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质量常见不合格项及原因探讨

2017-01-20徐巧林邢娇娇梅帆

中国纤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合格服装纤维

徐巧林+邢娇娇+梅帆

笔者对日常委托检验、监督检验和专项抽查中的检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当前服装检测中不合格项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并对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不合格项的措施,并为消费者选购服装提出了几点建议。

服装中常见不合格项的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

从日常委托检验、监督检验及专项抽查中的检验结果统计中可以看出主要的不合格项目为纤维含量、标识,少部分样品的纰裂、色牢度存在问题,极个别样品的pH值超出了标准的上限。不合格项目的具体情况及原因分析如下:

1.纤维含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纤维含量是商品材质的说明,是消费者选购商品的重要依据。纤维含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纤维含量的标注与实际检测结果不符合,例如有某件床单标注“全棉”,实际检测结果是“78%聚酯纤维、22%再生纤维素纤维”,根本不含棉;产品未标注纤维含量,有些抽检样品,找遍吊牌和耐久性标签,看不出材质是什么;成分标注正确但含量错误,日常受理委托业务中,送检方提供的学生校服成分是“50%棉、50%聚酯纤维”,检测后的结果为“59.1%聚酯纤维、40.9%棉”;成分和含量均标注错误,有件衣服标注“100%貂绒”,实际检出值是“41.6%(羊毛+兔毛+其他特种动物毛)、33.0%再生纤维素纤维、25.4%锦纶”。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是有些企业质量意识淡薄,未对采购的原料进行严格把关,忽视成分检测工作,部分送检或者根本不检而随意标注,或是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数据而盲目标注;二是部分企业对成品出厂没有送检,心存侥幸,以此节约成本;三是企业对于不同批次的同款面料只检验其中某一批次或是某一个颜色,以偏概全,造成标称值与实测值不相符;四是企业故意掺杂掺假,以假充真,把价格低廉的纤维标注为价格高的纤维,从而提高售价,用化纤冒充桑蚕丝,用涤纶冒充羊绒制品,甚至用高科技材料概念吸引消费者的眼球[1],经常标注“天丝”“超细纳米纤维”“抗起球纤维”等噱头十足的不规范成分名称。

2.标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标识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缺少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标准规定的应该标注的一项或者多项内容,有的衣服标识缺少产品执行标准,有的甚至不标注生产厂家和地址;实测的纤维含量与标注不符、实测的纤维成分含量超出标准允差范围、部分商品未标注纤维成分含量、未采用规范纤维等纤维含量信息不准确;吊牌和耐久性标签不一致,例如吊牌叫“针织羊绒衫”,执行“FZ/T 01057.3—2007”方法标准,耐久性标签执行“FZ/T 73018—2012”产品标准;维护方式未按照GB/T 8685规定的图形符号表述正确的维护方法排列顺序、臆造符号,常见为没有按照“水洗、漂白、干燥、熨烫和专业维护”顺序准确表述;号型规格表述不规范,很多吊牌没有“号型规格”,例如“175/96 A”这样的规范标注,却只标“XXL”或是干脆“均码”处理;产品标准使用不恰当,比如针织服装使用的却是机织服装的标准,或使用已经废止的产品标准,如针织T恤衫,部分企业仍使用“FZ/T 73008—2002”已废止的产品标准,没有标注替代其的新标准“GB/T 22849—2014”;产品的类别标注错误,有些贴身穿内衣,也标注“C类”。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部分服装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和质检人员不重视标识,有的根本不知道标识应该如何正确标注,有的企业故意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还有部分进口服装或者出口转内销服装的制造商,抓住部分消费者崇拜海外品牌的心理,不愿意贴上中文标签等等。

3.色牢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色牢度主要是指纺织品或服装上的颜色在受到雨水淋湿、汗渍污染、洗涤、摩擦和光照等,是否会褪色或者掉色。在日常的检验检测过程中发现,每一种色牢度都可能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但是不合格出现概率较高的主要是耐湿摩擦色牢度。其次是耐汗渍色牢度和耐光色牢度。

造成这些色牢度指标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面料生产商在印染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当,染料选择不当;有的面料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染料;一些服装企业对进厂面料没有严格实行检验把关,就投入批量生产,对服装成品没有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4.纰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纰裂的测试方法是在垂直于服装接缝的方向上施加一定的负荷,接缝处脱开,测量其脱开的最大距离,或者出现织物断裂、滑脱、缝纫线断裂等现象时观察、记录试验结果[2]。纰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某些部位脱开程度超出标准规定的标准值0.6cm;一些部位出现缝线断裂;织物出现断裂、撕破或滑脱的现象。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采购的面料质量不符合要求,质量较差;企业使用的缝纫线质量不过关,断裂强力不够,导致缝线断裂;在生产过程中选择的缝线与织物本身不匹配,导致缝制完成后,服装的不同部位容易脱开;缝纫操作工的素质参差不齐,选择的工艺不恰当,操作方法不当等。

5. pH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实际上人体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其作用在于防止疾病的侵入,如果纺织品上的pH值过低或过高,就会与皮肤上的弱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改变了皮肤表面的酸碱度而引起皮肤的不舒服,过敏性皮肤的人群就更容易产生瘙痒等症状了,这样不仅对皮肤产生刺激,还可能使皮肤受到病菌的侵害,从而引发皮肤病[3]。纺织品在印染和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染料和整理助剂若未经充分水洗或中和,以及水洗过程中添加了各种整理剂而未加以规范控制,就会使最终产品的pH值超标。

