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篮球运动专项特征的浅析
2017-01-19吕成钢
吕成钢
摘 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与其他集体项目有着巨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各自运动特征和规律方面,这里主要就篮球运动特征进行论述,本文从篮球专项本质特征、竞技能力特征和篮球比赛制胜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篮球运动选材、训练、竞赛和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篮球运动 特征 规律
篮球自发明以来,经过数百年发展形成独特的历史和特点,专业理论研究已形成,并独立成为庞大的体系。这种理论体系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不断丰富,并且推动世界篮球水平朝着“高”“准”,强调“对抗”[1]的方向发展。然而什么决定篮球运动发展方向呢?与篮球专项运动特征和基本规律密切相关,因此深刻认识篮球运动的特征,对学习篮球、推广篮球和提高篮球运动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篮球专项运动本质特征
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最本质特征,也是篮球运动发展至今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深刻认识篮球运动的特征,对学习篮球、推广篮球和提高篮球运动水平意义重大。包括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特征、竞赛规则特征和规律特征等。
1.1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特征
动作是运动的基础,是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环节,是运动技术的基本因素。篮球技术动作[2]是人以手直接持球、控球并与全身协调配合组成的专门动作,不同于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其他球类,用手直接完成动作,在方向、力量、速度、节奏性、精确度、突然性、可控性等方面大大优越于其他肢体。篮球技术动作是人体各个关节完成动作时按一定顺序和组合协调运动,是很多复合动作的组合,既包含周期性运动成分,又包含非周期性成分。由于篮球比赛是在攻守交错对抗中进行的,因此技术动作在实际运用中有以下两个特点:(1)动作组合的多种多样性;(2)固定与不固定相结合性。
1.2篮球竞赛规则的特征
篮球竞赛规则有制约、协调、促进功能,保证竞赛条件的同一性和成绩的公平性。
(1)得分目标高而小。篮球比赛是以球命中篮圈得分的多少决定胜负的,进圈得分在球类项目中是第一无二的。由于篮圈离地面3.05米,且与地面平行,直径仅有0.45米,既高又小,队员投篮必须使球从上而下地进入篮筐方为有效。这对投篮技术提出瞄准点、出手角度、出手力量、球的旋转等一系列动作和球运行的要求。投篮命中率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还决定于队员动作的技巧和感觉。(2)对抗范围较小。篮球比赛场地为28米×15米,双方上场队员各5名,从队员平均活动范围来看不算小,但实际比赛中,10名队员大部分时间集中在靠端线的篮下六七米的半圆范围内展开交错对抗,活动范围应该说是小的。特别当今篮球运动员身体趋向高大发展和体能增强,篮下争夺和对抗空间更小。(3)时空限定较多。篮球规则中对时间和空间有较多限定。除整个比赛时间有规定外,特别对队员在比赛中的行动有限定,如3、5、8、24秒规则等。什么时候开表、停表、用什么信号都有严格规定。队员和教练员必须熟悉这些规则,既要遵守又要充分加以利用。(4)从严制约行为。篮球规则对一场比赛中个人和全队犯规次数都有严格规定,对犯规行为有严格界定,对教练员和队员过激不正当行为有警告、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犯规和取消比赛资格等。这些对行为的严格制约体现了竞技的公平性和文明性。
1.3篮球运动规律特征
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固有的、普遍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必然决定事物向着某种方向发展。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区别于其他任何项目而决定篮球运动发展方向的若干本质联系。
1.3.1水平到竖直规律。由水平运动向竖直运动转化是篮球运动的基本特征。运球推进、传球转移及突破对手都是水平运动,最后以上篮、投篮或扣篮作为一切技术动作战术配合的目的,完成由水平运动到竖直运动的转化。竖直运动的结束又开始新的水平运动,然后完成水平向竖直的转化。水平到竖直是篮球运动攻守对抗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核心。
1.3.2集体性规律。篮球运动是5对5的群团式攻守对抗,团结互助、协同配合是第一要素。齐心协力、密切合作才能完成错综复杂的攻守任务,集体主义是最为明显的规律特征。
1.3.3对抗性规律。篮球比赛攻守双方10名队员在限定地面和有限空间里奔跑、跳跃、拼抢争斗,攻守交替,对抗是必然的,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运用手、臂、肩、腰、背、臂、腿等身体动作占据地面和空间优势限制对方,合理对抗是篮球运动的重要内容。除身体对抗外,技术、战术、心理及智慧都要进行全方位对抗,在对抗中争取主动,获得比赛的主动权。
1.3.4转换性规律。篮球比赛速度快,攻守转换十分频繁,转换不仅发生在一个队的前场、中场和后场,而且会发生在不同空间位置,正确把握不同状态攻守转换,正确运用技术动作和战术打法,就能控制比赛主动权。“变”是篮球运动的灵魂[3],转换还体现在动作、技术、战术和外部情绪的变化等方面。
1.3.5均衡性规律。篮球运动攻守交替、瞬息万变,因而进攻和防守相互影响、制约表现非常突出。往往进攻频频得手,会引起防守士气大振;而防守频频成功,为进攻增加信心。相反,只攻不守的队伍赢不了球,而只会防守不会进攻的队伍难以取得胜利。现代篮球要求攻守兼备、攻守平衡,均衡性规律是决胜因素之一。不仅要攻守均衡,而且要内外均衡、左右均衡。对一支球队来说,要老、中、青配置,高、中、矮结合。
高度与速度均衡[4]是均衡规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篮球运动的得分目标位离地面3.05m的高度及篮球投向球篮所引起的一切变化,给高度带来举足轻重的地位。篮球场地的特殊性,又要求参与者在最短距离内发挥最快速度完成各种不同任务。高度与速度这两个要素既矛盾又统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回顾篮球运动发展,综观当今竞技篮球之端倪,展望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的未来,可以说高度与速度均衡发展是篮球运动的一条重要规律,是篮球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1.3.6全面性规律。篮球运动是要求最全面的运动项目,技术要求全面,左右手、左右转很多技术一式双份。身体素质、战术、意识、心理素质都要求全面,因而篮球运动的全面性规律是篮球的制胜法宝。
