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四级联动建设探析

2017-01-20温天福周祖昊赵楠芳王建华

中国水利 2017年6期
关键词:鄱阳湖江西省文明

温天福,周祖昊,赵楠芳,王建华

(1.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330029,南昌;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38,北京;3.武汉大学,430072,武汉)

水生态文明论坛

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四级联动建设探析

温天福1,3,周祖昊2,赵楠芳1,王建华2

(1.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330029,南昌;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38,北京;3.武汉大学,430072,武汉)

结合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经验,江西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建设格局。针对不同行政级别区域,结合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侧重点和相关措施,为江西省不同层级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水生态文明;四级联动;建设格局;江西

一、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概况

水生态文明建设采取工程、非工程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开发、调控、治理、保护和管理,以实现有效防治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科学保护水生态环境等目标。2016年江西省水利厅出台《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五年 (2016—2020年)行动计划》(赣水发〔2016〕1号),按照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积极转变治水管水理念,统筹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三方面内容,提出了14项主要任务和60项具体任务,并逐步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在推进南昌、新余和萍乡3个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的同时,2015年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水生态文明县、乡、村试点建设和自主创建工作,着力构建四级联动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江西省加快推进省级第一批3个试点县、23个试点乡(镇)、124个试点村的建设,完成首批5个试点乡(镇)和14个试点村的命名授牌,现确定第二批试点乡(镇)26个、试点村133个,并遴选代表性强的14个试点村由省水利厅领导挂点指导。

水生态文明包括人水和谐及水生态系统良好两个方面内容,但两者在某些地区和特定的发展阶段存在矛盾,较难统筹;水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水利、工业、农业、环保等各个部门,不同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不同,所处阶段也不同。山区与平原的水力联系、环境状况、人类影响方式和程度差异明显;城市与乡村的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环保意识、节水观念所处阶段不同。江西省在建设水生态文明过程中为防止全省各地建设方案形式化或简单套用,应当结合地域特点和主体功能区定位,考虑水生态文明的不同阶段以及建设的不同目标,因地制宜制定当地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本文考虑江西不同地形和区域经济特点,结合当前各地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对市级、县级和乡村级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侧重点进行分析,策应江西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建设格局。

二、市级建设探讨

江西省下辖11个设区市,本文根据生态状况和经济定位,把设区市分为赣南和赣中北两个片区。赣南地区指赣州、吉安和抚州等原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地形以山区为主,森林覆盖较高,系赣江、抚河水系发源区,属于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存在山洪灾害、水土流失等主要问题;赣中北地区指除赣南地区以外其他8个地级市,位于江西中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水网湖库发达,系江西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的汇集区,属于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和省级生态功能区,存在洪涝频发、水质较差等突出问题。

1.赣南地区

(1)防控山洪灾害

全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全省面积77.18%。近几年赣南山洪灾害频发,江西省坚持“防治兼顾、以防为主”的原则,以防洪薄弱地区为重点,在流域面积20~200 km2的山洪沟中,选择危害严重、难以搬迁避让的山洪沟进行防洪治理,对山洪沟两岸的城镇、集中居民点等区域因地施策,以修建或加固护岸和堤防、截洪沟和排洪渠以及沟道清障疏浚为主,辅以必要的陡坡、跌水、格栅坝、滞洪带、消力坑、河流控导等措施,有效提高抗御山洪灾害的能力。

(2)防治水土流失

江西省属于南方红壤丘陵侵蚀区,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总面积3.35万km2,土壤侵蚀量达1.65亿t/a,其中赣州地区以4 873万t/a居首位。江西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在中低山水保重点预防区,以实施封禁等费省效宏的生态修复措施为主,配合坡面治理工程;在低山丘陵水保重点治理区,以清洁、经济、景观和安全等“四型”生态治理工程为主,配合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在山间台地水保重点治理区,以径流集蓄网络化利用工程为主,配合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在山间盆地洼地水保重点预防保护区和治理区,以排水治涝工程为主,配合以台田修筑等土壤改良工程。

