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词汇研究综述

2017-01-21古晨雨

卷宗 2016年10期

摘 要:本文对情绪词汇的定义、情绪词汇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及情绪词汇的三类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英语学习者情绪词汇研究的方向,即从认知心理角度进行研究,以期为二语词汇学习与教学提供实践启示。

关键词:情绪词汇;情绪启动;认知心理

1 情绪词汇定义

传统的心理词汇研究中,学者往往把心理词汇分为抽象词汇和具体词汇两类,而将情绪词汇看作抽象词汇的一种来进行研究。直到Altarriba和Bauer(2004)做的一项研究证明情绪词汇是独立于具体词汇和抽象词汇的一类特殊词汇,研究者才开始对情绪词汇进行特别关注,但对情绪词汇的具体定义则有多种看法。

目前对情绪词汇的研究中,使用最广泛定义方法的有两种。第一种是命题分析的方式。例如,满足“他有**的感觉”和“他感到**”两种句式的形容词和名词就可以看作情绪词汇。命题分析的方式只适用于通常使用形容词来表达情绪的语言,而对于通常使用过程或关系动词来表达情绪的语言则不一定适用,因为这些语言中的动词不一定有其对应的形容词形式。

第二种是成分分析的方式。这一方式认为评价性、主动性和强度是情绪词汇必须包含三个要素。成分分析法与命题分析法相比,优点在于其能够适用于大多数语言,但问题在于这一方法仅为如何评价特定的语义维度提供了原则,而没有为情绪词汇的具体选取提供指导。

针对上述定义方式存在的问题,Pavlenko(2008)提出按其特殊功能来界定情绪词汇。这一方法区分了“情绪词汇”和“情绪化词汇”:情绪词汇直接指称特定情绪状态或情绪过程,功能是描述或表达这些情绪;情绪化词汇不直接指称情绪状态,而是间接表达情绪或诱发听话人的情绪反应。

2 情绪词汇研究方法:情绪启动

情绪启动任务范式是Fazio等人(1986)提出的一种基于反应时的测量范式,当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有相同效价时与具有不同效价时相比,在前一种情况下,对目标刺激的加工会更快和更准确,这通常就被称为情绪启动效应。除了经典情绪启动范式,之后还发展出了阈下情绪启动范式,向后情绪启动范式,以及情绪启动范式与其他范式的结合,如与西蒙范式结合的情绪西蒙范式,与斯特鲁普范式结合的情绪斯特鲁普范式,与负启动结合的情绪负启动范式以及与条件反射结合的情绪启动条件反射范式等等。

3 情绪词汇实证研究

情绪词汇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情绪词汇性质的研究、二语情绪词汇研究以及少数认知心理学视角的跨学科研究。

3.1 情绪词汇性质研究

Altarriba和Bauer(2004)对情绪词汇与具体词和抽象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情绪词汇的画面和语境联想程度比具体词低,但情绪词汇的回忆正确率比具体词高。一些学者对情绪词汇与中性词(即情绪中立词)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情绪词汇自动反应程度更高,更容易被记忆,且更能吸引注意力。

3.2 二语情绪词汇研究

在二语情绪词汇研究领域,许多学者探讨了二语学习者在母语和二语情感表达方式及情绪反应方面的不同,他们发现二语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表达禁语或不文明用语时,产生的情感焦虑远比使用母语时低(Ferré et al., 2010)。除此之外,许多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情绪词汇的使用和理解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二语水平、二语习得年龄、词汇类型、情绪词汇接触方式、性别和学习环境等等。

这些研究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二语学习者情绪词汇的使用情况,但没有深入到学习者心理词汇的本质,仅停留在描述层面,没能深层次地说明二语学习者情绪词汇的理解机制。

3.3 认知心理学视角对情绪词汇的研究

概念加工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一些概念的加工需要利用空间信息。有学者的研究证明,情绪概念的加工也与空间信息有着紧密联系,例如,Meier和Robinson(2004)采用词汇判断的方法研究了情绪与垂直空间位置的联系,结果表明积极情绪词汇出现在屏幕上方时受试会判断得更快, 消极情绪词汇出现在屏幕下方时受试会判断得更快;积极情绪词汇会促进上方空间刺激的识别,消极情绪词汇会促进下方空间刺激的识别。Li等人(2015)利用情绪启动范式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母语和二语中情绪概念与垂直空间位置的联系,发现母语情绪词汇理解中存在垂直空间概念隐喻,而二语(英语)情绪词汇理解中却不存在这一联系。

4 结语

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情绪词汇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到学习者认知机制层面。二语学习者如何认知特殊类别的词汇,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二语词汇教学方式的改善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未来有必要从认知心理视角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情绪词汇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Altarriba, J., & Bauer, L. M. (2004). The distinctiveness of emotion concepts: A comparison between emotion, abstract, and concrete word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17(3), 389-410.

[2]Fazio, R. H., Sanbonmatsu, D. M., Powell, M. C., & Kardes, F. R. (1986). On the automatic activation of attitud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50(2), 229-238.

[3]Ferré, P., García, T., Fraga, I., Sánchez-Casas, R., & Molero, M. (2010). Memory for emotional words in bilinguals: Do words have the same emotional intensity in the first and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ognition and Emotion, 24(5), 760-785.

[4]Li, D., Liu, H., & Ma, B. (2015). Association of Affect with Vertical Position in L1 but not in L2 in Unbalanced Bilingual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6, 693.

[5]Meier, B. P., & Robinson, M. D. (2004). Why the sunny side is up associations between affect and vertical posi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5(4), 243–247.

[6]Pavlenko, A. (2008). Emotion and emotion-laden words in the bilingual lexicon.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1(02), 147-164.

作者简介

古晨雨(1991—),女,四川省江油市人,洛阳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