2.篮球运动竞技能力特征
2.1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身体形态特征:身体高度、体重重量、四肢比重。由于篮球比赛对抗中双方处于攻守状态,而篮筐又固定在空中,这样高度的争夺异常激烈。身材高大、手臂长自然成为篮球运动员的主要形态特征。
另外,指间距是作为篮球运动员先天性身体形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指间距是指两臂按水平方向充分伸展时两手手指指尖之间的距离。身高和指间距一起形成一个重要的指标为“指距—身高”指标,这个指标越大,说明手臂越长,对用手控制、支配与争抢球的篮球运动来说优势越大,进行篮球运动越有利。因此,篮球运动员在身体形态上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身体高大,臂展宽。
篮球运动对运动员体重有一定的要求,是用克托莱指数作为指标衡量的,运动员需要较大的体重以利于对抗,又不能影响快速灵活地在移动中完成技战术行动,所以篮球运动员既要求体重大,脂肪少,又匀称而强壮。
因此,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从总体上概括就是身高高大,臂展宽,体重大、脂肪少,又要匀称而强壮。
2.2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
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分为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是与篮球技、战术相关专门体能、体质的要求。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特点要求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必须全面发展。然而根据比赛要求、进攻位置与特点,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发展应有所侧重。相对而言,内线高大队员要求有突出的对抗性力量和较高的跳跃能力,外线队员要求有良好的灵敏素质和较快的反应能力等特点。
竞技技能主要由技术、战术、心理、智力等要素组成,其中每个要素都很重要。
2.3篮球运动的运动技术特征
篮球技术是比赛中运动员为了进攻与防守采取的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包括移动动作(指跑、跳、急停、转身等误球动作方法)、控制支配球动作(指接球、传球、运球、投篮等有球的动作方法)争夺球动作(指控球、打球、断球、抢篮板球等动作方法),以及由这些动作组成的动作体系。运动技术是理想化的动作模式,有动作的规范,既符合篮球竞赛规则的要求,又适应攻守对抗的需要,更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并由运动员个人特点解决比赛中攻守的具体任务,从而表现出动作方法上的专门性和合理性。
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基本特点之一是技术不断演变创新。技术创新是篮球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技术创新是以运动技术为对象,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动作的形式、结构、功能及运用改编的创造性活动。从篮球技术发展看,由双手到单手的运用,跳投、持球突破技术的出现,空中盖帽、扣篮的发展等,都是技术创新的结果,直接影响篮球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增添制胜因素和动作组合形式,有效制约已有技术,推动篮球技术不断发展。重要的是明确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与独特规律特征,在此前提下创新出新的篮球理念和方法,建立并提高现代篮球的创造思维能力(包括想象力、多向思维、联想思维、灵感捕捉等)和继续实践,进而挖掘人体潜能,积极攀登篮球技术的高峰[6]。
2.4篮球运动的战术特征
现代篮球运动不断向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激烈对抗发展的同时,战术形式和运用充分体现出精练化、技艺化和智谋化。这种突破性进展使现代篮球运动中的“高”、“快”、“全”、“准”、“灵”、“变”及“女篮男子化”更富新意,从而使篮球运动登上新高度。现代篮球运动战术的实施依靠技术的全面准确,而技术的提高则仰仗战术的合理和巧妙。篮球战术是推动篮球运动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树立现代篮球战术观,把握现代篮球运动特征及功能作用,进一步全面、系统研究和发展篮球战术,对促进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5篮球运动的意识特征
篮球意识是通过反复练习、多次比赛而形成对篮球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由此可见,衡量好的篮球运动员的标准,不仅看他是否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具备良好的篮球意识和意志品质。后者是先天的,与个人性格有关,但前者可以通过指导练习慢慢培养。
“篮球意识”指在复杂困难环境中能随机应变以争取主动并正确实施自己的行动和策略的一种即兴发挥能力。是在比赛中各种技术动力、战术正确灵活运用和发挥生理机能和技战术能力的自觉的、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具有特殊作用的心理活动。因此,“篮球意识”是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根据场上客观具体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采取实效合理行动的过程和总和。“篮球意识”表现在具体动作转向思维,并由思维转向具体动作。也就是说“篮球意识”是在长期科学的、系统的与多次激烈对抗比赛的战术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运动员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结晶,并随着运动员,同时随着篮球技术、战术的发展而提高。篮球意识具有潜在性、能动性、连续性、瞬时性、择优性等特性。
2.6篮球运动的心理特征[7]
