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帅才
2017-01-19马文娟
马文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中学生。不真正深入校园,不会体会到中学生群体中的一些细微的思想动态,这其中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贯彻德育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首先,要做到贯彻德育教育,就应该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
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应该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不可能搞好教学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历史教师必须是心灵美的“人师”,只有心灵美的“人师”才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有德、有识、有能,以构成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更应该具有高于一般人的道德品质。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把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停留在与学生一样的水平上,应比学生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才能教育学生成为道德水平较高的群体。如果每个历史教师都能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汲取人类在与自然做斗争过程中产生的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凝结出来的道德精华,使自身在言行上始终表现出较高层次的道德水准,那么学生自然能从中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
其次,通过我们学科自身的特点,把道德教育与教学内容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增强道德教育的渗透性和时代性。
例如,通过学习我国古代辉煌历史、近代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的一个永恒的教育主题,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祖国古代历史的辉煌、近代历史的屈辱、当代历史的曲折与复兴,都是爱国主义的良好素材。如,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高度完备,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文化科技的高度领先,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强盛的自豪感;近代中国历经西方列强的轮番侵略,一步步走向屈辱的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深渊,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沉沦的忧郁感;现代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亿万人民翻身做主人,经过艰苦奋斗,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是奋起直追,发奋图强,经济迅猛发展,国力蒸蒸日上,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与艰难曲折的时代紧迫感。
再次,历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道德教育目标。
历史新课程标准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课程的核心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它与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历史新课程的三个目标是层次递进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其他两个目标的实现。
人的道德表现可分为三个层次:低一级的是社会允许的,较高一级的是每位公民必须做到的,最高一级的是社会提倡的。我们把中学阶段的“学会做人”教育定位于“社会要求每位公民必须做到的”这一档次,即做“文明人、现代人、爱国的人”。所以在历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具体说来有两点:一是目标要定得准,要把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要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假大空不好,把历史课上成思想政治课也不好。要从小处入手,莫以“德”小而不为。二是计划要切实可行,要有持续性和韧性,要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等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科学的、恰当的、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计划。
最后,注意在历史教学中采取多种可行的方式进行道德渗透,增强道德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在新时代,结合历史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应当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增强道德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发挥历史教学的道德教育功能呢?近年来,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一些新型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情感教育法”、“问题教学法”等得到推广。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必须有恰当的施教方法和手段,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方法和手段:
其一,教学实践活动法。实践活动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锻炼思想,培养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例如,组织学生编写家乡史,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家乡的古迹、遗址、革命遗迹、自然景观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使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使他们对自己的家乡产生热爱之情,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对自己祖国最真挚的爱。
其二,专题辩论法。“真理不辩不明”,中学生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他们渴求真理,反对枯燥的说教。历史老师可选择课本中的某些重要问题,指导学生学习课内知识、阅读补充材料,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并以小组方式进行研究辩论,使学生逐步认识正确的观点。
其三,榜样示范法。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孔子曾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西方学者班杜拉曾对榜样强化功能解释道:如果学生因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奖励,他本人将会增强相应的行为意识;如果学生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则会抑制产生相应的行为,这就是替代性惩罚作用。
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现代教育方针,谓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德育”为首,这充分肯定了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要在历史教学中落实德育,这是一个难度高、涉及面广的课题。我们应不断努力,挖掘适合我们自己的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这是当代历史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背负这一使命,让德育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