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地简讯

2017-01-20

青春期健康 2017年1期
关键词:足球校园学校

治理儿童变胖的国际经验——“终止儿童肥胖”平行论坛

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来自汤加、墨西哥,阿联酋、英国以及科威特等国的卫生官员齐聚“终止儿童肥胖”平行论坛,讨论儿童肥胖的严重性,以及应对策略。

“儿童肥胖令人担忧,会导致成人肥胖和很多非传染性疾病”,主持会议的科威特卫生部食品和营养管理司副司长NawalAI-Hamad介绍,肥胖对个人健康、劳动力市场人力供给,以及未来对整个社会和家庭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这一趋势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在这次论坛上,无论是欧洲的英国、美洲的墨西哥、中东的阿联酋,还是太平洋岛国汤加,这些国家的卫生管理部门都在对自己国民变胖表示担忧。

汤加卫生部部长萨亚·皮乌卡拉表示,汤加目前超重和肥胖人群占到了80%以上,该国和肥胖有关的疾病,包括心脏搭桥术、肾透析、肾衰竭、截肢等负担非常重。因此汤加在健康饮食、身体锻炼、怀孕早期和怀孕期护理,以及学龄期儿童的健康营养和锻炼等领域,开展了终止儿童肥胖的健康行动。他透露,汤加王国或将根据2016年搜集的肥胖数据,对不健康的含糖饮料加税。

墨西哥卫生部健康促进局局长Eduardo Jaramillo介绍,鉴于墨西哥有七成成年人超重,1/3儿童受到肥胖侵扰,墨西哥总统亲自推动控制儿童肥胖问题。

目前,墨西哥是世界上少数对含糖饮料和高能量低营养产品已经征收专项税的国家。要求含糖饮料不得进入学校销售,同时还要求修改营养标签,令其中的糖分变得更加醒目。

这种从法律和财政角度推动国民健康的国家公共政策,减少了含糖饮料和垃圾食品的销售,并且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赞赏。

在英国上小学的孩子,每五人中就有一个已经是超重或肥胖的孩子。英国副首席医疗官Gina Radford对此表示担忧,她透露,英国政府将多管齐下,计划从2018年开始鼓励饮料生产商更改配方,减少饮料含糖量。同时以学校为人口,制定学校食品计划,对中小学健康饮食评分,鼓励锻炼,并禁止垃圾食品做广告。

阿联酋卫生部健康中心和诊所助理副部长Hussain Al Rand表示,最近把卫生部改名为“卫生和预防部”的国家举措,反映了本国更加重视疾病预防的态度。不健康食品企业更侧重针对儿童进行营销,因此阿联酋正在开展国家层面的分析,限定这些非健康食品的广告,同时该国已经在法律上规定禁止在学校销售不健康食品。

(供稿: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九部门发文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

日前,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根据《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置,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校园本是孩子们快乐学习成长的地方,但是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校园欺凌事件,却让这个本来温馨快乐的地方蒙上一层阴影。数据显示,有80%的男生和85%的女生至少遭受过一次校园欺凌,而校园也成为了这些可怜孩子的噩梦。

校园欺凌的年龄越来越小,女生参与欺凌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殴打、剪头发、扒衣服、吃异物……各种各样的欺凌手段让人心酸又愤怒!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1.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联系中小学生的思想实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体中小学生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

2.认真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对欺凌和暴力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做到不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

3.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4.强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通过通报、约谈、挂牌督办,一票否决权制等方式进行综治领导责任督导和追究。

如何处置施暴者

1.保护遭受欺凌和暴力学生身心安全,强化教育惩戒威慑作用,并实施科学有效的追踪辅导。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既做到真情关爱、真诚帮助,力促学生内心感化、行为转化,又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威慑作用。

2.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置,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3.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有效遏制学生欺凌和暴力等案事件发生。

政府、学校、家长要怎么合作

1.要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各地应成立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强化工作职责,完善防治办法,加强考核检查,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

2.要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避免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缺教少护、教而不当。

3.要加强平安文明校园建设,提高学校治理水平,推进依法依规治校,建设无欺凌和暴力的平安文明校园。

4.全社会要共同保护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避免学生欺凌和暴力通过网络新媒体扩散演变为网络欺凌,切实为保护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供稿:教育部)

2020年建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近日,全国妇联与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青少年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社区教育机构、青少年之家、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活动阵地,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城市社区达到90%,农村社区(村)达到80%。

着力推动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站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在中小学、幼稚园、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城市学校建校率达到90%,农村学校达到80%。确保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稚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规划提出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到2020年,基本搭建覆盖城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家庭教育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规划还提出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全国层面,由全国妇联、教育部协同有关部门全面启动家庭教育法的研究工作,形成立法草案,推动出台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

(供稿:新华社)

国家标准委:塑胶跑道新国际增限多种有害物

国家标准委官网日前发布了《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标准的立项公示,并公开征求意见。次公示的“新国标”增限了多种有害物质,并增加跑道设计、施工、环保和验收等内容。这意味着,近年来不断引起校园风波的塑胶跑道的标准滞后问题,有望从制度上得到改善。

