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互联网 求索植保科技推广新航道——《棉花病虫草害调查诊断与决策支持系统》记评

2017-01-21张跃进

植物保护 2017年6期

张跃进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029)

成果述评

融入互联网求索植保科技推广新航道——《棉花病虫草害调查诊断与决策支持系统》记评

张跃进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029)

棉花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物之一,也是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其种植比重、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防控、产品质量、产量水平和市场需求,在全世界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棉花病虫灾害严重制约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是棉花植保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棉农所面临的永恒课题。

为了便于棉花病虫草害调查、诊断、识别与决策支持知识的推广应用,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领衔,联合国内100多位植保科研、推广单位的专家学者,开发出“棉花病虫草害调查诊断与决策支持系统APP”,简称“棉保”APP。“棉保”APP取“保护棉花生产”之意,建立了包括棉花病害库、害虫库、杂草库、棉花主要害虫卵巢发育级别库、棉花次要害虫图库、棉花害虫标本图库和棉田天敌昆虫图库在内的基础知识库,实现了棉花病虫草害知识库浏览查询、智能诊断、专家会诊、上报信息、下发通知等系统功能,为广大棉农和植保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基础学习、答疑解惑和探讨交流的平台。同时,系统开发小组组织编写的《棉花病虫草害调查诊断与决策支持系统》一书,已于2017年9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详尽展示了“棉保”APP的知识库资源、构建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为广大棉花产业从业人员应用“棉保”APP提供智力支持。这“一稼一系统,一书一智库”,必将对我国未来棉花病虫草害的诊断识别、知识普及、监测预报和科学防控,发挥重要的科学支撑与技术引领作用。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身处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农业,一边是生产一线的“求知若渴”,一边是“难以下乡”的书籍文献。作为致力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植物保护科技人员,应该立志于更快更广地普及专业知识、服务亿万农民,不断求索科学、有效和实用技术推广传播的新航道。“棉花病虫草害调查诊断与决策支持系统”的上线运行及其同名书籍的正式出版,正是互联网时代植保科技普及的一次有益尝试。

宝剑锋从磨砺出。“棉保”APP开发从需求调研、立项论证、框架搭建,到知识库收集、智能筛选提取、服务模块完善,历时3年多;书籍编辑出版从文字校对删改,到图片更替补新,历时7个多月。可以说,“棉保”APP系统构建的内容和方法为书籍出版提供了基本的素材,而书籍出版过程中的审阅和校对,则为该系统的知识应用提供了专业的保障。“棉保”系统和书籍互为印证,相得益彰,做到了三方面的统一。

科学与实用相统一。经科研单位作者和资深专业编辑的反复锤炼,基础知识库章节紧凑、短小精悍,达到了科学准确、简明实用的要求。在文字描述上,简明扼要、可读性强,根据智能筛选逐字匹配的要求,用精确唯一的词语体现病虫草种类之间的典型特点和细微差别。在图片选配上,生动鲜活、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在田间调查中的实用性。

正确与效率相统一。该系统秉持简单易用、快速高效的设计理念,从问题导向、用户感受和逻辑流程等方面,实现病虫草害种类诊断的正确性和高效性。系统建设的初衷就是解决棉花生产实践中病虫草害识别鉴定和防治决策问题,而种类的识别鉴定是关键。基于广大使用者只对肉眼可见的“症状”和“形态”具有辨识力,更为了满足田间操作过程中简单判断和快速反应的要求,智能筛选条件只匹配病、虫害的“症状”和杂草的“形态特征”;关键词提取以用户直观感受为考量,体现了每种病虫草害的典型性和可辨性;系统判断的逻辑流程基于用户的关键词选择,一般情况下给出命中备选项的时间可控制在30 s以内。

严谨与开放相统一。该系统除了提供面向所有使用者的知识库浏览查询、智能诊断的基础服务以外,还具备专家会诊、信息上报、通知发布以及后台信息管理等高级功能,对于知识库中未有的症状判断和种类鉴定问题,以及基层技术人员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可能提出的新发种类判定问题,提供了以专家研判为依据的解决途径。这些高级功能的应用,不但可以实现系统知识库的自我更新和不断丰富,更为专业技术人员和棉花产业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研讨、追寻真知的开放平台。

