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

2017-01-21柳艳飞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3期
关键词:分析测试环境监测实验室

柳艳飞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河北省068450)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

柳艳飞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河北省068450)

环境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庞杂系统,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当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基本国策,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意见,进一步体现了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控制关键因素和相应对策,以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力求更好的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应有作用。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对策

1 导言

环境这个庞杂的系统中包括了众多的环境媒介,诸如:大气、水、声、土地、森林、光等。诸多的环境媒介中的污染物如果超过正常的程度,就会导致自然环境中的某种不平衡,最终导致自然环境体系的失衡以及环境结构的紊乱。如果这种失衡状况一直不断地持续下去,将会造成环境系统不能正常的运转,从而爆发严重的环境问题,从而使得生态环境系统局部或者整体瘫痪,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为了避免生态环境系统的瘫痪,提高环境质量实时状况和预警能力,就需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特别是要突出抓好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实现环境监测各环节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尽可能地将环境监测误差控制在较小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2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现状

2.1 质控意识较弱,措施落实缺少力度

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过程中,对环境的监测主要通过基层的监测站,其内部又有各自不同的质量管理体系,一般是根据国家相关的规定建立。但就目前来讲,环境监测站的质控意识比较薄弱和缺少措施落实的力度。管理者在传统管理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对现有的管理制度未能进行改革,阻滞了社会发展的脚步,在相关制度规定措施落实的过程中执行的力度不够,甚至重缺乏;管理者对质量的控制不够重视,忽视了其的重要性,忽视了质量的高低而只要求工作人员对环境监测,结果质量控制的工作就开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2.2 质量控制具有局限性特点

在目前的环境监测站中,对质量的控制都有着严重的局限性。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期间,工作人员大多只是想到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此种想法太过于局限,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不能只局限于实验室的质量监测,还应该扩大到对现场的采样过程,因为在采样期间存在种种问题,都将影响到后期的监测结果。比如说,在采样期间,工作人员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校准,而后才进行采样,采样的整个过程严重缺乏全面性,采样的技术欠规范,采集的样品准确度没有保障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直接影响着监测的结果,对每一个程序都应该严格监督管理。

2.3 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相关监测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监测过程的展开,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止影响着环境监测的结果,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由于诸多原因导致我国目前环境监测站中好多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比较低:所学专业不对口,部分员工对专业性的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因而不具备主观的环境控制意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环境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展开;还有一部分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比较低,道德素质所限,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在工作期间是的检测的质量严重下降,对工作期间出现的问题不及时改正,严重影响了环境的监测质量。

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由于环境的危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了应对危机、保护生存环境,我们要主动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遏制环境问题向更加不良的状态发展。只有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实现科学有效的环境质量监测,才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可是不尽人如意的是在环境监测期间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3.1 监测过程

监测过程是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重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一是应当根据实际监测过程确定关键环节,对其进行监督。样品处理与制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仪器性能、干扰消除状况等许多因素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检测人员应当把握住对监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关键环节,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进行质量控制。二是加强环境监测的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分为3个部分,即接收样品、检测及报送结果。其中,实验室检测则是极为重要、复杂的一环,分3个环节,即样品制备、检测以及结果审核。环境监测人员的质控重点是样品的检测环节,而不同的监测方法,其复杂程度和设备自动化程度不尽相同,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地掌握质控方法与技巧。

3.2 监测人员

环境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其监测项目不得超出上岗证所允许范围,由单位授权操作大型仪器设备、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监测报告。未持证人员和在培人员则不能出具正式环境监测数据和报告。

3.3 环境监测程序

监测工作人员实施环境监测操作的整个过程即为环境监测程序。环境监测程序是环境监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环境监测的数据以及分析的结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环境监测的程序发生失误,会造成次序发生混乱以至操作的失误;环境监测程序的不合理现象会使得在操作期间遇到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以及意外情况的发生;还会影响操作人员的正常工作的有序进行,不能很好地掌控各个工作细节,也就排除不了监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干扰。除此以外,环境监测程序的不合理,还会造成分析数据的失效,极大的影响着环境监测的质量。因此说,环境监测人员要制定合理的环境监测程序,以确保能够得到科学的数据以及监测结果,最终也得到科学准确的环境状况分析结果。环境监测程序的不同,最终环境监测分析的方向也就不同。

