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村级农业信息服务推广模式
——基于茶店村的调研分析
2017-01-21侯涛易付丽铔
侯涛易,付丽铔
(勉县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陕西勉县 724200)
勉县村级农业信息服务推广模式
——基于茶店村的调研分析
侯涛易,付丽铔
(勉县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陕西勉县 724200)
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调研分析了勉县茶店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现状,提出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共建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按需提供农业信息,构建农业信息化人才服务体系,旨在为推进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农业信息化 发展 研究 勉县茶店村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它不仅应用于农业领域,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经营和管理模式,而且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1]。
近年来,勉县各级政府充分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紧紧依托信息资源,从多方面给农户提供种养殖技术、政策法规、供求信息。大量的农业信息为农户提供了优质的农业种植技术,使广大农户扩大视野,开放思维,鼓励和帮助农民引进优质农业项目。
茶店村位于勉县西部的勉略交界处,东南与武侯镇相连,北同张家河镇相邻,西与略阳县接壤。属丘陵山区,勉略、茶张公路贯穿全镇东西,交通运输便利,境内动、植物和矿产资源丰富,茶店村是勉县西部最大的农村集镇,是县内外农产品贸易集散地。主要以蚕桑、干果、中药材、养殖和矿产资源开发为支柱产业。茶店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的经过2年多的发展已逐渐展现出了高效、便捷的特点。
1 茶店村农业信息服务现状
1.1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是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勉县70%的行政村通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全县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农村信息传输网络。茶店村有较大的集镇,基础设施基础较好,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普及率也在逐年上升。
1.2 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2013年2月勉县设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以来,共建成县、镇、村3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16个,建立专业网站2个,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在向镇、村和种养大户延伸。“勉县农业网”网站对应陕西省农业厅“陕西农业网”,延伸到18个镇、街道办和广大的农村,以及相关涉农企业,实行全县农业信息3级平台、网站管理模式。目前,勉县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已形成了“一主网(“勉县农业网”),一辅网(“勉县优质农产品展示平台”)、二新媒(手机短信、微博)”的信息技术服务格局。利用网站进行农技推广已成为勉县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强化政府与农户、市场与农民信息互通的主要渠道,在其背后则是一群活跃在基层一线的信息服务队伍。为使农业信息化服务触及最基层,勉县建立健全了县、镇(街道)、村(社区)3级服务站点,形成“县中心+村+村级信息员”3级农业信息化服务队伍[2]。
1.3 农业信息服务站具体措施
1.3.1 农业信息现场咨询
茶店村地处山区,地域面积大,居住人口分散,农技干部同群众信息交流困难。如何高效、及时地给群众提供种养殖和供求信息一直以来是村级信息服务站竭力想要解决的问题。茶店村农业信息服务站根据山区群众逢集赶场的时机,现场解答或查询群众咨询的农业信息。据统计2016年全年茶店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现场接受群众咨询157次,受众人数1 164人次,其中农技信息108人次,价格信息7人次,政策类及其他类服务50人次,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1.3.2 短信群发平台
茶店村农业信息服务站及时总结群众咨询及信息需求的热点问题,并向县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进行反馈,县中心再将反馈信息汇总整理后根据不同群众的信息需求利用短信群发平台群发相关信息,以解决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1.3.3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2015年7月3日,茶店村农业信息服务站邀请县农技中心相关专家开展了“信息入村服务到户”活动,农技、植保专家现场对水稻、玉米、核桃等病虫害症状的识别、防治及用药安全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2016年8月26日又邀请勉县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干部对40多名农村青年进行了精准扶贫电子商务培训。培训围绕电子商务概念、如何网上开店等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让贫困户掌握了电子商务基础[3]。据统计2016年全年茶店村农业信息服务站在该村及其他临近村召开培训会9次,受众人数598人次。
1.3.4 农产品供求信息网上发布
茶店村农业信息服务站利用“勉县农业网”和“勉县优质农产品展示平台”,加强农产品的网上信息发布,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流通和农村政策落实。通过调研发现,农民通过网站获取信息既方便又高效,深受当地农民称赞。
通过开展现场咨询、短信群发系统、“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技能培训”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农业信息服务覆盖面明显扩大,收到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2 茶店村农业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虽然近几年茶店村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茶店村距离县城较远且属于丘陵山区,网速差、收费贵、覆盖率低依然是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此外,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主渠道依然是广播、电视、宣传单和邻里传播[4],计算机网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作用不显著。
2.2 农民主动接受农业信息服务意识不强
通过调研发现,茶店村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家务农农民均年龄较大,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事物的意识不强,进行农业技术政策咨询的量还不多,缺乏针对性强、及时有效、能更好满足农民需求的农业信息。
2.3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缺乏
农业信息化作为农技推广的新手段,要求相关从业者有必要的农业基础和计算机基础。茶店村农业信息服务站人员管理权属于乡镇人民政府,从事相关业务的人员只有2人,且年龄偏大,计算机操作、网络维护、信息采集与发布有一定的难度。
3 村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思考和建议
3.1 坚持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农业信息化建设依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而且短期时间很难回收成本[5]。农业信息化工作应本着为农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当地实情,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相关运营商积极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中去[1,6]。勉县198个村(社区)目前建成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的仅有15个,离解决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当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的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7]。
3.2 共建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按需提供农业信息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县级信息服务中心应加大相关信息技术的建设力度,并积极指导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开展相关业务,争取早日给农民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3.3 加强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构建农业信息化人才体系
农业信息化工作关键在于应用,加强信息化人才是重中之重。要发挥农业信息化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就要加强各级农业信息化队伍的建设,构建各尽其能的农业信息化人才体系。县级农业信息部门应定期培训村级农业信息服务人员计算机基础、数据统计分析和信息采集等基本技能和知识[8,9],培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对普通农户也要加强信息进村入户宣传培训,提高其获取信息意识,侧重培训如何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10]。
[1] 张立伟.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2):21
[2] 侯涛易.勉县建立三级农业信息化服务队伍.汉中日报,2016,6(3):2
[3] 侯涛易.勉县茶店镇培训农村电商.汉中日报,2016,9(2):2
[4] 马莉莉.临夏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农民致富之友,2016,(2):32
[5] 张立华.陇南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2):88~89
[6] 张炳明,贾梅.安徽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139~1141
[7] 杨世林,王广斌.吕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8):138~141
[8] 丁杰,李莹,夏英成.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现代情报,2007,(11):61~62
[9] 农彩庆.基层农业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广西农学报,2016,(3):82~84
[10] 朱莹,董越勇,陶忠良.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及发展建议.浙江农业科学,2010,(5):1127~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