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对联的传说
2017-01-21佚名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7年1期
佚名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学问家。有一次,他到一个叫陈蔡的地方去讲学,带的干粮吃完了,他把学生子贡叫到跟前,让他去向一个名叫范旦的人借粮。
范旦是当地有名的乞丐头领,子贡找到范旦,说明了来意。范旦说:“听说孔子很有学问,只要他能说一句话,把‘好坏多少喜欢恼这七个字都包含进去,就借粮食给你们。”孔子听到后,略加思索后说:“你去告诉他,天地间好人多坏人少,借时喜欢还时恼。”
范旦听了很满意,就装了一笔筒米给子贡,子贡不好意思多讨,就回去把笔筒里的米全倒进了锅里,没想到竟然煮了一大锅粥,怎么吃都吃不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要走了,范旦派人送来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还我一笔筒米来。”孔子忙让人往笔筒里装米,可是怎么装也装不满。孔子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就派人告诉范旦:今后凡是门上贴对联的人家,都是读书人,只要贴对联的就可以上门讨米。
此事后,孔子又告诉所有读书人,每年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对联。有乞丐要饭的,要尽力施舍。就这样,慢慢地,贴对联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