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方村落,在戴河

2017-01-21李楠

中华手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北戴河葫芦艺术

李楠

戴河岸边,有一个与举世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北戴河拥有相同名字的村庄,自明代建村以来沉寂了600多年。而今,经过新主人们的精心设计、改造,这个古村变成了散发着人文气息和创意馨香的“艺术部落”。

老房、旧墙、古树……让人有一种穿梭在漫长时光遂道里的感觉,隐匿着一些被记忆剪碎的旧事。

行走在旧时光影里

北戴河村有几处明清、民国时期的老房子,保存已不完整,更多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房屋。石磨、石碾,是北方农村最常见的农用具,散落在各处。阳光洒在布满沧桑的屋脊上,光影斑驳。在这里,岁月是慵懒的,懒成一只猫。

正值初秋,村里山楂才熟,一树碧绿中探出颗颗深红果实,装点着勃勃生机。有村中老者走在树下,逆光而站,笑起来露出仅剩的几颗牙和眯成缝的双眼,憨态竟像3岁孩童般纯真动人。

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多都搬进了村子不远处的楼房。建成艺术村前,经年不见人来。而今的小村,被许多艺术家的工作室、画廊、展览馆填满。那些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围墙被新刷上一层漆,墙壁上镶嵌各种符号,立刻便就有了艺术的味道。只是在旅游淡季,许多院子的门依然紧闭,只能推开门缝瞧。但一眼就能窥见其中的现代艺术元素。

为成片打造美丽乡村,一年多以前,北戴河区划定以戴河镇北戴河村为核心,联合周边的朱庄、苏庄、乔庄、费石庄、西坨头等7个村庄进行改造提升。花了两个多月时间让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管网,有线电视、宽带等线路埋入地下,家家冲水式厕所一步到位,用秸秆气化炉替代了传统的灶台。北戴河区政府还拿出300万元,通过村委会从村民手中买下20处老旧空心院落的10年使用权,向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天津大学以及北京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等艺术、设计、创意机构发出邀请,让“艺术家”进驻村落。

安然宁静的隐者生活

有了艺术家的参与,北戴河村保留的不少老宅子经过改造,狭窄低矮的旧门楼变成了高大宽敞的新门楼;柴草堆变成了种着韭菜、西红柿和黄瓜的小菜园;简陋的旱厕也被干净卫生的冲水式厕所替代……入驻的每位艺术家,都根据自己的独特理念来设计居所。

村里太平街3号的“耕读园”,就是利用农家荒废院落,以传统士人理想中“半耕半读”的乡村生活方式为灵魂设计而成。设计者是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授李冬。

步入院内,随处可见主人从各地收集来的木雕、砖雕。院中搭着一架葫芦,正是结果时,玲珑精巧,入目青绿。若是夏日黄昏,坐在葫芦架下,面对半壁斜阳,真可静听蛙鸣,闲看萤飞了。

入得屋来,一卷竹帘,几扇木窗,宽敞的客厅里,有雕花的屏风,颇有风骨的字画、各种精致的工艺品,还有待客的茶室、书房,无一不彰显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李冬因工作需要常常外出,留守的是她的两个学生陈世朋和马雯。他们既是同学又是夫妻,到了旅游旺季,一个带着游客体验古老的拓碑技艺,一个教游客手工打造银饰,中午就在小院里开伙,随意弄些小菜。3岁的小女儿蝴蝶似的穿梭在前后院,永不知疲倦。谁不说他们过的是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陈世朋说,村里像他这样做艺术设计的人很多,在主流社会之外,亲身感受自然与山水。他们租住在当地农民的平房小院,游客不多时就读书喝茶、侍花种菜,耕读不误。没有上班族的朝九晚五,也没有勾心斗角,就这样宁静地生活,与世无争。兴致来了就搞些研究设计,有时还与其他艺术家们凑在一起喝酒聊天,悠哉安然,像极了极简主义生活的践行者,可谓“百年都几日,何事苦嚣然。”

老院子里的现代艺术

随手推开一户老宅院的大门,砖块铺就的小路连接着面前的老宅,小路两侧栽种着各色蔬菜和点缀其中的鲜艳花卉。这个占地近600平方米的老宅院已经成为爱淘器商业创新设计有限公司的所在地。公司设计师荣鹏涛说,这个院子他们租了10年,公司落户北戴河村,看中的就是老宅院的原始风貌和周边的环境:“以前就是习惯在高楼大厦里面,到处都是灰色的,就少了一些创作灵感。如今在这里,有很多观察大自然的机会,对做设计或者做艺术创作都有很大帮助。”

设计来源于生活。仔细观察这座老宅,会发现里面的装修和陈设都给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美感,一桌一椅透出的尽是现代简约风格,里面摆放的一件件精美陶瓷制品,每一件都凝聚着设计团队的无限创意。设计师曲瑞丹说,在这个轻松的环境中工作,不会让人感觉枯燥。最近他和同事正在研发秦皇岛特色旅游纪念品,相信不久就会有产品投放市场。

北戴河村中街的“女红坊”,白色的墙壁上挂满了五颜六色、各种花式的中国结,让人仿佛走进了荟萃中国结的展览馆。它们的设计和制作者孙静已年过半百,钻研中国结也有20多年了。

“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编制的作品多了就挂在墙上,游客看见就传出去了,后来有人慕名过来购买、定做,再后来就有人过来拜师学习。这样我就开办了学习班,边制作边培训。”

孙静说,她很愿意来农村,因为中国结就是以前农村流行的编织,土话叫“套扣”,是一项精巧的民间技艺。“从前多是大姑娘小媳妇喜爱钻研这项手艺,能扎出各种各样的花式,像如意结、盘香结、狮子头、万字圆……我在这里制作中国结等于回到了娘家。”最近,孙静用团锦结连接8个琵琶扣,做成了一个硕大的中国结,让许多游客赞叹不已。

春赏花、夏尝果、秋飘叶,这间小巧的“杏树下”小院,是刘玉学的工作室,他在这里做彩绘和葫芦烙画。

“这可是北方地区独有的工艺啊!”说起葫芦烙画,刘玉学立刻滔滔不绝起来,边说边演示着。只见他先拿铅笔起稿,再用烙铁勾线造型,一座远山粗具轮廓。“这需要掌握3个‘度,一是温度;二是速度,烙笔在画面上跑的速度,也决定它在葫芦上的颜色;三是力度,压得用劲,线条画面就比较黑,用得虚点相对就淡一些。这3个‘度相互匹配,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不一会,刘玉学手中光光的葫芦上便出现了一幅山水国画,氤氲缭绕。

水岸田园,艺术院落。如今,北戴河村里的20处空心院落,已有19家艺术、设计、创意机构或个人签约入驻,有了手工艺非遗项目、餐饮项目、艺术类项目、设计类项目等类别。

想要看展览,每个院子都是工艺馆、美术馆;要想动手做,每个院子又都成了体验馆;要想尝时新,每个院子的瓜果蔬菜都供人采摘。在这里的时间长了,当真与几公里外忙碌的都市生活间恍如隔世。

话说天地不老,岁月常青。一方艺术,换了人间。

猜你喜欢

北戴河葫芦艺术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随手拍
纸的艺术
宝葫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魅力北戴河
爆笑街头艺术
赴会北戴河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