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促进作用探讨
2017-01-20李宏英
李宏英
额敏县上户镇中心卫生院,新疆塔城 834600
药剂科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促进作用探讨
李宏英
额敏县上户镇中心卫生院,新疆塔城 834600
目的分析探讨药剂科管理对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加强药剂科管理前后住院医嘱各400张,其中行药剂管理前医嘱为对照组,药剂管理后组别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药物费用以及使用后问题发生率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对比,对照组为74.25%(297/400),实验组为93.50%(374/4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管理前后的药物金额对比上,取平均值,对照组为(98.2±18.9)元,实验组为(71.6±12.2)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管理前后数据差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问题发生率上,对照组102张出现问题,问题发生率为25.50%,实验组31张出现问题,问题发生率为7.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剂科管理对于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使抗菌药物的成本管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使抗菌类药物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促进患者的康复。
药剂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促进作用;探讨
目前,抗菌药物已经成为多种疾病治疗中所使用的药物。该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通过抑菌杀菌来使患者的疼痛等症状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率。但是使用不合理容易引发药源性疾病,威胁患者健康。为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院应制定合理的管理方针。药剂科是医院药物管理的重要科室,实施药剂科药物使用管理是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化的重要途径[1]。针对目前各医院中存在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有必要对其使用流程进行规划,发挥药剂管理科的重要作用。基于药剂科抗菌药物的控制管理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水平和应用效果的作用,笔者将其管理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该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药剂科管理前的住院医嘱400张,为对照组。同时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的药剂科管理后的住院医嘱400张,为实验组。所有医嘱均为该院经过正规检查,用药均为抗菌类药物。两组患者仅在药剂科管理前后存在差别,在病源、年龄、住院长短等基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药剂管理措施,采用正规的用药途径进行治疗。实验组的400张医嘱均采取药剂管理措施[2]。具体的方法为:①对药剂科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意识,管理正确率以及责任心;对抗菌药物的采购进行严格管理,保证药物等级和质量,通常二级医院的抗菌药物采购在10种以下,三代、四代头孢的采购不多于5种。②加大药剂科临床药学研究力度,并且研究成员要由经验丰富的医学研究团队组成,对药物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保证其使用安全性。制定合理的使用原则,包括使用剂量、使用时间等。同时总结临床用药经验,尽量减少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③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药物的管理效率,对抗菌药物实施信息化的管理[3]。遵循先进的抗菌研究技术,对医院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规定,明确药物禁忌以及其他问题,提供抗菌药物应用查询机制,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④药剂管理科与检验科室之间沟通与合作,要求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用药,保证药物使用量的合理程度。同时药物使用者要了解药效、药性以及其带来的不良反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制剂规模的扩展。随时纠正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合事情情况与临床医生之间进行交流,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并发症等情况,为患者提供经济性抗菌药物,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1.3 观察指标
实施抗菌管理前后药物应用率对比、药物金额对比以及用药后问题发生率对比[4]。另外,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对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对比,对照组为74.25%(297/400),实验组为93.50%(374/4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管理前后的药物金额对比上,取平均值,对照组为(98.2±18.9)元,实验组为(71.6±12.2)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管理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问题发生率上,对照组102张出现问题,问题发生率为25.50%,实验组31张出现问题,问题发生率为7.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上,实验组非常满意321例,满意76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为99.25%。对照组非常满意293例,满意63例,不满意44例,总满意度89.00%,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抗菌药物是通过是细菌、真菌培养而形成的药物制剂,是近年来抗细菌感染的重要治疗方法,比较熟悉的抗菌类药物有头孢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等。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抗菌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中,但随之而来的抗菌药物滥用也成为医院最大的问题。众多临床实践表明,抗菌药物虽然可以高效的治疗某种疾病,但是更容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性,强制性治疗手段不符合中医理论,并且容易复发[5]。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疾病的种类增多,一些疾病在短时间内无法研制出治疗药物,只能采用抗菌药物进行短暂的缓解,这使得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问题频发。药剂管理科是医院发展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科室,是医院用来进行药物管理的重要单位,通过药剂科管理,使药物使用更加合理,对药物用量进行控制。并且对临床治疗和护理人员进行规定,保证其治疗合理,实践证明,医院药剂科通过加强抗菌药物控制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促进疗效[6]。一些医生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剂量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药物提供时存在失误,专业性不强,导致杀菌效果差,甚至带来其它并发症。长期使用抗菌类药物将使菌群出现耐药性,再使用的治疗效果将极大的降低,无法达到满意的疗效,这也是一些慢性疾病无法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医院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应用上存在管理不严现象,不仅提高了治疗成本,还对患者病情康复起到了消极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标准的抗菌药物应用制度,并组建医院抗菌治疗小组,使药物分配上合理,减少安全隐患[7]。药剂科在目前的医院中承担这一任务,通过药剂科的职能发挥,来保证药物管理的合理性。同时,药剂科作为接触抗菌药物的一线部门,其管理水平决定了整个医院的药品质量以及药品应用的合理性。在目前的各大医院中,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药剂科的管理作用未发挥出来,工作职责不明确,在与临床用药医生的沟通和配合上存在缺失,不关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使抗菌药物的滥用成为一种现象,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在该次研究中,实验组400张医嘱和对照组400张医嘱之间进行对比[8]。其中实验组采用药剂科管理后,其药物使用效率明显提高,药物的成本偏低,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与其他临床研究均保持一致,可以证明药剂科管理对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积极作用。当然,目前药剂科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要对药剂科管理进行加强,提高管理人员意识,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推进医院药剂科管理工作的进行,发挥该科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作用。另外,药剂管理所包含的内容丰富,不仅是对药物的剂量、保存进行监督,还要求保证药物的安全性,涉及到药物采购、支出、临床用药指导等过程。总之,药剂科管理在整个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药剂管理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抗菌药物应用广泛,但是不合理应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巨大。发挥药剂管理科的作用,对抗菌药物实施合理的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了药剂科管理对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积极作用,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戴长青.药剂科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2):172-173.
[2]许谙,顾蓓青,赵振华.加强药剂科管理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海峡药学,2012,9(5):211-213.
[3]甘晓平.浅议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成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3(5):2380-2381.
[4]金超.浅议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成效分[J].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0(20):1987-1988.
[5]上官路.药剂科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成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1(10):13-14.
[6]吴恩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措施及效果分析[J].首都医药,2014,22(5):53-54.
[7]沈杉松.加强药剂科管理对改善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3(2):138-139.
[8]徐建民.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分析.中国医药指南:临床研究,2013,11(15):590-591.
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7)11(c)-0145-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33.145
李宏英(1976-),女,大专,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201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