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南皮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2017-01-21刘树欣
刘树欣
(南皮县农业局,河北南皮 061500)
加快南皮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刘树欣
(南皮县农业局,河北南皮 061500)
近年来,南皮县在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问题和不足。做为一名基层农业工作者,笔者结合多年实践,认真思考,提出一些主张和建议,希望对促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所帮助。
农业现代化 发展 建议
南皮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农业人口32万,耕地4.6万hm2,土壤贫瘠多盐碱。近年来,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强化食品安全、农业政策、科技、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全县粮食生产突破34万t大关,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虽然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但仍然存在主导产业不强、集约化生产经营程度低、农产品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笔者经过多次深入调研,结合实践,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1 打响一个品牌,即打响“渤海粮仓”农业品牌
近年南皮农业大发展始于“渤海粮仓区”项目。推进全县农业现代化,就要以该项目为平台,充分发挥渤海粮仓的产业集聚作用,带动发展种植业、粮食加工业、畜禽养殖业和有机肥产业、农业服务业,打响“渤海粮仓”这一大品牌,推动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四化”同步发展。
1.1 抓好渤海粮仓”南皮良种繁育基地和示范样板
到2020年,实现全县粮食增产0.75亿kg的目标(比照2011年),良种基地面积达0.3万hm2,示范样板区全辐射,实现了“村有百亩示范田、乡有千亩示范片、区有万亩示范方”。在示范田内着重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农田质量提升、技术推广、组织化服务等内容的建设,将其建设成渠沟通畅、路电成网、农田格式化、土壤养分平衡、栽培模式先进、服务功能齐全的具有现代化农业基础的生产功能区,为进一步改善该县粮食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乌马营咸水补灌吨粮万亩示范区、南皮镇万亩坑塘集蓄灌溉示范区和璐灌乡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达标。
1.2 投资5 000万元建立种业公司
加快小麦玉米品种的审定进程,加快玉米无隔离生产技术转化。种业公司立足市场需求,向社会提供优质良种。
1.3 力推“渤海粮仓”牌农产品
粮食种植和畜禽养殖都要坚持从源头控制入手,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管理,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标准化管理。争取到2020年,制(修)订农产品标准11个、无公害生产模式图11张,全县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100%。县内通过省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有11个大品牌,提高全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把南皮农业推向国内国外大市场。
2 营造农业现代化园区亮点工程
农业现代化园区是一个地区发展农业现代化最有力的抓手,也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政绩实绩表现。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四到五年大发展”的阶段目标标,到2020年,全县要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每个乡镇都要建成1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为防止一哄而起,少走弯路、杜绝流于形式,要抓好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确保见实效。当前,该县已经申报成功两个园区:一个是国家级河北省沧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个是市级渤海粮仓南皮现代农业园区。今后,要集中全力,将这两个园区建设成为当地乃至该省,甚至全国的园区样板。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河北省沧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渤海粮仓南皮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创建范围包括南皮县城至乌马营开发区正港路沿线和乌马营至大浪淀沧宁线沿线区域。借助农业现代化园区创建,不仅要完善园区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重视环境保护,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而且要开展新城镇建设,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农业现代化园区带来的巨大实惠。结合2015年出台的《河北省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规划》,科学布局,搞好新城镇建设。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现代化园区。
2.2 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
通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逐渐增强园区在产业和功能上带动力,最终形成“两园、三区、两网、一线”的布局,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两园:农业科技创新园(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和农业产业创业园(南皮经济开发区);三区:良种繁育区、高效种植示范区、畜禽养殖区;两网:水资源调控网和农业信息网;一线:休闲农业文化旅游观光线。
2.3 园区创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实行项目投资业主制,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有、集体、私营、外商一齐上,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力量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存,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完成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加快流转土地,为园区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3 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是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举措。
3.1 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打“绿色”牌、走效益路,重点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打造优质粮棉、蔬菜、畜禽供给基地,培育支柱产业。要培植农民种养大户、加工大户、流通大户成为基地建设的重要力量。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产业经营主体。争取到2020年全县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8家,建设农贸市场3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50家(其中争取认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级4个、省级6个、市级20个),发展家庭农场40个。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实现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是发展畜禽养殖。通过实施畜牧业标准化,促进畜禽养殖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争取到2020年,全县猪、鸡存栏达到28.02万头、300万只,出栏55.88万头、700万只。其中,温氏公司商品猪存栏22万头、出栏45万头;基础母猪存栏3万头。争取建成1个省级现代畜牧产业聚集区,2个市级现代畜牧产业聚集区。 四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检测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建立健全三级(县、乡、企业)农产品安全责任体系、质量监管监测体系和农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实行农产品生态环境和生产过程全程管控,开展产地认证服务,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形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体系。2016年完成县级质检中心建设任务,全年监测样品不少于300个;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确保全县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2 推进生产技术科学化