篮球专项心理素质特征指运动员在具有一般心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形成的具有专项特点的心理素质。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在多种感觉技能的协调配合下,同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及其他有关领域建立暂时性联系的结果,是运动员经过反复练习获得的技能。在建立运动技能过程中,本体感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技术动作、每个细小的动作成分都与一定关节和肌肉工作相联系,经过反复练习不断完善,才能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
3.篮球运动中比赛制胜的规律特征
3.1双方教练员信息收集、决策及指挥能力的非衡性
竞技篮球比赛是在特定时空特征条件下人之间的相互对抗,由于人的能动性、比赛的复杂性和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随机性和偶然性的存在,对抗的双方必将更多地运用各种“隐形”和“示形”措施向对方传达错误信息。双方教练员在赛前和赛中对对方的信息收集呈现不对称性,面对比赛中的不确定因素决策时会存在风险性。信息量收集的多少与决策的速度、质量和效能之间的关系,将对教练员的指挥决策产生影响,指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正是由于双方教练员信息收集、决策及指挥能力的非衡性特征[8],对篮球比赛结果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左右比赛胜负。
3.2双方运动员攻守对抗的非衡性
“攻守平衡”是每一支高水平队伍所要追求的最佳境界,也是专家和学者不断探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进攻与防守这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于篮球比赛具有偶然性、随机性和突然性特点,比赛中的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以及运动员比赛经验不同,对信息不确定性和欺骗性的信息判断具有差异性。因此比赛双方队员的系统反应率具有非衡性,表现在比赛中双方运动员攻守对抗的非衡性。在比赛中,防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欲达到比赛获胜的目的,必须通过有效进攻才能完成,除非你根本不想战胜对手。在具体战术安排和运用中,根据条件和实力等情况有时会有所侧重。即使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术,意图仍然是通过防守遏制对方的进攻。现代篮球崇尚进攻性、压迫性防守理念,最终目的是以守促攻,攻守对抗是以攻为主要矛盾的非衡性运动。
这种非衡性是比赛双方训练水平在比赛中的真实表现,表现于队员们在激烈的对抗中对本身技、战术的发挥和执行,更表现在他们对比赛信息的临场解读和应变能力方面。
3.3裁判员影响比赛的非衡性
在竞技篮球大系统中,裁判员相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说,可以认为是控制比赛顺利进行的外部系统。裁判员在比赛中的判罚作为一种信息,不断输入教练员和运动员这一系统中,由于判罚的尺度问题或者误判和错判,都会给比赛带来不同影响,甚至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我们已经谈到篮球是一个零和博弈,一方的失正是对方的得,尤其在比分接近、时间所剩无几的关键时刻,裁判员的判罚影响比赛结果走向,使双方在比赛中呈现一定的非衡性。由于裁判员对比赛影响的非衡性,使比赛结果产生一定的随机性,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一大因素,这也是篮球比赛的一个特点。
3.4场地和现场气氛对比赛的影响
比赛场地的条件和比赛时现场的气氛是影响比赛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运动员对比赛场地的适应程度,现场观众情绪和热情对队员发挥的影响。在NBA和CBA等联赛中各队都比较重视主场比赛,面对同一个对手客场输球,依靠主场赢回来,甚至大比分赢得比赛是很正常的。为了获得季后赛比赛的主场优势很多队会更努力地打球,赢取更多比赛就能获得更多的主场优势。因此,在比赛之前双方队伍都要用一定时间适应场地,有些队伍甚至会带来自己的亲友团为队伍加油,这些措施无疑都是为了队员们在比赛中发挥最好的竞技水平、取得好的成绩。
总之,篮球运动特征及规律揭示了篮球运动内在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形式及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篮球运动理论的核心和精髓,是建立和完善篮球运动理论体系的重要支点。解答了篮球运动从起源到成为全人类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原因,揭示了篮球运动的实质,也确立了篮球运动蓬勃发展的根本。篮球运动以自己独有的特征在规则和场地器材的限制下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探索篮球运动特征及规律,对深入了解篮球运动和进行篮球教学和训练有非常大的帮助,也是对20世纪篮球运动的总结和对21世纪篮球运动的预示[9]。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
[2]王贺立.篮球实用教程.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2-16.
[3]王贺立.篮球实用教程.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6.
[4]李明达.对篮球运动本质、特征及规律的再探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VOL28,(6).
[5]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250-264.
[6]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38-40.
[7]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84-286.
[8]陈国慰.再论竞技篮球运动规律.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41(4).
[9]杨桦.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VOL27.
基金项目: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15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X2015028)