(3)水库除险加固

江西省多数水库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近80%为病险水库,其中大型15座、中型208座。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好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扩容工作,提升或恢复病险水库水闸的设计功能,充分发挥防洪、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同时重视采用生态化工程和措施,坚持控源减排、滨水缓冲带防护和原位修复技术相结合;对于水库规模减小或功能萎缩、除险加固技术上不可行、经济运行已不合理的水库,可按规定降低登记或报废。

2.赣中北地区

(1)健全防洪排涝体系

近几年江西省防洪排涝任务较重,综合应用蓄、滞、渗、用、排等多种手段,加快构建高效完善的区域防洪排涝体系。在赣中北地区,五河干流宜采取稳固堤防、严控节点、防止崩坍的工程要求,按防御100年一遇洪潮水位标准,构筑出排蓄顺畅、调控自如的赣抚下游、修水、饶河、信江等防洪体系,满足长江九江段的防洪排涝要求。在“昌九一体化”进程中,加快建成南昌、九江全国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减灾体系,充分利用鄱阳湖蓄滞洪区对长江洪水调控优势,实现南昌市达到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九江市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2)处理回用城市污水

赣中北地区城市工业较为发达,通过处理回用工业生活污水可以有效实现节水减排。完善城区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大力实施污水配套管网工程,促进污水再生水利用。新开发区按雨污分流制铺设污水管道;旧城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雨污分流或雨污合流进污水处理厂的模式进行改造;工业园区内企业强化污水二次循环利用力度,废水统一排入污水处理管网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将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结合起来,同市政污水处理系统、自然水系形成较为完整的水净化与水循环系统。2017年可实现全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9%。

(3)传承鄱阳湖水文化

鄱阳湖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已经在鄱阳湖区进行耕作劳动;至西汉,史书称之为“饭稻羹雨”的富庶之地;唐宋年间,湖区大规模兴修水利,扩大农田种类和灌溉面积,大力发展纺织等;明清时期,由渔歌、渔鼓、水神信仰构成的典型鄱阳湖渔民文化兴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特色。充分挖掘、保护和弘扬鄱阳湖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积极开发体现鄱阳湖自然山水、生态资源特色推进生态文化创新,借助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馆、鄱阳湖区域物种保护博物馆、鄱阳湖湿地博物馆等,充分展示鄱阳湖生态文化,为鄱阳湖水生态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提升鄱阳湖水文化品牌影响力提供支撑。

三、县级建设探讨

江西省下辖 100个县(市、区),根据县域地形和经济特点,本文按山区县、平原农业县、平原工业县和湖区县等4种类型分析县级建设重点。山区县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位于水系中上游区域,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如崇义县、寻乌县等;平原农业县和平原工业县位于水系中下游区域,经济较为发达,如万载县属于平原农业县,渝水区属于平原工业县;湖区县主要围绕鄱阳湖湖区,拥有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属于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如鄱阳县、星子县等。

1.山区县

(1)保护山溪资源

加强对赣江、东江、抚河等源头区原生植被的保护,对郁闭度较小的人工疏林地采取补植耐荫树种或人工辅助更新,保护不同的山丘地形和生态功能植被种类,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在低山及丘陵地区加强经济林和景观林木种植实施保护性耕作,重视发展生态林业、景观林业和旅游休闲林业。此外,选择赣江源、抚河源或东江源作为生态补偿试点,积极探索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和实施方案,对水源涵养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域,通过行业补偿、社会补偿和政策补偿等形式,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受益方支付相结合的补偿方式,有利于形成保护山溪资源的长效机制。

(2)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江西省山区地广人多、人口居住分散,存在着高氟水、苦咸水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乏饮用水等问题。过去五年江西省大力推进 “千人万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工程2 901处,日供水规模总计358.74万t,累计解决了1 179.7万农民饮水问题。但山区县普遍存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程度不高的问题,各处散小工程缺乏标准的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和检查设备,需对农村供水水源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和统筹分配。此外,应加大城市供水管网向周边乡村的延伸和辐射力度,建设分区城乡次级供水网络,形成区域性管网体系,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共网同质,可大幅度增强农村供水安全保障程度。