在现代农业与互联网日益融合的今天,“棉保”APP的开发顺应了植保知识“上山下乡”的时代潮流,有效解决了植保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同名书籍的出版保证了系统知识的科学血统和专业操守。双剑合璧,致用以锋。希望“棉保”系统和书籍能在广泛的应用中不断丰富、日臻完善,真正成为解决棉花产业发展中病虫草害监测、防控重大疑难问题的科学之剑、实用之剑。也希望广大植保科技人员以此为借鉴,秉承“一稼一系统、一书一智库”的理念,勇担新使命锻造出更多更好解决植保重大科技难题的护犁之剑、为农之剑,借力互联网,开辟更宽更广的植保科技推广新航道。

《植物保护》2017年总目次第43卷(总第246~251期)

特约稿件

我国玉米病毒病分布及危害

张 超, 战斌慧, 周雪平(1-1)

病原细菌受体介导的c-di-GMP信号传导及其调控机制

杨凤环, 田 芳, 陈华民, 等(1-9)

我国农药残留监管与标准体系建设

朱玉龙, 陈增龙, 张 昭, 等(2-1)

作物土传病害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曹坳程, 刘晓漫, 郭美霞, 等(2-6)

天敌产业化是全链条的系统工程

吕佳乐, 王恩东, 徐学农(3-1)

黏虫黑化引起的免疫致灾新机制的思考

张 蕾, 刘悦秋, 程云霞, 等(3-8)

苏云金芽胞杆菌—开放的基因组与多种功能

王 奎, 束长龙, 李一梅, 等(4-1)

植物健康概念的商榷

刘永强, 张 昊, 王忠跃, 等(5-1)

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陈 云, 王建强, 杨荣明, 等(5-11)

雷达昆虫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张 智, 张云慧, 姜玉英, 等(5-18)

专论与综述

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弓少龙, 侯茂林(1-15)

白粉寄生孢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防应用研究进展

师 杨, 乔 琳, 李成伟(1-24)

草甘膦作用机制和抗性研究进展

陈世国, 强 胜, 毛婵娟(2-17)

原生质体法介导真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沈慧敏, 李 超, 高 利, 等(2-25)

马铃薯Y病毒科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贺 振, 陈春峰, 张志想, 等(3-13)

防治药用植物土传病害的芽胞杆菌制剂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

高 芬, 郝 锐, 秦雪梅, 等(3-23)

真菌源几丁质酶在植物抗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程笑笑, 冯自力, 冯鸿杰, 等(3-29)

侵染甘薯的DNA病毒研究进展

刘起丽, 张建新, 李学成, 等(3-36)

链格孢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农作物生产并危及农产品安全

王 婧, 翟伟卜, 高 环, 等(4-9)

玉米孢囊线虫发生危害和生物学研究进展

丘卓秋, 吴海燕, 龙彦蓉(4-16)

生物农药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沙月霞(5-27)

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进展

朱 莹, 姜 韬, 杨益众(6-1)

研究报告

作物景观结构对旋幽夜蛾种群动态的影响

徐养诚, 王明全, 顾世民, 等(1-28)

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C-2’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短期影响

姜 莹, 王柏凤, 周 琳, 等(1-34)

栎黄枯叶蛾对不同植物寄主的偏好性

靳泽荣, 刘志雄, 陈旭鹏, 等(1-40)

转录因子OsEIL2正调控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

石彦龙, 徐国娟, 王旭丽, 等(1-46)

甘蓝夜蛾CYP9A90基因的克隆及溴氰菊酯对其诱导表达

刘月庆, 樊 星, 周 夏, 等(1-54)

稻曲病气象风险评估及适宜度等级预测技术

任义方, 高 苹, 朱 凤, 等(1-61)

铃木氏果蝇触角和下颚须感器的超微形态特征及分布

廖任娅, 张金平, 唐 睿, 等(1-68)

河北昌黎与广西资源两地区葡萄霜霉菌致病力分化分析

石 洁, 王喜娜, 孔繁芳, 等(1-76)

9种农林有害蝽类昆虫高龄若虫龄期的区分

崔新仪, 李 宁, 李向永, 等(1-83)

蓝莓间座壳茎溃疡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 媛, 石凌波, 费诺亚, 等(1-89)

噻唑膦在不同介质不同pH条件下热贮稳定性

马 涛, 袁会珠, 闫晓静, 等(1-95)

