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过快过热以致乱象频出
2017-01-21陈远鹏
陈远鹏
从2010年到2016年,全国马拉松赛事数量从13场增加到300多场,6年间增长了20多倍。马拉松赛事的迅速崛起看似给体育产业打了一剂猛药,但同时也在赛道上埋下了不少隐患。赛事组织不规范、参赛选手多伤病甚至死亡等乱象广受诟病。
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的马拉松比赛或将超过1000场。整个马拉松市场还将继续膨胀,对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中国马拉松事业来说,“专业办赛”、“理性参赛”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对举办方和参赛选手的迫切要求。
虽然中国的马拉松市场正在日渐壮大,但无论是从市场体量还是办赛经验上来说,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着不小的距离。而自从2015年起,中国田径协会依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全面取消了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后,越来越多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赛事组织不规范
2013年10月的北京马拉松,因为沿途的公共厕所和流动厕所有限,来自世界各国的诸多参赛者只好选择就地解决内急。当时,一组众选手站在长安街的红墙边小解的照片在网上疯传,被网友们戏称是“尿红墙”。
2014年4月,在全国10公里路跑联赛的西安站,由于赛事现场组织混乱,一名专业组选手在跑步过程中竟先后两次遭到两名业余组选手的殴打,甚至被拉出队伍,按倒在地拳打脚踢。
2015年1月的海口马拉松,因为比赛路线和时间安排得不够科学,从早上6点半到下午3点比赛结束,市区的多条主干道先后实施了临时交通管制,给市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愤怒的媒体和网友们纷纷质疑主办赛事的房地产企业“用钱买下了城市交通”,有人戏称“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
赛事主办方为了急于“上马”,导致在比赛过程中出现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甚至十分不满的现象。类似的还有因为赛道标识不清,参赛选手跑着跑着就迷路的情况。而在2015年的杭州国际马拉松开赛前,选手们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据杭州市气象台预报,今日上午阴有小雨。大家赛前做好热身活动,进入赛道集结区禁止穿雨衣。
曾有半程国际马拉松组织方透露,第一次办赛前后筹备才二十多天,可想而知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李少壮之前是国家一级运动员,退役之后经常在各种马拉松比赛中屡创佳绩,频频夺得奖牌。但是,李少壮曾通过微博反映2015年临沂国际马拉松赛拖欠奖金的情况。李少壮获得了男子半程组亚军,根据竞赛规程,他将获得6000人民币奖金。但时隔四个月,奖金仍然没有发放。临沂马拉松在其官网给出的声明则表示是因为赞助商费用没有到位。
“前几年马拉松赛事还没火起来的时候,当天就能拿到奖金,现在马拉松比赛多了,奖金反倒越来越困难了。”李少壮感概。
“由于不少地方政府看中马拉松带来的宣传效应,支持办赛,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赛事方也急于 ‘上马,在没有准备周全的情况下,就匆忙开展比赛,导致赛事不规范。”广州体育学院田径专业教授简文森对《小康》记者说。
救疗体系不专业
2015年11月15日,在江西上饶举办的全国半程马拉松赛中,一名年仅20岁的大一学生在到达终点后心脏骤停,最终不治身亡。
2015年12月20日,在福州国际马拉松赛中,一名39岁的男子在距离起点 10.5公里处突然晕倒,虽然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对其进行了急救,仍不幸离世。
2016年12月10日,两名男性参赛选手倒在了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的赛道上,在抢救无效后死亡。
根据公开报道,从2004年到2015年,全国一共发生了16起马拉松猝死事件。这样的发生频率,要高于国际上其他的马拉松赛事。
上海国际马拉松首席医疗官马宏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尽管跑者们在比赛中猝死只是小概率事件,但它的发生却是必然,国内许多赛事都存在着完全可以避免的医疗风险漏洞。”
医疗急救力量的不足也是许多马拉松赛事,尤其是中小城市赛事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医疗专家表示,运动性心脏骤停早救治是关键,每晚抢救1分钟,挽救的可能性下降7%-10%,晚十分钟的话,挽救成功率接近零。
国内大多数的马拉松比赛,医疗保障主要由医院主导,志愿者进行配合。因为比赛现场不可控的因素很多,许多医护人员及志愿者又缺少与马拉松相关的医护培训和救治经验,要抢在“黄金救援时间”里对突发危急状况的参赛者进行有效急救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而日本在救疗方面做得专业许多。日本东京马拉松自2007年举办以来,未发生一起死亡案例。根据东京马拉松的经验,赛事救助站前半程每5公里设立一个,后半程2-3公里设置一个。此外,每隔三分钟左右的路程会有2人一组的志愿者,携带心脏除颤仪在路边待命。
一般来说,一场2万人规模的马拉松比赛,医务人员的数量应达到200-500人,掌握急救技能的志愿者则需要在1000人以上。
“中国马拉松赛事救援的最大问题,不是人员数量的不足,而是专业体系的缺失。”简文森说。
替跑现象时发生
虽然中国田径协会已经发文强调要加强马拉松赛事管理,表明对替跑采取“零容忍”态度,甚至祭出“终身禁赛”的终极武器,但仍有一些人顶风作案。
一场马拉松赛事少则几千人,多则数万人,主办方是否能杜绝替跑、蹭跑者关乎到比赛的公平性。然而,替跑现象仍有发生,甚至一些人为了比赛奖金而选择替跑。
李少壮就曾接触过这类事情。有人曾发信息给李少壮,转让自己的名额给李少壮参加2016年上合昆明马拉松,并表示比赛奖励前八名,第一名40000美元,第八名2000美元,只要控制比赛成绩不太显眼就没什么问题。
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2016年12月18日的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中,竟然有两位男性替女性参加女子组比赛,不但跑完了全程,还获得了第二名和第十名的成绩。
原来,2016年深圳国际马拉结束后的第二天便公布比赛结果,有网民举报称,获得深圳选手特别奖女子组第二名和第十名的两名参赛者实际上由男性替跑,并提供了比赛现场的图片等证据。
对此,深圳国际马拉松组委会回应称确实存在男子代替女子参赛的情况,两名选手成绩已取消,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根据赛前深圳马拉松组委会的决定,2016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事中,一旦发现替跑、蹭跑等违规行为,未来三年,替跑者本人及原参赛选手将被禁止参加深圳国际马拉松赛事,并将上报中国田径协会,依据有关规定追加处罚,还会将替跑者本人及原参赛选手情况报相关部门记入个人征信系统。
而在2016年12月10日举办的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中猝死的两名跑者中,经主办方确认,其中一名猝死跑者是替跑者,压根不具有“半马”的水平。而死者家属在考虑起诉转让给死者参赛资格的人。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