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野生羊肚菌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7-01-21王小龙韩舜愈
王小龙,韩舜愈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 730000)
甘肃省野生羊肚菌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王小龙,韩舜愈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 730000)
综述了甘肃省野生羊肚菌的生长条件、化学成分、资源分布,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甘肃省;羊肚菌;现状
羊肚菌营养丰富、肉质脆嫩、风味独特,是药食兼用的珍贵菌种之一。现代研究发现,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作用[1-8]。甘肃省是中西部食用菌主产区之一,是仅次于四川、云南的野生羊肚菌重要输出地,但是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及开发研究相对落后,多为采摘野生羊肚菌,简单加工,经济效益低[9-10]。本文通过对甘肃省羊肚菌的分布、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甘肃省野生羊肚菌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甘肃省羊肚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甘肃省野生羊肚菌资源现状
1.1 甘肃省羊肚菌分布
甘肃羊肚菌主要分布在陇南、甘南、临洮、庆阳、天水等地。甘肃羊肚菌一般发生在春夏之交,有时候也因气温过高提前到4月就开始发菌,其产量与雨水量有着直接关系,雨水增加产量也增加,干旱年份,产量明显下降,其发生地以杨树林为主,阔叶林、沟底、路边、草地、针阔叶混交林等也偶有发生[11-18]。庆阳羊肚菌主要分布在荒草地上,天水、平凉等地也有少量羊肚菌,但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调查,种类及适宜环境不祥,需要进一步详尽的调查研究。
1.2 生态环境与生长条件
影响羊肚菌生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条件温度、雨量、土壤、光照,海拔对羊肚菌的生长影响不明显[6-14]。
(1)温湿度:羊肚菌属于低温高湿型真菌,适宜温度为6~11℃,相对湿度65%~78%(盛产期78%),昼夜温差大,可促进子实体形成。(2)光照:羊肚菌营养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菌丝在暗处或微光条件下生长速度快,微弱的光照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但子实体发育阶段光照有重要作用,子实体有向光性,往往是向着光照的方向弯曲生长,若覆盖物过厚、树林过密或全天太阳直射都不适宜羊肚菌生长。(3)土壤:羊肚菌是一种营腐型土生菌,对于营养要求不高,充足的营养反而对子实体不利。土壤含水量56%~65%为宜,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含水量85%~95%,pH 5~8,适宜土壤pH值6~7.5左右,中性和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在腐殖土壤,黑、黄色土壤,沙质混合土壤均能生长。(4)空气: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生长,而足够的氧气是羊肚菌子实体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若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3%,子实体生长无力,体型弱小,甚至畸形。
1.3 化学成分及应用
罗植柚[3]研究了甘南羊肚菌的营养成分,其中粗蛋白含量黑脉羊肚菌29.32g、粗腿羊肚菌28.88g、羊肚菌28.67g、小羊肚菌24.47g、尖顶羊肚菌27.21g、平均28.71g;氨基酸含量羊肚菌22.12mg、黑脉羊肚菌19.76mg、尖顶羊肚菌19.02mg、粗腿羊肚菌18.60mg、小羊肚菌17.75mg;另外粗脂肪平均2.72g、粗纤维14.05g、碳水化合物14.03g、糖类8.46g、磷1.25g、钾3.11g、钠0.08g、镁0.22g、钙0.28g、铁122.60g。
1.4 人工栽培研究
目前羊肚菌的栽培分为室内与室外,大田规模化栽培羊肚菌的8种新模式主要有大田矮棚模式、温室大棚、大田连棚、大田拱棚、油菜地套种、小麦地套种、无遮盖模式、田埂荒地模式。早在2005年美国教授Garry Mill发明了室内羊肚菌工业化生产。中国羊肚菌栽培已经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种植,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33.3hm2以上,产量达753 750kg/hm2,主要栽培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青海、贵州、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也栽培成功[15]。目前甘肃关于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很少,销售的羊肚菌以野生为主。2014年甘肃舟曲大棚试种成功,2015年在文县铁楼乡景家坝村人工栽培羊肚菌喜获成功,2016年陇南武都区科技局年在黄坪乡多年试验的基础上,在该乡联合龙头企业创建了百亩羊肚菌人工栽植科技示范基地。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过度采摘,缺乏保护