3.4 仪器设备

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在有效的计量检定检定或计量校准期内使用,保证有唯一标识,并且有完整的档案和及时的使用、维护记录。此外,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使用前后应对其校准状态进行校准、判断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并记录。质量控制人员应监督相关监测人员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操作和使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同时,质量控制人员还应关注在仪器设备因校准产生新的修正参数时,分析人员是否利用新的修正参数来及时修正监测结果。

3.5 标准物质

影响环境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又一个因素即为标准物质。有证标准物质可以说是标准物质质量控制的重点,其要在标准物质有效期内使用;要有效的防止标准物质的污染以及损坏,存储环境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要求。对溶液的配制方法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在规定期间内对标准溶液要进行核查,核查的结果要保持标准溶液量值的置信度。

3.6 监测方法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赢严格遵照国家环境监测准表的分析方法,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指导书来进行分析以及操作。对于不在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法内的特殊的监测项目,可参照行业标准或者国外的监测分析法。实际的监测人员要根据环境样品的性质以及浓度的水平,选择正确的监测方法来进行相关的操作,质量控制人员要严格督促监测人员使用现行有效的国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当国家环境监测方法发生变更时,质量控制人员要及时告知且指导相关监测人员使用新的监测方法。

3.7 样品管理

样品在采集、运输、保存、制备、检测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将对监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质量控制人员应对这些环节进行监督控制,重点检查环境样品的采集是否具有代表性,并按照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固定、保存;同时,应检查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唯一性标识、样品制备、样品保存条件是否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等。

4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对策

4.1 实施能力建设

环境监测站首先必须具备完成多个环境要素和一定数量环境监测项目分析测试任务的能力。包括可以完成相关工作的人力资源,具备完成相关分析测试工作的仪器设备和装备,同时也具有可以满足相关分析测试的实验室。其中,人力资源是实验室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源不足以完成相关工作都将使实验室无法开展相关的分析测试工作。仪器设备是制约实验室分析测试能力的核心因素,实验室只有具备了相关的仪器设备才可能完成相关的分析测试。实验室条件则是保证分析测试结果准确度的制约机制,没有完备的实验室条件,也无法保证结果准确。

4.2 开展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确保环境监测机构的法律地位

为了监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不管是科研机构还是政府部门,都必须要先实施计量认证,如此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极具法律效力。参与认证过程的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凭证上岗,如此才有可以出师监测数据的资格;对于实验室所使用的一切计量器具应该在规定周期内经由国家计量检定部门进行专业检定以及校准;对于实验室的标准物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基准。从某种程度上说,计量认证以及实验室的认可实施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规范环境监测实验室人员以及相关设备的管理,从而确保了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

4.3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了人、设备、后勤、化学药品、报告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是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制度。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产生是为了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展开,使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来展开整个监测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很可能会延缓一个单位的工作效率,可是却可以规范整个工作流程,可以保证使用国家或行业的规定来实施分析测试,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即使监测结果可能出现误差或者偏离时,也可以根据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以及审核追溯到误差产生的来源并且及时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并且可以确保此类问题不会再发生。

4.4 实施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的核心技术即为质量控制,质量控制通过试验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来对环境监测分析测试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以确保分析测试的结果符合环境监测的要求。质量控制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可以根据分析测试的目的、对象以及分析测试的手段等内容来进行实时调整,以保证质量控制方法的准确可靠,监测结果的真实有效。

