重要挑战,建设全能型教师,激发教师教学能力全面发展,再次为我国教育行业人才提升一个档次。

3 微课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3.1 在设计理念上,从某个专题(课程)知识体系出发,创新教学设计,完善评价标准

在未来的发展之中,“微课”创作过程中应做到:

1.内容上精简,突出课程重、难点;

2.控制好时间,最好将时间控制在5到20分钟左右;

3.抽象知识可视化表现,如《IP数据包的传输》中将传输过程做成了动画,本是一抽象的过程,但是它将各种数据包、路由器、交换机等等名词可视化,加深了授课对象的印象也是其充分理解了教学内容;

4.提升对“微课”教学的选题、内容、形式等的设计,可以借鉴一些相关网站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学习,或是多了解一些国外的一些设计理念,学会创新;

5.增加“微课”课程内容的反思及练习任务;

6.“微课”内容及形式的多元化。

3.2 “微课”在教育中的应用要与传统教育方式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实现共赢发展

“微课”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线上线下的交流与应用,主要目的是不尽相同的。“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教育资源,从课程的导入到知识的讲授与任务的布置都是建立在传统课堂之上的,两者各有所长,如果将两者融会贯通,一定会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这需要扬长避短,实现共赢发展。

3.3 规范“微课”制作方法,以用促建、配套建设微课资源,实现微课资源共享

有研究数据表明:有52.18%的学生觉得“微课”视频授课的创新度不够,与传统教学仅存在着线上线下的区别。这反映出来“微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是很重要的,不仅要做到时间及知识点的“微化”,还需要有制作新意,比如:通过视频演示或动画模拟等,以PPT等传统教学课件为辅来进行授课,突出“微课”教学的优势。课程开发中,如果“微课”是教师之间协作完成的,通过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可以提高开发效率还可以一定程度的提升课程质量。

3.4 加快“微课”平台建设,完善学习辅助工具,满足学习者和教师智能化需求

“微课”是通过网络平台来传播的,国外最有影响力的“微课”资源网站当属是可汗学院。在建立“微课”平台时,一定要做好模块的划分及权限的管理,如果平台可以增设交流论坛是最好不过的,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让“微课”教学模式发展的更加完善。另外,增设平台资源的移动应用功能,方便学习,可以实现多元化需求。

3.5 契合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拓展微课教育和应用

“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越来越多样,但是未来的微课设计也应该以引导学生思维,自主学习为主。在“微课”平台上的开发需要更多的创新,如:大数据整理研究、信息推动、互动式学习等,通过技术将教育与教育对象之间搭建起学习桥梁,进一步达到资源的共享,实现丰富的教育模式。

4 结语

“微课”作为传统教育体制与信息化时代催化作用下的产物,在我国传统教育转型为信息化教育的道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微课”视频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一股潮流,通过网络媒介传播资源,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为教育信息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微课”未来发展趋势的合理推测与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1]张霞.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两门微课程为例[D].广西师范学院,2014,(6):10-40.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66.

作者简介

黄小玲(1973-),女,江西南昌,中级教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