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2017-01-20鲁秋庚
陈 鹏,鲁秋庚
(运城市水务局,山西 运城 044000)
运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陈 鹏,鲁秋庚
(运城市水务局,山西 运城 044000)
随着人类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突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增加、河流断流、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面不均匀沉降、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涌现,城市水资源面临着可持续利用的严峻挑战。结合运城市水资源现状,分析了该市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可持续发展对策。
水资源;工业用水;可持续利用;运城市
1 概况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起吕梁山南麓与临汾市接壤,东以中条山为界与晋城市相邻,西、南两面黄河环绕,与陕西、河南隔河相望。东西最长约211 km,南北最宽约127 km。全市总面积14 233 km2,其中平原区面积8 621 km2(含100 km2盐池面积),占总面积的60.6%;山丘区面积5 204 km2,占总面积的36.6%;滩地水面面积408 km2,占总面积的2.8%。
区内地形比较复杂,相对高差明显,最高峰为垣曲境内的舜王坪,海拔2 321.8m;最低处为垣曲的古城,海拔245m,高差达2 076.8m。自北向南分别为吕梁山系、汾浍谷地、峨嵋台地、涑水盆地、中条山系、黄河谷地等,其中峨嵋台地面积2 526 km2,盆地及谷地面积6 503 km2,山地丘陵区面积5 204 km2。
本区水系属黄河流域,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制约,区内河流具有山地型和夏雨型的双重特征。据统计,该市年平均降水量为525mm,降雨变化波动较大,其中1958年降水量最多,达到945.8mm,1997年最少,仅305.0mm,且多集中在6—9月。
全市辖1区2市10县5个开发区,146个乡镇(包括街道办事处)、3 286个行政村。总人口525万,其中农村人口292万,城镇人口233万,城镇化率44.4%。耕地面积55万hm2,占国土面积的38.6%。
2 水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2.1 天然水资源
根据《运城市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该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33 362万m3/a,其中河川径流量为58 690万m3/a,地下水资源量为103 284万m3/a,重复计算量28 612万m3/a。与第一次水资源评价相比,降水量由592.5mm减小为572.5mm,减少3.38%,水资源总量减少了7.96%。就当前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来看,其可利用水资源、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利用量分别达80 961万m3,24 444万m3,66 178万m3,其中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达9 661万m3。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全市年均水资源利用率、地表水资源年均利用率分别达到106 795万m3,26 177万m3(提引黄河水16 956万m3,汾河水913万m3,利用本地地表水8 308万m3)。地下水年均利用量达80 618万m3,其利用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而可以说运城市是一个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市。此外黄河谷地、漱水盆地、平原地区等地区均为地下水开采量较大的区域。
2010年全市水资源利用总量为93 138.7万m3,其中地表水31 348.3万m3,占用水总量的33.7%;地下水61 790.4万m3,占66.3%。在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72 395万m3,占77.7%;工业用水12 336万m3,占13.3%;生活用水8 410.7万m3,占9%。
2.3 存在问题
2.3.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结合分析运城实际情况,其人口总数、耕地面积、水资源总量分别占全省的14.6%,13.3%,10.7%,分布严重不平衡。全市多年平均产水模数为9.37m3/km2,人口密度为339人/km2,人均、单位面积耕地平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为267m3和153m3,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水资源总量却在不断下降。然而在水资源量减少的同时,需水量却不断向反方向发展。为解决水源供需矛盾,开始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2.3.2 水资源浪费严重
一是引水枢纽工程老化失修。当前大部分引水枢纽工程修建于20世纪中期,工程年久失修,供水效率低下,设计供水能力远达不到用水需求。二是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由于工程配套不足,渗漏问题尤为严重。全市32个大中型灌区用水率仅42.2%。
2.3.3 水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对水的利用率超过了实际承受能力,进一步恶化了当地水环境。一是不按要求开采地下水,特别是对盆地平原区开采不当,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该市涑水盆地和汾浍谷地处于严重超采状态,汾浍谷地地下水利用率为176.0%,涑水盆地地下水利用率远远超标,达到了209.5%。除此之外,在大面积、高强度开采地面水、浅层水的同时,导致部分区域基本无水,处于干涸状态。二是地下水、地表水受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使得涑水盆地的水质较差。同时不断增加的生活污水、工业、农业废水等威胁着水库、河道水体。三是水土流失问题未能得到妥善处理。运城市地貌多样,地形复杂,自然植被稀少,降水年际年内分布不均,汛期降水集中,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剧。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不合理的开发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得不到有效遏止。
3 可持续利用对策
3.1 加强水资源调查
首先应利用多种手段,摸清全市水资源状况,通过科学手段对水资源的用量、可开发量等进行调查。此外,要加大重点水源地的调查力度,编制长期水资源数据调查规划方案,为运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2 采用新技术,改善工农业用水现状
对现有工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全面调查和重点管理,严格审核生产中的用水量、采水方法和排水质量等,对不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律进行整改。此外,应积极引进相关节水和污水处理技术,由政府牵头,个人参与,加大整改全市水资源相关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对新建工农商业组织,应严格水资源保护准入门槛,在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引入更多健康、绿色产业,改善全市整体用水环境。
3.3 保障水资源供需平衡
开源节流,充分落实节约是保证供需平衡的前提。应尽可能减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排污总量;全面落实生态效益,从环境经济发展角度采用各种方式合理开源,特别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如蓄雨水、大气水、地表水等。合理利用浅层地下水,尽量减少深层地下水的使用,提高污水资源利用率。科学制定各阶段的用水规划,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
3.4 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为解决水污染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知识经济的优势,不断精细化、生态化、网络化,同时要引入新型服务业。防治水污染的关键是合理划分水功能区、控制污染总量,由水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流量污染物、水资源总量在科学合理的制度排污控制方法。全面保证规划环境用水的自净能力,充分发挥其监测排污量的作用。科学划分水功能,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保证饮用水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全面保护水资源,确保居民能饮用到合格水源。
3.5 全面提高黄河水承载力
应着重分析黄河上下游、各支流和岸的影响,统一调度,科学分配水资源,特别是要加强协调地下水、地表水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发展角度,综合规划,在节流的同时加大开源力度,除注重节约用水外,应全面落实生态用水,要有计划、科学、合理用水,进一步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在满足各领域用水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水污染。
3.6 完善水土保持工作
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一方面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水资源遭受更严峻的考验。应采取综合方式进行治理,从源头上减少水污染,如开展各种修复工程,减少水资源、江河源头等区域的水污染;增加植被种植,降低水流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起到滞流、降解作用;在工程坡面等地方加大人工造林、各种绿化景观,以全面提高水的渗入量,从根本上减少水土流失问题,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质量,减少污染问题。
3.7 加大农业用水科学利用率
要完善农业灌溉系统,积极引进各种节水灌溉方式,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用水灌溉率。
TV213.4
C
1004-7042(2016)03-0010-02
陈鹏(1982-),男,200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助理工程师。
2016-01-16;
20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