4.4.1 监测采样

监测采样是正式监测工作的起点,采样工作的准确度直接牵涉整个分析测试的准确度。在实际工作中,采样过程是最容易引入误差的环节,也是环境监测和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一是采样之前,应做好充分的采样准备,包括采样器具的清洗和准备,采样仪器的校准,样品瓶的清洗和固定剂的准备和确认等。二是采样过程中,监测点位的设置应根据环境要素、污染物性质和现场监测条件,按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必要时可以参照国外的监测布点原则,确保环境样品信息的代表性和完整性。只有确保采样时间的代表点位的代表性,才能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对某一对象的一次性监测,无法满足代表性的要求,最好通过连续、不间断的在线监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无法做到在线监测时,应尽量增加采样的点位和检测的频次。

4.4.2 样品运输与交接

每一种环境样品都有一定的保存期限和保存温度要求,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送交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以免保存时间超期,影响测定结果。样品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即不同项目的样品应尽量分别存放,分别运输,以免样品之间因泄漏、挥发等因素造成交叉污染。另外,还要防止样品标示的错位、丢失造成样品无法辨认。样品交接中,应充分针对采样记录、采样任务书的要求核对分析项目、样品数量等信息,确保样品交接的顺利实施。

4.4.3 样品分析

环境样品的分析检测,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标准时,必须先进行方法的认证和确认。样品测试分析主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质量保证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空白分析、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质控样品分析、实验室内及实验室间结果比对、能力验证等质量控制方法。

4.4.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测试结果有效位数的取舍、异常值的判断与剔除方法、误差的计算,这些过程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监测数据的记录、运算和报告,必须注意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用于表示连续物理量的测量结果,指测量中实际能测得的数字,即表示数字的有效意义。测定值的运算应按照近似计算规则进行,监测结果的修约规则参照《数值修约规则》(GB170-87)。

4.4.5 监测报告编写

监测报告编写环节,应尽量做到格式规范,体现出各项目分析测试的依据、方法、原理等基本信息,同时也要体现出分析测试人员信息,以便对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对外发出的环境监测报告,要建立三级审核制度,经过有关质量控制人员复核,质量保证负责人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确保环境监测站出具监测报告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有效控制。

4.5 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实施。首先,检测站在人才招聘期间要聘用本专业的应聘者,或者是以前参加过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监测有一定的基础了解的人员;其次对在职的监测人员要进行定期的知识理论培训,以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再次,要加强对先进实验室设备仪器的使用,以及先进技术的使用,使环境监测人员掌握最新的环境监测技术,对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有一个质的飞跃;最后,还要加强实际操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从内心增加责任感,从根本上来实现对环境监测质量的合理有效的控制,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贡献自己应有的责任。

4.6 及时改正错误数据

在整个的环境监测期间,很多时候会出现一部分数据还可以的情况,可是由于纠正措施不完善,就造成了对错误数据不能及时处理的现象,最终严重影响着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所以说,在环境监测期间,如若发现数据不相符,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人员配备,并保证其正常稳定运行,及时对偏离质量控制体系的监测环节进行识别和控制,对不合格项及时纠正,对潜在的不符合因素提出预防改进措施。通过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完善环境监测的精细化管理,适应省以下环境监测垂直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为了人类,为了未来,都必须做好环境监测工作,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也极具深远意义。

[1]魏海鹏,彭利华.区县级环境监测工作经验探讨[J].环境,2014(增刊1):46-47.

[2]贾春梅.环境监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北方环境,2014(11):103.

[3]王扬,唐露苗,杨海梅.资质认定实验室如何设置监督员[J].水利技术监督,2014(3):4-6.

[4]肖启洪,王志新.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物质的管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5(9):135-137.

[5]李卫东,易蕾.试论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机制的建立及运作[J].四川环境,2014,30(2):15-17.

[6]肖亚.环境检测与管理机制的反思与发展[J].化工管理,2014(21):223.

[7]姜军成,夏锡荣,杨鲁宁等.海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08 (04):42-43.

[8]李思扬.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控制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06):93.

[9]陈钊.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机制及应急智能决策系统构架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

[10]王峤.高密度环境下的城市中心区防灾规划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分析测试环境监测实验室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关于分析测试中心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