精异丙甲草胺对小麦药害及其安全剂解毒作用初步研究

吴仁海, 孙慧慧, 苏旺苍, 等(1-99)

磷化氢对小麦中玉米象致死效果的研究

王继婷, 王殿轩, 赵海鹏, 等(1-106)

溴虫氟苯双酰胺对小菜蛾的毒力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齐浩亮, 崔 丽, 王芹芹, 等(1-112)

表皮碳氢化合物在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鉴定中的应用

王书平, 苏翠翠, 朱雅君, 等(1-117)

豆科植物多花木蓝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苏 生, 张 莉, 杜文林, 等(1-121)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HC-Pro基因的分子变异分析

贺 振, 李文凤, 张志想, 等(2-29)

蒙氏假单胞菌3A菌株对烟草漂浮育苗中TMV的钝化效果

袁莲莲, 王耀锋, 刘相甫, 等(2-37)

潜蝇亚科六种昆虫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史 丽, 申荣荣, 高雪峰, 等(2-43)

利用红外夜视技术观察桃小食心虫的产卵行为及产卵昼夜节律

蒋天小, 陆振明, 王洪平(2-50)

辣椒轻斑驳病毒凤城分离物的鉴定、全基因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

竹怀婷, 李晓冬, 侯慧慧, 等(2-55)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转基因玉米Bt毒素表达量的影响

刘凯强, 解海翠, 张天涛, 等(2-59)

100个小麦品种资源抗条锈性鉴定及重要抗条锈病基因的SSR检测

孙建鲁, 王吐虹, 冯 晶, 等(2-64)

强还原处理所使用有机物料与其杀菌效果的相互关系

刘亮亮, 崔慧灵, 孔继婕, 等(2-73)

不同品种香蕉抗枯萎病效果及抗性生理研究

剧虹伶, 张 曼, 阮云泽, 等(2-82)

辣椒轻斑驳病毒湖南分离物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及结构分析

刘湘宁, 戴良英, 李 魏, 等(2-88)

交枝顶孢霉杀柑橘全爪螨活性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 娟, 胡军华, 龙艳玲, 等(2-95)

不同环境因素对猪殃殃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

张田田, 马 冲, 吴翠霞, 等(2-102)

椰子木蛾幼虫在椰子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唐雅文, 李艺琼, 金启安, 等(2-107)

红脂大小蠹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王 涛(2-112)

草坪害虫中喙丽金龟幼虫的空间分布与理论抽样数

高 磊, 李 丽, 田 龚, 等(2-117)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印度谷螟微卫星位点分析

唐培安, 陶冶心, 薛 昊, 等(3-43)

油茶暹罗刺盘孢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李 杨, 李 河, 周国英, 等(3-49)

WRKY转录因子在烟草受CMV侵染和激素处理中的表达模式初步分析

张 洁, 张鼎宇, 丁永强, 等(3-55)

不同温度条件下红颈常室茧蜂蛹和成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测定

夏亚运, 韦 宁, 蔡笃程, 等(3-60)

钾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防治香蕉枯萎病效果初探

秦艳梅, 张志红, 刘春卯(3-65)

菊方翅网蝽雌雄成虫图像识别技术的初步研究

潘鹏亮, 张方梅, 尹 健, 等(3-70)

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发生的影响与葡萄冠层微气象因子的关系

邓维萍, 杨 敏, 何霞红, 等(3-76)

广西三种甜瓜病毒分离物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杨世安, 李战彪, 秦碧霞, 等(3-83)

气候变化对新疆意大利蝗潜在分布的影响

李培先, 林 峻, 麦迪·库尔曼, 等(3-90)

细胞壁降解酶在油茶炭疽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金 勤, 周国英, 刘君昂, 等(3-97)

黄葵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房云彬, 刘常宏(3-103)

芹菜不同种植方式对3种蔬菜田烟粉虱的控制作用

衡 森, 周福才, 陈学好, 等(3-110)

温度对棉黑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孙 艳, 冯丽凯, 张学坤, 等(3-114)

巴氏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功能及控制潜力研究

尚素琴, 刘 平, 陈耀年, 等(3-118)

‘芽黄’红瑞木枝干溃疡病病原菌的鉴定及药剂防治

罗卿权, 路广亮, 王 凤, 等(3-122)

北疆沿天山北坡一带葡萄穗轴褐枯病病原菌的鉴定

杨 超, 张国丽, 任毓忠, 等(3-129)