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是健全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技术人人老化、断档问题。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的原则,积极推进农资、农机、信息、植保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技术特长的单位以及农业技术人员以技术服务、技术参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建立科研、示范、推广、生产紧密联系的农业科技运行机制,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造条件,吸引中高级技术人员与大中专毕业生到园区工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 二是开展科技培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与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依托中国科学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建设“中科南皮学堂”和南皮农业科普基地;依托南皮县农业局、科技局、气象局等单位技术服务优势,完善提升区域技术传播服务能力。深入推进“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2万人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努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继续实施良种工程、沃土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在沃土工程中,以往只注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今后还要着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土壤污染后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只有无害的水土,才能产出无公害的农产品。要打响南皮农产品品牌,必须抓好土壤环境治理。加强对小电镀、小化工等企业的排污治理;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可通过发展沼气池,实施资源循环利用。争取总投资1亿元的有机肥加工生产企业京安公司落户南皮,早日投产达效。严禁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四是大力发展统防统治。巩固该县统防统治在全省的先进地位,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模式,引进植保新机械,建立一批示范方(区)和示范组织,通过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逐步实现区域间联防联控、区域内统防统治。到2020年,统防统治在每个村都要有1个千亩示范方,在每个乡镇都要有1个万亩示范区。同时加强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
3.3 推进农业机械化
一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利于农业机械化大面积作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和谐稳定,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该县耕地确权颁证工作要在2016年底全部完成。同时,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产权交易,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和优化配置,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要争取2017年建成1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激活农村资源,使农民分享改革红利。要支持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规范有序流转承包地,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农村财务管理日趋规范,县乡两级农村集体“三资”网络覆盖率100%。二是以实施农机补贴项目为契机,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装备全面转型升级。制定适应不同作物和农艺标准的机械作业规范和技术路线,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创建。推动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延伸。到2020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0万kW,农业机械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建成1个国家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3个市级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示范区。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加上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从根本上减轻农业劳动强度,告别传统农业中“三弯腰一肩挑”的手工操作,提高生产力,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迈进。
3.4 推进农业信息化
一是构建面向“三农”的统一综合信息服务和交换平台,建立以县农业信息中心为枢纽,上联部、市,下联镇街农业信息站、村信息服务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户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以此为平台,及时发布农产品、农资等供求信息、技术信息和人才交流信息等。二是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农村网络覆盖水平和电脑普及率,使广大农民享受网络信息成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重点推进设施蔬菜、畜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全县100%的县级以上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合作社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创建国家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个。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以仓润农资配送中心为基础,在完善700个农资配送点基础上,建立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农资物联网和农情信息网,推动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4 强化四项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健全责任机制,做到县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部门领导牵头抓、乡村干部具体抓。各乡镇要根据本区内的资源优势和特色,遵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的原则制定实施规划,明确划定包括生产基地和所属乡村的区域范围,将新城镇建设的内容纳入示范区的规划;贯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务求实效”的工作方针,分阶段组织实施,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4.2 加大政策扶持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三农”工作方针,研究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措施。吸引工商资金、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壮大农业投资规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把加强现代园区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增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作为财政扶持的重点。
4.3 强化目标考核
要切实加强各项措施的落实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进度、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分析指导、及时查漏补缺,努力形成有效的检查督导长效机制。把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相关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年终考核内容,将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4.4 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意义,特别要对推进现代农业提升行动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进行重点宣传报道,不断强化舆论引导作用,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关心农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