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7-01-20吴霞翟丽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利培奥氮精神分裂症

吴霞 翟丽丽

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

吴霞 翟丽丽

目的 探究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实施奥氮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老年精神分裂患者采用利培酮与奥氮平实施治疗,均存在良好疗效,两组患者不良反均较轻,因此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病情针对用药。

老年精神分裂;奥氮平;利培酮;疗效

精神分裂是常见精神科疾病,其具有反复性,部分患者会出现社交功能缺损及精神活动衰退。相关研究显示,奥氮平与利培酮是临床中新型抗精神药物,相比于传统抗精神药物效果更加显著[1]。本研究对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奥氮平与利培酮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经确诊为精神分裂,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68.5±13.6)岁,平均病程(4.5±2.3)年;观察组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6.6±10.3)岁,平均病程(4.7±2.6)年。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组患者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疾病、心脏疾病;及未使用过其他抗精神、抗狂躁、抗抑郁等药物。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初始剂量5 mg,1次/d;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大剂量,最大25 mg/d。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培酮实施治疗,初始用药1 mg,1次/d,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增加剂量,最多6 mg。两组患者均不合并其他药物辅助治疗,持续治疗8周。

1.3 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使用阴性、阳性症状量表对疗效进行评定,评定分为无效、有效、显效、痊愈四个级别。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8周疗效

观察组痊愈17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81.40%。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79.07%。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1,P=0.679)。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24例,占55.81%,其中主要表现为失眠、静坐不能及震颤等。对照组不良反应19例,占44.19%,其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口干、便秘、震颤等。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0,P=0.100)。

3 讨论

奥氮平与利培酮属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其具有平衡5-羟色胺/多巴胺拮抗效果,可对中枢边缘系统5-HT2A受体与D2受体进行选择性作用,将D2受体作用于精神分裂阳性症状进行阻断,同时对5-HT2A受体作用于精神分裂阴性症状进行阻断[2]。国内大量研究显示,奥氮平与利培酮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中具有良好疗效与极高安全性[3-4]。

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均具备良好疗效。与常规典型抗精神药物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在合理使用药物范畴内,可有效控制患者发生锥体外系反应(EPS)风险;但风险仍然存在,且两种药物诱发程度不同,利培酮高于奥氮平[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两种不同药物治疗时,利培酮诱发的锥体外系反应与奥氮平比较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利培酮5-HT2A受体与D2受体亲和力高于奥氮平相关[7-8]。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显示,两种药物对老年精神分裂患者均具有较高安全性,且效果显著。

[1] 杭荣华,程万良,王瑞权,等.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执行功能比较[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7):812-815.

[2] 宋梓祥,涂德华,潘佳,等.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1):24-27.

[3] 黄兴兵,钟智勇,张晋碚,等. 奥氮平与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1):1-3.

[4] 刘宗和,田旭,郭玉芳. 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25-26.

[5] 徐优明,张丽英.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13,26(3):199-200.

[6] 冯晓莉. 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处方药,2016,14(10):74-75.

[7] 凌云,孙华,王丽.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5):2035-2036.

[8] 许雪莲.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7):2557-2558.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lanzapin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Schizophrenia

WU Xia ZHAI Lili Psychiatry Department, Nantong Zilang Hospital, Nantong Jiangsu 226200, 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lanzapin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schizophren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November 2016, 86 elderly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randomly divided into 43 cases of thecontrol group and 43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isperidon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lanzapine. The clinical eff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P > 0.05).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cant (P > 0.05). Conclusion Risperidone and olanz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in elderly patients have good curative effec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ild adverse reactions, therefore, clinical medi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for medication.

senile schizophrenia; olanzapine; risperidone; curative effect

R749

A

1674-9316(2017)16-0088-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6.047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医院精神科,江苏 南通 226200

猜你喜欢

利培奥氮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