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全科医师常用的小儿急救知识
2017-01-20陈埃清
陈埃清
100070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第二社区医院
社区全科医师常用的小儿急救知识
陈埃清
100070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第二社区医院
随着全科医学的日益深入,社区就诊人数明显增多。在全科急诊中经常遇到需要及时处置的急诊患儿,最常见的小儿急症有小儿高热、小儿惊厥、儿童疫苗接种严重不良反应、门诊输液反应等。处置不当,极易引发医疗纠纷。有必要探讨、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处置方案,为临床提供帮助。
社区;全科医师;急救;儿童
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儿科急诊患儿。最常见的有小儿高热、小儿惊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小儿输液反应等。如果能够及时、恰当地处理,就能为保证患儿生命安全和及时转诊赢得宝贵时间。目前就这方面的资料较少,且多为理论性的,具体处置方法较少。有必要探讨具体、实用处置方法,以便于临床应用。
小儿高热、超高热的紧急处置
小儿体温≥39℃,须立即处理。因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会引起惊厥。常用的降温方法有药物降温法和物理降温法。因小儿年龄不同,退热方法就不同。
药物降温:关于≤3月龄的婴儿是否应用退热剂,未检索到相关的研究,建议物理降温。>3月龄的儿童首先考虑口服布洛芬口服液5~10 mg/(kg·次)或口服对乙酰氨基芬10~15 mg/(kg·次);发热不退时,每4~6 h口服1次,每天不超4次;对严重持续高热,建议采用退热剂对乙酰氨基芬与布洛芬每4 h交替口服,疗程不超过3 d[1]。
物理降温:首选温水浴,要求室温在25~30℃,水温在30~40℃为宜。其次用退热贴,酒精擦浴容易发生酒精中毒,目前不建议用。物理降温一般适用于低中等度发热或协助药物退热。
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不用于降温。除非疾病危重状态、细菌感染再使用强有力的抗生素,且为偶尔用[2]。病因不明确者及时转院。
小儿惊厥的急救
小儿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诊症状,不管由何种原因引起,其抢救的关键是止惊。
一般处理:平卧,头向侧位,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药物控制抽搐:1次惊厥发作<5 min,自行缓解可不用止惊药。若抽搐时间>5 min或抽搐严重,首选快速止惊药物。在未建立静脉通道之前,可选用安定注射液灌肠,0.5 mg/kg,一般不超5 mg,或选用10%水合氯醛溶液灌肠,每次50 mg/kg。或选咪唑达仑肌注,0.3 mg/ (kg·次),总量每次<10 mg:建立静脉通道后首选静推安定注射液,其静脉注射剂量0.3~0.5 mg/(kg·次);最大剂量,婴幼儿不超3 mg/次,儿童不超5 mg/次。静推速度≤1 mg/min,抽止药停。安定注射液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会产生浑浊,但不会影响药效和安全使用[3]。因安定注射液肌内注射药效差,吸收慢,不主张肌内注射。静注安定注射液1~2 min起效,20 min代谢完毕,30 min可重复应用。若抽搐时间较长者或反复抽搐者持续30 min以上,可用丙戊酸钠15 mg/ kg缓慢静脉注射,持续至少5 min。然后1 mg/(kg·h)静脉滴注维持[4]。注意:静推安定速度过快,易引起呼吸抑制。对于惊厥持续状态及惊厥病因不清者,应及时转往上级医院。
小儿疫苗接种严重不良反应
小儿疫苗接种是预防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预防接种广泛开展,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增高。过敏性休克是其最严重的反应。
迷走神经血管性晕厥(俗称晕针):在注射疫苗后数分钟内发生,轻者感觉心慌、轻度恶心等,短时间内可恢复。重者面色苍白,心跳加快,恶心、出冷汗,有时失去知觉。立即使患儿平卧,抬高下肢,松解衣领,可针刺人中及合谷穴。轻者可喂温开水或糖水。重者吸氧,静点葡萄糖,进一步观察。与过敏性休克的主要鉴别点:迷走神经血管性晕厥血压下降的同时心率不增快;过敏性休克在血压下降的时候心率增快,脉搏细弱;迷走神经血管性晕厥皮肤表现为苍白、湿冷。过敏性休克皮肤表现为潮红、红色斑丘疹、风团块疹。
疫苗的过敏反应:①皮肤黏膜过敏反应:表现为手足心痒、皮肤潮红、风团块疹。②休克:意识不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搏细数。③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④消化系统表现:腹痛、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疗法。①只表现为皮肤、黏膜反应:立即注射地塞米松0.3~0.5 mg/kg、苯海拉明注射液0.5 mg/kg。尽快建立静脉通道,抽肾上腺素半支备用,观察病情变化。②若发生休克或呼吸系统表现或消化系统表现等:立即用1‰肾上腺素(0.01 mg/kg)最大量0.3 mg[5];根据病情轻重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吸收速度为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快速静滴生理盐水,静滴地塞米松、肌注苯海拉明(剂量同前),心电监护等,呼120转院。若经以上处理不见好转,20 min后可以再次肌注肾上腺素,做好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准备。
输液反应:在输液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可表现为皮疹、畏寒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血压下降、休克、呼吸衰竭等,导致死亡。①血清样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严重者表现为神经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最常见青霉素类过敏。立即停止原有输注的液体封存备查,换其他液体。立即肌注肾上腺素(1‰0.01 mg/kg,最大量≤0.3 mg)、肌注苯海拉明(0.5~1 mg/kg);静脉滴注维生素C及地塞米松(0.3~0.5 mg/kg);呼120准备转诊。②发热反应:为输入致热原所致。表现为畏寒、寒战、高热伴脉速甚至惊厥。立即停止输入原液体并封存备查,换输其他液体。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3~0.5 mg/kg),高热者口服布洛芬(5~10 mg/kg)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③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及体征与疫苗异常反应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处理程序一致,不再赘述。④心力衰竭、肺水肿:主要原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输注过量的液体,循环负荷过重。在一般的情况下,液体输注速度1~2滴/(kg·min),除非腹泻、扩容等情况需快速补液。当输液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时,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处理。⑤严重输液反应引起的脑水肿表现为呼吸节律不整或呼吸暂停,及肌张力增高、烦躁、意识不清等脑水肿症状。可静脉推注654-2(0.2~0.4 mg/kg)。目的:缩短寒战期,减少超高热及脑水肿的发生。静推地塞米松(0.5~1 mg/kg),防止超高热,预防脑水肿。治疗脑水肿应静点甘露醇及速尿。输液患儿可能出现输液反应,须做好“三查七对”及由专人负责。
综上所述,小儿高热、小儿惊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输液反应等是社区医院最常见、最易发生的儿科急、危症,需要紧急救治,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常见临床事件。在全科医疗实践中须加强各科专业知识学习,特别是常用急救知识的学习。
[1]王艺,万朝敏.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J].中华循证儿科杂志,2008,3(6):5.
[2]杨作成,陈翔.儿科疾病专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2.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14.
[4]王艺.热性惊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0):723.
Pediatric emergency knowledge commonly used in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tioners
Chen Aiqing
Guanzhuang Second Community Hospital of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City 100070
With the deepening of general practice,the number of community visi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emergency children i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and need to deal timely.The most common pediatric emergencies include high fever,convulsions in children,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in children,and transfusion reactions.Improper handling will lead to medical disputes easily.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and operational solutions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Community;General practitioner;First aid;Children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