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珠海市水库水资源的管理与对策

2017-01-21赵锐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2期
关键词:珠海市富营养化珠海

赵锐

(珠海市水资源中心广东珠海519000)

基于SWOT分析的珠海市水库水资源的管理与对策

赵锐

(珠海市水资源中心广东珠海519000)

随着珠海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珠澳居民对饮用水水质要求越来越高。珠江下游河道的水质安全水平却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这使珠海对水库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日趋重视。本文结合珠海市水库资源的具体情况,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珠海水库水资源所具备的内部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与威胁,提出相应建议,为珠海市水库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水库资源;SWOT分析;珠海市

引言

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对象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加以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实行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本研究采用该方法对珠海市供水水库水资源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保障和科学开发利用珠海水库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珠海市水库水资源的SWOT分析

1.1 优势

1.1.1 水库水量丰富,河流来水充足

珠海市陆地处于珠江三角洲南缘,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充沛,平均年雨日达130~150天。全市多年(1956-2010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011 mm,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地区分布特征。

珠海市地处西江下游滨海地带,境内河流众多,西江诸分流水道与当地河冲纵横交织,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区。在珠海市斗门区北部,西江分为磨刀门水道、螺洲溪、荷麻溪、涝涝溪、涝涝西溪等5支分流入境,进而分汇为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等3支干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分口注入南海。据实测径流资料系列的统计分析,珠海市多年平均过境水量高达1432亿m3。

雨量丰沛,加上众多的河网水系,使得珠海市在水库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珠海市境内有大批水利工程,包括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51座,塘坝85座,电灌提水工程844处以及多个供水渠系和灌区等,总蓄水库容约为1.6亿m3。尤其是2009年,由中央和澳门特区共建的库容4000万方的竹银水库蓄水使用后,大大缓解了枯水期咸潮入侵的问题。这些水利工程对促进珠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1.2 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优越,管理到位

珠海市是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和宜居城市,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相应地,在各个库区周围都保存着自然生长的原始次生林。部分水库还具有较好的生态景观,如:竹仙洞水库就位于风景秀丽的竹仙洞公园;而其它一些水库,如凤凰山和大镜山水库,在《珠海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总体布局》方案中——提出“建设凤凰山为核心的生态健康区,突出山水特色”,将北库群的水库生态系统和周围的山地作为一个整体生态圈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因此,珠海在发展水库生态旅游方面有其巨大的潜力。

为了保护珠海市水库水资源,珠海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通过联合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水利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开展多项调查研究,制定了非常严格而具体的水库水质管理条例:《珠海市水库水质管理条例》、《珠海市供水水库蓝藻水华管理与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水库水质管理方案。做到了从水库的日常管理到生态调度,以及蓝藻水华的应急处理都有据可依。从库区管理上看,几乎所有的珠海市供水水库全部实现了封闭管理,在流域范围内没有任何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染的存在。大镜山、南屏等部分重点水库安装了在线实时的水质监测仪,甚至在部分水库还实施了生态恢复和生态导流等措施。

1.2 劣势

1.2.1 入库河流污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水库用水量的显著增加,入库河流重金属、有机污染,和营养盐水平升高等因素严重威胁着水库水质。2007年对珠海市18座水库型水源开展了集中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水质总体达到Ⅰ~Ⅲ类水,但若考虑富营养化指标,则水库水质总体上要下降1~2个水质类别,部分水库都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从2010年珠海水资源管理中心的评价结果来看,多数供水水库的水质呈下降趋势,富营养化程度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珠海市主要的供水水库依靠降雨自产水量不能满足供水需求,需要从河道抽水补库,大多是抽水型水库。有资料统计的入河废污水量逐年增加,2013年已达2.01亿吨,大量污水排入水体,导致水体自净能力逐渐降低,污染物大量沉积。从河道抽入富含营养元素(如氮、磷等)的河水入库,导致水库富营养化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大镜山水库、凤凰山水库、南屏水库、竹仙洞水库、乾务水库等主要供水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从中营养上升到中~富营养,水库水质恶化将对珠海和澳门供水带来不利的影响。

1.2.2 水量年度分布不均,水质性缺水问题凸显

珠海市供水水库的主要取水口大都分布在磨刀门、鸡啼门和虎跳门等珠江下游入海水道沿线,上游水质退化严重,大量高营养盐浓度的水储存在水库中,极易爆发蓝藻水华而导致水质性缺水。每当枯水季节,咸潮上溯,也会影响水库等重要水源地的正常供水。虽然在2009年竹洲头泵站和竹银水库蓄水运行后,缓解了咸期供水的压力,但遇到水量分布严重不均的年份,现有供水工程仍然无法满足正常供水需求。水库蓝藻水华的发生,不仅影响了供水水质安全,还威胁到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安全。

1.3 机会

1.3.1 水库供水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横琴新区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珠海经济迅速的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珠澳两地的使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加上西江下游河道水污染加剧、丰/枯水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等原因,饮用水资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而水库因其水量稳定且水质较好,成为了枯水期珠海市居民最主要的饮用水供源地。根据珠海市水资源公报,水库蓄水的供水量从2011年的8%迅速增加到2013年18.8%,提高了2倍多。如果计算从河流提水入库的间接供水量,水库供水的贡献更大。因此,水库资源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珠海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1.3.2 珠海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2014年5月珠海市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事实上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珠海市,先后曾获得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杰出绿色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13年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美城市等殊荣。两年来,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以及生态堤防建设等工作,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根据《珠海市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三年(2015-2017)行动计划》,2015年至2017年,珠海市将投入71亿多元,实施前山河流域(一河两涌)整治与修复工程、斗门“四小连围”海堤达标加固工程、国家海岛水资源调查与综合示范基地、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幸福村居”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金湾大门口水道引水工程、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竹洲水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以及香洲美丽湾建设等9大示范项目。这9大示范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珠海市存在着的水污染问题。这些源头水质的改善,为缓解珠海水质性缺水、以及水库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提供利好和契机。