短梳角野螟的形态描述及幼虫虫龄判断

李小敏, 刘君昂, 欧阳博文, 等(3-136)

拟康宁木霉T-51几丁质酶活性及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克隆与分析

尤佳琪, 李国庆(4-21)

人工接种CGMMV的增殖及其对西瓜光合作用的影响

王艳红, 陈 平, 王聪慧, 等(4-28)

基于大尺度因子的江苏稻区稻瘟病气象等级长期预测

徐 敏, 徐经纬, 高 苹, 等(4-36)

甜菜夜蛾卵和成虫携带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周利琳, 杨 帆, 司升云(4-42)

垂序商陆及胜红蓟提取物对降香黄檀炭疽病菌的抑菌机理研究

周洁尘, 周国英, 刘君昂, 等(4-46)

新疆棉花品种次生代谢酶活性与诱导抗蚜性的关系

芦 屹, 王惠卿, 陈刘生, 等(4-51)

嘧菌酯·苯醚甲环唑PBS/PLA微球的结构表征与释放性能

王 娅, 王 宁, 齐 麟, 等(4-56)

长角扁谷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唐培安, 李非凡, 段锦艳, 等(4-61)

低浓度Bt杀虫蛋白连续刺激对甜菜夜蛾飞翔力的影响

蔡文宸, 苏宏华, 陈 玲, 等(4-66)

土耳其斯坦叶螨对杀螨剂的抗性选育及解毒酶活力变化

王小军, 包建红, 张燕娜, 等(4-70)

抗、感大豆品种对尖镰孢根腐病菌侵染及毒素的反应

黄铭慧, 张思奇, 孙丽萍, 等(4-76)

蓖麻提取液对甜菜夜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化丽丹, 蒋杰贤, 季香云, 等(4-81)

4种寄主植物的繁蚜-繁蜂能力和子代烟蚜茧蜂的寄生潜力比较

伍绍龙, 周志成, 彭曙光, 等(4-85)

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联苯菊酯降解规律研究

单治国, 张春花, 满红平, 等(4-90)

安徽省合肥市大蜀山风景区植物根际螺旋线虫种类记述

刘唐玉, 吴慧平, 胡 培, 等(4-97)

两种板栗重要蛀果象甲鉴别研究

肖云丽, 张 帆, 徐艳霞, 等(4-104)

樱桃褐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品种抗性评价

孙 杨, 付全娟, 孙玉刚, 等(4-110)

葡萄乙醛脱氢酶VvALDH10A9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分析

邢启凯, 燕继晔, 张 玮, 等(5-35)

草莓胶孢炭疽菌CFEM候选效应子的生物信息学鉴定及其侵染过程中的转录分析

张丽勍, 段 可, 邹小花, 等(5-43)

土壤杆菌K1026对樱桃冠瘿病病原菌的抑制及田间防治效果

魏艳丽, Ryder Maarten, 李纪顺, 等(5-52)

云南东部稻区白背飞虱种群增殖影响因子分析

李向永, 尹艳琼, 赵雪晴, 等(5-57)

不同性比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及生殖力的影响

何 超, 沈登荣, 尹立红, 等(5-62)

侵染苣荬菜的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及伴随的卫星基因组结构特征

赵丽玲, 钟 静, 张晓云, 等(5-67)

温度对智利小植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宫亚军, 陈鹏燕, 王泽华, 等(5-74)

几种中药提取物对二斑叶螨的生物活性及其对主要解毒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宋珊珊, 王 辉, 王章训, 等(5-79)

基于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的烟草花叶病毒分子进化分析

刘天波, 周志成, 彭曙光, 等(5-87)

短时低温对柑橘大实蝇1~4级蛹恒温代价的弥补效应

王福莲, 李再园, 马跃坤, 等(5-93)

基于粗糙集方法评价不同林型内大蚕蛾平腹小蜂寄生状况

王艺蛟, 王志明, 迮兴业, 等(5-97)

豆荚野螟对豇豆不同器官的产卵选择性研究

田 忠, 汪海洋, 王小平(5-103)

烤烟 ‘K326’抗TMV防御物质初探

周文兵, 计思贵, 李江舟, 等(5-108)

三种木蠹蛾越冬幼虫的过冷却能力差异比较

田 斌, 徐丽丽, 王 涛, 等(5-113)

