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辽市水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7-01-20于文军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通辽市水土保持生态

于文军 刘 琦

(1.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防汛抗旱物资供应管理站,内蒙古 通辽 028000)

通辽市水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于文军1刘 琦2

(1.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防汛抗旱物资供应管理站,内蒙古 通辽 028000)

通辽市柳河流域和大凌河流域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后,开始实施水生态修复项目和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经过阶段性治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通过分析通辽市水生态建设效果,找出了通辽市水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针对性治理措施及建议,供类似地区参考。

通辽市;水生态建设;对策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处东经119°15′~123°43′、北纬42°18′~45°41′之间,东连吉林省,南临辽宁省,西接赤峰市,西北与锡林郭勒盟接壤,北与兴安盟为邻。总人口320万,总面积5953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8247km2。历年来,通辽市始终将改善水生态环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谋划和指导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特别是1983年通辽市柳河流域和大凌河流域被列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后,拉开了大规模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秀美山川的序幕。1999年,又成功地实现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重点由南部山区向北部山区转移的目标,先后开展了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水生态修复项目和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实现了阶段性治理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水生态效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障。

1 通辽市水生态建设效果

为改变恶劣的生产条件,通辽市确定了“水生态立市”的治理思路,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举通辽市之力开展了大规模山、水、田、林、路水土保持水生态建设工作,实现了通辽市水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赢,及大地改善了治理区的水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1 生态效益

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治理面积9857km2,治理区的林草植被盖度得到显著增加,实施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均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减少坡面土壤流失、增加土壤入渗、拦蓄坡沟泥沙和地表径流等效益。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19.76万t,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306万m3;新修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可新增有效拦蓄库容2.10万m3,每年减少土壤流失1539万t,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18715万m3;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可新增有效拦蓄库容数万立方米。保证了当地及下游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解决了农牧民的生活饮水问题及水土流失地区群众“三料”(肥料、饲料、燃料)困难,提高了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而且跑水、跑土、跑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土壤质地得到改善,地力增强,保水、保土能力增强,土地生产力逐年提高,为农牧民创收提供了基础与保障。

1.2 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轻自然灾害;二是促进社会进步,减轻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河流洪水泥沙危害、水蚀与泥沙危害、干旱对农林牧业的威胁,完善了农牧业基础设施,逐步提高土地单产,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区畜牧业奠定了基础。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随着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的增强,治理区的社会经济条件明显改善,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基础。提高区域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逐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社会风尚,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积极影响。

1.3 经济效益

据2015通辽统计年鉴经济调查结果,农牧业生产总值由1983年10.3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27.70亿元。

2 通辽市水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为破坏严重

通辽市水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土地利用过程中水生态破坏;ⓑ在采矿、交通、冶金、建材等生产建设开发中,出现水生态环境破坏现象。

2.2 技术推广相对滞后

主要表现在:ⓐ水土保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应用缓慢;ⓑ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尚缺乏技术标准和治理经验,取土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弃渣弃土造成的松散堆积物治理技术薄弱,标准偏低,严重影响了当地及下游地区的水生态环境,也直接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和投资环境。

2.3 投入严重不足

水生态环境建设之所以出现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投入较少,投资过低,治理的质量和进度赶不上水生态破坏速度。

3 主要措施

3.1 树立水生态建设理念

历史上的科尔沁曾是水草丰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疏林草原景观。近百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人口增加、乱砍滥伐、超载过牧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致使科尔沁草原的林草植被遭受破坏,生态平衡失调,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大片草原、牧场沦为“不毛之地”。日趋严重的土地沙漠化给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导致农牧业生产长期低而不稳,因灾致贫返贫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通辽市明确提出了水生态立市方针,90年代末提出建设绿色工业城市发展战略,并抓住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生态修复工程、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实施的有利时机,开展了大规模防沙治沙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各县市区把水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发展战略,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通辽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3.2 突出工程建设重点

通辽市在水生态建设实践中,整合各种水生态建设工程,探索出了一条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战略之路。因地制宜,抓住水土流失成因规律与基本矛盾,紧紧围绕解决水土流失区群众基本口粮和增收问题,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科学技术路线,以坡改梯、基本草场、坡面水系等工程建设为重点,把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优先落实投资,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为集约、高效利用水土资源,培育山区特色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找到了水生态建设有效实现形式。土石山区采用“山顶两松戴帽,中间两杏一枣拦腰,山下梯田果树环绕,工程埂上种灌,沟底谷坊塘坝、防冲林配套”的治理模式;沙化漫岗结合区采取“乔木网、灌木带、中间草、田轮作”的治理模式;平原区以治理沙漠化营造防护林为主,大力开展种树种草,提高森林和植被覆盖度,推广家庭草库伦、生物经济圈建设等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群众生存与长远发展问题。

3.3 坚持治管并重原则

近年来,为巩固水生态治理成果,通辽市加大了依法管护监督力度。ⓐ制定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年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水土保持违法行为举报及查处等监督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使执法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了监督管理规范化、方案审批制度化、两费征收合理化、返还治理标准化、案件查处程序化;ⓑ建立市、县、乡、村水生态四级综合服务体系,保证了通辽市水生态环境建设的顺利开展;ⓒ做好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年检工作。对已经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开发建设单位,不定期地进行检查验收。对未按方案实施或实施面积治理不够的单位,视情节进行了处理。

4 水生态建设建议

4.1 坚持综合治理

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修建基本农田和发展经济果木为突破口,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和有计划地封山育林育草综合治理中关键环节未取得突破。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既是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有效实施造林种草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半干旱区进行人工造林(含灌木)时必须强调以工程整地为前提;而在发展人工种草的同时,如果不将草纳入正式种植制度之中,并与发展畜牧业与饲草加工业相结合,则很难持久下去。建议制定的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必须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治理规划,而不是单一的林草建设规划。

4.2 完善水生态补偿机制

退耕还林还草是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不是退耕后不再种粮就算完成了任务,而是要强调退耕后主要应作为营造水土保持林灌草的水生态保护用地,即在一定期限内不再进行任何方式的收获和采伐。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水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大补偿力度。前一时期在拍卖“四荒”中,一些地方将牧荒坡地翻耕改种经济林果、药材,甚至粮食的做法,实际上是将天然植被变为生产用地了,应考虑其后果。

4.3 实行宏观调控

ⓐ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有效的政策促进发展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水生态建设的管理体制,注重水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确保农业、林业、水利等各部门共同按照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技术标准开展流域的集中连片治理;ⓒ充分调动和运用全社会的力量,组建水土流失治理联合体,将上下游项目、农林牧渔等开发项目统筹兼顾,综合评价。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ater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ongliao city

YU Wenjun1, LIU Qi2

(1.TongliaoWaterResources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ofInnerMongolia,Tongliao028000,China; 2.TongliaoFloodControlandDrought-proofMaterialSupplyManagementStation,Tongliao028000,China)

After the Liuhe River Basin and Daling River Basin in Tongliao City have been listed as key controlling areas for national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the project of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have been started. After a period of governance, achieve better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Tongliao water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main problems of Tongliao water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re found out, elaborated specific treat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imilar regional reference.

Tongliao city; water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

10.16617/j.cnki.11-5543/TK.2017.02.007

X171.4

A

1673-8241(2017)02- 0040- 03

建设管理

猜你喜欢

通辽市水土保持生态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王舒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生态养生”娱晚年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