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说“萌”

2017-01-20西西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7年1期
关键词:脸蛋弧度小鸭子

西西

熊本熊是日本人创造出来的“福神”,尽管和Hello Kitty一样不说话,它的形象却常常可以推动销售。各种“萌”物风靡大街小巷,还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这其中蕴藏着什么科学道理?

萌的事物的原型可以出现在每个国家、每座城镇和每条街道,可能你隔壁房间里就藏有“萌”的元素,但你并没有意识到。婴儿就是一个典型的“萌”之模型。他们的两个细节(肥脸蛋、大眼睛)直接对应Konrad Lorenz的“婴儿图式”,这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1943年的论文中论述了“先天释放机制”——肥嘟嘟的脸蛋、相对位置较低的大眼睛、高额头、小鼻子、小下巴、笨拙挥动的粗短的手臂和小腿,能促使人类关心和照顾婴儿。不止人类,小狗、小鸭子和其他动物的幼体都包括在Lorenz的理论中。

Lorenz的论文为“萌”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没有立刻在科学界引起轰动。因为战争期间,他是一名纳粹心理学家和写手,探索纳粹优生学理论——这倒提醒了人们,可爱的脸蛋之下总是隐藏着残忍的一面。

有研究指出,当人们说他们想“咬一口”宝宝时,是被一种巨大的情绪所推动,这是由不能照顾可爱的事物所带来的挫折感引起,继而转化为攻击性。

还有更多的实验试图剥离“萌”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否存在能使一个无生命物体显得“萌”的一般审美标准。比如密歇根大学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信息视觉专家Sookyung Cho试图通过调整比例、弧度和图形颜色来设计一个“萌”的矩形。

她发现了如下结果能支持其理念,即“在产品设计中,大小、弧度、倾斜度和明度是决定产品‘萌的因素”。同时她发现,身处不同国家对设计者的矩形设计也有影响。文化的特殊性造就“萌”的不同特点,这一点本身也备受调查者关注。

“萌”物及其相关研究之所以存在,或许是因为人类总是希望受到“神”的庇护——不是创造世界的那种高高在上的神明,而是更像我们朋友一般的神,它们能为我们艰难而孤独的生活带来一丝慰藉。

猜你喜欢

脸蛋弧度小鸭子
小鸭子得救了
不自由
南瓜
希腊:日落最美的弧度
小鸡啄虫
脸蛋永葆年轻的秘密
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