增加跑道设计施工和环保验收环节

据了解,现行的《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标准于2005年10月1日实施,距今时限较长,对相关有毒有害物质规定欠缺。如现有的国标中,只对跑道中的有毒物质包括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铅、镉、铬、汞等规定了限量。

近年来大量学校因升级改造,使用塑胶跑道替代原有操场材料,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一些不良商家为逐本求利,采用有毒材料施工。公示文件显示,“老国标”对相关有毒有害物质规定欠缺,部分技术参数需根据现有检测手段的进步进行修正。不仅如此,此前未涵盖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铺设面层的设计、施工、环保和验收等内容,此次修订拟增加设计、施工、环保和验收等内容,同时拟规定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铺设面层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针对中小学个别指标限值将严控

据目前已公示的方案,此次修订标准的强制内容主要为两方面:化学性能中有关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成品和原料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物理性能中的冲击吸收值、拉伸强度。新公示方案还称,此次修订将主要从保证中小学生健康安全的角度实施强制要求,对于运动场地成品、固体原料、可能释放出的有害物质,均会有具体标准和要求。而这些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将借鉴现有强制标准,针对中小学生的实际,个别指标的限值上将严控。

2014年以来,北京,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深圳、上海、河北等多地学校发生“毒跑道”事件,造成部分学生流鼻血、过敏、头晕、恶心等症状。2016年9月开学前夕,北京市教委曾要求各区教委结合自身情况,对本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塑胶操场进行再次摸排,存在隐患要坚决处置。按照市教委《关于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地铲除后过渡性措施及暑期装修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教委对铲除后的“问题操场”要及时进行过渡性恢复,确保开学后广大师生的正常教育教学和活动。

立项公示后还将继续调研和完善

据了解,此次修订方案结合了国内近年来的一些典型案例,参照了国内外的标准乃至一些地方标准,包含环保标准和空气质量标准。目前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组织了专家团队,吸纳业内权威专家和部分企业代表。在此次立项公示后,还将继续测试、调研、搜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不断完善。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此前受访时表示,“这不是发布之前的一个公示,只是对是否要对这个标准重新修订的一个立项,所以标准内容也会在今后不断完善,现在只是总结前期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写成的建议稿。”

(供稿:国家标准委)

“爱心传递,防治初生缺陷”公益行走进深圳活动启动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在深圳市共同举办“爱心传递,防治出生缺陷”公益行走进深圳活动。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副司长王巧梅、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翟立功出席活动并讲话。

活动强调,要认真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宣传,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精细的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服务,合力推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活动期间,举行了“爱心传递,防治出生缺陷”公益行走进深圳启动仪式,交接了公益行活动旗帜。活动现场播放了出生缺陷防治公益短片和感人故事,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推动落实防治措施。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向深圳市卫生计生委捐赠出生缺陷防治资金和物资。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和10个区级妇幼保健院院长共同向全市发出倡议,呼吁所有医务工作者做预防出生缺陷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成为出生缺陷患儿的爱心天使。全国知名专家及深圳市专家在活动现场举行义诊。

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有关同志以及专家学者,深圳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综合医院、助产机构相关负责同志和专业技术人员共500余人参加活动。

(供稿: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四项举措推进校园足球发展

加强校园足球组织机构建设。成立巴彦淖尔市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巴彦淖尔市校园足球三年推进计划(2015-2017)》。将校园足球工作纳入全市教育综合改革重点内容和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全力推进校园足球改革与发展。

探索足球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制定《巴彦淖尔市足球特长生招生工作管理办法》,将足球特长生升学直通车工作机制纳入升学考试工作方案,拓宽足球特长生升学通道,设立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为中小学校足球教学和训练提供经费保障。

规范校园足球教赛训常规管理。依托区内外体育专业院校,拓展训练渠道,完善赛制体系,形成教赛训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落实课程标准和活动要求,每周安排一节足球课和三个大课问足球活动。组建足球运动训练队,认真开展训练和竞赛活动。

推进校园足球特色校创建工作。落实《巴彦淖尔市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制作《巴彦淖尔市中小学校园足球韵律操基本套路教学视频》,定期举办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韵律操和啦啦操比赛,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按照高中、初中、小学1:3:6比例,遴选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级足球特色校85所,完善国家级足球特色校从小升初到初升高的学校布局和学段架构。

(供稿: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四川省高县“五个到位”加强校园法治建设

认识到位,狠抓依法执教。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列为教育系统年度重点工作,实行“一抓三挂四同”,由一把手主抓,与绩效、安全、文明创建相挂钩,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各中小学(幼儿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树立法治思维,提高法律素养。校长、教师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做到科学合理规范,全面保障受教育者合法权益。

学习到位,培养法治意识。县教育局每月集中开展1次以学习宣传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学校每周组织教职工学习常用法律法规、教育行业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精神。组织领导干部到实地接受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参加“法律进网络知识竞赛”活动,组织新入职教师参加岗前法治教育培训170余人次,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普法业务知识培训190余人次,组织中学教师开展法治课展评和法治教育案例评选活动。

