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时代下给予新生儿人文关怀的探讨
2017-01-21刘亦娜燕美琴
刘亦娜,燕美琴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2.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太原030013
二胎时代下给予新生儿人文关怀的探讨
刘亦娜1,燕美琴2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2.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太原030013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是人道主义,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在医学领域体现为医学人文精神,护理人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2016年“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国预计每年将增加400万的新生人口,对于新生命这个特殊的群体,“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均要求给予新生儿足够的人文关怀,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该文将从护理人文的定义内涵、新生儿群体的特殊性及针对该群体国际上先进的关怀理念进行阐述,从而加深对护理人文关怀的认识,探讨适合我国的新生儿人文关怀的新模式,以适应“二胎”的国情,更好地迎接人口大潮的挑战。
二胎时代;新生儿;人文关怀;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现阶段我国对护理的定义的诠释为动态地了解个人健康状况,对出现的健康问题进行合理的评估,辩证地实施护理,其基本任务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病痛[1],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所要实施的是对人的护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对于新生儿这一特殊的群体,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尚未成熟,且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所以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在“二胎时代”的人口大潮中,需要加强以新生儿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并探讨适宜的关怀模式。
1 护理人文
1.1 护理人文的定义
谈到人文,其范围之广可包罗与人相关的各个方面,历史之久可追溯上下五千年,相比商业人文、经济人文、政治人文而言,医学人文直接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如今,医学的发展范围也越来越广,技术手段也越来越高,但无论医学怎样的发展,都离不开与患者直接接触最多的护理人员,“三分靠医,七分靠护”更是让人们体会到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与患者面对面的沟通技巧、语言表达方式、行为操作技术便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形象、一种代表。便引出了护理人文的定义:是在护理人员长期对患者进行照护的护理实践中形成,使护理人员能够约束自己意识和实践行为,并且能够凝聚护理队伍归宿感的价值观念、共同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精神因素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源于内心深层次的共同价值观,是渗透在护理实践中的活的灵魂精神所在[2]。
1.2 护理人文的内涵
由护理人文的定义可知:护理人文是可以凝聚和团结一个护理团队全体成员的强有力的中坚力量。其内涵经过不断的发展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护理团队的宗旨、护理工作的理念、护理实践道德。
1.2.1 护理团队的宗旨不同国家、地域的护理团队有不同的宗旨,但有共同的地方都是要帮助患者减轻并逐渐消除痛苦,在增进健康的同时不断维护人类的健康。在此宗旨的引导和激励下,各国各地域的护理人员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而此也是历久而不变的东西。
1.2.2 护理工作的理念每一种工作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一种职业也存在着信仰,南丁格尔先辈当时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就是内心中存在一个无比坚定的信仰,要帮助在战场中受伤的战士,要为人类减轻痛苦。南丁格尔先辈的信仰在不断的护理实践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内化成护理行业的价值体系,也就是护理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可以在饮食起居上照顾带有伤痛的患者,并不辞辛劳,不念脏垢,就是因为有着护理的价值观指引着前行。
1.2.3 护理实践道德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在很多情况下是独自上班的,所进行的操作是关系到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也就关系到了千百万个家庭中的悲欢离合,所以,慎独精神便内化到了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心中,也成了护理工作者需要遵守的道德要求。
2 新生儿——特殊的护理人群
人的一生有不同的分期,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中年期和老年期[3],不同阶段的人群有着不同需求,也应该给予不同的护理人文关怀,由于新生儿期对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性,所以对该期的护理人文关怀显得至关重要。
2.1 新生儿的定义及特点
自胎儿娩出至生后28 d称新生儿期,此期小儿在生长发育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在此期儿童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适应外界环境,由于新生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也不够成熟,所以其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4]。
2.2 我国新生儿护理面临的挑战
由于我国特殊的人口国情,在庞大人口基数上的计划生育使我国进入了“未富先衰”的人口时代,所以,我国于2014年实施“单独二胎”的人口政策,在2016年1月1号开始实施“全面放开二胎”的人口政策。据北京医院统计,在2014年实施“单独二胎”政策的首月就有2 000户提出申请。据统计,我国每年将增加400万的再生育人口[5],而我国的护理人员面临着严重的短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护士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5‰,而我国只有1‰左右[6],以此推算,我国目前尚缺数百万名护士,且几乎每家医院,都面临护士短缺。在护理人员极度短缺的情况下,面对将要大量出生的新生儿,护理人员所能给予的护理人文关怀显得更为重要。
3 新生儿护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3.1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2000年9月联合国举行了千年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千年宣言》,具体涉及8个方面,其中就提到了要降低儿童的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减半的要求[7],对新生儿实施护理人文关怀是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不可缺少的一环。
