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军中小医院野战医疗队分类后送组“三防”医学应急救援现况及改进

2017-01-21李重先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驻军医疗队救援

李重先,张 慧

• 实践经验| EXPERIENCE •

驻军中小医院野战医疗队分类后送组“三防”医学应急救援现况及改进

李重先,张 慧

) 三防医学(three proofing medicine );应急救援(emergency assistance)

驻军医院野战医疗队平时进行抢险救灾和处置突发事件,但其作为部队战役支援卫勤救援力量,主要任务是战时伴随部队进行实战保障。由于驻军医院野战医疗队作用特殊,国家对其发展建设给予较高重视和经济投入,配备较为齐全的物资、药品、器材、设备,训练形式也越来越接近实战化。但通过查看医疗队各组分工发现,军队要求医疗队分类后送组人员必须掌握常见的核生化消杀技术,但组员还未能完全达标。笔者曾对十多家同等级别的驻军中小医院医疗队进行了调研,现将分类后送组“三防”医学消杀能力现状及改进建议汇报如下。

1 现 状

1.1核生化医学应急救援的教材不完善 经调研,多数驻军中小医院野战医疗队分类后送组仅有几本相关教材及配套光盘,人员配备、日常训练及教学要求无法保障。教材内容制订标准和规定仅适用于医疗队集成训练,不适合驻军中小医院野战医疗队分类后送组小范围技术专用,且目前基层借鉴的“三防教学方案”过于陈旧,缺乏系统、成熟的核生化医学应急救援保障和训练的法规和标准[1],缺乏详细的应急预案、操作流程和急救措施等具体内容,训练程序难以展开,组员之间无法密切配合。

1.2核生化医学应急救援的实践训练不落实 分类后送组主要任务是对大批伤病员进行检诊、处置病情以及分类后送,很难抽出专用时间、专职人员再系统掌握核生化实践要求的侦察、检验、洗消、防护、诊断、急救以及治疗等相关训练及救治经验。核生化医学救援专业性强,一旦遇到实战,分类后送组难以完成国家对核生化应急救援的要求,难以胜任核生化损伤的医学救援任务。核生化演习训练场地要求严,设施装备要求高。由于各驻军中小医院均无专门核生化演习场地,无核生化专用训练器材及药品,仅有少量防毒面具、喷洒壶等基础物资,因而队员实战训练机会少,加之上级单位未配备统一考核标准,缺乏指导训练过程中无标准可依,组员之间分工模糊,任务重叠,多项因素造成训练效果差,不能有效掌握核生化伤员救治流程和救治技术,影响救援效率和救援质量。

1.3核生化医学应急救援的装备药品不充足 近年来,军队在核生化医学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上有所重视,高新产品不断产生,但总体装备水平与战时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基层装备的集成化程度更低,侦检、防护、急救装备模块化程度不高,系统性不够[2]。目前,驻军中小医院野战医疗队分类后送组还未配备专门的“三防”装备,如侦察设备、检验设备、负压隔离车、核生化急救车等器材装备;有些配备数量较少,不满足实战条件下救护人员需求,如防护面具、防护服、防护帐篷等。特需药品储备较薄弱,疫苗、抗血清和特效药物储备较少;“三防”物资携带基数缺乏统一标准,无专门的用药标准、药品目录及相关药品器械。

1.4军地协同演练缺乏及信息化系统不完善 从战略层次上看,国家核心部门已成立专业“三防”部门,配备先进“三防”器材,组织专门的军地协调演练。但基层军地医疗机构少有进行协同演练,区域内军地资源不能有效地整合利用,共同处置“三防”医学救援事件的综合效能降低。从战略意义上看,国家已开发了较为先进的“三防”医学救援信息系统[3],囊括了指挥信息、医疗信息、保障信息等部分,能及时将伤员诊断、处置及后送情况信息共享,有利于综合一体化抢救,但这些信息、软件还未在基层安装投放及链接,未进行相关应用培训,一旦有区域性突发事件,不能及时上请下达,启动联网机制,影响工作效率和数据留存。