2.平原农业县

(1)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江西省主要大型灌区13个,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动生态型灌区建设是未来灌区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2014年全省创建绿色植保农药减量示范区160个,示范区用药次数减少2~3次,用量减少30%。在峡江、遂川等地建6 000亩 (1亩=1/15 hm2,下同)的柑橘、茶叶低毒生物农药补贴示范区,积极探索绿色植保技术和补贴机制。另一方面推广应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平衡使用技术、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赣南在栽培宽皮柑橘和橙类实践中已探索出“猪—沼—果”的生态模式,探索出一条种植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新途径,可大幅度减少对其面源污染治理的投入。

(2)推行灌区节水灌溉

当前江西省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约为0.48,加强农业节水是化解用水总量控制难题、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指标的重要手段。在节水改造方面,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加快实施赣抚平原、潦河、新南等10座大型灌区及205座重点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改造,推进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大力推行渠道防渗、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到2020年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新增供水能力20亿m3,新增及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万亩。在农艺措施方面,推进农田雨水集蓄设施和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推进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栽培措施,有效减少灌区农作物的蒸散发量,提高水利用效率。

3.平原工业县

(1)防控工业点源污染

以五河干流和鄱阳湖湖区等水域为重点,清理整治沿江、沿河、沿湖的污染企业,加大对造纸、纺织、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力推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达标运行,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改造工程,以城镇雨污分流为抓手,实现城镇工业废污水全面达标排放,2020年全省县(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至85%。对县域交界等敏感区域,水质较差、环境脆弱地区制定更加严格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争取实现“一县一厂,重点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尾水稳定达到一级A水平,尽量在排污口附近建设净化型湿地,缓冲尾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

(2)强化工业企业节水

加强用水定额管理,细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取水许可控制总量,严格控制工业企业超定额、超计划用水,对接近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和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加强工业结构调整和节水技术改造力度,严格限制和淘汰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大力推广工业循环用水、废污水深度处理等提高工业用水效率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特别是对钢铁、化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循环用水、串联用水、再生水利用等节水技术。加强重点工业用水企业取水、用水、排水的实时监控和信息统计,建立工业节水产品认证与市场准入制度,以及节水产品更新换代工程。

4.湖区县

(1)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鄱阳湖湿地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应积极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维护湖区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生物多样性。目前湖区已建成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累计总面积800多km2,约占整个鄱阳湖面积的15%。大力推进越冬水鸟栖息地和吴城、南矶山附近河麂栖息地恢复治理,以及鲤、鲫鱼产卵场自然保护区沉水植物保护和松门山湖区鲥鱼等洄游性鱼类产卵场资源保护工程,有效改善白鹤、鲚、江豚等重要物种的繁殖和生存环境。此外,周边县级自然保护区累计面积超过300 km2,约占整个鄱阳湖面积的6%。推进湿地植被、采伐迹地和弃堰平整恢复,在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域(圩区)和沙滩恢复湿地植被,一定程度上为鄱阳湖湿地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力补充。

(2)管控湖库内源污染

多年来江西省各地积极开展湖库对外承包养殖,水中养鱼、水面养鸭、库区周边养猪等水库立体开发,导致大量湖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4年全省开展水库水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至2015年年底,全省9 460座水库退出承包养殖,实行人放天养或生态养殖,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水质达标率由2013年的41.7%提升至87.4%。鄱阳湖湖区、碟子湖养殖应以生态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大闸蟹、青虾等特优水产品养殖,全面推广池塘混养、套养和“不投饲、不施肥、不用药”的湖泊生态养殖模式,控制湖区内源污染,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开展通过建立合理的养殖品种、规模和方式,促进湖泊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统恢复的探索,实现从“以水养鱼”向“以渔养水”的转变。

