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
——十八大以来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2017-01-20乔殿新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文明生态

乔殿新

(水利部 水土保持司,北京 100053)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
——十八大以来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乔殿新

(水利部 水土保持司,北京 100053)

中共十八大;生态文明;水土保持;纪实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生态文明被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从水土保持制度建设、预防保护、综合治理、全面监管、深化改革、社会服务、宣传教育等方面,以纪实的视角展示了十八大以来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就。

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摆到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国家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设计,构建了生态文明的四梁八柱,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均前所未有。全国上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高举“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大旗,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生态存在和维系的根本。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和支撑,十八大以来,全国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社会发展。地球创伤得到修复,山清水秀得以回归,水土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系统趋向恢复,人与自然日益和谐,美好家园目不暇接。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美丽中国蓝图徐徐展开。

1 制度引领 高歌猛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五年来,水土保持不断强化理念先导,完善政策法规,实施规划引领,健全与社会发展和人民期盼相适应的水土保持体系,不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理念决定思路,理念引导发展。水土保持工作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理念和思路不断完善。牢固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注重自然恢复,强化监督管理, 弥补监测和信息化短板,使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实施依法行政,完善政策法规。全国29个省份修订出台了省级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或条例,以水土保持法为代表的法规体系基本健全。水利部联合财政部、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18个省份出台了省级水土保持补偿费管理办法,全国水土保持补偿制度基本建立。水利部制定了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的指导意见,强化考核问效,落实地方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印发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实施计划的通知,开展监测补短板建设,强化水土保持监管信息化。

实行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明确了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和工作重点,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指南。水利部编制完成了水土保持“十三五”规划等专项规划,23个省份的规划已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复。水土保持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厚植水土保持发展根基。

2 水土保持 生态卫士

2016年8月1日,昆广铁路因在建设中随意弃渣,造成人为水土流失,被云南省水利厅依据水土保持法罚款15.21万元。还是2016年,水利部对2个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书作出了不予许可行政决定,严把生态关。南水北调中线、中缅油气管线、兰新铁路二线等国家重大工程认真履行水土保持法律义务,建设与保护同步,为全国生产建设项目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作出了表率。水土保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保护生态环境,为生态文明站台守护。

“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水土保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基本准则,督促生产建设项目做好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守护生态环境,为生态文明站岗巡逻。五年来,全国共有14.6万个生产建设项目依法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完成了3.2万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水利部严格把关,敢于说不,依法否决2项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约谈26个生产建设单位,给生产建设单位敲了警钟。在把好事前审批关的同时,强化事中监管和事后处罚。全国开展水土保持执法检查近6万次,推动落实“三同时”制度,督促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保持保护和治理资金6 200亿元,防治水土流失面积近6万km2,减少水土流失量近7亿t,保护了生态环境。全国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数百件,有力打击了水土保持违法行为,减少了生态破坏。

监测和信息化是水土保持的天眼和翅膀,让水土保持监管从地面到天空,布下天罗地网,使水土保持这个生态卫士站得高看得远,提升了保卫生态文明的能力和水平。全国建成各类水土保持监测点约800个,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年度国家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为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和生态文明等考核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2015年以来,在珠江流域、北京等8个省份和35个县实施了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水土保持监督性监测,在31个县实现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通过遥感影像、无人机和移动终端等现代技术和手段,实现了有的放矢靶向监管和保护,使监管更精准、更及时、更到位,真正实现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北京市从2014年开始利用遥感影像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市监督性监测,把疑似违规目标通知给各区,由区里进行现场核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守卫生态文明更加科学有力。通过“天地一体化”监管,北京发现水土保持违规项目1 000多个,已立案查处90多个,罚款10多万元。