不同寄主植物对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繁殖和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杨玉婷, 史彩华, 程佳旭, 等(5-119)

梨小食心虫对不同基质的产卵选择性

刘中芳, 高 越, 史高川, 等(5-124)

放牧干扰对典型草原植被光谱及蝗虫密度的影响

马景川, 黄训兵, 秦兴虎, 等(6-6)

土壤施加氧化钙对西瓜枯萎病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

邱 婷, 张 屹, 肖姬玲, 等(6-11)

DYMEX模型在棉铃虫种群动态中的应用

顾世民, Myron P.Zalucki, 张 豹, 等(6-17)

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对啶氧菌酯的敏感基线及抗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

任 璐, 周建波, 刘慧平, 等(6-29)

短管赤眼蜂Argonaute蛋白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杨志强, 王丽艳, 梁洪宇, 等(6-38)

储存玉米中黄曲霉毒素主要产生菌的检测及污染预防研究

刘增然, 张光一, 王南南, 等(6-46)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研究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

许有嫔, 廖海澄, 陈金华, 等(6-53)

拮抗核盘菌Bt菌株的筛选及抑菌活性研究

王美玲, 耿丽丽, 段江燕, 等(6-62)

中国小麦农家品种‘老白麦’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郭继元, 张建周, 王建超, 等(6-68)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B型烟粉虱寄主转换中的差异比较

何 超, 谢 文, 张友军(6-72)

柴胡斑枯病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

王 艳, 晋 玲, 曾翠云, 等(6-78)

广东‘鹰嘴蜜桃’上流胶病病原鉴定

凌金锋, 彭埃天, 殷 瑜, 等(6-85)

洛阳地区牡丹3种主要叶部病害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宣俊好, 张元博, 蒙城功, 等(6-91)

我国部分苹果产区苹果锈果类病毒的检测和全序列分析

陈冉冉, 谢吉鹏, 叶 婷, 等(6-97)

诱虫植物香根草控制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田间布局

郑许松, 鲁艳辉, 钟列权, 等(6-103)

淡剑灰翅夜蛾在不同温度下的年龄-龄期生命表

王 凤, 徐 颖, 路广亮(6-109)

食芽象甲成虫在陕北枣园的空间分布格局

洪 波, 张 锋, 李英梅, 等(6-113)

温度对突背蔗犀金龟蛹发育速率的影响

商显坤, 黄诚华, 魏吉利, 等(6-118)

诱杀植物香根草对稻蛀茎夜蛾幼虫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鲁艳辉, 梁 齐, 郑许松, 等(6-123)

实验方法与技术

三种甘薯病毒多重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蒋素华, 程喜梅, 宋彩霞, 等(1-126)

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制备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婷婷, 王忠文, 蔡 超, 等(1-131)

多重PCR检测籽用西葫芦种子带毒及热处理脱毒效果分析

任琛荣, 周登攀, 都业娟, 等(2-122)

一种防止培养基平板被污染和干燥的简易方法

杨 平, 蒲相君, 时婷婷, 等(2-129)

利用EMA-qPCR建立快速检测猕猴桃溃疡病菌活菌的方法

周大祥, 殷幼平, 王中康, 等(3-143)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检测方法研究

马红霞, 张海剑, 孙 华, 等(3-149)

Chelex-100法提取甘薯小象甲DNA及云南地区甘薯小象甲的分子鉴定

徐可成, 董跃丽, 杨子祥, 等(3-154)

马铃薯干腐病优势病原菌Fusariumsambucinum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

魏 巍, 赵冬梅, 张 岱, 等(4-115)

5种仓储豆象的分子鉴定和检测

刘昌燕, 李 莉, 焦春海, 等(4-120)

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提取土壤中的二氯喹啉酸

胡 杨, 习 京, 乔子珊, 等(4-125)

一种改进的尖孢镰刀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黄怀冬, 肖姬玲, 张 屹, 等(4-129)

ITS序列及其SNP位点在外来入侵杂草长芒苋、西部苋和糙果苋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徐 晗, 赵彩云, 刘勇波, 等(5-128)

土壤中盾壳霉双标记平板计数法的建立及应用

杨秀超, 俞文静, 段作营, 等(5-134)

吡嘧磺隆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戎丽丽, 吴小虎, 董丰收, 等(6-127)

