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伟大实践
2017-01-21刘辉
刘 辉
(1.水利部 水土保持司(挂职),北京 100053; 2.亳州市人民政府,安徽 亳州 236800)
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伟大实践
刘 辉1,2
(1.水利部 水土保持司(挂职),北京 100053; 2.亳州市人民政府,安徽 亳州 236800)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水青山;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全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定位、基本理念、目标指向、建设路径、国际视野、根本保障和政治要求。它是在“五个着力”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的统一、传统文明与现代理念的统一、底线思维与法治思维的统一、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的统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中国方案与世界发展的统一。高举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旗帜,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
1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博大精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对我们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意义、方针、方法、举措,为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理念指导和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 历史定位
(1)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化演替的高级形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1.2 基本理念
(1)习近平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
(3)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要坚决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4)实现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
1.3 目标指向
习近平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人民福祉、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新境界,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退化也不是我们的目标。要始终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既要看“经济”的脸色,又要重视“自然”的气色,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要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路子,这样美丽中国的基础才会坚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4 建设路径
(1)习近平指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以系统工程的思路抓生态环境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和应急减排协调,本地治污和区域协调相互促进,多措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
(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实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3)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4)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地区综合治理,扩大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5)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6)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1.5 国际视野
(1)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
(2)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唯一的选择,遵循天人合一、遵守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交流合作,共建共享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3)积极参与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全球变化治理机制,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6 根本保障
习近平强调,保护生态文明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一是生态文明须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党的十八大确立“五位一体”开启了中国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15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2015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2015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八项制度。还有,中办、国办《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以及《“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密集高频次出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逐渐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逐步确定。
二是生态环保法制建设不断健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在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方面力度空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陆续颁布实施。201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检察院2016年12月26日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的18种情形,进一步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力度。
三是生态环保执法监督力度空前。省级以下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实行垂直管理。创新生态环保执法机制,实行环保、公安、检察、法院联合执法。加大监管和督查,实行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2016年7~8月开始的首批8省(区)环保督察至11月结束,共移交100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问责1 140人,其中厅级干部130人(正厅24人)、处级干部504人(正处248人)。河长制在全国各省(市、区)全面建立和实施。全面推行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机制。
四是环境治理体系不断规范。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不断拓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行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加强环境建设征信体系建设,全面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1.7 政治要求
习近平指出,生态环境问题是重大政治问题。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抓紧抓实抓好。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仅仅作为经济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政治,关乎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各地区各部门要紧盯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转变作风、勇于担当,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落实、一件一件抓整改。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抓紧建立环境保护清单,落实生态安全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排查、检查、督查,加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倒追责任落实。要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严格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抓住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不放,严肃查处,公开曝光,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代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时代背景、主要特征和重大意义
2.1 时代背景
习近平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主要是在“五个着力”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
一是着力解决严重的生态环境短板。我国环境保护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1/4,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比例超过8%。因此,必须解决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问题。
二是着力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的新期待。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必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
三是着力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需要。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积极维护包括生态安全在内的各领域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四是着力推进“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本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强力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五是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好的环境质量和好的经济质量是一致的。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乡发展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重点抓手作用,推进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2.2 主要特征
(1)问题导向与责任担当的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抓手,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正义和环境正义的统一,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整地统一起来,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2)传统文明与现代理念的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既传承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传统生态自然观,又弘扬现代绿色低碳可持续新发展的理念,具有很强的历史维度和现实广度。
(3)底线思维与法治思维的统一。习近平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只能越来越好,不能越来越坏,这是最根本底线,必须用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依靠法治,搭起“四梁八柱”,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4)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的统一。习近平鲜明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既充满了辩证法,又体现了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系统化的应用和完善。
(5)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习近平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
(6)中国方案与世界发展的统一。习近平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同时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使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3 重大意义
(1)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充分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的科学理论指南。
(2)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着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和未来,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正确行动纲领。
(3)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贡献。
3 高举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旗帜,全面推进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我们要高举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旗帜,认真学习,按照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伟大实践。
一是坚持遵循自然规律,牢牢把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要求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和生态文明相统一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新文明境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路径,坚持这样的方针和路径,就是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应有内涵。
二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建设顶层设计。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构筑崇尚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紧紧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这个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真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中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加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力度;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健全法制,完善制度,优化环境治理体系;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四是坚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构筑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实施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全国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边界。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
五是坚持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全民参与全民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六是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对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建设的组织领导,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安排。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全面强化行政执法、环境司法、经济赔偿三者并用,改革生态监管体制。全面建立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制度,坚决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形成不能且不敢破坏生态环境的高压态势和社会氛围。
S157
C
1000-0941(2017)12-0010-04
刘辉(1966—),男,安徽阜阳市人,现任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挂职),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
2017-11-29
(责任编辑 李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