1.4 威胁

1.4.1 水库资源管理多头化

珠海的水库水资源由水务集团、水利局和水务局等多家单位分别管理,各方关注的侧重点不一,管理职能的交叉和混乱是制约水库综合效益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个别水库管理单位,一方面富余人员多、人浮于事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真正了解水资源的技术人员少,使得管理单位的工作效率低。小型水库的管理问题尤其突出,部分小型水库建设时没有设立管理机构,落实专职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近年来,虽然珠海市水务局制定了一系列水库水质管理的措施和条例,加大了对水库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但受到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制约,水库管理水平依旧较低。

1.4.2 工矿企业对水库资源的负面影响日益扩大。

随着珠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矿企业以及人口数量的剧增,点、面源污染也在逐年增加。以有资料统计的入河废污水量为例(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

和矿坑排水量),从2008年的1.66亿吨逐年增加,到2013年达2.01亿吨。大量污水排入水体,导致水体自净能力逐渐降低,污染物大量沉积,严重威胁供水安全,同时会使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减少,造成水质性缺水。此外,含有大量营养元素(如氮、磷等)的污染物,使水库水质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水库发生蓝藻水华的几率、规模以及影响范围均呈加大趋势。根据2009~2011年的监测数据,结果显示大镜山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为42.9~62.8,三年平均56.1;凤凰山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为42.7~63.7,三年平均52.4;南屏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为43.8~77.3,三年平均60.6;竹仙洞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为44.8~78.3,三年平均60.9;龙井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为33.8~54.2,三年平均44.8;先锋岭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为28.0~75.9,三年平均53.9;2010~2011年乾务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为35.0~56.5,平均为45.6;乾务水库从2010年开始调水人库以后,短短2年时间富营养化指数从中营养的39,上升到中~富营养47,水质恶化速度很快。以上水库的浮游植物丰度较高,大多已经达到了富营养化水平,使局部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对饮用水安全威胁极大。

2 建议

2.1 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契机,开展珠海市生态水库建设。

生态水库是指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水库建设管理中,应用生态学手段(开展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实施与生态使用),建设生态结构合理,且能使水库的生态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高效运行的生态系统(包括流域内的陆地生态系统,水库水生态系统以及水陆交错的消落带),使其能够更好地综合发挥水质净化和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等生态功能,从而达到水库供水、防洪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相协调的目的。简而言之,生态水库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思想建设管理的新型水库,通过库区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来维持水库基本功能的可持续发挥。

珠海大部分水库集雨面积很小,流域生态建设相对容易,例如:竹银水库的流域面积等于库面面积。还有一些水库,因为担负的供水任务很重,如:大镜山、凤凰山、南屏水库等。仅靠流域的生态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其生态建设主要考虑库内的水域生态系统和消落带的建设。

这些水库因供水负担大,水库生态系统多处于富营养化阶段。要通过生态建设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好转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需要针对各个水库的实际情况,利用改变水库流场、取水口深度、生物浮床、吸附网膜等多种人工生态手段,对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强力的干预,使其在保障正常供水的同时,向良性方向逐步过渡。

珠海水库库容小,而供水量大,因此水位波动也较大,存在较大面积的消落带。消落带的生态条件极不稳定,通常只有生活史较短的草本植物生存。在风浪作用下,消落带存在较为突出的水土流失问题。虽然大镜山水库曾多次种植耐涝耐寒的禾本科水生植物——李氏禾,但其生长繁殖较慢,不能建立稳定的消落带植物群落。从生态系统建设和水质净化的角度看,需要筛选适应珠海气候的消落带植物,提出相应的水库消落带生态恢复方案。

2.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水库开发利用的后续工作。

水库资源建设所涉及的工程量大、范围广,所需资金巨大,这就必须有完善的资金筹措体系加以保障。根据珠海十三.五规划对水资源建设的要求,需要改建和扩建取水泵站(平岗、广昌、黄杨和大环泵站),增加取水能力;实施大镜山、梅溪、凤凰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新建鹤洲南、青年、神前、白泥坑和飞沙涧水库,增强调蓄能力;充分发挥竹银水库的剩余库容,增强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满足珠海市远期(2020年)用水的需求。作为政府,应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同时适当集中专项资金用于水库资源的保护防治。同时,政府还应该大量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利用珠海水务集团及其下属生态环境投资公司的市场带动作用,使水库建设能够正常运行。在水库开发利用的后续工作管理方式上,可以从各部门抽调部分人员,组成一个专门的水库管理协调机构,从而避免多头领导,目标不统一的弊端;在后期运行中,则保证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使水库能够长期有效运行。总之,水库是保障珠海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要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坚持水库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重的方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珠海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珠海市人民政府,2015.

[2]珠海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2015

[3]胡韧.珠海水库富营养化现状、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蓝藻水华风险分析[D].暨南大学,2009.

[4]芦妍婷,黄本胜,邱静,等.珠海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布局与路径探索[J].中国水利.2016(07):41-42.

[5]张家鸣,陈晓宏,叶长青.珠海泵站抽水型原水水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珠江现代建设.2012 (04):11-16.

猜你喜欢

珠海市富营养化珠海
All about Me
珠海 革命风云
洪口水库近年富营养化程度时间分布的研究
编读往来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高效溶藻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效果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人工浮岛技术净化废水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