基于近红外技术柑橘黄龙病田间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饶 敏, 桂家祥, 卢占军, 等(6-135)

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联合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应用

于子翔, 李 丽, 俞禄珍, 等(6-139)

研究简报

二氧化碳对台湾乳白蚁的引诱作用

张世军, 李志强(1-186)

黄金香柳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细菌活性

冯 皓, 祝一鸣, 王 伟, 等(1-189)

侵染广东番茄的番茄褪绿病毒分子鉴定

汤亚飞, 何自福, 佘小漫, 等(2-133)

柑橘绿霉病菌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PdPG2)的表达分析

由书妍, 于瑞君, 刘红霞, 等(2-138)

北方四省区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鉴定

王翠琳, 冯 佳, 孙晓辉, 等(2-141)

湖南省番茄和牵牛花上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

班一云, 丁 波, 周雪平(4-134)

一株侵染柑橘木虱的球孢白僵菌的分离及鉴定

宋晓兵, 彭埃天, 程保平, 等(4-139)

基于SRAP标记的黄瓜霜霉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白玲玲, 刘行风, 陈政瑜, 等(4-145)

侵染芹菜的甜椒内源RNA病毒鉴定及序列分析

赵兴华, 于沛侠, 陈丽君, 等(5-143)

取食乌蔹莓的两种相似蛾类:条纹小斑蛾与广鹿蛾的鉴定

武春生(5-147)

小麦诱导抗性基因TaWIR1b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王俊美, 徐 飞, 宋玉立, 等(5-150)

苜蓿盲蝽属三种害虫对环氧虫啶的敏感性

刘永强, 潘洪生, 陆宴辉(6-144)

艳山姜叶挥发油对赤拟谷盗的杀虫活性

朱向可, 郭姗姗, 张 喆, 等(6-147)

基础知识

2016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简介

朱光艳, 李富根, 郑尊涛, 等(5-154)

调查研究

白枸杞瘤螨的虫瘿特点、分布及对枸杞的危害

吴秀花, 杨 荣, 刘丽英, 等(1-135)

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其抗性突变体的致病力

范 昆, 付 丽, 李晓军, 等(1-140)

32份木薯种质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评价和农艺性状分析

段春芳, 李月仙, 刘 倩, 等(1-148)

云南白背飞虱不同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变化趋势

尹艳琼, 李向永, 赵雪晴, 等(1-153)

我国部分地区鲜食辣椒及其加工品中辣椒轻斑驳病毒的调查

张 蔚, 张志想, 李世访(1-158)

黑龙江省不同来源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马军韬, 张国民, 张丽艳, 等(1-161)

成都地区黄秋葵蚜虫天敌种类及其类群动态研究

蒲德强, 刘东阳, 刘虹伶, 等(1-165)

铁皮石斛茎基部2种主要病害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王国荣, 沈伟东, 孙 超, 等(1-168)

加工型辣椒品种对细菌性叶斑病的抗性鉴定

盛 强, 罗 明, 张祥林(1-173)

中黑盲蝽胚胎发育的显微及切片观察

田彩红, 封洪强, 王 瑛, 等(1-178)

番茄青枯病病原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及其田间防控作用研究

王丽丽, 周旭东, 李国安, 等(1-182)

侵染肥城桃的病毒和类病毒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冯 佳, 李 刚, 竺晓平, 等(2-146)

安徽省玉米主要害虫种类与发生为害初探

徐丽娜, 周子燕, 胡 飞, 等(2-152)

河南北部稻蛀茎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黄建荣, 黄 博, 李国平, 等(2-156)

大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chlorophyti的鉴定

李海云, 靳 帅, 张学勤, 等(2-163)

韭菜迟眼蕈蚊在生菜上的为害及鉴定

渠 成, 穆常青, 张晓曼, 等(2-167)

荔枝密闭园和间伐园主要病害发生情况比较

凌金锋, 习平根, 潘汝谦, 等(2-172)

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

刘 丽, 刘长远, 王 辉, 等(2-177)

山西晋南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史高川, 董晋明, 张卫民, 等(2-183)

茶树新害虫湘黄卷蛾的初步研究

唐美君, 郭华伟, 殷坤山, 等(2-188)

13种萜类化合物对胶孢炭疽菌和链格孢的抑制活性

杨 婷, 史红安, 李聪丽, 等(2-192)