2 对 策

2.1配发核生化应急救援标准教材及制订标准 为基层配全“三防”所有相关知识教材,如“三基”知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4]。分类后送组员掌握:(1)核生化武器的损伤机制、临床表现、急救措施;(2)救援装备技术,包括侦检技术、洗消技术、防护技术、救治技术、信息技术等[5];(3)医疗救治流程,“侦-检-消-防-治-送”等环节和要素[3]。本着“尽量贴近实战,把任务理解透,把情况预想全,把力量摆布开,把措施制定实”的原则,针对实际情况,制订各类培训学习方案[6],以及各项核生化医学救援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等,跟踪国内外核生化医学救援相关新进展,系统总结核生化医学救援实用经验,制订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知识体系,供基层驻军中小医院分类后送组参考使用[5],制订细化保障救援的行动方案和演练考核标准,明确指挥体系、操作流程、任务分工、技术保障,明确考核方法、程序及考试重点,实施标准化管理,切实指导核生化医学应急救援演练工作。

2.2组建核生化应急救援培训基地 建立军队医院统一组织的应急救援培训基地,按照先推演后实练、先勤务后救援、先缓解后整体的原则组织演练[2],重点进行核生化医学防护、紧急救治、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培训,以及军地组织的实战演习、核生化系列专题培训,加强模拟训练,培育军队医院核生化救援技术骨干,打造核心救治能力,带动军队医院核生化应急救援整体能力的提升。赵远鹏等[4]介绍第三军医大学注重专业教室的建设,教学区实现多媒体教学模式和桌面推演模式转换,模型区展示侦检器材、防护器材以及常见核武器模型等,触摸屏自主学习系统和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可以让学员自学和自我评估。组员在培训统一进行模拟实战场景,开展核生化应急救援演练,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提高核生化救援人员专业知识、应变能力、专业技能,掌握核生化仪器使用,熟悉应急救援流程,核生化操作规范,及培养在实战演习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发生核生化事件时,能够实施快速有效处置。

2.3加强核生化应急救援药品配备 构建完整的核生化医学救援装备体系,统一配备武器、装备、救援药品等并设立用药标准和基数,不断提高专业救援力量的应急处置能力。尽快形成功能完备、系统配套的核生化医学救援设备,提高专业救援力量的快速检测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侦检技术及装备较发达国家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大规模群体高通量洗消类装备有待进一步研制[5]。目前的洗消帐篷、洗消车、洗消挂车较难满足大规模群体伤员快速洗消。

2.4建立通用培训联动机制及“三防”医学救援信息系统 军地医疗机构定期开展“三防”应急救援协同演练。协同处置紧急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分工,建立军地“三防”医学应急救援预案,形成多方协同救援机制,充分利用医疗机构资源。陈元旺等[6]在奥运安保核生化医学救援中提出,通过抓好指挥机构训练、强化基础训练、组织专项任务训练等三方面编组施训,顺利完成任务。建立军队“三防”医学网络环境,将救援各个环节集成信息化各个子系统,提高救援工作效率,张文昌等[5]研究表明核生化医学救援流程、技术及装备,阐述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和方法,将指挥、医疗、保障等信息集成于一体,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5]。

天津化工厂爆炸事件已发现了核生化救援系统的不足和漏洞,对基层人员核生化技术的培训、器材的投入及区域性链接的管理已迫在眉睫,因此,国家应加快加大对驻军中小医院“三防”医学应急救援相关人才培训和设备投入,尽快将全国信息系统联网,实现区域性一体化联动机构模式,从而使基层核生化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

[1]法云智, 焦 剑, 马海泉, 等.军队“三防”医学救援体系建设探讨[J].军事医学, 2013, 37(5): 336-338. DOI:10.7644/j.issn.1674-9960.2013.05.005.

[2]法云智, 房彤宇, 米献淼, 等.重大活动“三防”医学现场救援准备的做法与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9, 27(5): 369-370. DOI:1001-5248(2009)05-0369-02.

[3]张文昌, 牛福, 刘志国, 等.“三防”医学救援信息系统构建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1): 74-76. DOI:10.7687/J.ISSN.1003-8868.2013.01.074.

[4]赵远鹏, 邹仲敏, 赵吉清, 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在核化生防护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 2016, 18(3):212-214. DOI:10.13754/j.issn 2095-1450.2016.03.13.

[5]张文昌, 吴文娟, 任旭东, 等.核化生医学救援装备现状与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9): 84-86. DOI:1003-8868(2012)09-0084-03.

[6]陈元旺,王盛华.奥运安保核生化医学救援卫勤保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1): 80-81. DOI:10.3969/j.issn.1008-9985.2010.01.035.

(2017-01-10收稿2017-03-07修回)

(本文编辑 宋宫儒)

R149.5

10.13919/j.issn.2095-6274.2017.04.010

453000 新乡,解放军371医院护理部

张 慧,E-mail:HLB549512@163.com

猜你喜欢

驻军医疗队救援
紧急救援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3D打印大救援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
香港驻军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