3 水土保持 服务社会

2017年4月26日,新建中卫至兰州铁路单位拿到了水利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文件,审批时间仅为5个工作日,比行政许可法要求的20个工作日少了整整15天。建设单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时间就是效益,他们可以提前开展下阶段工作了。水土保持以高效优质的服务,树立了行政审批的典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水利部大幅减少了水土保持行政审批事项,将2/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限下放到省。此举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审批权限,最大可能扩大了服务空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方便服务对象,简化审批环节和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了审批效率。2017年以来,水土保持方案平均审批时间缩短到8.8个工作日,比要求时间减少了一半还多。同时,实行审批信息全面公开,接受全过程监督。水土保持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积极肯定和赞扬,五年来申请对象满意率达100%。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水利部制定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政策,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积极主动提供服务,按照科学引导、积极扶持、依法管理、保护权益的原则,从资金、技术、培训、管理等方面予以扶持,提供服务,创造条件,调动了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主导、水保搭台、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五年来,民间资本投入水土流失治理资金达300多亿元。

4 水土保持 美化大地

福建省长汀县。站在卧龙山上放眼四望,郁郁葱葱,景色秀丽,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原来的“红帽子”变成了“绿帽子”,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水不再乱流,土不再下山。2012年以来,长汀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汀水土保持的重要批示精神,着力提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平。在水土保持的精心“治疗”和“美容”下,全县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8万hm2,实现了“由红变绿、由绿变美、由美变富”的嬗变,全县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5个,生态环境变得美丽多彩。

根据水利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成果,全国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km2。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损毁了宝贵的土壤,还侵蚀着地球的容颜,破坏着地球的肌体,导致地球表面千疮百孔、千沟万壑、荒山秃岭,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仍。水土保持是地球的医生和大自然的美容师,保护和治理两手发力,修复地球容貌,治疗地球创伤,增强地球体质,美化祖国大地,让地球因水保而变得更美丽。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水土保持系统思维,实施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山顶植被戴帽子,山腰梯田缠带子,山脚坝塘穿靴子,从上到下,让大地更加锦绣。东北保护黑土地,西南抢救土壤,黄土高原增添绿色,京津风沙源防风固沙,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五年来,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22万km2,治理小流域1万多条,改造坡耕地133万hm2,实施生态修复面积8.8万km2。治理区林草覆盖率增加了10%~30%,全国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近4亿t,大自然因水土保持而变得更加美丽。一条条山清水秀的小流域、一层层水平如镜的梯田、一座座蓄水保土的淤地坝、一个个风景秀美的水保科技园,还有碧波荡漾的蓄水池、星罗棋布的鱼鳞坑、层层叠叠的水平沟、万紫千红的水保林、硕果累累的经果林……都是水土保持为大自然增添的风景和亮色。

5 水土保持 美丽家园

江西省上犹县梅水乡园村。走进园村,路面整洁,花草芬芳;小河流淌,水声潺潺,清澈见底,游鱼可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小桥流水,美丽乡村。来到园村的人,无不惊叹于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丑小鸭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呢?这主要得益于水土保持。2013年,园村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开展治山保水、疏河治水、产业护水、生态净水、宣传爱水“五水共建”。治理山上水土流失,修复村边小河,建设生态护坡,设置亲水码头,整治村里卫生,处理生活污水,美化人居环境。园村“河畅其流、水复其清”,变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先后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省级水生态文明村”“省4A级乡村旅游点”等荣誉称号。

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和愿景,就是水土保持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这就是水土保持供给侧改革。水土保持通过大力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城市水保工程建设,建美丽家园,创幸福生活。五年来,全国新建生态清洁小流域1 000多条,实现了流域美与家园美的有机融合。在北京,水土保持下山进村,整治村里小溪沟,保护水源,建设水草丰美的湿地,打造安全怡人的亲水平台。条条溪沟水流淙淙,两岸风景如画,水中芳草鲜美,形成百里画廊。走进村里,水土保持净化村庄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控制面源污染,美化乡村环境,创建宜居环境,建设美丽新农村。浙江省开化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美丽乡村和公园建设相结合,治水造景,引入水塘,青山绿水,环境优美,已成为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像这样美丽家园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全国每年以300多条的速度在增加。在深圳,水土保持为裸露山岩穿上了衣服,五彩缤纷,为现代化大都市增添了一抹风景线。南岗区原来废弃的采石场,渣石乱堆、杂草丛生、荒凉刺眼,而水土保持妙手回春,化废为宝,把采石场打造成了水土保持主题公园:树木葱郁,鲜花芬芳,亭台楼榭,水声叮咚。还有丰富多彩的水土保持监测小区、科普教育设施、护坡措施展示、宣传长廊、五色土文化园、4D影院等,成为社会公众的水土保持乐园。