我国部分地区水稻田鳢肠对吡嘧磺隆的抗性测定

李 丹, 李香菊, 于惠林, 等(2-196)

北京地区主栽西瓜品种种子携带真菌检测及鉴定

耿丽华, 宋顺华, 芦 钰, 等(3-160)

湖南桃江病圃稻瘟病菌对24个水稻抗稻瘟基因的毒性分析

周 瑚, 任佐华, 虞选杰, 等(3-165)

81份春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病评价

侯 璐, 闫佳会, 姚 强, 等(3-171)

中国葡萄主要品种对葡萄座腔菌的抗性评价

张 玮, 姚晟伟, 张国军, 等(3-177)

山东主产区苹果和梨中农药残留风险因子排序

兰 丰, 王志新, 鹿泽启, 等(3-181)

甘蔗绵蚜为害损失研究

李文凤, 张荣跃, 黄应昆, 等(3-187)

进境高粱种子中葡萄茎枯病菌的检疫鉴定

张 宇, 许萍萍, 吴 晶, 等(3-192)

中国鳞翅目夜蛾科三新记录种及草螟科一新记录种记述

张建华, 丁建云, 武春生, 等(3-199)

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及评价

黄 冲, 刘万才, 张 斌(4-151)

广东省稻田杂草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

彭 亮, 李 奇, 姬静华, 等(4-158)

年际间干旱对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复杂性的影响

金光辉, 李学湛, 王玉成, 等(4-167)

向日葵抗列当品种(系)筛选及其应用评价

刘宝玉, 刘晨光, 王玉杰, 等(4-174)

甘肃定西地区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申永铭, 李海源, 陈爱昌, 等(4-180)

土沉香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鉴定

苏圣淞, 周国英, 李 河, 等(4-185)

西藏林芝杏树朝鲜毛球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控对策

帅玉婷, 孙 涛, 臧建成(4-190)

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

魏吉利, 黄诚华, 商显坤, 等(4-195)

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筛选

尹艳琼, 李向永, 赵雪晴, 等(4-201)

广东三个柑橘品种不同生育期的黄龙病菌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程保平, 彭埃天, 宋晓兵, 等(4-208)

河南省小麦主产区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调查

刘荣荣, 王 暄, 李红梅, 等(5-157)

陕西省关中夏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虫性调查

赵士文, 陈秀琳, 陈丽慧, 等(5-164)

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翟 浩, 张 勇, 李晓军, 等(5-169)

油茶害虫植物源引诱剂筛选及其诱集的昆虫种群动态

刘 俊, 周德明, 周国英(5-174)

不同轮作模式下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动态和种群密度

侯生英, 马 麟, 张 贵, 等(5-180)

青海省枸杞林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调查

严 林, 郭 蕊, 李琳琳, 等(5-189)

50个小麦生产及后备品种(系)的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王振花, 刘 伟, 徐 志, 等(6-152)

绿盲蝽对花期葎草的产卵选择性

修春丽, 张 伟, 陆宴辉(6-159)

广东果蔗宿根矮化病菌检测

窦志敏, 潘玲玲, 邓权清, 等(6-163)

盘锦稻区蜘蛛群落的建立与多样性分析

马晓慧, 桑海旭, 王井士, 等(6-168)

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

龙海波, 陈 文, 裴月令, 等(6-173)

白术两种主要土传病害的分离、鉴定及杀菌剂的室内活性筛选

张佳星, 徐颖菲, 徐艳芳, 等(6-177)

一种波斯菊叶枯病新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罗 欢, 贾国庚, 范小燕, 等(6-182)

技术与应用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王恒亮, 郭艳春, 穆长安, 等(1-193)

防治白背飞虱的农药复配增效配方筛选

金剑雪, 金道超, 李文红, 等(1-199)

陕西关中地区杀虫剂清园措施对桃树桃蚜种群的影响

赵玉玉, 许向利, 李 帅, 等(1-205)

昆虫病原线虫对腰果云翅斑螟的室内致病力

张中润, 王金辉, 黄海杰, 等(1-210)

4种杀虫剂对甘草胭珠蚧的防治效果

张 皓, 李培贵, 李生彬, 等(1-214)

1.6%瑞香狼毒素水乳剂对4种蔬菜害虫的作用方式比较

宋丽雯, 张新虎, 沈慧敏(1-218)