四、乡村级建设探讨

1.乡 级

(1)推行污水集中处理

以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切入点,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努力建立广泛覆盖的农村垃圾收集清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按照“户改厕、村建池、镇入网”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分片区分尺度集中处理农村污水。加大生活污染与农业污染的控制力度,对原来分散零星的粗放饲养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型养殖转变,以建设牲畜粪污沼气池为抓手,强化养殖业粪污的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牧业和循环经济,使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变为点源加以控制,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综合利用工程。

(2)建设河流生态廊道

对乡村骨干河道及淤积严重的河道,运用清淤扩容、调水引流、截污治污等工程措施,采用自然护坡、生态护坡,恢复水动植物生长、繁殖、栖息环境等生物措施进行水系生态整治,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走向;在河流沿集镇区建设带状公园,在河流汇水区建设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湿地公园,营造优美环境,提高河流天然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对于清淤畅通的河道和湿地,保障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及需水过程,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促使水生态良性循环,建成沿河乡村的休闲观光带和绿色生态带。

2.村 级

(1)整治门塘沟渠系统

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主要目标,以消减面源污染为主,加大生活污染与农业污染的控制力度,可有效治理农村门塘沟渠的“脏、乱、差”等环境问题。一方面清除门塘沟渠表面的淤泥和漂浮物,疏通堵塞的排水沟,引入河道“活水”或积蓄雨水入塘,保证门塘沟渠水体不断交换;另一方面根据水域纳污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养殖业粪污的综合利用,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达标排放工程,严格控制入塘入沟污染物总量。

(2)开展生态旅游休闲

农村作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依托,以水资源为纽带,农村休闲产品为特色,通过生态休闲项目能进一步丰富水文化内涵,提高江西乡村休闲旅游品质。如充分挖掘上堡梯田、庐山西海等农村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可不断优化全省生态旅游休闲产业的区域布局,融合拓展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新空间,通过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等,发展为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工程。

五、结 语

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江西省大力推动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建设,同时通过水生态文明“365工程”,加强全省水生态文明县、乡、村试点建设和自主创建工作,通过分析当前全省“市—县—乡—村”四级水生态文明建设侧重点和主要措施,为构建全省四级联动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提供技术支撑。江西水生态文明建设将通过构建各个层级的水管理制度体系、水安全保障体系、水生态环境体系和水文化景观体系,着力实现江西河湖水系的水生态系统载体功能、防洪抗旱调蓄功能、水资源调控通道功能、水文化价值宣传功能,塑造江西省五河一湖优美的水生态框架,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彰显江西山水文化魅力,为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夯实基础。 ■

[1]陈明忠.关于水生态文明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利,2013(15).

[2]李雪松,孙博文,吴萍.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6(3).

[3]马建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3(10).

[4]罗小云.继往开来乘势而上为实现江西绿色崛起提供有力水利支撑[J].江西水利科技,2016(2).

[5]陈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探讨[J].中国水利,2013(4).

[6]孙炼,李春晖.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15(3).

[7]高志坚,钟小金,等.关于建立东江源区生态补偿的一些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1(12).

责任编辑 安天杭

Promoting coordinated actions at four levels for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Wen Tianfu,Zhou Zuhao,Zhao Nanfang,Wang Jianhua

China gives great impetus on water ecology civilization and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experience through pilot project construction.Coordinated actions at four levels of city,county,township and village were firstly introduced by Jiangxi Province.Measures for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initiated according to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features at different levels.Technical guidance has been given to implement ecologicalfriendly approach in Jiangxi Province which provided valuable experiences to other areas in China.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interaction at four levels;construction pattern;Jiangxi

TV+X171.4

B

1000-1123(2017)06-0005-04

2016-08-23

温天福,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工作。

江西省水利科技重大项目“鄱阳湖流域水生态文明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KT201411);2016年“西部之光”计划;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梯级水电站群多目标优化调度与方法研究”(20142BAB217029);国家973课题“多尺度山地水文过程与水资源效应”(2015CB452701)。

猜你喜欢

鄱阳湖江西省文明
模拟成真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请文明演绎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漫说文明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浅析太平军鄱阳湖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