区分到位,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全县各学校在进行法律解读时,关注受教育人群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确保活动开展取得实效。面向教师讲解,对于违规参与校外补课、赌博、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违规违纪问题,力求讲得深一些、透一些。面向学生讲解,多采用未成年人的语言,做到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循序渐进,力求讲清法律的功能、讲明法律的威严。

活动到位,突出形式多样。配合法制副校长开展工作,组织法治讲座、安全法治授课、以案说法、校园普法歌曲传唱等1500余(节)次,组织宪法晨读,法治主题班会等1200余(节)次,设立校园法治文化专栏近80期、编写法治手抄报1200份。利用政治业务学习、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学校网络,板报橱窗、文艺展演等形式讲解普及法律知识,营造“处处见法、时时听法、人人学法”的校园氛围。

制度到位,建立长效机制。将学法、讲法、用法纳入常规日程,纳入学校和校长年度考核内容,落实教材、课时、教师,形成制度加以固化。通过氛围营造和法律规章学习,让学生的法治理念入头脑、入心灵、入行为。通过持续开展“小手牵大手”等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引向深化,有力推动全县广大师生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供稿:四川省教育厅)

大学性教育问题调查

2016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不久前,中国传媒大学与疾控部门合作,在校医院厕所安放免费的艾滋病检测盒,再次引发人们对我国大学性教育的关注。大学性教育现状如何?有哪些地方亟待完善?记者进行了调查。

性教育课程覆盖面小缺乏体系

长期从事性健康教育工作的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已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设有性教育选修课,但学校总数不多,开课的课时不同,效果也不同。有的学校能保证每周一次课,而有的只有邀请校外专家不定期开设讲座。课程内容也不一样,有的学校仅偏重于生理解剖和医学等专业知识。但实际上,性教育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心理、审美、社会、安全等多个方面,对于较单一的课程内容,很多学生反映“不解渴”。

“我们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都很想了解性方面的知识,希望少些枯燥的理论,多些实用信息和有针对性的指导,”选修了性教育课程的北大中文系学生小张说:“网上选这门课的同学很多,名额很快就选光了。”

面对大学生们的需求,高校性教育选修课的覆盖面却显得“杯水车薪”。很多高校一堂课最多容纳二三百人,只能覆盖每个年级的十分之一左右学生。

此外,缺乏必要的课程体系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多位性教育课程教师表示,国内尚没有性教育课程的指导大纲或意见,在课堂上讲什么、如何讲,完全靠自己把握。大学生了解的相关信息很多,他们在课堂上常常提出一些诸如“怎样看待同性恋群体”等敏感问题,有时老师们很难回答。

大学性教育问题根源在中小学

张玫玫认为,表面看,很多学生的性心理出现问题发生在大学,但其根源是在中小学阶段。除了学校和社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交往、特别是异性交往的第一个成人对象,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习做男人和女人的特质。

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羞于谈性,认为“性”没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教育,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一些家长对记者说:“我的孩子很纯洁,学校开展性教育会不会把孩子教坏了?”他们把性视为肮脏的东西,在生活中对孩子绝口不提与性有关的话题。因为平时缺少性教育,一旦孩子出现性心理和行为异常时,很多家长就非常吃惊,难以接受,一些人对孩子打骂,认为孩子“学坏”了,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张玫玫告诉记者,很多小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就偷看“黄色网站”,以此来了解性知识,满足自己对性的好奇心。初中生、高中生看“黄色网站”的更多,而他们通过这些非正规渠道了解到的性知识常常是错误的,而且容易陷入误区,产生许多性心理和行为问题。

据了解,目前各地中小学校普遍缺乏性教育专业师资,很少有学校系统性地开展性教育。许多“生理卫生”课程教师掌握性教育专业素养不足,担心开展性教育把握不准,造成不好影响,主要还是从心理健康角度,对学生遇到的早恋等青春期问题进行辅导和教育。对于课程中的一些敏感章节,很多老师让学生自习。

多方施策促进性教育普及

多位专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加快针对大中小学生群体的性教育普及已刻不容缓。

张玫玫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应将相关知识教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性成熟前了解性知识、正视性的存在,这样才能让他们遇到性问题时正确面对,学会保护自己。

她建议加强对学校性教育的顶层设计:国家层面出台青少年性教育指导意见和工作措施,并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相关教材编写,为性教育有效开展提供人力和课程资源保障。

学生性教育中家庭不可或缺,应对家长进行培训,丰富家长的性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性教育水平。通过家校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性教育工作。

中国传媒大学校医院院长马少刚、志愿者段义等人提出,一些媒体宣传的性知识有很多错误,与实际脱节,而大学生获取的性知识很大部分就是从媒体上了解到的。建议媒体担负起社会责任,传播正确的性知识,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环境。

(供稿:新华社)

猜你喜欢

足球校园学校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认识足球(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