沼液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

周 超, 马 冲, 路兴涛, 等(1-224)

番茄青枯病植物疫苗胶悬菌剂的制备及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

郑雪芳, 朱育菁, 刘 波, 等(2-208)

添加表面活性助剂对2种药剂防治小菜蛾的增效作用

封云涛, 郭晓君, 李光玉, 等(2-212)

3种种衣剂对芸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刘 铜, 申永强, 刘 震, 等(2-216)

8种杀菌剂对西兰花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何道根, 檀国印, 朱长志, 等(2-220)

不同药剂配方种子包衣对玉米出苗安全性及玉米丝黑穗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

刘 微, 张晓翔, 彭 辉, 等(2-224)

4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

刘圣明, 海 飞, 车志平, 等(2-230)

设施黄瓜根结线虫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席先梅, 白全江, 张庆萍, 等(2-235)

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施药时期及安全性评价

纪莉景, 栗秋生, 王连生, 等(3-203)

种子处理对西瓜苗期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

宋顺华, 徐秀兰, 吴 萍, 等(3-207)

拌种防治玉米二点委夜蛾的药剂筛选及其安全性研究

安静杰, 党志红, 李耀发, 等(3-213)

诱杀球对橘大实蝇诱捕效果的研究

龚碧涯, 肖伏莲, 莫博城, 等(3-218)

降香黄檀炭疽病药剂筛选及林间防效

董文统, 刘君昂, 周国英, 等(3-222)

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黄淮海夏玉米区主要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郭 宁, 马井玉, 张海剑, 等(4-213)

双唑草腈的除草活性及对不同水稻品种和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马国兰, 刘都才, 刘雪源, 等(4-218)

7种包衣剂对菜薹及黄曲条跳甲的影响初报

尹 飞, 陈焕瑜, 李振宇, 等(4-224)

7种药剂对温室白粉虱不同虫态的防治效果

陈金翠, 侯德佳, 王泽华, 等(4-228)

防治黏虫药剂对日本鹌鹑的急性毒性研究

张燕宁, 唐敬新, 张 兰, 等(4-233)

盲蝽成虫食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

窦术英, 修春丽, 张建萍, 等(4-239)

双唑草腈的除草活性及对水稻的安全性

徐 蓬, 吴佳文, 王红春, 等(5-198)

5种杀虫剂对苹果绵蚜的田间防效和安全性综合评价

李金章, 张彦山, 马 杰, 等(5-205)

氰氟草酯使用技术对双穗雀稗防除效果的影响

温广月, 钱振官, 李 涛, 等(5-210)

几种植物诱导剂对烤烟抗病性、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袁莲莲, 李 伟, 肖志新, 等(5-215)

不同诱抗剂防治豌豆白粉病的效果及对防御酶的影响

陆建英, 杨晓明, 王 昶, 等(5-221)

加工番茄叶霉病的防治药剂筛选及其品种抗性鉴定

司天桃, 张国强, 薛 琳, 等(5-225)

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作用

李云卿, 冯自力, 魏 锋, 等(6-187)

死亡谷芽胞杆菌NBIF-001防治番茄棒孢叶斑病研究

黄大野, 贲海燕, 曹春霞, 等(6-192)

江苏垦区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监测及其替代杀菌剂的防病效果

伏 进, 朱洁琦, 蒋 晴, 等(6-196)

生姜青枯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及评价

朱志刚, 胡洪涛, 石丽桥, 等(6-202)

迷向防治技术对苹果蠹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赵 彤, 王得毓, 刘卫红, 等(6-207)

棉田除草剂氯胺嘧草醚田间使用技术研究

徐小燕, 彭伟立, 许勇华, 等(6-213)

有害生物动态

山东烟台地区发生番茄斑萎病毒病危害

李 洁, 迟胜起, 杨勤民, 等(1-228)

红花黄萎病病原菌鉴定

王成成, 岳永亮, 任毓忠, 等(1-233)

甜菜筒喙象LixussubtilisBoheman在藜麦上大暴发

张桂芬, 张金良, 万方浩, 等(2-202)

从日本进境罗汉松中截获移去剑线虫

龙 海, 齐小峰, 谢泳桂, 等(3-228)

现场见证

植保所组织召开土壤消毒防治西瓜土传病害现场观摩会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