6 水土保持 美好生活

在赣州,秋天山坡梯田上脐橙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果农的笑声在阳光里流淌。老表说:脐橙飘香,水保先行。在定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经过水土保持改造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并通过结构调整,大力种植马铃薯(土豆)发展产业。收获时节,老百姓高兴地说:小土豆,大产业,水保打下好基础。

水土保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大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供水土保持公共产品。或突出促进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或突出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或突出自然灾害防治、减灾保安……人民群众通过水土保持项目增加了获得感,提升了幸福指数,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五年来,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每年仅果品一项就增产40亿kg,使项目区群众人均年增收400多元。

在水土保持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水土保持,从选点到设计、从施工到维护,全过程参与,发表意见,反映需求,通过水土保持开阔眼界,增长才干。贵州推行村民自建水土保持坡改梯项目,群众集体协商、集体施工、集体管理,不仅亲手改变了家乡面貌,还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促进了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山丘区的水土保持梯田,层层叠叠上远山,蜿蜒逶迤绕云间,一丘丘一波波,养育黎民多少代。在黄土高原,淤地坝被群众形象地称为“粮囤子”“钱袋子”“聚宝盆”,老百姓说:“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黄土高原现有5.8万多座淤地坝,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沟沟壑壑,成为沟通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桥梁,让村庄不再闭塞,让群众生活更加美好,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7 水土保持 户外教室

2017年6月6日,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比平时热闹许多,欢声笑语村内村外荡漾。梁家河村是水利部命名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发挥着理念引领、示范带动、宣传辐射、科普教育等功能和作用。这天,园区迎来了延安创新实验小学六年级500多名学生,他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近距离接触水土保持,参观水土保持和村史馆、知青旧居,普及水土知识,科普生态常识,接受红色洗礼,栽下生态文明理念的种子。这是园区开放以来,面向社会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个缩影。梁家河村是广袤无垠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庄,多年来坚持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将坡耕地改造为水平梯田,沟道建设了淤地坝拦泥淤地。1975年习近平同志带领群众建成的知青淤地坝,已淤地5.1 hm2,使沟道变良田,水土不再流失,至今熠熠生辉。在多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上,陕西省水土保持局根据生态文明新要求和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标准,对梁家河村进行水土保持提质升级,打造梁家河村水保生态升级版成效显著,2015年梁家河村荣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称号。现在,梁家河村水保示范园每年接待学习考察人员7万多人,发挥了很好的生态文明户外教室作用。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梁家河村,站在知青淤地坝上指出:淤地坝是流域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要因地制宜推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建教育基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各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作为,建成127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89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和24个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基地成为公众体验参与、开展水土保持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平台,成为青山绿水间广袤土地上的生态文明户外教室。每年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中小学生达1 200多批次,参与人数超过25万人,并通过学校连家庭,小手拉大手,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宣传作用;每年到科技园参观学习的社会公众多达220万人次。江西德安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开创的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模式,得到江西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2016年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108个县的副县长到园区培训学习,其成功模式在江西省和南方省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生态教育基地有不少就在我们身边。西安汉城湖,昔为雨污集纳场所,蚊蝇孳生,臭气熏天。西安以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理念为主线,对汉城湖改造提升,建设水保科普馆、水土流失人工降雨演示、科普教育长廊、植物根箱、水保措施介绍等,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将汉城湖打造成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汉城湖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今天美丽的水土保持公园,成为享誉全国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成为市民身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生态文明,一条充满希望的美丽中国新道路,一条引领中国新发展的特色之路,正在全面铺设,伟大的征程正在全面开启!水土保持走在这条大道上,使命和责任,青山和绿水,一路同行,走向远方……

(责任编辑 张培虎)

S157

C

1000-0941(2017)10-0004-04

乔殿新(1970—),男,山东莱阳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2017-09-06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文明生态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