3.2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全球妇幼健康战略的重要要求
2015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总部召开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千年发展目标到期之后继续指导2015—2030年的全球发展工作。会议通过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三条是保障健康和良好的福祉[8],其中涵盖了全球妇幼健康战略,保障妇幼健康,从新生儿的护理人文关怀开启。
3.3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重要目标
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提出了明确的指标,我国2015年婴儿死亡率为8.1‰,完成了千年发展目标中的计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婴儿死亡率要下降到7.5‰,到2030年要下降到5.0‰[9]。如何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是所有医务人员需共同讨论的,但不可否认,为新生儿实施人文护理关怀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重要内容。
4 新生儿的人文关怀
4.1 传统的给予新生儿的人文关怀
为新生儿实施护理人文关怀是重要的,但由于正常分娩的那一刻,是一个紧张而又急促的时刻,助产士既要保证新生儿的安全,又要防止产妇的会阴撕裂及裂伤,所以当新生儿娩出后,助产士会迅速为其进行脐带结扎,与新生儿母亲共同确定其性别后,就会交与助手进行包裹,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包括消毒脐带、量身长体重、盖脚印,遵医嘱注射药物等[10],这一系列的护理操作均在规程之中,也体现了护理人员对新生命的关怀,但是否是新生儿真正需要的人文关怀还有待思考。
4.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倡的给予新生儿的人文关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新生儿出生后的一分钟是最关键的。对于新生儿,保暖是最重要的,因为新生儿有可能在出生后几秒钟内就出现低温、窒息、感染甚至死亡。新生儿与母亲的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保温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皮肤接触,妈妈的体温可以帮助孩子保暖。基于对新生儿的人文关怀,需要懂得新生儿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倡:改变从这一分钟开始,新生儿出生后,不再马上剪短脐带、称体重、清洗身体、被带离妈妈的身边,而是迅速给新生儿擦干身体,让他趴在妈妈的胸前,盖上毛毯,让他趴在妈妈怀里直接皮肤接触,享受妈妈的“第一次拥抱”,感受妈妈的温暖。脐带的结扎推迟到新生儿出生后1~3 min内,等脐带不再是深色,确定脐带脉搏不再跳动,挽救生命的胎盘血传递完成,再完成结扎,这能够防止新生儿出现贫血、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11]。
4.3 我国实施新生儿人文关怀的探讨
4.3.1 助产队伍的建设在我国,新生儿的接生由助产士完成,2015年之前助产专业尚无本科教育,2015年开始在8所院校开展助产的本科试点教育。而且我国助产人员缺乏,据卫生部《全国助产技术人力资源现况调查分析报告(2011)》统计,我国缺乏30万8千助产士。在学历与人力资源同时匮乏的情况下,我国对于新生儿的人文关怀,首先需要加强对助产队伍的培养,《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均提出要强化助产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助产人才,助产队伍的建设是为新生儿实施人文关怀的前提基础。
4.3.2 新生儿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培养助产士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理念,通过学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倡的新生儿人文关怀新模式,改变传统的人文关怀理念,注重对新生儿的保暖,推迟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时间,不断更新固有的理念。
4.3.3 新生儿人文关怀的循证实践将新生儿人文关怀的理念运用于临床循证实践中,通过文献检索最新最佳证据的基础上,结合助产士的临床经验和新生儿最迫切的需求,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索出适合我国新生儿需求的人文关怀模式。
5 小结
新生儿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是国家命运的载体,而在我国,平均每小时就会有11名新生儿死去,其中3名发生在分娩当天,在医疗条件欠佳的偏远贫困地区,新生儿死亡率约是城市的2.4倍,在“二胎时代”下,减轻新生儿死亡率,为新生儿提供人文关怀,已刻不容缓,该研究也需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完善我国对于新生儿人文关怀的探索。
[1]彭美慈,王春生,汪国成,等.护理是什么?-诠释根植中国文化的护理概念[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5.
[2]黄婷,护理文化的内容及建设[J].医学信息,2013,26(11):44-46.
[3]崔焱.儿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9-190.
[4]任献青,张爱娥.儿科学[M].8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3:287-288.
[5]王竞,燕美琴,王丽敏.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分娩知识知晓状况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1):1636-1639.
[6]徐奕昊,吴瑛,张艳,等.全国医院护士工作状态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2016,51(8):947-950.
[7]于海洋.规范与国际组织—以联合国在千年发展目标中的作用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9.
[8]孙新章.中国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战略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42(1):55-58.
[9]张敬毅.2030年的健康新期望[J].中国卫生,2016(11):34-35.
[10]邵肖梅,叶鸿瑁.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76-177.
[11]高峰.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行为状态和母乳喂养的影响[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R19
A
1672-5654(2017)03(a)-0179-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7.179
2016-12-03)
刘亦娜(1991.3-),女,山西清徐人,硕士在读,护士,研究方向:护理管理。
燕美琴(1965.4-),女,山西大同人,硕士,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妇产科,E-mail:sxtyym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