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

2017-01-21周辉郑健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风高校大学生

周辉+郑健

摘 要:大学生学风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风气,其对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解决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人才培养观念偏颇、有效管理制度缺失和课程体系落后等系列问题,必须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的学风机制建设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学风

良好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之中。高校学风包括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大学生学风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知识的求知欲望、对学习方法的掌控能力和对学习效果的运用水平等多方面行为趋向的总和,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和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在高校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于高校的学风应该更关注于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所以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是抓好高校学风的重要环节。

1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抓好大学生学风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抓好大学生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成绩,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智育保障,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二)抓好大学生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进步的需要。校风、学风是高校发展进步的源泉,是决定大学发展方向的根基。大学生学风是高校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大学生学风必将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带动高校的发展进步。

(三)抓好大学生学风是人才培养的需要。良好的学风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条件。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必须重视大学生学风建设,抓好大学生学风,不仅能保证大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提高智育水平,而且从中可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2 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人才培养观念急于求成、不重根基。人才培养评价观念是决定人才培养方向的,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评价观念能确保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按照正常轨道有序进行。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却往往仅重视了智育水平的提高,忽略的德育根基的树立,其结果往往是德育不合格,智育水平也上不去。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上课流于形式、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以及不能适应形势进行教学调整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状态经常停留在单一的、相似的和相对单调的学习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信息涌入校园的机会增加,学习的内容更加宽泛,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整体减少,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变差,学习目标变得更加不明确。

(二)学风建设管理制度效果乏力,缺少有效机制。一方面,学风建设应该是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一项工作,应该是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部署,在学风育人中,不仅应该发挥教师的作用,也要发挥教务部门、学工部门、人事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各单位的作用,实现整个学校的全员育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各单位、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缺少协作的现象,在育人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空白”,这些“空白”的存在,影响了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高校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学生评价与激励机制和教务运行机制等形成良好的校园学风氛围,但在当前的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教师评价机制与教学工作脱钩、学生评价机制与学习成绩脱钩、教务运行机制与学生需求脱钩等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三)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人才培养实际脱钩。大学生的个人成长目标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整体上应该是一致,都是要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大学生个体的需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结合大学生的成长目标进行调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却往往没有针对性,与大学生的成长目标脱节,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很多课程体系不能与时俱进,部分课程更新不及时,造成了大学生学习内容与人才培养实际脱节,影响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给大学生的学风带来问题。

3 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思想道德引领,强化学风理念。高校应该首先加强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并通过开展师风演讲、师德展示和评优评先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以良好教风促进学风建设,带动大学生学风取得良好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高校要在大学生中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成长成才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对于学风建设的认识,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业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责任意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提高。

(二)加强学风机制建设,营造良好学风氛围。首先要强化全员育人理念,教务部门要督促教师加强教风建设,学工部门要大力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并以此强化大学生在课堂、宿舍以及其他大学生活动场所的学风氛围营造和学风督导,人事组织部门要将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更多地引导到教学工作上,后勤服务部门要为大学生学风建设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同时,在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学风建设要将招生、培养、就业和人才跟踪等环节通盘考虑,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将大学生培养的各环节以学风建设为中心融成一个整体,相互之间做好协调配合。其次,高校要完善教师教学的管理评价制度,对于教师的评价考核晋级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工作,并适当增加教学工作的参考比重,要有切实可行评价激励标准,增强教师在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再次,对大学生来说,高校要建立学风建设的管理、评价、激励和监督制度,大学生的日常学风管理要放在大学生日常管理的突出位置,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个性化、人性化富有效果的管理制度。[1]

(三)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强化教学效果。一方面,高校要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实际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调整,大学生的课程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关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削减部分重复的、过时的理论课时,增加实用性、技术性和研究性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要求,要注意与科技发展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始终充满新意,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能够比较有效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引入探究式、启发式教育方法改革,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创造条件、设置场景、开放课堂激发大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潜能,启发大学生探究真理的热情,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优势,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

参考文献

[1]李宇飞.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 江苏高教,2005(1):120.

[2]郭奕晶. 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新问题及对策[J]. 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51.

[3]郑洁.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我国高校教学方法创新探讨[J]. 经济师,2014(2):236.

作者简介

周辉(1978-),男,山东金乡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

郑健(1989-),男,山东牟平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

猜你喜欢

学风高校大学生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