因为羊肚菌价格较高,农民趋之如骛,在时令季节疯狂采挖,无论成熟与否,采挖之后不注意掩埋,甚至将菌丝挖出,造成近几年野生羊肚菌的产量一直下降。
2.2 栽培技术落后
中国共有30种羊肚菌,20种仅限于中国,而且在四川、云南等地已经实现规模化人工栽培,而在甘肃人工栽培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实现规模化人工栽培。
2.3 干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品牌意识差
虽然甘肃羊肚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含量高等特点,但是大多干制羊肚菌都是由农民自己土办法干制,干制产品色泽差、质量不稳定,没有统一的包装及品牌,导致产品知名度低、销量小,为农民增收困难。
3 建议
(1)合理采摘:政府引导农民有组织、有纪律采摘,保证野生羊肚菌的产量。(2)引进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各地的气候、植被特点引进先进的人工规模化种植技术,提高产量,为农民创收。可以借鉴四川的栽培技术,在陇南、甘南主要产区,加快种植技术的推广,加大政府扶持,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农民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种植,提高农民收益。(3)扩大宣传、加强品牌意识: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并依托陇南、甘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提高甘肃羊肚菌的知名度。成立合作社、利用农村电商采用统一的干制方法、统一包装、统一商标,打造甘肃羊肚菌品牌,提高农民收入。◇
[1]刘蓓,等.滇西北地区四种羊肚菌营养成分分析比较[J].食品工业科技,2012(1):363-365.
[2]顾龙云.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羊肚菌考察[J].西北植物学报,1984(1):34-36.
[3]罗植柚.甘南野生羊肚菌的营养成份[J].食用菌,1985(2):45.
[4]吴素蕊,等.黑脉羊肚菌营养成分分析比较[J].食品科技,2011(7):65-67.
[5]王维国.庆阳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初报[J].甘肃科学学报,1991(3):91-92.
[6]周晓丽,等.铜川地区羊肚菌生长气候适宜性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3(5):81-83.
[7]武冬梅,等.新疆野生羊肚菌研究现状及展望[J].食品工业科技,2013(1):381-384.
[8]张广伦,等.羊肚菌营养成分及利用[J].食用菌,1993(3).
[9]朱斗锡,等.羊肚菌人工与野生营养成分化验比较[J].中国食用菌,2002(2):33.
[10]张立秋,等.羊肚菌研究现状及保护利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8):51-53.
[11]张桂香,等.甘肃不同生态区大型真菌资源[J].中国食用菌,2014,33(6):5-7.
[12]杜品.甘南州林区大型药用真菌[J].中国食用菌,2000(1):19-20.
[13]强乾聪.甘肃阿夏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J].吉林农业,2011(8):169-170.
[14]马德俊,等.临潭县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J].甘肃林业科技,2000(3):13-17.
[15]朱斗锡.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08(4):3-5.
[16]顾龙云,等.甘肃省武都地区药用真菌考察初报[J].西北植物研究,1984(2):131-140.
[17]何小风,等.甘肃南部陇南地区野生食用菌调查[J].中国林福特产,2010(3):77-78.
[18]何九军,等.甘肃陇南野生羊肚菌菌种资源及开发策略[J].甘肃高师学报,2011(5):27-29.
(责任编辑 李婷婷)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Wild Morchella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WANG Xiao-long,HAN Yu-shu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The paper reviewed the growth condition,resource distribution,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ild morchella,discuss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Gansu province;morchella;present situation
王小龙(1984— ),男,讲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安全。
韩舜愈(1964— ),男,教授,研究方向:葡萄酒工程、园艺产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