造成pH值不合格的原因有:少数企业为降低成本,随意减少生产工序,对特殊工艺处理后的产品没有进行充分水洗或酸碱中和;或者在染色工艺中为降低成本,使用一些价格低廉、质量不稳定的直接染料、涂料进行染色和印花;而且一些企业缺乏印染方面的技术人才;另外部分企业实验室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又不愿花钱到有能力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只简单使用pH试纸进行检测,都会造成出厂的产品pH值不合格[4]。

改进不合格项的措施

为了给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将不合格服装的比例控制到最低,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1.企业应加强自律,重视质量。企业应该加强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严把原材料采购关,严格控制生产过程,采取合适的生产工艺,从供应链各个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把控。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领域,都应该不断调整工艺,加强质量管理。同时,产品质量负责人员和质检人员要熟悉服装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强制标准和各个产品标准,持续关注各项质量指标和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致力于加强对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应该重视检测,有能力的企业应该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以便随时掌握产品质量状况,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企业,应及时委托有能力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2.检测机构要服务好企业。检测机构和标准制定机构应该加强标准的宣贯力度,确保企业充分理解各类检测标准的具体要求,严格依据标准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在检得快、检得准上下足功夫,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力量。还可以利用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多、实验室能力强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多项培训服务。一是可以结合地方产业特点、产品标准换版更新等机会,集中组织企业检验员进行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专项培训;二是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为企业设置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等培训课程;三是可以结合企业实际,实地指导企业检验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检验和管理工作。对于由检测技术限制产生异议的情况,应该谨慎判定,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政府要加大技术支撑力度,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水平。政府可以建立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开展公益性的质量教育、培训与咨询活动,加快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步伐;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为企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指导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大精品名牌创建力度,充分发挥名牌带动作用。质监局和工商局等政府监管部门要构建监管长效机制,对产品质量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加强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在信息通报、风险监测、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沟通,建立起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安全监管体制。

对服装销售者的建议

对从事服装销售的经销商或线上卖家来说,掌握服装鉴别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确保所销售服装的质量,而且在向消费者介绍的过程中因为专业而获得消费者信赖,进而有利于生意的做大做强。针对服装可能存在的不合格项目及其产生的原因,建议服装销售者掌握以下服装鉴别知识:

1.检查服装的标识。查看标识是否齐全正确,即是否符合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的要求。使用说明的内容包括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执行的产品标准、安全类别等内容。其中号型规格、采用原料的成分及含量、 维护方法三项内容必须标在耐久性标签上。同类商品应从价格、面料、做工、品牌认知度、厂商信誉度等方面比较选择。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销售,规避那些三无产品。

2.检查服装面料的质量。可以用感官检验的方法来检查面料的质量。可以在衣服边角抽取一根纱线,用打火机烧这根纱线,根据纤维靠近火焰、接触火焰和离开火焰时的状态及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和燃烧后残留物特征来辨别。比如依据是否有烧头发的味道可确定其中是否含有动物毛,是否有烧纸的味道确定其中有无植物纤维;用手拉扯根据是否有弹性判断是否有氨纶;用手使劲捏一捏放开后是否有起皱且能不能马上恢复来判断是否有棉;根据手感有无扎刺痒感判断有无羊毛等;然后闻一闻是否有异味。若有异味说明服装中含有过量的化学残留物,很可能甲醛、pH值超过国家标准规定。

同时,还可以检查面料的色牢度。可用随身携带的餐巾纸或白手帕使劲在服装面料上擦一擦看是否沾上颜色。如果沾上一定量的颜色,则说明服装的色牢度存在问题[5]。除此之外,可以闻一闻有无异味,如果有刺鼻性气味的话,该服装中含有过量的化学残留物,很可能甲醛、pH值不合格。

3.仔细查看服装外观质量。观察衣服的面料是否有色差、各种疵点(比如破洞等);缝制线路是否顺直,拼缝是否平服;针迹是否合适;条格料的服装是否对条对格、本身尺寸是否有太大的差异;左右前后是否对称;拉链是否滑爽、纽扣是否牢固、四合扣是否松紧适宜;有粘合衬的表面部位如领子、驳头、袋盖、门襟处有无脱胶、起泡或渗胶现象等等。此外,可以用手轻轻拉扯缝纫部位的两边,观察是否存在纱线滑脱、缝线断裂等现象。

有人说“服装是一种强烈的、可视的交流语言”,那么以服装为载体,即可洞见生产服装的企业是粗制滥造还是精益求精,也可反映服装监管部门是空间广大还是卓有成效。只有服装企业加强自律,检测机构服务好企业并把好质量关,政府加大技术支撑力度,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水平,服装销售者主动参与到其中来,才能促进服装行业的健康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洋,崔昕,徐斌,等.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不合格问题解析[J]. 中国纤检,2016(6):56-58.

[2] FZ/T 81007—2012单、夹服装[S].

[3]金淑娟.对纺织品中pH值不合格原因之探讨[J].中国纤检,2007(4):32,38.

[4]董新蕾,翟耀华.纺织品pH值不合格原因及控制策略[J].上海纺织科技.2010(11):56-27.

[5]柳汉梅.商场及消费者如何选择衣服[J].中国纤检,2008(1):38.

(作者单位:湖北省纤维检验局)

猜你喜欢

合格服装纤维
让人心碎的服装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做合格党员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